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節
劉禹錫回憶片刻,“不是說九年義務教育,國家要求每個人必須讀到初三,之后……想讀高中,要通過考試?” 之前姜海藍曾經說過,中考沒能達到各高中錄取分數線,就不能繼續讀書了。 和高考考大學一樣。 “中考刷掉一部分人,高考刷掉一部分人,讀完大學,那確實是至少十六年?!苯K{說醫學生要讀五年。 柳宗元笑道,“他們后世的知識那么多,十六年怕是也只能學點皮毛?!?/br> 可如果不是學那么多學科,又怎么能夠建造那樣一個世界? 韓愈嘆道,“前十二年學基礎知識,后四年學生存技能,他們真的是通過讀書來養活自己?!?/br> 三百六十行,竟然行行都有專業知識,大學專設這些專業學科讓學子們來學! 這在如今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不過話說回來,天幕上有幾件事是他們這些“古人”能夠想象的呢? 柳宗元道,“我很想看看他們那個世界的書,看一看那些各專業的學子們學的都是什么?!?/br> 韓愈聞言看向他,樂道,“太醫署那些人想看后世的醫書都想瘋了!” 劉禹錫若有所思,“大學生通過畢業答辯之后,拿畢業證,從大學畢業,之后呢?” “什么之后?”柳宗元一時沒反應過來。 劉禹錫道,“他們畢業之后,是怎么得到工作的?若是不想做那些工作,想做官,該怎么辦?” 天幕上是有官吏的。 那些官吏是如何成為官吏的呢? 啊這? 韓愈和柳宗元對視了一眼。 柳宗元道,“那就只能問姜海藍了?!?/br> 明朝位面。 王守仁正在思考姜海藍簡簡單單幾句話介紹的“修滿學分畢業”和“畢業答辯”。 通過考試檢驗學生們的學習這一點很不錯,姜海藍提到過的小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其好用程度,那真的是誰用誰知道! 反正王守仁本人是非常滿意的。 至于學生們的感受? 能夠對學習成果查缺補漏,知道自己哪些知識沒有學好,他們難道不高興嗎? 因為考試很好用,王守仁便琢磨著怎么將“學分”和“答辯”改一改,因地制宜,為他所用。 陽明書院的學子們還不知道自己將要面臨什么。 但王守仁的幾個弟子看到老師那副冥思苦想的樣子,一個個的心都抖了抖。 “就算老師想學習天幕上的學校,讓學生們修學分,那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呢?”一個弟子不解地問,“我們現在可是先生?!?/br> 另一個呵呵一笑,“萬一老師覺得我們身為先生,也應當繼續學習,給我們定學分任務怎么辦?” 就像姜海藍他們每年都有學習任務、都要年檢一樣! “你以為先前老師聽姜海藍說年檢沒有心動嗎?” “……不會吧?” “先生不經常學習,又如何保持自己的水準呢?當時老師是這么說的?!?/br> “老師怎么不學姜律師他們工作五天休息兩天?” “好問題!不如你去問問老師?” “我不敢!” 東漢末年。 聽到最后,劉備哈哈大笑,向諸葛亮說道,“若真有幾萬士卒從天而降,相助先生北伐,那最后結果如何,的確猶未可知?!?/br> 諸葛亮卻是微微一笑,“將軍,這可是幾萬大學生,只讓他們做士卒未免太過可惜?!?/br> 劉備不解。 諸葛亮笑道,“他們都是讀書人,每一個人都至少讀了十六年?!?/br> 劉備:“……”幾萬至少讀了十六年書的年輕人? 這這這!光是想想,他就覺得自己心快要跳出來了! 諸葛亮接著說道,“且他們所學皆不同,有學醫的,學數學的,學天文地理的,學如何種植的……” 劉備越聽越激動,下意識地開始盤算怎么用這幫人。 幾萬各有所長的大學生啊,有的能幫忙改善武器,有的能指揮建筑,有的能教育百姓,有的能提升糧食產量…… 不行,他覺得自己要樂瘋了。 劉備:先生說得沒錯!如此人才當士卒使用真真是暴殄天物! 雖然從現代拉來幾萬大學生相助的事情只是做夢,但也給不少文人提供了靈感,寫小說的寫戲劇的,開始在自己的作品中暢想若得前人或后人相助,這個世界,或者說某個世界會變得如何不同。 ——借古諷今嘛,大家熟練得很。 由此也是誕生了許多流傳后世的優秀作品。 第96章 大學二 隔著寬闊的廣場,是一棟弧形的巨大圖書館。 當那位本地人這么介紹時,在場眾人都很驚訝。 “圖書館??” “這居然是圖書館嗎?” “???不是行政樓?” “圖書館怎么修得這么豪???” 也不怪大家吃驚,這棟圖書館的外墻所用的材料,和他們一路進來看到的兩排教學樓,那可真是兩模兩樣。 那位本地人笑了笑,“很詐騙對吧?” 天幕之下。 秦朝位面。 扶蘇的眼睛瞪得老大,一眨不眨地看著那棟圖書館,半晌,他嘆道,“那么大的樓,里面得放多少書??!” 紙質的書籍,一頁就能印刷很多字,幾十頁就是一冊書。 即便只是一室的數量,怕是也有幾百上千冊。 那這一棟樓…… 扶蘇想著就眼紅。 他父親嬴政富有天下,先前學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后,將咸陽宮所有藏書全部印刷成紙質書籍,一冊一冊,放進了藏書室。 咸陽宮中的藏書室,一間又一間,但和這棟圖書館比起來…… 不過也是,往后兩千多年,古今中外,多少人類的思想匯集在一起,燁燁生輝。 扶蘇真想能夠穿過天幕,去看看那里面的書,去觸碰那些后世的靈魂,將那些文化帶回大秦。 西漢位面。 “當年項羽火燒咸陽宮,不知燒毀了多少百家典籍,”張良很是遺憾地說道,“也不知有多少能流傳到后世?!?/br> 他想到歷史喵中劇透的大漢“未來”,想必陛下對那個未來很是滿意,為了將大漢導向那樣一個未來,他會和皇后達成合意,讓太子劉盈即位,然后兄終弟及,傳位劉恒。 為了保證他們的計劃能順利實行,陛下和皇后會…… 大開殺戒。 張良嘆了口氣,畢竟劉恒能夠即位,一定是因為皇后逝后,功臣和宗室做了些什么,導致劉盈的子嗣未能順利傳承。 陛下和皇后不可能想不到。 他們不會為了還沒發生的事“報仇”,但他們會為了劉家天下斬草除根。 大漢要亂了。 張良望著天幕上的圖書館,所以我得給自己找點事做,別去摻和那些事。 人只有少管閑事,才能活得長久啊。 他忽地一笑,我若是收羅、整理百家典籍,將來流傳后世,后人會在圖書館前給我塑像嗎? 這個位面的一千多年后,后世的考古學家從張良墓發掘出一大批百家典籍。 數百冊的書籍,幾乎沒有被人翻閱過的痕跡,看得出來是剛剛印刷好就被放進了墓里。 考古學家面面相覷,不明白為什么張良會用一批新書陪葬。 這個謎題很快就解開了,因為張良留了一封信,明明白白地寫著這些書就是我這個老祖宗留給你們后世子孫的。 整個歷史圈和文學圈都炸了,熱搜掛了好幾天。 政府很快就出錢為這批典籍專門建了一個紀念館,館前依照張良墓中留下的自己的畫像,給他塑像。 漢武帝時期。 拿到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后,上上下下都是非常高興的。 劉徹拿到歷史上第一本紙質書籍后,翻閱了一遍,滿意地命人將宮中所有書籍印刷出來,同時盤算著怎么搜羅大臣們家中的藏書。 此刻看到天幕上那棟圖書館,他目光灼灼,自言自語道,“圖書館?我要不也建一棟大漢圖書館?” 正好可以用這個理由,從全國搜羅書籍——只是借一下嘛,印刷好了還給他們。 他這樣想著,馬上就叫人去傳桑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