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姜海藍的mama點了一下菜,對嬸嬸說:“八個菜?!碑吘估苯酚筒荒芩阋粋€菜。 嬸嬸說:“再加一個,湊九道?!?/br> “加什么?” “把豬耳朵切了吧,切兩盤?!?/br> “夠嗎?” “沒事,一盤少放一點?!?/br> 姜海藍跟直播間的大家閑聊。 【我們農村的飲食習慣是上午十點、十一點吃早飯,下午兩三點吃午飯,晚上六七點、七八點吃晚飯?!?/br> 【大多數時候也不吃午飯,直接晚上五六點、六七點吃晚飯?!?/br> 【城里是早上起床吃個早餐,中午十二點左右吃午飯,晚上六七八點吃晚飯?!?/br> 她想了想,【是因為大家的工作習慣不同,才有飲食習慣的不同吧?!?/br> 十一點三十幾分,二姑一家也到了。 姜海藍一手一碟香腸走進堂屋,把香腸放在了桌上。 她和屋里的親戚們打了招呼,然后驚奇地問大表嫂,“你家曉曉呢?” 大表嫂很無奈,“在外面玩沙子?!?/br> 姜海藍:“……” 她也很無奈,“又去玩沙子了?” 嬸嬸家門口是一條馬路,路邊上堆了一堆細沙,堆了幾年了。 每次表哥表姐家的孩子來玩,都會興致勃勃跑去沙堆那里玩沙子,玩得衣服褲子都是沙。 姜海藍到門口看了一眼,幾個六歲不到的小孩子正開得開心,有一個跑上跑下,兩個蹲在沙堆下面用棍子挖洞,還有一個用沙子堆房子。 大表哥拿著手機站在旁邊,孩子們沒吵起來沒打起來他就不管。 姜海藍笑了笑,【這幾個孩子都是在城里長大的,平時玩到的沙子沒有這么多這么真這么……嗯,臟?!?/br> 【現在的小孩,即便是農村長大的小孩,也不像我小時候去山上爬樹摘野果,去河里洗澡摸魚?!?/br> 【我們那時候玩的還挺多的,什么彈杏子核、打四角板、猜東南西北、抓石子、彈彈珠……】 她想了想,【不過我們小時候之所以玩這些,是因為我們沒有手機,沒有錢買玩具,連書都很少,也不能天天坐在家里看電視?!?/br> 【現在的小孩能玩的就多了,像咱們之前晚上出去,廣場上那么多給小孩玩的地攤?!?/br> 【父母和長輩也能給小孩買很多玩具和兒童書,更別說手機、電視?!?/br> 【……根本的原因還是從熟人社會過度到了城市的陌生環境,】姜海藍朝廚房走去,【但要談這個的話,那就不是幾句話的事了?!康檬且黄L長的論文。 十二點多,堂屋的兩張桌上都擺了九道菜,冷盤居多。 一大家子人圍桌而坐,吃起了餃子。 —— 隋朝位面。 “農村人要下地,”高颎一本正經地同家中小孩子們說道,“早上先去地里干活,到了隅中,太陽烈了,不方便繼續干活了,就回家吃早飯?!?/br> 有些地方中午日頭很毒,繼續干活怕是會倒在田地里。 “過了日中,到了晡時,太陽沒那么曬了,就吃了午飯繼續下地干活。干到天黑回家吃晚飯?!?/br> 小孩子們半懂不懂地點頭。 高颎繼續道,“但姜律師他們平時上班,是巳時到午時,未時到申時。他們的飲食,自然也要按照他們的工作時間來定?!?/br> 他講到這里,突地一頓。 后世的二十四小時制,時分秒,要比他們如今用的十二時辰制更為準確、方便。 有沒有可能上書陛下,對其進行變革? 但高颎又想到,若是使用二十四小時制度,是不是也要將鐘表發明出來?否則這二十四小時制用了和沒用有什么區別? 楊堅則和獨孤伽羅在聊姜海藍簡單提了一嘴的“熟人社會”。 獨孤伽羅道,“那些孩子都住在樓房里,平時若是家里長輩不帶著出去玩,便只有那幾間屋子?!?/br> 楊堅頷首,“但若是住在農村,便是一個村子、一個鎮子都是他們玩耍的地方。長輩們互相都認識,也會盯一下別家的小孩,相當于一個村鎮的人都在幫忙看護小孩?!?/br> 若是誰家長輩不在家,小孩沒飯吃,同村的人看到了也會叫到自家去吃飯。 “熟人社會啊,”楊堅回想著林城市那一棟棟高樓,“兩三千年的熟人社會,到了姜海藍他們那個時候,城市高樓、鄰里不識也不過才幾十年?!?/br> 蘇威也和同僚在聊這個“熟人社會”。 蘇威道,“我們現在,和已經作古的人,便是高門大戶、庭院深深,帶來的距離感和封閉感,也不如后世的高樓大廈?!?/br> 同僚喝了一口清茶,“你看姜律師平日回家,可是從不和鄰居打招呼?!?/br> 電梯里也好,樓道里也好,大家遇到了不會打招呼,都是冷漠地擦肩而過。 電梯房封閉了各家人的交流。 也封閉了孩子們。 “但大多數人并不無情?!?/br> 同僚道,“路上遇到有人不舒服也會出手幫助,看到有人受傷也會幫忙報警,看到小孩子身邊沒家人也會問兩句,……” 這是姜海藍直播這么久以來他們在天幕上看到的。 姜海藍自己碰到沒有長輩跟隨的小孩,都會停下腳步去問幾句,有需要就把小孩送到警方那里。 蘇威道,“這是從熟人社會到城市的過渡階段?!?/br> 才幾十年啊…… 總要有這么一個探索化的過程。 天幕下大多數人沒有想那么多。 他們看著姜海藍一大家子人吃餃子,縱使不餓也有些嘴饞,便紛紛去拿些吃的。 第126章 新年快樂四 下午,寨子上沒去走親戚的叔叔伯伯娘娘嬸嬸哥哥嫂子,知道姜海藍的兩位姑姑家來了,也過來姜海藍的叔叔嬸嬸家玩。 于是,麻將桌又被圍了起來,一行人輪著打麻將。 姜海藍坐在沙發上,電視機里繼續重播著春晚,她嘴角抽了抽:為什么現在的內娛這么缺好編??? 能寫出優秀小品作品的好編劇都去哪兒了呢? 她實在是沒臉讓直播間的古人們再和她看一遍這樣的小品!便拿起手機投屏播放了詩詞大會。 ——是的,村子里也安裝了wifi,能滿足她投屏的需求。 二表嫂從麻將桌上下來,坐到姜海藍身旁時,姜海藍正認真聽電視里的老師講解圖書管理員的詩詞。 她聽了幾句,不由得笑了起來,“我之前在論壇看到一個貼子,說某乎上認為放到兩宋也是一流的詩詞,你認為呢。我當時心想誰這么狂啊,敢和兩宋的詞人比寫詞。沒想到樓主說的是《憶秦娥·婁山關》?!?/br> 姜海藍也笑了,“‘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扑蔚脑娙嗽~人如果能聽到這首詞,想必也會非常喜歡?!?/br> 對吧,各位? 二表嫂點了下頭,“這首詞可以說是憶秦娥的代表作了,可惜前人看不到?!?/br> 姜海藍:“嗯……” 她眉眼彎彎,心說他們都聽到了哦。 二表嫂繼續說:“很多人寫詩寫詞是在抒發自己的理想,但實際上未必能夠做得到??蓪煵灰粯?,他詩詞也寫得好,也真的做到了?!?/br> 姜海藍笑道,“比如‘百萬雄師過大江’,咱們是真的有百萬雄師?” 二表嫂也笑,“是啊,導師說到做到,沒有吹牛?!?/br> —— 唐初位面。 李世民驚訝地抬眼看向天幕,側耳聆聽姜海藍給各朝代的人們完整地念一遍那首《憶秦娥·婁山關》。 他小做震驚。 又很是喜歡地將“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念了一遍。 怎么說呢,姜海藍給天幕下的大家看過某站up主出的講解視頻。 李世民知道“那位”很是厲害,他指揮了四渡赤水,讓大唐君臣歡喜地推演了好幾天;他領導了三灣改編,大唐君臣在大開眼界的同時積極學習;他建立了一個新種花,大唐君臣望洋興嘆又為之嘆服。 “那位”是一個了不起的軍事家、政治家、革命家,不想他竟也是一位詩人! 還是作品拿得出手不摻雜什么水分的詩人! 從姜海藍知道直播間連通各古代位面后,李世民已經聽過不少“古代名家”的詩詞。 包括大唐的李杜,包括大宋的蘇辛。 但如天幕上那婦人所說,那位的詞與唐宋的大家相比也毫不遜色! 武周位面。 聽到那句“很多人寫詩寫詞是在抒發自己的理想,但實際上未必能夠做到”,武則天勾起嘴角笑了起來。 上官婉兒:“……” 她看著陛下臉上戲謔的笑容,頗為無奈。 都說“史家不幸詩家幸”,是了,若是官途順遂事業有成,哪里還有心情傷春悲秋?哪里還能寫出千古名篇? 成功人士寫出來的詩詞多是老干部體,唯一的價值就是讓后人當史料。 但那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