第196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天下第九、圣墟、元尊、升邪、[HP詹姆波特] 翹著下巴的青梅、將軍他成了世界冠軍[競技]
“是又如何!我欣賞西門知州氣度為人,鹽軍也有仁義之軍的風范,我如何投效不得?!” 一干庸碌人等的呱噪,沒甚么重要的,不必多聽。 現在緊要的是,竟然有人要和他競爭第一個投效的名額,看來回去后就得立即加快速度了?!蛩阃缎鏖T知州的大小人才這般琢磨著。 只是等到第二日,前往州衙遞帖投效西門知州的人才們,見到了今日同坐一堂的熟面孔,才懊惱地發現: 原來都是一樣的打算??! 當然,這就是明日才會出現的場景了。 …… 在籍的或不在籍的無地貧民,聽到要分田,都高興激動無比! 但還是有一類人,聽到分田,只覺心痛無比,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并非那些家財被充公的受了審判的官吏和富戶,及其家人們。 而是那些私下已經賣了田地,而沒去衙門辦理文書的百姓們。有的不知道有這回事,有的知道但受制于地主。 他們已經沒有田地,成為了地主的佃戶,卻依舊還要承擔那一份田賦?!@也是很常見的,地主將賦稅壓力轉移到佃戶身上。 而到了如今,因為縣衙的田冊上記錄著他們還有田地,不算無地的貧民,甚至又分不到田地! 但這一類百姓,大多數甚至沒有意識到這件事。 其中少數意識到了這件事,卻也不敢提出來,畢竟田地買賣易主,卻沒去衙門辦理登記,違法的是他們。 過錯在自己,就不太好去說明這件事了,萬一西門知州并不取信,覺得有人在騙田呢? 西門卿會疏漏這一種情況嗎?當然不會。 意識到這事的百姓還好說,知道分不到田也正常,到時也能理解。 但其中大部分是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還在和其他人一起期待分田。 若到時卻沒有分到田,會不會震驚疑惑,進而心生怨尤? 必然是會的。 西門卿和吳用早在之前,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 “本官同時也知曉,有些人家的田地賣出去了,但未去縣衙戶房辦理登記,于是事實上無地,田冊上卻有地,但這是不能分得田地的?!?/br> 在臺下一些百姓聽聞此話,愕然焦急想要說些什么時,西門卿就就說出了解決之法: “這種情況下,若買家乃是家財充公的權jian者,則以田冊登記為準,將自家田地拿回去。如此就不算無地貧民了,此次也就不再額外分得田地?!?/br> 至于說賣了一次又拿回來,又可能比貧民均分的田地更多、不公平?那也沒辦法了。 這本來就是一筆糊涂賬,衙門田冊登記的是這樣,總不能將這部分百姓的田充公,然后再行均分吧?否則不就成了搶奪百姓田地? 如果執行分田時,有小吏或鄉霸之類作祟,恐怕就真的會搶占百姓田地了。 防微杜漸,鹽軍不能出現劫掠百姓的情況。 “若買家并非家財充公的權jian者,則可以和買家一道,由賣家所在村村長和三名村老陪同作證,同到衙門補辦登記,成為無地貧民后,再行分田?!?/br> 雖可能還是有賣家和買家串通以求得到分田的可能,但加了人證陪同,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說完解決之法,臺下那部分百姓放心了,“感謝知州!為我等cao心!” “謝過知州!” “謝過知州!” “謝過知州!” 到后面,此起彼伏的道謝聲,就不止那部分百姓了,而是所有百姓都在道謝。 有的是謝西門卿為他們報了仇,有的是謝他給他們分田,有的是謝他愿意為他們cao心,讓本該分不到田的他們分到。 在百姓眾口一聲的道謝中,分田一事完美開啟,而公審也圓滿落幕。 …… 第二日一早,坐鎮州衙的西門卿就開始接到投效的拜帖。 對此他并不多意外。 如今的北宋末年,不止文盲的平民百姓日子艱難,讀書識字的寒門之士,境況也沒好多少。 朝野jian佞當道,買官賣官明碼標價,任人唯親結黨營私,這種情況非是存在于一州一縣,而是普遍存在于整個中原大地,滄州也不例外。 這些家資不豐的讀書人,都不算是狹義的大宋文人,他們許多都不能作詞作賦,文采普通,一眼可見的前路黑暗。 投效他西門卿,就是一場豪賭。 賭輸了,不過就是反賊,總歸是要死的,某一日被世道逼死,與被朝廷以反賊之名砍頭,并無多大差別。 而賭贏了,便是壯志得酬,光宗耀祖,青史留名! 西門卿并未在來投效的近二十人里,遇到歷史名人,也沒再見到一個系統評級ssr的陳生一般的人物。 但這二十來人,卻已足夠在學習一兩日后,作為兩衙的佐吏,一人當三人用,勉強撐起州縣兩衙的班子。 不止清池縣,其余鹽山、南皮、慶云和橫山軍,以及無棣縣,也都在年前的這一段時間里,先后完成了公審。 也招攬到了一些讀書識字的讀書人,和公審幸存官吏一道,大多身兼數職,撐起了縣衙班子,讓縣衙重新運轉起來。 班子運轉起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進行分田。 分田的方案已經確定,后續只需按部就班,確定分田名單,分田劃界,補錄戶籍和田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