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木門通古代 第62節
林回星又不傻,一看蘇大榮這樣子就知道情況不對,再看屋內的蘇云嬌、季娥等人也是一副情緒不太好的樣子。 林回星也沒馬上問,先把手里的東西放到旁邊的架子上后,才開口問道:“這是發生什么事情了,你們怎么看著都興致不高?” 見蘇家人這樣,林回星又想起了剛才一路過來時村里的寂靜:“可是發生什么大事了?” 林回星這話一出,不等蘇大榮開口,季娥就先拍著大.腿哀嚎了起了:“可不是發生大事了嗎,這老天爺要把我們給逼死了??!” 見林回星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樣子,蘇大榮也知道他這段時間在山下應該是還不知道那件事情,當即長嘆了一口氣: “還不是賦稅鬧的,前天官府的佐使來收今年的算賦和口賦錢了?!?/br> 永國的稅錢問題林回星之前是特意了解過的,像他這樣的老百姓平常需要繳納的賦稅就三樣,夏秋兩季的糧稅,每年春季的算稅。 自古以來,但凡是封建朝代,這賦稅都是壓在老百姓身上的一座大山。 要是遇到以仁待民的皇帝,每隔幾年可能還會減免掉一些賦稅,給民生喘息的時間。 這要是遇到好戰或者貪圖享樂的皇帝,那等待著老百姓的就是一項項讓他們負擔不起的苛捐雜稅。 永國的皇帝就好戰,站在他的角度,他連連興兵,也是為了讓自己的國家在這個混亂的時局下擁有主動權。 偏偏國力又不算興盛,好在這幾年年景不錯,沒什么大的天災,老百姓應該也積攢下了一些糧食。 元帝今年是磨刀霍霍的準備弄老鄰居齊國了,軍餉糧草不夠,就只能在賦稅上動腦筋了。 蘇家人之所以如此發愁,就是因為今年的賦稅比之前的每一年都要高。 “以前算賦四十錢到九十錢都有,原本我們想著今年要打仗,這算賦應該是九十錢,結果今年竟然是一百二十錢?!?/br> 林回星知道這算賦是只有年滿十五歲的成年人才用繳納,一百二十錢雖然不少,但是對于上梁溝現在的情況來說,這好像也沒到負擔不起的地步吧? 尤其是蘇大榮,家里就只有三個需要繳納算賦的人,蘇應文還沒到七歲,連七歲到十四歲需要繳納口賦的門檻都沒有達到。 這大半年蘇家怎么著也有些積蓄了,不過就是三百多個大錢的稅款,哪里就至于讓季娥大呼活不下去了? 然而蘇大榮很快就解答了林回星心里的疑問:“不止如此,這次口賦的算法也不是按七歲算了,咱們上梁溝但凡是滿了三歲的孩童,都得交三十個大錢的口賦?!?/br> 如此一來,蘇應文也要交口賦了,一想到這里,季娥就忍不住哀嚎了起來。 “天爺喲,往前數幾十年,哪有這么交賦稅的,這三歲的孩子,能不能活下來都不知道,怎么就要交這么多錢了?!?/br> 也不怪季娥反應大,實在是這次官府的口賦標準定得太嚴苛了。 這古代醫藥水平落后,別說是三歲了,就是六歲之前,孩童的夭折率都很高。 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幼童脆弱,是最容易頭疼發熱了。 這要是在現代,孩子感冒,往醫院一送,輸幾天液,吃幾天藥,基本都能痊愈。 在永國卻是不行的,一到換季冷熱交替的時候,不知道多少孩童會被風寒奪去性命。 別說是吃不起藥,看不上大夫的底層老百姓,就是那不缺大夫,也不缺名貴藥材的世家貴族,家里的小輩因為風寒沒的也不少。 可以說是三歲的小孩子,能夠平安長大的幾率只有一半多。 以前這一部分孩童是不用納稅的,今年估計是上面的人想錢想瘋了,竟然從三歲孩童開始征稅了。 這個事情一出來,不知道外面有多少老百姓要生子就殺子了。 在這個重男輕女的朝代,要是男孩子,估計成活率還要大一些,這要是女娃,家里為了不繳納這一筆稅錢,恐怕她們是剛落地就沒活路了。 然而最讓林回星意外的,還是季娥接下來的話。 “不止如此,昨天佐使來村里還宣布了一件事情,像嬌娘這種滿了十五還未成親的女娘,除了算賦錢之外,每年還得額外再繳納六百個大錢的人頭稅,你說這是不是不給人活路了?!?/br> 第068章 季娥這話一出, 林回星直接就愣住了。 年滿十五歲未婚配的女子就要另外繳納一項稅款? 這倒是和現代那些聽起來就很離譜的大齡稅差不多。 這不就是一個國家催婚催育的一種方式嗎? 更別說這永國收這‘大齡’稅一收還是六百個大錢。 試問一下永國的普通農戶,在地里辛苦刨食一整年,最后能有六百個錢結余的能有多少人家? 現在稻谷才賣四十錢一石, 六百錢都夠買十五糧食了, 這些糧食都夠一個四口之家吃上一整年了。 這條規定一出來,普通人家誰能負擔得起, 大家肯定會趕在十五歲需要繳納稅款之前就把女兒嫁出去。 作為一個現代人, 林回星可是知道如此行事的危害的。 十四五歲,女孩子的身體都還沒有發育完全,古代又沒有太有效的避孕方式,成親后,生兒育女對這些小姑娘來說,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然而她們自己都還是孩子, 在身體還未發育成熟的時候生育,可是會大大增加難產的幾率。 在古代女子生存本來就不易, 現在連國家都開始帶頭迫害她們了, 以后永國女子的生存情況只會更加糟糕。 對于高坐明堂的皇帝來說, 這一項政令, 只是他為了增加人口所采取的一個小手段,受害的卻是千千萬萬個年輕女子。 偏偏這里的世道就是這樣, 林回星心里再不忿也改變不了什么。 話再說回來, 就算去年蘇家有些結余, 昨天交過一應稅錢后,也是大大地出了一次血。 偏偏這種事情還不是出一次血就能解決的,要是情況不變, 以后這種事情每一年都得來一遭。 季娥可舍不得交這個錢,雖然之前她是打算把女兒多留一兩年的, 如今倒是要改變主意了。 好在今年蘇云嬌的人頭稅已經迫交了,季娥想著自己抓點緊打聽,怎么著也能在明年春天之前給女兒定好婆家。 林回星并不是原住民,對于稅款,他雖然氣憤,但也做不到像季娥他們這樣咬牙切齒,只能在他們憤憤不平的抱怨聲中附和:“這確實是不像話……” “希望明年能好一點吧?!?/br> 等到季娥和蘇大榮抱怨完,情緒稍微平靜一些后,林回星才轉而問:“前天佐使來的時候我沒在,他可有說想我這種情況該怎么繳納稅款?” 林回星是在官府登了記的上梁溝村民,交稅這種事情,就算他人暫時沒有在場,想來也是逃不掉的。 對此蘇大榮擺了擺手:“這個你不用擔心,你那一份我前天幫你交上去了?!?/br> 林回星聞言倒是沒有太意外,他也不沒和蘇大榮客套,只說自己回頭抽空再把稅錢給送過來。 林回星這樣的人物,蘇大榮可不擔心他會欠著自己這么一點小錢,聞言不是太在意的擺擺手:“這都不是事,現在最麻煩的是,我們村里還有好幾家人交不上這個稅錢?!?/br> 上梁溝本來底子就差,林回星過來后,村里大部分的人家家里的日子是稍微有了一些改善的,但是也有像馬婆婆那樣,因為自家的情況所限,沒掙到什么錢的。 就那馬婆婆來說吧,她家里三口人,她自己因為還未滿五十五,這一百二十錢的算賦是交定了的。 還有她的孫子孫女,一個七歲,一個三歲,皆在納稅的范圍里。 所以今年光是人頭稅,馬婆婆一家就得出一百八十個大錢。 馬婆婆家里都窮成那樣了,如今家里最值錢的就是林回星之前給的那兩袋子大米。 天知道昨天馬婆婆說拿不出稅款的時候,那官府來的惡差役差點去家里把羊給牽走一頭。 最后要不是蘇大貴出面,證明馬婆婆家里的羊是村里人托她代養的,并不是她家里的財物,現在林回星的羊就得少一頭了。 上梁溝同馬婆婆情況差不多的還有另外兩戶。 一家是寡婦帶著三個孩子和一雙年邁的公婆。 當然了,這個年邁只是按照永國的情況,五十出頭的年紀,手腳都不利落了,地里的活做不了多少,這稅錢還是得和青壯一樣,一分不少的交上。 婦人也從林回星這里接繡活做,不過因為要忙活地里的事情,之前的挎包和鞋墊都沒做多少,少少地掙了幾十個大錢,去也不夠繳納這次的稅款的。 另外一家的情況也差不多,不過他是鰥夫,一個人拉拔著一兒一女,女兒是老大,因為家里沒有個女人打理,所以把女兒留到十七歲還沒相看人家。 原本這也沒什么,這種情況下,想把女兒留在家里洗衣做飯打點家務也不是什么罪大惡極的事情。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今年官府會多出來這么一個要命的規定。 原本家里積攢的那點小錢,在女兒七百二十個大錢的人頭稅前面瞬間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這三家人都是家里沒有這么多錢繳納稅款的,當時佐使急著去其他村子收稅,也沒多為難,只讓他們一個月內自己拿著相應的錢去安平縣縣衙補齊賦稅。 這可不是佐使好說話,而是永國律法森嚴,逃賦稅這種事情,一般人可不敢做。 這要是被抓住了,不管男女老少,直接就罰去做徭役了。 這可是苦役,修橋修路都還算是好的了,這要是運氣不好,被罰去挖礦,那就真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了。 也有那窮得實在交不上賦稅的,只能賣田賣地,賣兒鬻女,好歹能拿著這錢先把稅款交上。 要是連田地和兒女都沒有賣的,就只能豁出命去,要么落草為寇為匪,要么上山當那無籍無貫的流民了。 永國這么多貧苦的人,林回星自認為幫不了所有的人,單就上梁溝的這三戶,他還是能夠幫得上的。 林回星揉了揉太陽xue道:“我去找一趟大貴叔吧,這三家人今年的人頭稅我幫他們出了?!?/br> 蘇大榮聞言本來想勸林回星的,但是自打前天佐使來過后,這交不上稅的三家人家里的哭聲就沒有停過。 蘇大貴也開口提過,大家都是同族,總不能真看著這三家人因為交不上賦稅被抓去服徭役。 當時蘇大貴是想讓大家湊一湊,但是這可是一千多兩千個錢,村里就二十幾戶人家,除掉拿不出錢的這三家人,平攤到每家人頭上的錢也不少。 還是那句話,這種事情要是只有一遭還好說,偏偏這種事情以后每一年都會有。 村里其他人家里現在雖然有點錢,但是這種事情再來兩回,他們自家都交不上這個稅款了。 人總要為自己打算,按照現在的情況,他們手里多留一點錢總歸是對的。 一貫團結的上梁溝村民,在這種關乎自家未來的情況下,也是很難統一意見的。 為了現在村里愿意出錢和不愿意出這個錢的兩撥人,蘇大貴這兩天愁得連飯都吃不下了。 雖然這么想不對,但是林回星是村里最有錢的人,他自己又愿意幫那三家人出這個錢,蘇大榮猶豫著張了張嘴,最后還是沒說什么。 林回星不知道蘇大榮心里的想法,想著村里人因為賦稅的事情不高興,他帶過來的那些點心倒是派上了用場,回頭一家送上一盒,多少也能讓大家高興一點。 蘇大榮他們情緒不高,或許是家里剛花了不少錢,吃過早飯后蘇云嬌和季娥就抱著十字繡繡起來了。 之前還有些孩子氣的蘇應文經過這一遭后,也少見的沒有湊到林回星身邊來纏著他說外面的事情,碗筷一放就背著背簍出門。 前兩天剛下了一場小雨,田坎上和山上的樹干上爬了不少的蝸牛。 雖然林回星之前沒提過,但是村里的小孩子只是想著既然雞都能吃地龍了,索性就抓了蝸?;厝ピ宜橛矚ぴ囍闺u。 這蝸牛是沒毒的,以前吃飽肚子的時候,村里的這些小孩還回去撿蝸?;貋砜臼炝顺詒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