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這樣的情境,真是像極了五年前。 崔煥之卻仰著頭,粲然一笑,朗聲道: “你不必擔心,我前幾日已向周邊的廓州,岐州,酈州三州求援,雖暫無刺史回信愿意來援。就在方才,有二州送來百余石糧草,城中百姓可以再撐一段時日了?!彼麑⒍钓蕭佊枰慌匀栽谑爻堑膶庍h,笑道,“我正好要去城樓換防。不如你與我下去看看糧草,暫歇一陣罷?!?/br> 辰霜應下。 沿著城墻拾階而下,二人已來到糧倉前,看著士兵們進進出出將糧草囤積起來,放入倉中,不由稍感寬心。 辰霜從一擔送來的糧食中撈起一把麥子,看著顆粒從指縫瀉下,面露喜色。忽然,她手中的動作頓了頓,轉身面向在旁指揮若定的崔煥之,道: “崔將軍,你守涼州和峒關幾年了?” 崔煥之脫口而出道: “已余五年。怎么了?” 辰霜踱著碎步,踩著地上隴右軍旗迎風飛揚的倒影,凝眉道: “那么多年,如果讓你畫出涼州城和峒關周邊的輿圖,你能有幾成把握?” 崔煥之一怔,覺得此問語出突然,但經細思之后,肯定地答道: “大約能畫出個六七成,有些太過偏僻的地方,若是我沒去過,怕是細節有誤?!?/br> 辰霜眉頭一皺,手指勾起,覆在下顎上,若有所思,道: “憑你在軍中經驗,如果單憑幾個斥候探得的細節,可與你多年在城中的經驗所畫相比,可有出入?” “斥候每回來探的話,因關牒有疑,不能再城中待過久,線索必有斷裂,并不連貫,必不可能與我這般長期在城中之人所了解的細節相比?!贝逕ㄖ告傅纴?,又見她神色有異,關切問道,“你今日何出此言?” 辰霜面色凝重,對他道: “回鶻人,似是有全套涼州峒關城防輿圖,在我看來,細節十分相近,可以說幾近完美?!?/br> “那幅圖我已讓人從涼州帶來了。你且看看,是不是與你的經驗,幾乎一致?!?/br> 語罷,二人離開糧倉,來到了城墻邊的石凳處,攤開了那卷宴海死前交予她的絹帛。 絹帛展開,密密麻麻的輿圖映入二人眼簾。隨著崔煥之的手不斷在絹帛上飛快游走,他鳳眸緊緊瞇起,神色越來越焦慮。 “確實。與我所知,幾乎分毫不差……”他最后倒吸一口涼氣,急切地問道, “畫此輿圖之人究竟是何人?看樣子,必定是久居涼州之人,否則,怎可能知道得如此精密?” “此人若還在回鶻,峒關涼州就危險了?!?/br> 辰霜的目光呆滯地定在絹帛上,神情復雜,心間忽然一片混亂。 這輿圖,叱炎說他只花了一朝一夕的時間制成。以他向來孤傲的脾性,斷不會以這種小事欺騙于她。因為,并無甚必要。 她猶疑間,突然想到了什么。 她慌忙將絹帛完全打開,目光掃到了一片絹帛上峒關城墻晦暗的角落。 因是在邊角,細膩的絹帛微微卷起,仿佛刻意在掩蓋著什么真相。她顫抖的手捋平了那處帛面,看到其上的記號,她心中驟然大駭。 峒關西南面的城墻角,十余年前被天雷擊中,有一處塌陷。因為這處細微的塌陷,河西蕭氏那年在那處城墻底下建了一座鐵窟窿密道,來維系城墻不塌。 此密道,向來只為河西蕭氏所知。 這處密道,天底下活著的人,只有她一人知道。 因為她曾在那里,與那個少年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幽會。 而此時,全然攤開的絹帛上,那密道的所在,卻被畫了一個極其隱秘的“x”。 “哎,你去哪兒?”崔煥之莫名見辰霜面色大變,纖細的手指突然抓緊了絹帛,蜷在了手心,頭也不回地往城墻根處走,越走越疾。 他一愣,甚少見到一向云淡風輕的她如此慌張的樣子,頓覺事態有異,連忙跟上。 辰霜一刻不停地來到一處城墻角處的草棚,她推開了幾個空置的酒缸,地底下赫然出現了一塊帶鉤的鐵板。 “這是……密道?”崔煥之驚道,“為何我守城多年,從未發覺?!?/br> 辰霜努力平復劇烈的心跳,沉心定氣對他道: “崔將軍,你在這里守著,千萬不要讓任何人進來。也不要讓任何人看到這里有密道。我去去就回?!?/br> “辰霜,你可要小心……”崔煥之放心不下,本想與她一道下去,卻被她阻攔,只見她的身影一閃而過,已只身進入了密道,了無蹤跡。 …… 辰霜一步一步下了密道。 石階陡峭而濕滑,在黑暗中仿佛一眼望不到邊緣。 即便她并未打開火折子,可每一步走得依舊穩篤,仿佛昨日剛剛來過一般熟悉萬分。 沿著伸手不見五指的狹長走廊,直通深不可測的底部。 西北的仲夏夜潮濕而炎熱,黏稠的石壁上沁出了細而密的水珠,被走過之人驚動,沿壁淌下來,落成一灘水。 通道越來越緊窄和濕潤,壁上的水珠拂過她素白的衣袖,漸次滲入她的肌膚,水漬泅染她的襟口,如同觸不可及的愛撫。 風聲幽咽,在促狹的空間發出低鳴,恍惚間有誰在輕吟,誰在低喘,誰的衣裳散落,誰的頸汗漉濕。 是誰晚來風急,是誰霜雪消融。 “滴答滴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