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

筆趣閣 - 歷史小說 - 今天也在謀朝篡位中在線閱讀 - 第33節

第33節

    劉昌不愿意冒著生下一個殘缺孩子的風險讓她有孕,因此,一直在暗中給薄王后避孕。但是劉昌也沒打算真的讓薄王后將來沒個下場,因此,他也想好了,等到孩子大了,他確定了儲君之后,就將對方過繼到薄王后名下,如今嘛,還是算了!只是,他這個想法沒有告訴任何人,免得回頭又是一腦門子官司。

    薄王后因為沒有生育,只是抱養了一個王女的事情,在宮里底氣并不是很足,薄家那邊本來也幫不到她什么,結果還要給她裹亂,她心煩還來不及,至于說什么讓劉昌給薄昭說情什么的,那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劉昌才懶得管薄昭是個什么下場呢,這位就是個德不配位的,何況,只要這位不摻和到謀反之類的事情上,劉恒也不至于搞什么大義滅親的事情。劉恒這個人要臉面,所以,除非是必要,他是不會下什么殺手的。

    但是,劉昌這邊卻是打算渾水摸魚,這次跟著出去的人不少,大家其實都沒想到會損失這么大,原本想著就算是打不下那幾個要塞,但是收復一部分河套草原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哪知道最后是這個結果。

    也就是周亞夫手底下的人這次算是有功無過,其他那些按照軍法,一個個都得問罪。如今劉恒連薄昭都處置了,自然不會對他們這些嘍啰心慈手軟。

    劉昌這邊不過是提點了幾句,那邊李達就開始私底下運作了起來。

    自從劉昌允諾了將來讓李達的孩子過繼給周呂侯一脈之后,李達頓時就多了幾分活氣,他很快娶了妻,如今也已經有了兩個嫡子,他打算將嫡長子過繼出去,不過,如今劉昌畢竟還是遼王,沒資格給呂氏平反,所以得等劉昌做了天子再說。

    李達如今恨不得劉恒立馬升天,好叫劉昌取而代之,一聽說可以先收拾掉一批人,立馬就行動了起來。

    李達的動作也很簡單,只是在私底下危言恐嚇,說的話也是半真半假,比如說,天子已經屬意遼王,所以在這之前,自然得消弭父子之間的隔閡,他們這些人,父輩乃至自己當年都是摻和到誅呂之事里頭的,都算是遼王的仇人,天子想要彌合父子之情,找機會對他們下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瞧瞧曲逆侯,陳平才死,他的子孫就沒了前程,空有一個爵位,沒有相應的權力,回頭想要拿捏,那真是再簡單不過。周勃當年差點死在獄吏之手,如今看起來也沒幾年好活了。為首的兩位好歹是跟著高祖皇帝開國的功臣,也是扶持天子上位的恩人,天子尚且沒有多給什么臉面,你們這些人又算得了什么。

    總之,一番恐嚇之后,這些人頓時一個個愈發待不住了,他們原本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燈,若只是以爵位或者是以金抵罪,他們還能接受,但是如今人家都想要自家身家性命了,這哪行呢!

    第115章

    有漢一代,謀逆之類的事情,那真的是層出不窮,先是異姓諸侯王,然后就是劉氏太子諸侯,還有的就是那些徹侯乃至大臣了!而且,這個時候,很多人搞謀逆壓根沒多少經驗,因此一個個都搞得很倉促,或者說是半點保密的意思都沒有,很多時候,還沒準備好呢,一個個就已經宣揚得滿世界都知道。當然,這種謀逆的事情,很多時候也是有人告密誣陷,但是但凡是涉及到這種事情,大家從來都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本來這些人都是滿腦袋的小辮子,加上這年頭負責辦案的廷尉都是看天子臉色干活的,只要天子說要查出對方謀反的證據,那么,沒證據他也得有證據??!

    這年頭,劉氏的威嚴其實還沒真的樹立起來,呂后先開了個壞頭,殺起宗室來跟殺雞一樣,后來還直接干掉了繼位沒多久的新君,另立了一個孫子做天子,這無疑讓大家對劉氏少了幾分敬畏之心,等到呂后一死,陳平周勃連少帝兄弟都干掉了,短短幾年時間,天子都死了兩個了,大家自然不覺得劉氏有什么了不起的。就像是當年劉邦項羽見到始皇帝的車駕,就有什么彼可取而代之,大丈夫當如是的想法,下面這些人其實想法也是有的,畢竟,老劉家也是肩膀上扛著一個腦袋,如果說劉邦做皇帝,的確有著相當的傳奇意義,但是,劉恒有什么呢!

    雖說劉恒登基之后,就有人開始傳當年有人給薄太后相面,說她能做天子之母的事情,但是,有信的,也有不信的。方士相士經常會用這些話糊弄人,看到漂亮女子,說對方有鳳命,看到英武的男子,就說對方有王侯之命,能流傳下來的,一般就是成功了的,你要是沒成功,人家說你有命無運,你還能如何呢?

    總之,就算劉恒的確能做天子,人家也沒說劉恒這一脈能世世代代做天子。始皇帝還想要大秦千秋萬世呢,最后又是個什么結局呢?所以,這些神神鬼鬼的事情,真的不影響一幫沒了安全感的家伙琢磨著謀反。

    還是那句話,這些人保密意識太差,互相之間恨不得大庭廣眾之下就勾結起來,打量著大家都是聾子瞎子。因此,很快,就有人如獲至寶,跑去告密了。畢竟,能揭發一樁謀反案子,對出首的人來說,那就是一樁大功勞。而對于辦案的人來說,同樣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因此,相關利益鏈上的人一下子都精神了起來,眼巴巴地等著劉恒下詔,好讓他們大干一場。

    劉恒也是惱火,他覺得自己對那些家伙已經夠寬容的了,當初一個個跟在薄昭后頭搖旗吶喊,覺得收復河套跟探囊取物一樣,現在弄得一地雞毛,自己只是處理了薄昭,沒拿他們開刀,他們卻不知道感恩戴德,反倒是想要圖謀不軌?

    劉恒沒覺得下頭人是誣告,實際上,這些年來,那些人一直不怎么安分,他也不放心他們,私底下叫人盯著呢,這些人前些年就暗中勾結諸侯王,各種上躥下跳,他那時候沒有多理會,如今倒是給他們臉了!

    劉恒雖說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副寬容大度的作派,但是,人家都要謀反了,你再寬容大度,那就是傻缺!

    因此,劉恒幾乎是當機立斷,命廷尉徹查!

    廷尉自從劉恒登基之后,雖說也查過不少大案要案,但是很多時候就是虎頭蛇尾,原本當初抓了周勃,以為這次能一炮打響廷尉的名頭,結果最后薄昭一句話,周勃居然放出去了,雖說感慨什么獄吏之貴,那位獄吏差點沒嚇死好不好,畢竟,之前進了廷尉大牢的,幾乎就沒全須全尾出去的,周勃不光出去了,還很快復爵了!這對于廷尉來說,根本就是個恥辱,所以,這一次,他們要一雪前恥!

    之前劉恒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副好好先生的模樣,這次一下子翻臉,廷尉作為天子鷹犬,那叫一個窮兇極惡,直接調集了軍隊,如狼似虎地將一幫牽扯到謀反之事的府邸都給包圍了,從上到下,會說話能喘氣的都被抓了起來,至于暫時在外頭的,也有人去追索。

    總之,不過短短數日時間,這些人差不多就被一網打盡,連同這些年一直龜縮在封地的陳家也被牽扯了進來,廷尉牢獄關不下,不得不緊急征用了一處軍營充作是牢獄,將婦孺關到了那里。

    長安這邊的變故很快就傳到了王險城,劉昌聽到消息,只是冷笑,這些人就是弄巧成拙,當年若是他們選擇的是劉肥一脈,如今也落不到這一步,劉肥的后人里頭,即便是那幾個稍微出眾一點的,真要是論起心機手腕,比劉恒都差得遠。陳平算是比較識相的,劉恒上位之后沒多久,他就意識到,扶上來的這位不是什么省油的燈,因此就表現得比較恭謹,但是其他那些人壓根沒反應過來,如今時代不同了,他們最好將上頭那位當做是高皇帝或者是高皇后一般敬著,這位可比當年的惠帝難纏多了。一個個還想要劉恒對他們感恩戴德,然后滿腹怨言,劉恒也就是之前時機不成熟,不好跟他們計較,如今落到劉恒手里,這些人自然也別想要有什么好結果。

    李達也算是乖覺,他從中挑撥了一番,瞧著廷尉將人都抓進去之后,就想辦法先將自個的人給撤了出來,然后便開始作壁上觀。

    劉恒如今還真是打算順水推舟,跟劉昌和解,他做了天子之后,就再也沒有子女出生,這年頭,人均壽命都不長,劉恒身體也不算很好,他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幾年,之前河套之敗也讓劉恒傷了心氣,在自家兒子那里,匈奴人一個個都是好好先生,結果面對漢軍的時候,匈奴人又化作了吃人的野獸,這無疑叫劉恒心里很不是滋味。

    雖說這次之敗,很大程度上不是因為漢軍實力不足,一方面是對河套不了解,另一方面就是薄昭決策失誤。真要是想要跟匈奴人打陣地仗,他們還不如一路修建棱堡,慢慢往前推進,何必直接帶著人直面匈奴人的馬蹄呢?但是,劉恒也意識到,自己在軍事上,并無多少遠見與才能,之前也做錯了決策,看錯了時機。

    好在劉恒不是什么妒賢嫉能的人,兒子比自己強,對他來說,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既然已經認定了劉昌這個繼承人,那么,劉恒便打算在這之前,將該收拾的人收拾掉,免得回頭叫劉昌誤解自己。

    想到這里,劉恒心中嘆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若是早知道劉昌這般能耐,他們父子二人還不如當時聯手勤王,也免得多年被掣肘。

    劉恒這邊已經是殺意盎然,薄太后這些日子以來,東宮的門檻都差點被踏平了,畢竟,劉恒這次的架勢,儼然是要掀起一場血雨腥風,許多人家被弄得心驚膽戰,生怕牽連到自身。他們沒法從劉恒還有張蒼等人那里搞明白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只能去長樂宮找薄太后打聽,最好能給自個一個準話。

    薄太后根本什么都不知道,自從薄昭被削了爵位之后,她這里就安靜了下來,竇皇后倒是一如既往地孝順,她如今兩個兒子都去了封國,女兒也跟著堂邑侯去了封地,跟慎夫人關系一直不好,在椒房殿也很是寂寞,所以,更多時間就是耗在長樂宮。竇王后論起政治敏感性可比薄太后強得多,眼看著這長樂宮人來人往,竇王后就知道情況并不好,擔心薄太后胡亂插手,亂了劉恒的計劃,回頭弄得母子失和,因此便溫言安撫,薄太后就是個沒什么主意的人,瞧著竇王后說得有理有據,便也不急著找劉恒詢問,而是自個先找人詢問到底發生了什么事,等到聽說一幫當年扶持劉恒繼位的公侯,如今覺得劉恒繼位之后薄待了他們,又想要故技重施,頓時,薄太后這么個老實人,也怒了。畢竟,雖說她被接到長安的時候,當年的事情已經是塵埃落定,并不曾親眼看到當時一幫人誅殺呂氏一黨的情況,但是,想也想得出來,當時到底死了多少人,這里頭好些個都是正經的天潢貴胄。張嫣這個正經的惠帝皇后被廢黜了皇后的位置,安置到了北宮之中,這所謂的北宮,就是未央宮的一處偏殿,從此再也無聲無息。

    薄太后其實跟張嫣并不熟悉,做了太后之后,也沒有去見張嫣,免得到時候尷尬,但是,光是看張嫣的處境,就知道,真要是叫那些亂臣賊子得逞,自個就算不會死,也會如同張嫣一般生不如死,這般一想,頓時就覺得那些人面目可憎起來。

    劉恒已經表露了自己的態度,薄太后又默不吭聲,下頭的人自然知道該怎么做,因此,這場幾乎將開國功臣卷入了近半的謀逆大案幾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結了案,本著將相不辱的傳統,相當一部分人直接“自盡”,而其他那些人可就沒這樣的好運氣。一整個冬天,渭水邊上都在處決人犯,以至于渭水上結的冰都帶上了血色,活著的人也都淪為奴婢,再難有翻身之日。

    新年到來的時候,劉昌帶著呂氏故人,低調地祭奠了少帝劉弘和呂氏一族,當劉昌將杯中的美酒灑落在地面上時,他只覺得前所未有地清明暢快。

    第116章

    一下子死了這么多人,整個朝堂上頓時都變得清靜起來了,私底下許多人覺得劉恒心狠手辣,至于說什么劉恒忘恩負義的,那是真沒有,敢這么想的人如今都死得差不多了!

    說白了,你要是對上位者有恩,那么最好趁早將這事忘掉,最好以后也別再出現在對方面前,你可以在落魄的時候用這個換點好處,但是最好別指望對方對你感恩戴德。做皇帝的人,一旦表現得對你感恩戴德,那么,除非這個皇帝是腦殘,否則的話,等他回過這口氣,你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所以,對于皇帝來說,從龍之功可以有,但是你只能說是皇帝本來就頭角崢嶸,現在只是一時龍困淺灘,就算是沒有我,也能遲早登臨九五。而不能大咧咧地說,要不是我,你哪里有今日云云!那純粹就是找死!周勃也就是被罷相之后,才算是明白了這個道理,從此不敢在劉恒哪里扎刺,各種疑神疑鬼,覺得劉恒要拿自己下手,之后還被下了一次獄,更是幾乎被嚇破了膽子。他論起功勞,比起當年韓信能如何?韓信不照樣被殺了!

    周勃這兩年已經有了油盡燈枯的跡象,雖說沒死,但是也就剩下一口氣了,周勝之還娶了公主,隨意這一次絳侯府倒是沒有摻和進去,算是逃了一劫。只是,周勃在封地聽說劉恒大開殺戒之后,據說在府里大哭大笑了一陣,結果又是一口氣沒喘上來,如今已經是不省人事。周亞夫身為人子,已經跟劉恒告假回家盡孝,算是避開了接下來的余波。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誰敢說劉氏忘恩負義呢?事實上,即便是幾個真的跟他們有勾搭的諸侯王也不會這么說,你來投靠我,那是你們識時務,無非就是呂不韋奇貨可居那一套,嬴異人做秦王的時候,呂不韋也不敢在嬴異人面前以恩人自居呢,呂不韋真正發達,是始皇帝少年登基,他欺負嬴政年紀小,不能親政,但是也不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對嬴政一家子有什么恩惠。這些人也是一樣,你們來勾搭我,那是因為天子失德,而我卻有這個德行和資歷,我成事了,你們有功是一回事,但是要說有恩,嗯,莫非是我刀子不夠鋒利?

    所以,你可以說劉氏刻薄寡恩,別的那就算了!但是,你都謀反了,還想要人家怎么個不寡恩!實際上,在一些人看來,劉恒還算是手下留情了,要知道,在這之前,凡是牽扯到謀反之類的勾當,那是要夷三族的,如今雖說殺的不少,其他那些哪怕是被貶為奴婢,卻也算是活下來了。只是,對于那些原本錦衣玉食的人來說,從社會上層淪落到最底層,到底能不能承受,就是個問題了。

    而對于朝堂來說,一下子收拾掉了一大批人,騰出了許多位置來,頓時許多人就歡欣鼓舞起來了。在利益面前,人與人之間很難共情,何況,朝堂上許多官員跟那些徹侯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們這些人大多數身上沒什么爵位,算是士人,而不是貴族,之前朝堂上貴族含量太高,他們這些士大夫想要出頭,那是真的很困難。張蒼本來算是士人出身,所以還愿意提攜士人,但是,張蒼實際上是出身法家,哪怕他做派更似黃老,并不嚴苛,也不媚上,但是,他提攜的人,也多半是出身法家,至于其他人,他能不打壓已經算是他品性高尚。

    所以,這些士人想要更進一步,很是困難,不得不依附于各家徹侯,也就是說,想要身居高位,那就得給那些貴族做走狗。問題是,這年頭能讀書的,祖上或多或少都是闊過的,甚至如今也還挺闊,也就是當年亂世的時候,站錯了隊,或者是為了避過戰亂,壓根沒敢冒頭,所以錯失了開國從龍之功。他們打心眼里瞧不上那些泥腿子出身的貴族,就算明面上投靠,但是,卻不可能真的給那些貴族做狗,一心只想要取而代之。

    如今一大批貴族栽了,剩下那些也是驚弓之鳥,一時半會兒是不敢多吭聲的,不趁著這個機會上位,那還等到什么時候呢?

    最妙的是,這些士人都沒摻和過當年的事情,一些學派這些年還得到了遼國的資助,別的不說,遼國那邊幫著他們將他們的典籍都給出版了一大批,每年還會資助他們大批的紙張,讓他們可以用更小的成本壯大自身學派,所以,他們其實是歡迎劉昌為儲,做下一任天子的。

    因此,那邊渭水邊上的血腥味尚且還沒有完全消散,朝堂上就有人重新說起了立儲之事,一個個振振有詞,當年陛下你自個說,叫幾位皇子就藩,看他們的能耐,如今也就是代王還算是出眾,但是這也是因為借助了遼王之力,可見,即便是代王,也早就對遼王心服口服,若是陛下還想要另立他人,到時候,誰能服氣呢?

    所以,立遼王為儲,那叫眾望所歸!

    這般言論一出,頓時有些人自以為自己明白了什么,之前搞出來的那些事情,未必就是那些貴族想要謀逆,實在是為給遼王鋪路,頓時一個個也不敢再反對,恨不得立刻五體投地,山呼萬歲,表示陛下圣明,大家都無條件遵從陛下你的旨意,立遼王為太子,才是漢家大幸!

    結果劉恒卻又別扭上了,畢竟,自己還是天子呢,大家就都已經開始準備擁立新君了,這將自己又放在哪了呢?

    因此,劉恒干脆表示,劉昌如今還是遼王,這位置很是關鍵,現在立儲,就得撇下遼國那一攤子事情到長安來,到時候遼國那邊鞭長莫及,豈不是不好?

    這話說得也有道理,主要是劉恒現在正處于盛年,真要是立個太子,還是個已經掌權多年的太子,說不定回頭父子一人就針鋒相對起來,說不得又有一番爭斗。再說了,遼國那邊如今關系到不知道多少人的利益,若是沒有遼王主持大局,萬一那邊的人玩崩了,那怎么辦,他們可不要虧錢了嗎?

    這么一想,雖說一個個急著混個從龍之功,但是先表示一個態度就可以了,遼王最好還是留在遼國那邊主持大局,等到天子年紀大了,精力不足了,順理成章接班,豈不是兩全其美。

    當下一個個又改口,表示陛下思慮周全,果然是圣明燭照,但是,不管怎么說,雖說不能立刻冊封太子,也不能叫遼王那邊有什么誤解,到時候做出什么不理智的動作來。所以,現在就得先放出點風聲出去,然后大家再商議一下,再給遼王加封個什么頭銜比較合適,免得萬一劉恒去得倉促,到時候還得再補個守序,萬一再冒出個不識相的,想要搞點什么明堂,豈不是平白多添波折?

    劉恒見大家沒有執意要立馬立太子,心中暗自松了口氣,他就算是想要立太子,那也得是他自個愿意,而不是被群臣裹挾,所以,見群臣很快就退縮了,自然明白,不是群臣都一門心思向著劉昌,而是在揣摩他的心思。

    下朝之后,劉恒琢磨了一番,就去了長樂宮,自從薄昭被一抹到底之后,劉恒就不怎么去長樂宮了,雖說老娘表現得很是善解人意,并沒有一個勁地給舅舅求情,但是總是一副欲言又止的為難模樣,劉恒又不是瞎子。

    劉恒也知道,對薄家,最好還是自個在的時候就安排好了,自家舅舅志大才疏,薄家之前在婚事上,兩頭下注,卻是兩頭不討好,遼國那邊,王后多年無子,雖說也有薄氏女有孕,但是那都是薄家族里面血緣比較遠的族女了,原本以媵妾的身份嫁過去,就是為了給薄王后生孩子的,結果孩子是生了,劉昌轉手就將人家封了美人,有了正經的位份,孩子自然人家自己養著了??梢?,劉昌對薄家不是沒有想法的。

    好歹劉昌還算是給薄家面子,也叫薄氏女生了孩子,有了王女,也養在了王后膝下,但是劉啟那邊就半點面子都不給了,代國那邊,代王王后說是王后,實際上常年獨守空房??梢?,薄家之前那一手,是徹底玩砸了。將來劉昌登基,薄家大概也就是個薄戎奴能在朝堂上立足,其他人若是能走正途,比如說讀書從軍之類的,還能有個前程,要不然的話,就真的只能啃老本了!

    所以,劉恒琢磨著,什么時候給薄家一個機會,再立點功勞,還恢復爵位和食邑,但是這得這陣子過了才行,要不然,難免要有人覺得之前劉恒貶了薄昭,就是做了一場戲,為的就是收拾那些貴族,那可就不好聽了。

    這些劉恒心里一直有數,卻不好直接跟薄太后說,薄太后就是個尋常老太太,回頭安撫薄家人的時候說漏了嘴,以這些人的保密意識,馬上別說長安了,關東都要聽說了。

    之前劉恒不敢多見薄太后,如今既然打算定下儲位,這事是必須要跟薄太后通個氣的,別的不說,也得叫薄家那邊有個準備,別到時候又把劉昌給得罪了,到時候薄家就真的只能縮著脖子過日子!

    第117章

    薄太后覺得有些憋屈,畢竟,都做太后了,還得看孫子的臉色。當年呂王后活著的時候,她可是半點也不敢擺什么王太后的架子,畢竟,雖說呂王后不是什么囂張跋扈的性子,但是人家背后是呂后,那位可是個殺人不眨眼的狠人,若是知道自己敢對娘家侄女不好,那位是真的會殺人的。

    所以,薄太后跟呂王后看起來婆媳和睦,實際上,薄太后在呂王后那里真沒有什么婆母的感覺。等到竇姬做了皇后就不一樣了,竇姬除了有二子一女之外,并無別的依仗,論起寵愛,她已經顏色不如當年,劉恒對她或許有些情誼,但是對慎夫人反而更有情誼一些,論起娘家,她就是良家子出身,娘家也就是這個時代的中等人家,連地主都算不上。所以,她能秉承的無非就是一個孝字,因此,她侍奉薄太后,那叫一個精心,各種小意,在薄太后那里,她就不是皇后,就是個小媳婦。所以,薄太后更喜歡竇皇后。

    若是薄太后有呂后那樣的心機手腕,背后也有足夠強力的娘家,那么,她愿意力挺竇皇后,自然沒什么好說的,足以讓劉恒低頭,但問題是,薄太后真沒有,薄太后就是個沒多少見識,一直以來隨波逐流的典型的后宅婦人,耳根子軟,沒主意,一輩子都在依附強者生存。薄家就算原本也是貴族,還算是有些底子,但是真沒什么出眾的人才,真要是出挑,當年改朝換代的時候就該顯出來了,亂世尚且沒能出頭,等到開國之后,明明家里出了個后妃,最終薄家居然也沒能出頭,還得老老實實跟著劉恒去就藩,可見薄家這些人成色如何。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恒就算是很孝順,卻不可能真的什么事情都聽薄太后的,小事沒問題,很多時候,東宮的存在就是為了唱紅臉,跟未央宮唱雙簧,劉恒負責勃然大怒,薄太后負責和稀泥求情。如此,一些劉恒原本就不想殺的人,可以在薄太后的求情下,順利逃出生天。所以,很多人得罪了天子,就會想辦法去長樂宮拜見,求太后幫忙。

    但是,能進長樂宮的人都是被劉恒篩選過的,要是劉恒不樂意,別說是去長樂宮了,你能靠近宮墻,算你有本事!

    薄太后自個也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她能有今日,靠的就是兒子,所以哪怕是在薄家的事情上,也不跟劉恒對著干,之前她已經想過將來可能會立劉昌,但是等到劉恒真的確定了這件事的時候,薄太后依舊心中郁郁。

    當然,面上薄太后還是說道:“我一個老婦,也不懂這些,既然皇帝已經做了決定,自然是昌兒更合適!”

    劉恒也是個善于察言觀色的,知道薄太后其實心里有些不自在,畢竟,當年毒殺呂王后母子,其實也是薄太后幫著劉恒堅定了決心,畢竟,對薄太后來說,死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兒媳婦和幾個不是很親近的孫子,能換來兒子的更進一步,是個非常好做出的選擇。當然,劉恒在這事上也絕不無辜便是。

    劉恒也沒有再多說什么,這會兒說什么也沒用,因此,他裝作沒有意識到薄太后心情的模樣,笑道:“昌兒如今先讓他繼續做遼王,等回頭朕干不動了,再召他回來!”薄太后頓時松了口氣,琢磨著自己未必能活到孫子登基,以后不必看孫子臉色過日子了!

    薄太后這口氣松得實在有點早,因為薄家那邊很快就找上門來了。

    薄戎奴命人帶回來的財貨送到了,算是解了薄家的燃眉之急,畢竟,哪怕這會兒依舊很多人愿意賣薄家的帳,但是薄家總不見得靠著舉債度日,這也太不體面了。

    但是,薄戎奴隨財貨一起帶回來的信件卻讓讀完的薄昭勃然大怒。

    薄戎奴以前是個有些軟弱的性子,他才具一般,薄昭又是個有些狂妄的性子,在薄昭那里,他也很難得到多少肯定,因此,薄戎奴在家的時候,只能是唯唯諾諾,要不然,以薄昭那個性子,真的是動輒打罵。但是到了遼國之后,薄戎奴不再只是聽薄昭的話做事,他有了自己的封地,有了自己的事業,為了搞明白遼國朝堂運行的邏輯,還看了許多遼國這邊特有的書籍。后世的人論起才智未必比古人強,但是,他們早就在成體系的教育中學會了系統的思維和學習方式,尤其是,在這個屠龍術被冠以各種名目藏著掖著,搞得特別玄乎的時代,后世是將這些當做是必修課的,便是小學生,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薄戎奴雖然沒有回爐重造,但是在遼國時間長了,居然也對原本習慣的體系各種鄙薄起來,像是現在,他就很難理解,薄昭他們的行為,所以,在信里面,難免勸誡了一番。薄戎奴也是好意,想的是薄家現在正該低調的時候,橫豎有太后的面子在,沒人敢欺負,不如先老老實實躬耕,家里的子弟該讀書讀書,該練武練武,如此才是長遠的道理。自己現在在遼國,也認識一些學派的長者,可以引薦。另外,就算是沒什么資質的,到遼國這邊,也能有更多的機會,哪怕只是經商呢,也不至于以后坐吃山空。

    薄戎奴這些話其實早就想跟薄昭說了,他這些年已經將自個的兒女都陸續接到了遼國,死心塌地跟著劉昌干,即便劉昌做不了天子,他也認了,便是軹侯的爵位他不是不能放棄。只是,薄昭素來剛愎自用,他以前再怎么說也是無用,如今他覺得薄昭應該能聽進自己的話了,卻不想薄昭就算是此次受挫,也自信自己只是一時困頓,畢竟宮里還有個太后呢,現在天子正在氣頭上,等到氣過了,太后再開口,他就算不能立刻復爵,也能很快得到機會。

    所以,就算薄戎奴說得再有道理,薄昭也聽不進去,反而覺得,自己一時落魄,連親兒子都瞧不起自己了!怎么著,我這是走裙帶關系,你就不是?你要不是遼王的老丈人,你能在遼國封爵做官?現在地位高了,倒是想要對你爹指手畫腳了?還想要從你爹手里搶過薄氏家主的位置,你是不是不知道自己骨頭有幾兩重??!

    一想到這里,薄昭頓時就按捺不住,恨不得立刻干出點事情來,叫薄戎奴知道,你爹還是你爹,不是你能指指點點的!

    第118章

    薄昭這般沉不住氣,只教劉恒覺得厭惡,因此,他干脆命人收繳了薄昭手里的宮牌,沒了這個,他根本就沒資格進宮。

    劉恒收繳宮牌的事情根本沒有瞞著別人,這事一出,大家就知道,薄昭算是失了圣心。

    朝堂上,捧高踩低是常態,之前覺得薄家有個太后,總歸還有重回巔峰的希望,因此,許多人自然愿意給薄家面子,但是跟天子比起來,太后又如何呢?沒錯,漢家是兩宮制,名義上,太后的地位是比天子高的。但是那也得看情況,呂后那樣的,別說她是太后,她就算是給劉邦當皇后的時候,你也不能當她是什么軟柿子。但是薄太后就不一樣了,這位就是個夫死從子的,她根本不知道怎么運用作為太后的權力,因此,她這個太后,其實就是個吉祥物,劉恒愿意讓她行使太后的權力,她才有這個權力,劉恒要是不愿意,那么她在長樂宮根本就是聾子和瞎子。

    也就是見識過薄太后的窘迫,歷史上的竇皇后在做了太后之后,才立馬就抓住了應該屬于自己的權柄,以至于差點沒逼著劉啟立劉武做皇太弟。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劉啟才各種限制自家親媽的權力,偏偏劉啟活得不夠長,以至于劉徹登基的時候,竇太后雖說瞎了眼睛,卻依舊非常精神,劉徹本來就是少年登基,因此一度被竇太后掣肘,等到熬死了竇太后之后,就對自個親媽各種警惕。到后來,太后的權威也就沒那么頂用了。那位王政君為了鞏固作為太后的權力,拼命提拔娘家人,結果叫王莽篡了漢室江山,這也導致到了東漢的時候,太后的影響力大為縮減。

    總之,劉恒明確表達了對薄昭不滿之后,大家頓時就對薄家敬而遠之起來。薄昭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一切,其實建立在天子對自己這個舅舅還有幾分情分上頭,一旦沒了這點情分,他這個國舅就是個紙老虎,一戳就破。

    薄昭在意識到這點之后,整個人都頹然起來,整日里在家里買醉,瞧著他這個樣子,薄家人也是人心惶惶起來,然后就有人想到,應該去遼國投奔薄戎奴。畢竟,薄戎奴之前叫人送了一大堆財貨回來,放在長安都是硬通貨,可見他在遼國混得不錯,與其留在長安受別人白眼,還不如去遼國呢!

    因此,在薄昭整日里爛醉如泥的時候,薄家這邊,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本來在薄家就屬于邊緣人物的旁支,就帶著大量的僮仆人口往遼國去了。

    遼國歡迎一切能夠提供勞動力的人口,所以,這些年,一些在地方上犯了罪的人,就喜歡逃亡到遼國去,這些人如果在遼國干那種需要冒險的行當,比如說,去無人區淘金、采參什么的,他們在荒郊野外,就算是打出狗腦子來,只要不被巡察隊發現,那么也沒人會多管,因為干這些的,多半都是些亡命之徒,遼國這邊只要他們能提供消費,讓黃金進入到遼國的貨幣流通之中,就不會多管。但是,如果他們敢在官府管轄的范圍內作jian犯科,那么就對不起了,各種苦役等著你!就算是判了死刑,也別指望在之前能得到什么優待,先送到勞改場干幾天重活再說!

    遼國對于基層的控制能力比漢室還要嚴密,民間也是武德充沛,而且這里很多地方都是山林,除非你是什么荒野求生達人,否則的話,你若是不想死在山林里頭,總歸是要到聚居點去補充物資的。若是你手里沒有通行證,又不幸上了海捕文書的話,那么對于認出你的人來說,就是行走的賞金。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那些在中原都敢當街殺人的游俠,在經歷過多次全方位鐵拳打擊之后,也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了。

    遼國對于人口的渴求就是這樣直接,對于那些能夠帶來大量人口遷徙的地主貴族,遼國更是給予了極大的激勵,那就是直接封爵,當然,前提是,你這些人口從此就歸遼國官府管轄了。

    薄家人雖說沒了爵位,但是,劉恒也沒做絕,只是剝奪了薄昭的食邑,薄家多年來積累的田產并沒有被收繳,而在這個時代,田產勢必是綁定了大批人口的。薄家早就從薄戎奴那里知道了遼國這邊的一些情況,既然打算遷移,便干脆利索地賣掉了一批田產換成了糧食還有其他物資,然后將田產上綁定的人口一股腦兒給帶到遼國來了。在這些人口獲得了遼國的戶籍,被分配到了各個地方去之后,他們順利獲得了幾個還算是過得去的爵位,遼國的爵位并非虛爵,都是帶封地的那種,橫豎大片的無人區沒人開發,盡可以許出去。

    愿意跑到遼國來的,本身就是不甘現狀的,所以,雖說想要開發封地面臨著許多困難,但是,這些薄家人還是在薄戎奴的指點下,想辦法雇傭了一批人手,就帶著大部分族人跑去封地開發,留下的主要是一些少年和孩童,他們直接被薄戎奴安排到了公學之中,他們畢竟都是有文化基礎的,學個幾年,應該差不多就能進入基層官員序列中去,之后就要看他們的能力如何了。



<u id="0bgj4"></u>
  • <wbr id="0bgj4"><source id="0bgj4"></source></wbr>
  • <sub id="0bgj4"></sub>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legend id="0bgj4"></legend></wbr>

        <sup id="0bgj4"></sup>
        <wbr id="0bgj4"></wbr>
        <wbr id="0bgj4"></wbr>
        白嫩美女在线啪视频观看,国产色精品VR一区二区,岛国三级在线观看,久99视频精品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