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這樣一來,長安縣令一職又空了下來。 原先朝廷直接指派陳元安兼任其實是內閣插手的結果——主要是因為葉小侯爺急等著用人,按照常例,縣令補缺應當是由通州府上報吏部,再由吏部選派官員上任,這期間多則需要數月。 長安縣近來多事之秋,原本通州府也應當上折子催一催,叫新知縣早日上任??赏ㄖ蔹S知府自己身上還有一樁陳年舊案在身,不說有巡府巡按在盯著他,三法司也是虎視眈眈,哪還有閑情去請求吏部派官。 換句話說,通州府也正亂著呢,無暇理會長安縣! 不過倒也不是完全沒理會,在新縣令到任之前,通州府派下一位推官來代為管理政事。這原本也不是什么苦差事,可偏偏黃知府就是親臨長安縣時被人告了! 長安縣丞馮芳擔憂通州府派下的推官大人因此對長安縣有成見,特地下達了要求衙役們加強夜間巡邏的通知,千萬不要在推官大人面前鬧出大事,最好叫鄉親們的雞都不要丟一只! 結果推官大人是昨晚到的,縣衙門口的棺材是今日上午放的,這是連一天太平日子都沒過上! 兩位衙役還沒商量出一個結果,李三剛好在這時過來找人。 三人剛站到一處,李三正要為李妹兒的事開口向謝柏崢討個主意,謝柏崢卻抬手阻止了他,并且就將他與張挽舟兩人使勁往前推,邊走邊與張挽舟耳語了幾句。 張挽舟聽明白之后便拉起李三的手,一邊繼續往前擠,一邊高聲道:“鄉親們讓一讓!我是狀師!我也有冤情要訴!平谷村村民李三家人墳墓被人盜挖,丟失一具女尸,請衙門派人將女尸找回來!” 李三雖然不明白用意,但是他知道這一定他們想到辦法了!于是,他也跟著張挽舟一起叫嚷起來! 圍觀的百姓們更驚了,怎么又來一個? 兩位衙役小哥也終于不再商量了,這事啊還是麻利地報給縣丞大人定奪吧! - 通州府派下的推官名叫黃梁山,是個悶頭做事的實干家,否則也不會被派下來接長安縣這個燙手山芋。 他上任之前就已經對長安縣略有耳聞,知道這是個是非之地。短短幾日之間,已經折進去了一個知府、兩個縣令,他這個推官也不知道命夠不夠硬。 因此當馮縣丞恭恭敬敬地請他去開堂審案的時候,他甚至有一種“終于來了”的感覺。不過也好在他是推官,在通州府審案和在長安縣審案想來也沒有什么區別。 推官大人開堂審案,堂下涇渭分明地站了兩撥人。按著先來后到,依次陳情,第一個便是大善人年富貴,上前為他兒子年顯民訴冤。 其實說起來,真正叫年顯民失婚的其實是陵安縣令陳元安,是他當庭判決年顯民與李妹兒的婚姻無效,這才使得官媒將這一筆記錄勾銷。 可年富貴想來也是經狀師指點過,知道民不可告官。因此他才將矛頭對準了此案的第三人,將責任統統推給印慧,并要求官府還他公道。 年富貴說完陳辭,黃推官就叫他暫且退到一邊。另一邊,推官大人再問李三:“你又為何事告官?” 李三原本乍見這堂上的高官又換了一個人,心中很有一些畏懼,可聽了黃推官說話又覺得這位大官人面目和藹,并不疾言厲色,倒叫他并不心生懼意了。 李三還沒未及知道李妹兒很可能就在縣衙門口的棺材里,他開口便是原原本本地將一早上的遭遇都說了個遍。他家中屢遭波折,好不容易替meimei申冤又好生安葬了,可卻不想又遭遇這樣的橫禍,說到傷心處止不住哽咽,幾乎泣不成聲。 張挽舟聽得也是心中感慨,少不得替李三告饒幾句,求推官大人不要介懷這可憐人的不敬之罪。 黃大人倒不介意這個,甚至還好言寬慰了李三幾句。黃梁山在通州府任的就是推官,審案的本事比前頭兩位知府高出不少。他雖只是簡單看過印慧一案的卷宗,卻也很快意識到堂下訴的這兩案之間是有聯系的,且能料想出幾分其中曲折。 黃推官先問年富貴:“你所說的八字相合的兒媳婦,姓甚名誰,說與本官來聽?!?/br> 年富貴的回答甚是巧妙,他先說自家是誠心娶媳,早便在官媒的登記簿上掛了號的。若是縣中有未定親的女子身故,自有他家請的媒人上門請說,若是兩廂里都有意,且八字相合,便能成一段天賜的姻緣。 他家愿意給女方家里送上十兩黃金作為聘禮。 兩個月前,媒人終于上門告知,婚事已經說定了平谷縣一戶姓李的農戶家剛去世的幼女, 男命天干女命地支,是難得的天干地支相生、夫妻相合的八字。 于是他家按照承諾給了十兩黃金,辦成了這一樁婚事。 冥婚雖不比尋?;槭聫埣t掛彩,但也是天地姻緣,怎能隨意就出爾反爾? 女子既已出嫁,哪有說不算了,就不算了的道理? 年富貴這一番話,是有一些巧詞奪理在的,原本是他家花銀錢買通印慧和尚為自家早夭的兒子私下配冥婚,并沒有問過李家人愿不愿意做這種吃人的勾當,可經他的嘴一說,卻成了李家人收了錢卻不知足,還要借陳縣令的勢悔婚! 李三這個老實人還沒聽出這一層意思,只聽出這人說的是她家李妹兒。李三頓時義憤,惱恨地上前要與人理論,只是今日堂上的衙役警覺,察覺不對就立刻動手將人拉回來,不叫他擾亂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