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之系統教我談戀愛、快穿:路人甲女配只想長命百歲、年代文女配一心只想咸魚躺平[七零]、修仙大佬的男人[年代]、大哥救我,爹爹救我、快穿,錦鯉路人甲在線看戲、快穿修羅場:嬌軟萬人迷她沒有心、快穿之花式攻略、快穿:宿主,你真的好渣、抄家流放,醫妃搬空王府去逃荒
作者有話要說: he,he,he! 有反轉,男主是不可能死的。 設置上,李襄長得像母親,李曜長得像父親。性格上也是。 【注釋】 “刀山火?!堰^百年”兩段地獄描寫引自《賢愚經》 靈山的描寫,引自《西游記》 第94章 自古以來,天潢貴胄自出生始就伴隨著吉兆天相。 史書記載,嘗與神遇,麒吐玉書,夢龍入懷,還有赤光繞室,異香不絕云云。 很多人對命格之說深信不疑,自幼篤信生而要干出一番事業。 晉陽王李亙便是其中之一。 他是當今皇太后嫡幼子,最小的兒子。生時正逢大梁升平盛世,國泰民安,出生那一刻更是更有紫氣東來,霞光萬丈之天象,當下被司天監批了貴命的。 亙者,恒也。天地萬物謂之恒??梢娙∶麜r先帝龍心之悅。 李亙前半生順遂無憂,養尊處優,更為先帝所寵愛,直至年過二十五娶妻生子都還未離京,去往封地。 他的人生自二十年前的吳王案開始改變。 二十年前,先帝病危,臨終之前從寢宮中流傳出一封立儲密詔,要將皇位傳于大梁異姓王,后賜國姓的吳王。 無人親眼見過這封密詔,可總有人按奈不住。 大梁史書對這段記述諱莫如深,一筆帶過,只道吳王起兵于吳地,被當年還是皇子的今上率親軍鎮壓于京畿。 吳王究竟有沒有舉兵,有沒有謀逆,不得而知。 大位之爭,不止是皇子間的爭奪,更是文武朝臣、軍功集團,世家大族之間的博弈,是朝廷重新洗牌清算的時機。 因此,吳王倒后,不僅這一門釜底抽薪,牽連皇子以及朝臣眾且廣,全部被血腥處置,連根拔起。 據說,當年的詔獄,人滿為患,哀嚎聲徹夜不斷。而現如今禁中的白玉階前,還有二十年來從未擦凈的血污。 所有人心知肚明,吳王是否謀逆的真相不再重要。李亙眼睜睜地看著自幼相伴的兄弟被借此機會清算干凈。而他,是皇太后拼死保下來,當夜就送出長安前往封地避禍的。 自此,他如行尸走rou,在封地花天酒地,除了守城守地,別無雄心壯志,將一顆鮮血淋漓的心埋葬得死死的,對曾經引以為傲的命格之說守口如瓶。 直至他在北地聽聞“吳王遺孤”的消息。 這四個字輕淺如波紋,一旦在心間蕩開,激發了他對自己曾經至高至貴的命格的渴望。 李亙知道,這是他今生僅有的機會了。 俗言道,天與弗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要么,爛死在封地,下半生依舊三緘其口,兩耳不聞,亦遲早要被清算;要么,放手一搏,去靠近他本該有的命格。 李亙只猶豫了一夜,就選擇了后者。 可此刻,他高坐馬上,望著眼前混亂的場景,頭一回生了悔意。 他召來定襄王李奎一道兵諫,是因為他深知他一腔熱血,一向為當年吳王之冤憤憤不平,可輕易為他所用??衫羁退亩ㄏ遘姶藭r卻因北匈兵事,匆匆退場。 他的另一名盟友,承義公主李氏,還在不斷勸說他和她一起攻入長安城,取皇帝首級,還說要扶他坐上皇位——即便,他們已失去了兵諫的先機: 皇帝已發罪己詔,下令撫恤當年受吳王案牽連的冤屈之人。 而他們的主帥,吳王遺孤已認下皇帝的罪己詔,與長安議和,并以身殉,徹底斷了他們出師有名的正當理由。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李亙已萌生了退意。 此刻撤退,只是藩王無詔入長安,不過被御史彈劾幾篇奏折??梢坏┌l動攻城,那便坐實了謀逆之舉。 李亙下了馬,望著被軍醫圍著送入后頭軍帳的吳王遺孤,對著已近歇斯底里的李氏,搖頭道: “他未穿甲胄,且箭傷正中心口,生還之機渺茫,不死也是重傷。如今沒了吳王遺孤,我們何來動兵之由?” 李氏拂袖,恨恨道: “沒有他,我們照樣能舉兵!當年之事,難道一封罪己詔,就那么算了?開弓沒有回頭箭,李亙,你是怕了不成?這份擔當和膽略都無,就算我把皇位捧獻于你,你也坐不起!” 李亙不受她激將,淡淡道: “師出無名,就是謀反。就算坐上皇位,也是逆臣之名,終不會長久。若非有吳王遺孤,我不會出兵助你?!?/br> 李氏心中憤恨至極。她苦心多年,精密謀劃的全盤大局因洛襄所行,分崩離析。 就在此時,她聽到后面傳來的馬蹄聲。 一隊人馬,風馳電掣自天際處奔涌而來,馬蹄卷起的風煙茫茫一片,連結天地。 李氏極目遠眺,一眼望見了熟悉的烏茲王軍旌旗。不止是烏茲王軍,在他們身后,還有數十支西域各國的軍隊,萬馬奔騰,正在疾馳而來。 為首領兵的女子,一襲獵獵紅袍銀甲,身披萬千華光,正一聲又一聲呼喊著一個人的名字。 李氏深黑而死寂的雙眸在這一刻亮了起來,又有一計涌上心頭。她一把拉住要正欲縱馬離去的李亙,狂喜道: “烏茲王軍來的正好!李奎無膽無謀,臨陣脫逃,我們少了一半的兵力,正好由烏茲王軍補上。真乃天助我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