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門通古代 第63節
現在村里還活著的雞都已經長得很大了,這些雞可是家家戶戶的寶貝,要不是確定這蝸牛沒害,孩子們也不敢拿去喂雞。 結果這一試這雞還真愛吃這玩意兒。 蘇應文試過,家里的鵝也愛吃蝸牛,所以每天割了兔草的時候,他還會再腰上拴個小竹簍,看到蝸牛就捉了放竹簍里帶回家喂雞喂鵝。 知道蘇應文是去忙正事,林回星也不好叫住他,最后只能先回去給大家送點心。 之前林回星就拖著板車給大家送過一次點心,這次的場面則是比上一次還要震撼。 板車上堆著慢慢一車的點心,這點心的外包裝是印著花的牛皮紙。 這家點心店的包裝盒有很多種,考慮到上梁溝村民的接受水平,林回星要的是最老式的哪一種。 這家點心的好處就是品種的,客人可以自己選擇搭配,林回星盯著沒有印字的品種選的,方方正正一大盒,看著極為有牌面。 原本林回星也想過,要不要買一批木盒替換這牛皮紙包裝,但是他轉念一想,這造紙的想法已經在他腦子里好一陣,干脆就用這牛皮紙包裝當個敲門磚。 如此一來,以后他造出紙后大家的反應總歸是要小一些的。 上一次林回星發點心是按戶發的,上次發完后他就意識到了這種方式不太妥當。 上梁溝有馬婆婆這種一家就三口人的家庭,也有蘇大壯家那種一家十幾口人的家庭。 在人數想岔這么大的情況下,每家都發一盒點心顯然是不合理的。 林回星這次準備按人頭分,每五口人算一檔,絕對不讓任何人覺得吃虧。 馬婆婆這種家里人口少于五口人的就是一盒點心,蘇大壯家這種人口足有十六口的,就是四盒點心,保證人人都能好好地吃上一回點心。 雖然村里人這兩天心情都不好,但是看到林回星上門送點心,他們心里都是既驚喜,又惶恐。 很多人和林回星客氣,說這點心實在太貴,他們不能收,實在推拒不了的,家里人口多的,就說自家有一盒就夠了。 但是林回星態度強硬,堅決按照自己的想法給大家分發了點心。 擔心大家心里有負擔,林回星還順勢提出:“我這次帶了不少果樹回來,還有我那四畝地要用紅薯和玉米,都是好不容易得來的種子,等會兒還得麻煩大家過去幫我種一種?!?/br> 上梁溝的人收了林回星的點心,正愁不知道該如何回報他呢,這會兒一聽他要種地了,都拍著胸口道: “這有什么,雖然你說的這兩樣東西我們都沒有聽過,但是種地不就是那么一回事,你放心的交給我們,保證給你種得妥妥當當的?!?/br> 第069章 這一次林回星送的點心比上一次要貴一些, 其實買這些點心的時候他也想過,到底有沒有必要做。 人會計較得失,林回星也不例外。 他給了上梁溝的村民太多的便利, 雖說他自己也從中受利了, 但他還是怕給的東西多了,養大了他們的胃口。 也就是當下上梁溝的叔伯嬸子看著都還很淳樸, 加上林回星想著村里大部分人家都在幫他繡十字繡。 他又不傻, 這些十字繡繡完后,按照秦輝對這些裝飾品的喜歡,肯定是會給他出一個好價錢的。 冷漠一點想,林回星已經給了上梁溝的女眷們一個讓她們很滿意的價錢了。 結過工錢后,就算這十字繡能被林回星賣出幾十上百兩銀子,那也是他自己的本事。 偏偏靠著黃金賺到錢后, 林回星好像整個人都淡然了下來,他不再那么斤斤計較了。 這家的點心好吃, 價格對于現在的他來說也不算什么, 他想到蘇應文應該會喜歡吃, 上梁溝的其他人也會喜歡吃, 一時熱血上頭了,就一口氣買了這許多盒點心。 原本林回星心里也有顧慮, 但是在發放點心的時候, 他看著村里的叔伯嬸子, 愁苦的臉上因為這一兩盒點心而重新露出笑容后,他瞬間就釋然了。 算了,想那么多干嘛, 不過是村里人對他好,他投桃報李罷了。 而且林回星這點心可沒白送, 當天下午,村里的叔伯們就扛著自家的鋤頭在他的地里等著他了。 蘇大貴牽著牛站在最前面:“有牛有騾子的,你這點地做起來也花不了多少時間,我就沒讓你嬸子她們過來,幫不上什么忙不說,還耽擱做繡活?!?/br> 村里四五十個青壯年,就林回星這么一點地,一下午怎么也能做完了。 林回星也沒和大家客氣,當即把自己的要求給說仔細了:“這邊留一畝地我種種薯,剩下的地麻煩大家幫我按照一根手臂寬的間隔開溝起壟,中間的溝也得留出至少一個巴掌寬?!?/br> 作為一個農業新手,林回星不是專業的,在缺少經驗的情況下,他也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好在現代信息大爆炸,隨便上網一搜,就能找到不少的資料。 林回星也沒選那些看著就很復雜的精細化種植方式,直接按照最簡單的方式種植。 壟上扦插紅薯,壟與壟的寬溝里再套種玉米。 行不行的林回星也不知道,只能說先種著試一試。 反正這兩樣都是高產的糧食,想來就算再不成功,最后的產量也能比時下著稻谷畝產剛一百斤的結果要好。 雖然林回星之前只有四畝地,但是后面蘇大貴他們得空的時候還幫他把木屋和地周圍的荒地也給開出來了。 四畝都旁邊還有約莫五六畝大小的新地。 這種貧地用來種水稻,粟米肯定是沒什么出息的,不過紅薯耐貧瘠,就算是地不那么肥沃,最后也能長出不少的糧食。 在有牲畜的情況下,起不到十畝地的壟肯定是用不著這么多的人,林回星也沒浪費人力,直接把蘇大榮他們叫去自家屋旁邊幫忙種果樹了。 總共九十棵果樹,其中梨樹和桃子樹個頭最大,每棵樹苗都有林回星手臂粗。 原本林回星是想把這些果樹都種在山腳下剛開出來的地里面的,結果蘇大榮一聽,當即就說不行。 “那山上的野物那么多,你這些果樹要種在山腳,不等成熟就的被那些東西給嚯嚯了,山里的猴子多得不得了,你有多少的果子它們都能糟蹋完?!?/br> 林回星一想倒也是這個道理,他住的地方雖然是村尾,但是離山腳也還有三四里路的路程,果樹種在他家附近,怎么都比種在山腳下合適。 也得虧林回星住在村尾,周圍一片空地都能用,這會兒倒是不用擔心地不夠用。 林回星在現代的農村待過二十幾年,知道在村里,就是只有巴掌那么大一塊地都是不能占用的。 雖然蘇大榮他們先前就已經把林回星幫木屋周圍的地給翻出來了。 但是在果樹種下去之前,他還特意去地里找了一趟蘇大貴:“貴叔,我想問一問,我想用我家旁邊的空地,就是先前叔伯們幫我翻好的那些,我看了一下約莫也有兩三畝的大小,我想種點果樹和蔬果,你看我要想把這些地買下來的話,要花多少錢?” 林回星買的果苗都是改良過的矮化果樹,不可能一顆果樹長好幾米高,是以他那九十棵果樹,用一畝地都能寬寬松地種完,更別說那十顆葡萄苗他是準備種在自家院子里的。 多出來的兩畝多地,林回星也不打算浪費,到時候開一片出來種些辣椒豆角,剩下的地全部種西瓜和甜瓜! 總之作為種花家的人,林回星絕對會把每一塊地都給計劃好,絕對不會浪費土地資源。 蘇大貴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那是宅基地,又不是耕地,要什么錢,之前我都讓你大榮叔幫你翻好了,你就放心用就是了,就算以后村里有分戶的,村頭還有那么大一塊空地呢,我怎么著也不會往你那里安排?!?/br> 就村里各家周圍的空地,有寬有窄,雖然沒算在大家的宅基地里,但也是隨便大家用的。 上梁溝的土地不值錢,不過是在屋前屋后開幾分地種點小菜,圍個雞圈罷了,哪有另外交錢的道理。 雖然林回星用的地確實有點多,不過村里哪一家人都不會和他較這個真。 開玩笑,這林回星送的點心還在他們家里好好地放著呢,村里人怎么著也不可能和他計較這么一點地。 林回星也沒想到兩三畝地自己能就這么白用,這果樹種下后就不好再挪地方了。 在現代生活久了,林回星做事總想周全,雖然蘇大榮現在是說了這地隨便他用,但是他心里到底還是不太放心,總想把這一片地買下來。 只有把這地真正地買下來后,林回星心里才能放心。 蘇大貴卻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在永國買賣土地可是要交稅的,就這么一點地,哪里值得專門去官府登記。 偏偏林回星打定了主意,蘇大貴也勸不動他,最后只能點頭說自己抽空陪他去縣衙辦文書。 蘇大貴替林回星心疼辦文書要花掉的那些錢,這稅款,打點佐使的錢前前后后怎么也得花掉好幾千錢了。 這還是村里人愿意把地免費給林回星,不問他要買地錢的情況下。 村里人都覺得林回星傻,這地他們明明都愿意給他白用了,真不明白他為什么還要折騰這一通。 林回星是知道自己這些果樹的價值的,或許是他市儈吧,總之防人之心不可無,他也不想等到他的果樹結果掙錢了,再和村里人來掰扯這土地的使用權。 既然村里人都一致同意把地免費賣給他了,他自然是得抓緊這個機會。 現在他花點小錢先把這件事情給定死了,也免得以后村里人再后悔。 紅薯和玉米都不算難種,林回星以前是見父母和村里的人種過的。 紅薯要先育苗,挑一片相較比較肥沃的地直接把兩大麻袋的種薯先種上。 玉米育不育苗都可以,不過現在林回星不缺幫忙種地的人,索性就讓蘇應平他們去幫他打了水活泥。 林回星不懂太科學的種植方法,只能照樣畫葫蘆,按照小時候看來的,讓村里人先用水和草木灰把泥巴團起來,然后再一個個搓成大元宵的樣子。 在搓好的一個個小泥團中間用手指戳一個約莫兩厘米的小坑,這泥團就成了玉米培養皿。 這種育種的方式雖然麻煩,但是能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率,也能保證長出來的玉米苗筆直立挺。 玉米發芽需要溫度,永國沒有塑料薄膜,但是早晚溫度低的時候,可以在上面鋪上一層稻草保暖。 上梁溝的村民怎么都沒有想到種地和玩泥巴還能扯上關系。 偏偏林回星神情嚴肅,看著也不是在開玩笑的樣子,雖然他們都一頭的霧水,卻還是乖乖地按照他的要求搓了一大片的泥球出來。 搓泥巴這活實在是沒什么難度和技巧,村里一些上了年紀的叔伯要面子,就算是搓泥團子都是背對著大家的。 ——開玩笑,他們都是當祖父的人了,當著村里這些小輩玩泥巴像個什么樣子。 這活有的人做得坐立難安,林回星和村里一些來地里看熱鬧的小孩子確實玩得特別的高興。 最后搓好的泥元宵在地里鋪了一地,村里人不知道玉米是個什么東西,只知道這玩意兒是海外的種子,想來價格就不便宜。 村里的叔伯都不想沾手種子,只有蘇大榮不在乎這些,之后就由林回星和他一起完成之后的播種流程。 兩人腰間一人捆著一只麻布袋,里面裝著玉米種子,按照一個泥團子中間放兩粒的標準,一一播種下去就行。 這玉米種子是經過消毒的,種子表面還有一層紅色的藥水。 林回星特意買的老式的自留種品種,自留種和雜交品種不一樣,雜交玉米不能自己留種,種一次就要買一次種子。 自留種則沒有這個煩惱,只要收上來的玉米粒顆粒飽滿,明年都能作為種子使用,并不會影響產量。 播種階段完成后,后面往泥團子上覆一層薄土的事情大家都能干。 也是人多力量大,只用了一個下午,林回星他們就種完了果樹,起好了壟,種下了種薯,育好了玉米的苗。 現在晚上氣溫還是有些低,村里的叔伯聽林回星說要用稻草防寒,紛紛貢獻出了自家的稻草。 一層一層的稻草蓋在還在休眠的玉米上,等它們適應上幾天,應該就要掙扎著發芽了。 和上梁溝之前種水稻和粟米大豆那種翻好田地直接把種子撒下去的方式相比,這紅薯和玉米的種植方式絕對可以稱得上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