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救火隊員
我們光榮的土地不是用犁來翻耕, 我們的土地用馬蹄來翻耕, 光榮的土地上種的是哥薩克的頭顱, 靜靜的頓河到處裝點著年輕的寡婦, 我們的父親,靜靜的頓河上到處是孤兒, 靜靜的頓河的滾滾波濤是爹娘的眼淚?!缢_克民歌 在第三集團軍潰敗的路上,到處都在響徹著驚恐的叫聲。哥薩克人頭戴圓筒卷毛高帽,身披黑色披風,斜挎著卡賓槍。他們如同旋風,在奧匈軍隊中席卷。 魯道夫已經退到了桑河下游的斯圖布諾,在這座距離普熱梅希爾要塞最近的城市,魯道夫每天都能潰退下來的士兵,他們丟盔卸甲,深情沮喪。有軍官帶領的,被火車運往后方,編制被打散的,被就地整編,補充進其他部隊。 魯道夫接到了總指揮部的嘉獎令,弗里德里希大公表彰他和萊克的英勇戰斗和沉著泠靜。同時,魯道夫也接到了新的命令,他需要在修整四天后,前去驅逐哥薩克騎兵。 指揮部的命令十分粗略,通篇電文都在向魯道夫講述著:“拯救友軍是軍人的榮譽與責任?!濒數婪驘o力吐槽指揮部的官僚作風,直接向參謀長發去了電報,詢問他具體的作戰部署。 施特勞森堡將軍詳細告知了魯道夫戰略目的,他不需要直接增援第三集團軍,只需要在有限的范圍內,在保存自身的情況下,盡力組織俄國人從側翼發起的襲擊。參謀長還特意提醒魯道夫,從第三集團軍后路包抄的俄軍,基本都是騎兵,切忌要先偵查敵人方位,再發動攻擊,避免與俄國人發生遭遇戰。 劫后重生的萊克向魯道夫到別了,他要帶著他名存實亡的部隊進行修整,臨走前,萊克好意地提醒魯道夫:“小心些,別用你的腿去追馬蹄子?!?/br> 魯道夫故作輕松地笑著:“我也是在匈牙利打過騎兵的?!?/br> 魯道夫其實一點也不輕松,若要問他該怎么去剿滅騎兵,他最想回答的是“坦克?!辈贿^此時各國都是不折不扣的“騾馬帝國,”雖然卡車已經大量生產,不過大多都用于貨運。至于坦克和裝甲車,理論上也是有的。 1911年,一位名叫博斯汀的奧匈帝國工程師向奧地利戰爭辦公室提交了一份設計方案和一個木質比例模型。博斯汀的這個設計案相比其他早期箱式、菱形坦克設計領先不少,是第一款采用了旋轉炮塔設計的履帶式裝甲戰車。在魯道夫看來,這其實更類似于自行火炮,博斯汀也將它定名為了“機動火炮?!?/br> 當時的戰爭部對這樣一款先進武器很感興趣,可惜囊中羞澀,甚至無力承擔一輛樣車的制造。到了1914年軍備改革時,魯道夫才翻出了這份塵封的計劃,力排眾議,為履帶式裝甲車申請了一筆撥款,不過也沒立即投產,魯道夫代表軍方按照后來的突擊炮向工程師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估計履帶的問題就足夠為難他們了。 現在能夠使用的戰斗車輛只有輪式裝甲車,裝甲車輛大多是公路機動的輪式裝甲車。但輪式裝甲車在山地、泥地、草地等復雜路況下機動能力非常差,所以部隊大多將他們作為防御力量,保護后勤。 魯道夫計劃組建一支摩托化部隊,他向指揮部發出了征集機動車輛的申請,最高指揮部給了他就地征集武器裝備的權限。 魯道夫開始四處收集車輛,憑借著最高指揮部的一紙電文,他的士兵不光將卡車和裝甲車連同司機一同搶來,還將撤離部隊的輕重機槍洗劫一空。 這個年代,汽車不愧是一件稀有物品,魯道夫費盡心力,才從一個集團軍的大后方,找到了七十多輛卡車和十幾輛裝甲車。幸虧有了之前的軍備改革,奧匈軍隊開始向現代化靠攏??ㄜ嚨男阅苌锌?,基本都是近期生產的,也沒有太大的技術問題。至于裝甲車的質量,魯道夫就不敢恭維了。能留在后方的,基本都是四、五年前的舊存貨,這些改裝貨,拉到戰場上,充其量是個鐵皮碉堡。今年定型投產的標準化的戰車,估計都損毀在了之前的戰役中了,只有那些亟待維修的,才能幸免于難。魯道夫暗自惋惜著,辛苦攢了半年的家底,就這樣毀于一旦了。 四天的時間里,魯道夫計劃拼湊一支機械化部隊,麾下四千人的隊伍,241補充團和第四營已經被派去防守交通線,剩下的一千四百人和兩個騎兵連,魯道夫將他們整編為了機械化部隊。 既然俄國人打算襲擊作戰,魯道夫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按照計劃,魯道夫將他的機械兵團部署在公路沿線,待到俄國人進攻防御陣地時,再發起反沖鋒。至于為什么不直接剿滅,魯道夫已經做過充分論證,這些車輛在加利西亞的大平原上經過長途跋涉,估計一路上一大半都會發生機械故障,荒郊野嶺上,斷了腿的步兵無異于進入了死地。 救援的電報如雪片一樣飄來,第三集團軍已經潰不成軍。魯道夫率領著部隊向東方行進,一路上,他們這支隊伍如同一位逆行者,他們坐在汽車上,精神昂揚,毅然踏上前線。身側的友軍衣衫襤褸,拖著沉重的步伐,倉皇放棄著他們的國土。 魯道夫坐在汽車上,閱讀著最新的消息。奧斯曼帝國在10月16日向俄國宣戰了,奧斯曼帝國在一個世紀持續不斷的衰落,將自身弄到了將要亡國的地步,一群民族主義青年軍官發動政變,推翻了蘇丹,扶植了一個新的傀儡。同時,這個叫作“青年土耳其黨”的政治團體開始著手進行國內現代化的改革,尤其是軍隊的改組。但在7月,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下令沒收兩艘土耳其在英國訂購的戰列艦,這兩艘軍艦對于土耳其政府來說不僅僅是加強國防的武器,而且寄托著土耳其人對于重振國力、發奮圖強的希望,土耳其政府甚至組織了捐款。 英國人的傲慢激怒了土耳其人,與此同時。8月10日,“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來到了君士坦丁堡,恩維爾帕夏“在沉默了幾分鐘后”放行兩艦進入了達達尼爾海峽。德國人投桃報李,讓兩艦在名義上加入了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的一號人物恩維爾帕夏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物,他對德國很有好感,贊同與德國結盟對抗傳統的敵人沙皇俄國。 土耳其人懷著救亡圖存的愿望,在德國人的慫恿下,他們加入了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