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快穿反派是我老婆、豪門棄夫,重生虐渣、拋夫棄子的我重生了[七零]、被虐文男主強取豪奪了[快穿]、病美人反派蘇炸全世界[快穿]、我在九零當村官[重生]、殿下,男人不能當老婆、自渡(1v1)
“我們將軍很生氣,正準備帶兵回建康,若那皇帝識趣,改過自新,還能勉強做個君臣,否則……” 凌霄膽戰心寒地稟報著戰場的情況,嗓子都啞了,“郎公子,您最是理智,快快勸勸我們將軍吧?!?/br> 沒有皇帝的圣旨貿然領兵回京,形同造反,屆時不僅將軍陷入大禍,瑯琊王氏會被連累得滿門抄斬。 大將軍王戢素來是熱血沖動之人。 郎靈寂收到信后,叫王戢“稍安勿躁”,莫被朝廷之事所擾,務必拿下梁州。 非是他刻意隱忍退縮,朝廷之事是小,戰場之事是大,王家已失去文防了,絕對不能再失去武防。 梁州,位于長江對岸的峽口處,南北戰場的咽喉地帶。長久以來梁州戰事混亂,難以克制,一塊難啃的牛骨頭。 但前幾日那里的流民帥忽然染疾死了,群龍無首,這是一個絕好將梁州收入囊中的契機。 如今天下六州已歸順于王戢,再拿下與荊州相連的梁州,王氏cao控的版圖便可擴大一步,腰桿子更硬氣些。 相比之下,郎靈寂暫時被貶不要緊,沒必要因為這由頭領兵逼宮。 造反罪名太大,動輒滑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毀掉王家祖宗的基業。 “一定要告予大將軍知曉?!?/br> 凌霄收了回信速速去了,急于星火。 王戢雖然心中惱恨,明白郎靈寂這番計較有道理,暫時忍氣吞聲。 事有輕重緩急,先集中精力拿下梁州,之后再進京找皇帝算賬。 王戢的鷹目朝梁州瞄去的同時,好巧不巧,皇帝司馬淮也盯上了梁州。 梁州這樣處于咽喉地帶的重要位置,司馬淮期待良久,這次勢在必得。 司馬淮防備著王家每個人,忌憚郎靈寂,更深深忌憚手握兵權的王戢。 他一面克制郎靈寂的行政大權,一面遏制王戢的兵力版圖進一步擴大。 王戢已經掌握了包括江州在內的天下六州,多么恐怖的數字,若再得了梁州,恐怕真就有造反逼宮的資本了。 司馬淮每晚愁得做噩夢,輾轉反復,常常夜半渾身虛汗。 好在郎靈寂被囚在建康城中,任憑有高深莫測的權術不能施展,更不能及時到王戢身畔相助,相當于絆住了王戢一條大腿,大軍失了智囊。 司馬淮目光猩紅,指骨捏碎。 梁州的爭奪之戰在此一舉! 第099章 奪地 皇帝與瑯琊王氏同時爭奪梁州。 王戢派族弟王瑜啟程赴任梁州參軍, 司馬淮也火速抽調了心腹岑道風趕往梁州。兩家日夜兼程,急如旋風,進行了速度與耐力的激烈比拼。 由于司馬淮早做過部署, 從廣州出發的岑道風又善于行軍, 腳步比王瑜快了很多,最終岑道風率先占領梁州。 岑道風的勝利不是偶然的。 被貶到不毛之地的這段時日,岑道風一直臥薪嘗膽, 保持鍛煉,常常天不亮便起來挑水練劍, 時時不忘王家戕害他的斷臂之仇, 躊躇滿志等著重回戰場的一天。 過去因為出身寒微, 岑道風屢遭打壓,慘失江州和荊州,如今得皇帝提拔,他得以施展拳腳, 卷土重來,占領空虛的梁州, 真正擁有了一塊自己的地皮。 他終得揚眉吐氣。 那邊的岑道風一到, 司馬淮立即下令封他為梁州刺史,兼都督長江中下游水上諸軍事,在梁州插上帝旗。 王瑜晚到一步,并非驍勇善戰岑道風的對手, 兩軍對峙僵持不下, 二虎爭奪一山, 王瑜更在流星飛矢下受了重傷。 王瑜命人速速回營稟主帥求援, 鎮守江州的王戢見皇帝與岑道風如此狡猾,氣血攻心, 拔劍唰地砍碎了桌角。 “豎子!” 當年的老對手又狹路相逢,真該殺了岑道風以絕后患。 說起來,當初確實是瑯琊王氏不仁。 荊州明明是岑道風冒死打下來的,王戢聽從郎靈寂計策,沒給斯人應有的獎賞,反而侵吞了岑道風的戰功,功勞越高打壓越狠,險些將他斬首,貶謫去偏遠的廣州交州一帶,形同流放。 這筆舊賬,岑道風一直痛恨于心。 斷臂之仇加流放之辱,使岑道風在戰場上如一把鋒芒畢露的寶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銳利的鋒芒直指王戢。經過歲月的沉淀,其人儼然變得更成熟堅毅,排兵布陣不見絲毫露怯之處。 雖然被岑道風先到一步,王戢不打算輕易放棄梁州。 他持續增兵給王瑜,督戰王瑜與岑道風正面對峙,爭取將梁州奪回來。戰場比拼激烈,打得暗無天日。 岑道風以麾下全部大軍之力殊死對戰,戰力十足。王瑜受傷之后貪生怕死有怯陣之意,本身又是個只會清談服藥的士人,身嬌體弱,排兵布陣的本領不及其兄王戢的十分之一,隊伍漸現頹態。 梁州行將淪為岑道風的囊中物。 王戢見覆水難收,扼腕怒嘆,真真是后悔派王瑜出戰,既高估了王瑜的實力,又低估了岑道風的實力。 他的大軍現下駐守在江州和荊州,此二州毗鄰梁州,若去支援王瑜自然做得到,且能以絕對優勢打敗岑道風奪得梁州。 問題是,中間還夾著一個陳留王司馬玖,此人亦不是吃素的。 司馬玖剛被封為皇太弟,得了皇家許兵力與糧草,實力雄厚,深得司馬淮的信任與重用,領宮廷禁衛軍之職,掌建康皇城內外的防線。 建康與江州、梁州的直線距離相仿,剛好成一個三角。王戢在江州,王瑜與岑道風在梁州,從司馬玖的位置發兵去二者任何一個地方時間都是相等的。 這有兩種可能: 如果王戢率大軍支援王瑜,搶奪梁州,司馬玖可偷襲王戢空虛的江州大本營,直搗黃龍。 如果王戢不去支援王瑜,放棄梁州,那么司馬玖又可奔去梁州,助岑道風一臂之力,打敗苦苦堅持的王瑜。 司馬玖無論怎樣都占便宜,穩賺不賠,為皇室司馬淮立下大功。 皇帝為這一局縝密布置了許久,四面八方堵死了王氏,司馬玖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枚棋子。 反觀王氏這邊,梁州爭奪戰發生得倉促,沒有郎靈寂在旁面授機宜,王氏一步錯步步錯,終究被人占了先機,處處掣肘,扼住咽喉,敗勢已成必然。 王戢不攻心計,勇猛有余終是智略不足,若要破局還得詢問郎靈寂。 郎靈寂被囚在建康城中,無法得知戰場的第一手消息或出謀劃策。戰事吃緊,是進是退只能由王戢自行決定。 戰敗的一剎那,他恍然意識到自己和整個家族多年來過于依賴郎靈寂了。 只因郎靈寂習慣于深藏幕后,為人穩健而心思縝密,制定的智謀百試百靈,且從不爭名奪利,取得了功勛也不用分他一份,王家都喜歡用他。他一不在,王氏便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 王戢暗暗懊惱,現在大事晚矣。 思慮再三,他決定行保守之策,先放棄梁州,留存實力。 原因很簡單,失去梁州最多是他不能擴展版圖而已,沒什么致命打擊;江州卻是他多年辛苦建立起來的大本營,若被司馬淮的人趁虛而入,失去江州,那才真是滅頂之災。 王戢召回了王瑜,將梁州讓出。 麾下將士聞得這條軍令,俱感詫異,從沒見過大將軍這般委曲求全的時候。 皇帝虎視眈眈爭奪梁州,一旦放手讓皇帝吃到了甜頭,日后皇帝定會得寸進尺繼續為難的。 王戢本人亦膈應得緊,自從十六歲征戰以來,屢戰屢勝,還沒吃過這么大的虧。 他馴了一輩子鷹到頭來被小家雀啄瞎了眼,貌似傀儡不起眼的皇帝司馬淮竟有這等陰沉心機。 …… 梁州的捷報傳回了建康。 司馬淮正太極殿批閱奏折,聞此渾身血液劇顫幾欲逆流,頓時捂住了嘴,極力克制才沒使自己喜極失態。 他終于迎來了一場勝利。 這場與瑯琊王氏曠日持久的斗爭,繼第一步剝奪郎靈寂的官位后,他又迎來了第二步勝利——從王戢手中搶到了長江周邊的軍事重鎮,梁州! 梁州終成為一塊帝土。 岑道風的捷報中稟告說,王戢不甘失敗,屢屢為王瑜增派兵力與我軍對峙,試圖奪走梁州,結果王瑜本人昏庸無能,潰不成軍,最終鎩羽而歸。 司馬淮快意一笑,四肢百骸血液茅塞頓開,涌動著無比的雄心。 沒有什么比將敵人踩在腳下更揚眉吐氣的了,當初他問與王戢開展有幾成勝算時,岑道風回稟“勝算為零”,如今屢屢敗退的卻是瑯琊王氏。 王家人都失敗了,無論是文臣之首的郎靈寂,還是縱橫沙場的王戢。 當初岑道風說若要與王氏開戰,至少需要三年的籌備經營時間,且需要占據梁、荊州這樣富庶之地。 現在司馬淮通過自己晝夜思索的努力,窮盡心智,生生從王戢手中撕下一塊rou,岑道風盤踞于此可報效君恩。 接下來,就看岑道風的本事了。 首戰告捷是極好的兆頭,瑯琊王氏并非固若金湯,只要孤立了王戢與郎靈寂,使他們文武方面的能力各自不能補充,徐徐圖之,門閥可除。 岑道風有些質疑,為何司馬玖成了皇太弟,還擔任皇城禁衛軍的指責? 須知禁衛軍是直接保護皇帝的最后一道防線,極為重要,必須選擇忠心耿耿又武勇過人的武將來擔任。 “微臣臨走時曾叮囑陛下,陳留王司馬玖此人首鼠兩端,意志不堅,最是個墻頭草,暗地里使鬼蜮伎倆挑撥離間,即便不殺他也應該疏遠,絕不能委以重任,陛下為何未聽微臣的勸諫?” 君臣二人推心置腹地共同對付瑯琊王氏,岑道風話便說得比較直接,包含了些許質問之意,端端為了司馬淮好。 司馬淮不以為然,知岑道風與司馬玖素來有些過節,當日司馬玖騙誘岑道風刺殺王姮姬,使瑯琊王氏恨毒了岑道風,多番打壓為難,岑道風被當了槍使,自然心中惱恨司馬玖。 武將之間的暗斗無可厚非,壞話說一兩次夠了,總說就惹人厭煩了。 司馬淮拒絕岑道風的提議,只叫他好生鎮守新得的梁州,至于司馬玖,沒有岑道風說的那樣不堪。 司馬玖是宗室重臣,血統高貴,和他一樣流淌著司馬氏祖先的狼性野心,是個牢靠之人?,F在正是用人之際,決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罷免司馬玖的官職。 司馬淮心中有數。 他深吸了幾口氣,首戰告捷的狂喜之情漸漸安定下來。他沒有被一時的勝利沖昏頭腦,趁熱打鐵又做了個決定—— 調走王瑜。 他飛快將詔書寫好,扣上帝璽。 王芬姬伴駕,時刻警惕著陛下的動作,聞梁州淪陷的消息恍惚良久。 陛下為什么要調走王瑜呢? 彼此啊今日格外喜動顏色,看來王戢那邊輸得甚慘,被狠狠擺了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