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此時的湯太稀了。 就像是稀松平常的環境托不住主角,清湯不足以保護脆弱的豆腐小姐。 湯還沒沸騰,仿佛在蓄力。 這個時候正合適改造。 趁湯不注意,倒入最得力的助手——雪白的濃稠芡汁。 芡汁緩慢與湯水融合。 漸漸地,湯底變得濃稠,等湯底比米湯略微濃稠一點點,就行了。 這樣勾出來的湯,亮亮的,一看就知道是好湯。 細節決定文思豆腐能不能做好。 芡太稀,托不住豆腐,芡太厚,豆腐絲散不開。 這都需要心思。 如此,一切都打造成最佳環境,主角終于隆重登場。 絲絲縷縷的豆腐投入湯底的懷抱。 它需要溫情的保護,而不是粗暴的攪動。 所以,千萬不能像平常湯水那樣,把鍋勺隨意撈下去攪拌 要用勺背,慢慢打圈推動,利用離心力,散開豆腐。 姚一諾看得入迷,“這是在用勺子安撫豆腐的情緒?” 陳小潔哭笑不得:“……你的想象力很豐富?!?/br> 在姚一諾的想象里,脆弱的豆腐小姐慢慢放下戒心,盡情在湯里徜徉,心甘情愿地舒展。 只有這樣,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最佳的視覺效果。 景婳看豆腐散開得差不多了,就倒入最后一樣配菜——青菜絲。 最后,關火。 為了襯這道菜,她特地買了一個黑棕色的瓷盆。 色度反差下,文思豆腐更顯精致。 瓷盆里,潔白的豆腐絲凝在湯里,間或摻雜玫瑰色的火腿絲、黑色的木耳絲、碧綠的青菜絲、黃色的冬筍絲、褐色的冬菇絲作為點綴。 幾色繽紛,卻不搶眼,反而讓整體躍然生動。 慢慢推動時,絲緩緩流動。 像極了江南世家出身的小姐,穿著白底素雅繡花旗袍,膚若凝脂,頰染胭脂,手戴碧鐲,緩步優雅而行。 好看! 景婳做出請的手勢:“拍照嗎?” 這么美,不留存下來可惜了。 圍觀群眾恍然回神,紛紛拿出手機。 今天朋友圈素材有了。 這老板,能處! “這道菜終于成了我做不了的樣子?!?/br> “做不了沒關系,吃不了那才遭了?!?/br> “多少錢一碗???” 大家一邊拍照,一邊交流。 景婳拿出黑板,笑道:“十塊一碗?!?/br> 一碗份量不多,價格看似低,但她肯定不會虧。 靠這個肯定不能飽肚子,那還不如小碗小碗地賣,能賣給更多的人就好了。她的任務也能往前挪動一點點。 圍觀全程的食客們表示,這個價格,值。 光是切菜的手藝,就能讓它的身價倍增。 而且,這本來就是一道歷史悠久的名菜。 姚一諾當即要了一碗。 她平時喝湯,都是一口干。 這次卻舍不得。 她親眼看這道菜從無到有,做出來有多不易,多費心思。 輕輕喝下一勺,湯底鮮美,豆腐清香沁人,口感軟嫩清醇。爽口的配菜更襯出豆腐的有行若無形,入口即化。 有位老人家道:“我感覺,比我之前喝過的都好喝?!?/br> 其他老人家搭話。 “真的嗎?太好了,這十塊錢花得值?!?/br> “萬萬沒想到,我會在小吃攤吃文思豆腐,之前都想象是在精致的庭院里,優雅地品一口哈哈哈!” “主要是廚師能不能做,做得好不好,跟在哪兒吃沒關系。就像景老板的小吃攤,能做,還做得好,大家就喜歡?!?/br> “再名貴的菜,也是服務于人啊。小吃攤的煙火氣,是其他類型的餐飲比不了的?!?/br> 老人家們抒發感慨,陳小潔和姚一諾這兩個學生也在聊天。 陳小潔道:“我可以把今天的經歷寫成作文,題目我都想好了,《手里有刀,哪里都是舞臺》?!?/br> 姚一諾毫不留情吐槽:“我看老師看到這個標題,會舉起手里的刀對準你?!?/br> 景婳做完了菜,只用舀湯,特別清閑。 耳朵聽著不同年齡段對這道菜的感受,她自己也頗有感觸。 她喜歡這道菜。 她認為,這是特別具有華夏韻味的一道菜。 不說背后的歷史故事,就光說制作和呈現吧。 內斂的華夏廚師在這道菜上,不是明晃晃地將食材雕出花,那樣太張揚了,而是選擇用最直接的方法不動聲色地表現。 做菜人的刀工,在細如發絲的豆腐上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懂玄機的人,一看到這道菜,大概就會問是怎么切出來的,怎么會切得這么好。 在這一刻,制作的廚師已經達到了“炫”的效果,既是炫耀自己,也是炫耀這道飽含心思的菜。 真的很可愛。 食材簡易,卻能做出花樣,這種巧思本就難得。 而做出來的文思豆腐,宛如水墨畫,不搶眼,卻有一種混沌感,一圈圈的,像是簡色版的星系圖。 有道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道絲絲縷縷的文思豆腐,也別具一番禪意與精美。 看著它,似乎能讓人靜下心來。 景婳完全被這道菜折服。 而吃過了的食客更是如此。 “我倒是想自己做,沒辦法,手藝太硬核了,做不了?!?/br> lt;a href= title=一傾山水target=_blankgt;一傾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