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門通古代 第119節
管事的本來也就是隨口這么一提,作為采購食材的人,他習慣了在買東西的時候多問一句。 商販不能少就算了,要是能少的話,他回樓里報的還是原價,多出來的優惠就進了他的荷包。 豆腐不能便宜管事地也不失望,只惦記著掌柜的交代下來的任務:“兩個大錢就兩個大錢,明天我要一板豆腐,你可得給我留著?!?/br> 能有一個每日固定買一板豆腐的客戶,對于金二哥來說自然是好事,他點頭道:“行,我每天約莫午時到,你記得早點過來取豆腐,我每天都要回安平縣取豆腐,也不能耽擱太久?!?/br> 要是在郡城耽擱得太久,金二哥就得摸黑撐船回去了,雖說船上有火把,晚上在月光的映照下,河面也是白色的,但是夜晚行船,總歸是沒有那么安全的。 管事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沒事,你要是急著回去的話,就請個腳夫幫忙把豆腐給送過去就是了,力錢我們食味樓出?!?/br> 永國也有幫人跑腿人,這些人叫做腳夫,也是力工的一種,專門在城門,碼頭上做一些幫人送東西的跑腿活。 就碼頭到食味樓這點距離,請腳夫送一趟豆腐也就兩三個大錢的事情。 食味樓財大氣粗的,壓根就不在乎這么一點小錢。 金二哥聞言點了點頭:“那我明天一到郡城就讓人幫您把豆腐送過去,不過這買豆腐的錢……” 第129章 食味樓的管事很是無語了好半晌, 才從嘴里干巴巴地擠出了一句:“豆腐明天我會讓腳夫給你送過來?!?/br> 至于腳夫會不會拿了貨款就不回來了,那是不用擔心的,這些腳夫都是生活在郡城的老板姓, 做這一行更是經常在郡城活動, 眼熟的人可不少,要是聯系不上人, 稍微打聽一下就能知道對方姓甚名誰, 家住哪條街,哪條巷了。 平??こ堑娜苏夷_夫幫忙,幾百個大錢的東西都不怕丟,就更別說這么一板豆腐的三十幾個銅錢了。 談好明日的的交貨方式后,金二哥也沒多耽擱,撐著船就回程了。 金二哥到姚家后還是說現在的這點豆腐不夠賣, 對此姚家人也是沒有辦法了:“夠不夠的暫時也就只有這么多了,最多最多也就是能再多做兩板豆腐, 更多的就不行了要再加量的話, 不止磨豆腐的人, 就是做豆腐的人都忙不過來了?!?/br> 現在姚奚兩家人都在磨豆子, 要是再加量,也就只有讓姚二郎他們晚上吃了晚飯就開始磨豆子。 現在天氣還不算熱, 上半夜做好的豆腐放到下午也不會壞, 等到天氣再熱一些, 就只能按照林回星說的那樣,把做好的豆腐放進井水里面浸泡著,減緩它變質的時間。 能多賺錢, 奚家人自然是沒有意見的,至此姚家和奚家兩家人每天都要磨六十斤的豆子。 奚家每天能得六個大錢的工錢不說, 還能得到滿滿兩桶的豆渣。 奚家也是腦子靈活的,聽金氏說這豆渣用來喂豬效果極好后,也在鄉下捉了兩頭豬仔養著。 吃不完的豆渣就拿去賣,或者和鄉下的貧民換豆子之類的粗糧,要實在消耗不完的,就摻在豬草里面喂豬。 雖然舍不得拿人能吃的食物喂豬,但是看著吃了豆渣的豬眼見著一天一個樣,奚家人也就不怎么心疼這些豆渣了。 和一個大錢好幾斤的豆渣相比,自然是豬rou更加值錢了。 后面金二哥在郡城的豆腐生意算是走上了正軌,每天十板豆腐運到郡城去,食味樓和另外兩家酒樓都來訂了。 自從魚頭豆腐湯也開始受郡城人的歡迎后,食味樓每日預定的豆腐從一板變成了兩板,另外兩家后找來的酒樓則是每天一板。 剩下的六板豆腐雖然也不少,但也只夠金二哥賣兩個時辰的。 有時候要是兩個時辰還沒賣完,金二哥就會把剩下的那點豆腐放到和他相熟的魚攤上寄賣。 這魚攤的老板也是船家,和金二哥這種撐船擺渡掙錢的船家不同,對方靠打魚為生。 這打魚也是一個見天吃飯的營生,每日的收入都是不穩定的,不過自從金二哥把豆腐拿到郡城來賣之后,碼頭上這些賣魚的攤販生意可比之前好了不少。 金二哥再隔三差五地送塊豆腐,對方是很愿意捎帶著幫他寄賣一些豆腐的。 之后荊正天又來找過金二哥幾次,奈何林回星一直沒來安平縣,他想引薦都沒有辦法。 隨著姚老翁家裝銅錢的陶罐越來越滿,他比金二哥還盼望著林回星趕緊出現。 因為還沒分賬,姚老翁也不敢花用賬上的錢,這就導致他們雖然每天都有幾十個大錢的收益,平常卻還是只能用之前的老底。 好在有金二哥從荊正天拿了帶來的碎銀子,姚家人倒是不至于沒錢買糧吃。 在姚家人的盼望中,上梁溝賣紙小隊也已經收拾好東西準備下山了。 經過一輪的造紙,現在上梁溝的每一戶都有少則一百斤,多則兩百多斤的草紙需要往外賣。 當然了,其中草紙數量最多的,還是林回星。 因為有那五十個腌料池的紙漿,最后林回星得了兩千多,將近三千斤的草紙。 他每家分了一些,自己又留了一百多斤備用,剩下的兩千斤準備全部帶下山賣掉。 草紙用籮筐裝的話,一籮筐差不多就是七八十斤了,一挑擔子就是一百五六斤左右,這點重量村里的青壯年都是能夠負擔的。 林回星不行,他肩膀rou嫩,要挑扁擔的話,用不了一個時辰肩膀就要磨破皮。 林回星這個人最不愛逞強了,紙要賣,卻也不是非要自己挑的。 村里青壯年不少,只有幾戶人家沒有多余的人手。 如蘇大貴,蘇大志家這種壯勞力多的,自家那點紙壓根就不算什么。 林回星當即在村里喊出了口號:“請人幫忙挑草紙下山,一擔草紙擔到安平縣給五十個大錢?!?/br> 本來上梁溝能造紙就多虧了林回星,他找人幫忙運草紙,村里但凡是能夠抽出人手的人家,都沒有推辭,當天就找到他提出要免費幫他。 林回星自然是不會應允的:“這要是旁的小事,我也就厚著臉皮受了大家的照拂了,一擔草紙那么重,下山又有整整一天的路程,我哪里能讓大家做白工?!?/br> “就五十個大錢一擔,我這邊需要二十個人?!?/br> 兩千斤草紙其實只需要十三個人,剩下的幾人個,是林回星想著難得下山一趟,他菜園子里的那些菜又到了高產期。 這兩天林回星菜園子里的空心菜、番茄、辣椒、豆角、茄子以及黃瓜絲瓜都開始陸陸續續的成熟了。 林回星和蘇家就這么幾個人,每天是消耗不了多少的,他倒是也和村里人說過,讓他們想吃菜隨時過去摘。 奈何村里人臉皮薄,哪怕林回星說過好幾次,他們也不太好一次經常過去摘。 有些勤勞的嬸子,聽林回星說那空心菜十分的好養活,都從他這里掐了根莖種在自家的菜地,現在都已經在開始發側芽了。 這么多菜林回星吃不完,村里人也不好意思過來摘,他就想著多摘一些帶到山下去。 還有他的那些果樹,桃子已經基本上都成熟了,大部分的他摘了分給了和他關系近的幾家人,然后給姚家人和秦輝留了幾個。 這些蔬菜運下山后看能不能賣掉,就是賣不掉也沒關系,他可以送給秦輝。 說起來也多虧了秦輝林回星才能實現現在的財富自由,這些蔬菜在永國雖然稀奇,但總歸也就只食物而已,拿去送給秦輝做人情他也不會覺得心疼。 各家各戶很快就商量好了幫林回星擔草紙的人選,因為籮筐不夠,大家還花了半天時間臨時編了幾對籮筐出來。 四月初七,在玉米已經結穗開花的時候,林回星他們一行人總算是排著長隊下山了。 這次林回星可沒當甩手掌柜,他雖然擔不動籮筐,卻還是在背上背了一背簍的蔬菜。 地里的素菜很多,足足摘了一挑和一背簍,剩下的幾個叔伯的竹簍里挑的則是暖水壺和煤油燈。 林回星嘗試過,這煤油燈燒葷油和桐油也是可以的,所以這一趟他就只帶了煤油燈,沒有帶煤油。 就那么一壇子煤油,現在上梁溝家家戶戶的女眷都已經習慣晚上點著油燈做繡活了,那點煤油只夠村里人用的,這趟下山,林回星就只裝了兩筒煤油。 這兩筒煤油林回星還是預備在下山的路上用的。 這一趟幾乎是出動了村里所有的男丁,不止是青壯年,就連蘇大榮他們這種三四十來歲的中年人 ,也都跟著下山了。 要是在現代,三四十歲決定稱得上是壯年,但是在上梁溝,四十歲以上的人身上的老態已經遮掩不住了。 蘇大貴他們雖然擔不動一百六七斤的擔子,但是到底是做慣了農活的人,挑個百八十斤的草紙走上一天的山路還是沒有問題的。 原本林回星還擔心東西太重了,他們可能會在山上過夜,結果大家十分的給力,一路上步伐就沒怎么慢過,加上現在晝長夜短,他們倒是順路地的在天黑之前到了山腳。 林回星又成了這一路上走得最艱難的人,好在一路上他讓大家把他背簍里的黃瓜和番茄吃了不少,到后面他背簍里就只剩下半背簍的菜了,倒是成功地給他減負了。 這次林回星他們人實在太多了,鄭二郎家可住不了這么多人。 加上這么多男人進村的話,人家也會懷疑是不是居心不.良,很可能不會放心讓他們借宿。 想著現在晚上溫度也不算低,蘇大貴他們商量了一下后,決定就在山腳下的空地上點上火堆休息一晚上算了。 林回星原本還想爭取一下的,奈何大家都舍不得花這個錢,就算他說他給大家出住宿費,大家都不愿意。 走了一天的路,林回星實在累得沒力氣了,說服不了大家他也不糾結,找了塊地鋪上厚厚的草紙就睡了。 對于蘇大貴他們來說,這草紙可以要賣錢的東西,好幾個大錢一斤的東西,他們才舍不得往地上鋪呢。 晚上還是有露水的,雖說草紙沾了水晾干了也能用,但是緊貼地面的那些草紙沾上露水和泥土后,肯定是賣不出去了。 林回星家大業大的,才能不在乎這些,村里其他人卻不能這么豪橫,都是幾個人成一堆,靠著籮筐和扁擔就囫圇睡去了。 出門在外,最不能少的就是防備心,和睡得安穩自在的林回星不同,村里其他人就算睡著了,手上都是抓著籮筐的。 這樣一晚上睡下了,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所有人都覺得腰酸背痛,難受不已。 就連睡在草紙堆上的林回星,身上都不舒坦,起來后他活動了好一會兒手腳,才覺得輕松一些。 草草吃過帶著的干糧后,林回星他們連口水都沒得喝,就又得往安平縣趕了。 這一路上村里人的心都是提著的,就擔心他們的草紙會不好賣。 第130章 林回星倒是不擔心草紙的銷量, 唯一讓他有些擔心的,就是他們這次帶下山的草紙數量實在太多了,安平縣就這么大, 一兩天之內恐怕是消耗不了這么多的草紙資源。 要吧這些草紙送到郡城去賣也有些麻煩, 主要還是交通問題,以及村里人一個大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的性子。 要讓他們坐船載著草紙去郡城的話, 他們肯定會因為心疼船資而不愿意, 要讓他們花錢坐船,他們更愿意挑著這些草紙走上一整天的路去郡城。 林回星是勸不了村里的這些人:“我有事回去姚家一趟,你們有事就去碼頭找我?!?/br> 之前村里好幾個人都跟著林回星在姚家借宿過,是知道姚家的位置的。 對于那些不知道姚家在哪里的村里人,林回星就簡單地說了一下姚家門口的樣式,又交代大家實在找不到的話, 就找別人打聽賣豆腐的姚家。 在大家準備四散開來賣草紙之前,林回星還不忘叮囑到:“今天是第一天, 我們這草紙的價格不用降價, 大家統一定價七個大錢最合適?!?/br> 這才第一天, 林回星可不想現在就便宜賣。 這草紙的原材料雖然不值什么錢, 但是為了造出這些草紙出來,大家可都沒少流汗, 擔著這些草紙下山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要賣得太便宜了他可不甘心。 蘇大貴擔著自家新做出來的草紙, 眼含警告地環視了一圈族人:“聽到林郎君說的了嗎,七個大錢一斤,誰都不許擅自降價?!?/br> 蘇大貴說的話可比林回星的有份量, 他這話一出,村里人都連連點頭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