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粥
上午的補習課上,講到昨天布置的練習題。對答案時,余清淮錯得沒那么多。 她心情頓時輕快不少。 下午到宋柯房間里的時候,她情緒平穩地開口:“少爺晚上想吃點什么?” 彭姨說少爺這兩天嘴挑,要讓他自己點菜。 宋柯撇了她一眼,跟沒看到這個人似的,冷冷吐出一個字:“粥?!?/br> 余清淮反應如常,仿佛完全沒察覺他的冷淡,就像是鈍感得不怕冷箭的木頭樁子,輕聲應了就進了廚房。 她準備煲佛跳墻粥。 傳說這道菜源于清朝,一位進京趕考的秀才路上帶了一壇酒香四溢的珍饈,引得路過的和尚都跳墻偷嘗,因而得名。 人參、瑤柱、鮑魚、魚肚、香菇、雞rou十幾種材料,為了層層入味、質地軟爛,要燉上六小時以上。 米要煮得透,湯要吊得清。 她先把泡發好的花膠和瑤柱撈出來沖凈,鮑魚削好殼,雞腿rou切塊焯水,再另起一鍋吊雞湯。灶上兩口鍋并著燉,廚房里都是安靜的水聲和鍋邊細細的氣泡響。 珍珠米與小米淘凈、浸泡,晾干后與炒香的配料一起入砂鍋。等雞湯熬好,便一點點舀進去慢慢燉。 火候不能急,太快湯就渾了。一鍋粥從下午熬到天黑,她幾乎沒離開廚房,只在一旁翻出單詞本,一邊背詞,一邊看火。 粥熬到米化湯濃、浮油撇凈、鍋底微黏,她才收了火。 已是晚上七點。 她從碗柜里挑了一個釉白色的湯碗,碗用熱水燙過,再舀一碗粥進去,表面撒幾片枸杞裝飾,端著出了廚房。 結果一端進去,就聽宋柯不耐地抱怨:“怎么這么晚?!?/br> 余清淮垂著頭不坑聲,絲毫不提這碗粥自己費了多大功夫。 宋柯也懶得理她,他也確實餓了,端過來舀一勺嘗了一口。 綿軟的白粥順著喉嚨入腹,一路滑進胃里,干貝和瑤柱的鮮全都熬進了米湯里,帶著一股細膩的黏潤,稠糯中透著隱隱的甘甜。 宋柯整個人都被這口熱粥熨得松了勁。 饒是他見多識廣,各個國家的米其林餐廳也摘星不少,這一口依舊叫他有些動容。 他抬起眼,看了看站在一旁不聲不響的人,忽然問: “這粥是你做的?還是彭姨?” 宋柯并不清楚這兩天晚餐的分工。 余清淮點點頭:“我做的?!?/br> 他想這余清淮這人真是個悶葫蘆,不吭氣也不邀功。 在余清淮的眼里,宋柯好像突然對這粥有了強烈的興趣,問她什么時候開始煲的,怎么做的,細節也要講。 余清淮還是如實地開始講,做一碗佛跳墻粥有哪些步驟,從干貨的泡發、雞湯的吊制,一路講到熬煮的火候。 偶爾會被宋柯打斷:“所以你今天一下午都待在廚房,給我熬粥?” “嗯?!?/br> 宋柯聽著聽著,舀粥的動作不知道什么時候就停了,只一直盯著余清淮看。 像是想從她這張平靜的臉上,看出點什么來。 余清淮被他盯得發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