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
沒錯,為醫者應當想著怎樣治病救人,而不是拘泥于這是天朝的醫術還是西洋的醫術。 她才不像那些守舊者,對西方醫學知識一味反對,她信奉能為她所用即可。 第91章 天幕之下一 秦朝位面。 一行內監各自抱著一疊書籍,排著隊走進殿中,小心翼翼地將書依次放在了書架上。 這是嬴政特地命人改建的“書房”,仿姜海藍他們律所的辦公室的布局,打造了書桌、椅子、書架。 學了造紙術和印刷術后,又立即命人將宮中藏書全部印刷成紙質版,先送一份到“書房”來。 天幕介紹的東西很多,嬴政自然是都想要,但大多以他們當前的技術是造不出來的,只得遺憾放棄。 能夠造出來的自然是要加倍生產。 比如,書籍。 比如,陶瓷。 比如,酒。 比如,火藥。 這玩意兒經煉丹師作證威力巨大,只是以往他們沒有想過能投入戰爭中。 嬴政命他們將其造出來,煉丹師兢兢業業地炸爐。 沒過多久,他們便將嬴政請去,嬴政親眼看到了大爆炸。 一座舊宮殿直接被炸塌了。 濃煙滾滾,一地廢墟。 他的眼神卻愈發炙熱,連宮殿都能瞬間炸成廢墟,若是人…… 若是用在戰場上…… 嬴政的語氣中是克制不住的興奮,“去叫蒙恬來?!?/br> 扶蘇被派去了海邊,負責“曬鹽”。 鹽鐵歷代都是管制物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交給別人嬴政也不放心。 扶蘇把天幕教的兩種曬鹽法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他安排人照著一步一步地來:劃鹽田、引海水、除雜質、提純…… 期間不知道失敗了多少次。 但曬鹽工人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最終將白花花的細鹽捧到了扶蘇面前。 扶蘇大喜,詢問是否有將各項比例記錄下來,又差人帶上少部分細鹽回咸陽回報。 西漢位面。 劉邦率軍回到長安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拉著呂雉閉門面談。 他比她死得早。 歷史喵證實他死后呂雉干得不錯。 后面文景二帝和漢武大帝更不用說了,劉邦不敢賭換別人上位會比他們干得更好。 所以按照原本的軌跡讓呂雉臨朝稱制,再由劉恒祖孫四代人接手大漢是最好的。 但劉盈的后代沒能繼位,呂雉會怎么想?她會不會對劉恒母子下手? 劉邦嘆了口氣:只能讓渡利益給她,和她好好談談。 按照歷史喵劇透的“未來”,呂雉扶持呂氏,呂雉死后諸王混戰,然后劉恒上位……可知,劉盈死在了呂雉前面,劉盈的子嗣被諸王和朝臣…… 劉邦沒忍住又嘆了口氣。 “劉恒記在你名下,若是劉盈……兄終弟及,如何?” “還有劉徹那個推恩令,咱們也盤算盤算怎么搞?!?/br> 可能會有的繼承人風波是帝后、皇子、諸王、大臣們的事情,和百姓們可沒有關系。 亂世剛剛結束,百姓只想能夠安穩地種地,過太平日子。 天幕出現之后,皇后召人研究、制造天幕上出現的一些東西,民間也有些人喜歡動手動腦,于是時間長了,百姓們的生活受到天幕的影響有所改變。 他們照著天幕上那些人穿的上衣和褲子裁剪衣褲,縫制鞋子。 “那種褲子穿著很利索,跑得快?!?/br> “太適合騎馬了?!?/br> “下地干活也不錯?!?/br> “鞋子也輕便,只是我們弄不出來他們那種鞋底?!?/br> “湊合著穿唄?!?/br> 他們照著天幕上的桌椅板凳柜子打造家具,照著姜海藍老家的灶打造新灶臺和鐵鍋,學著炒菜、煮火鍋…… “不得不說這桌子、椅子、凳子實在是好用?!?/br> “就是就是,坐著舒服,趴桌子上也舒服?!?/br> “他們那個灶雖然是鐵做的,但咱們的土灶按照那個樣子打出來,確實比之前的灶好,通風、火也燒得旺?!?/br> “就是沒有那么多鐵造鐵鍋,那些炒菜看起來可真香!” “就算有鐵鍋,咱們也沒有多的鹽、油、糖,沒有辣椒……” “說到鹽……天幕不是教了兩種制鹽法嗎?” “那也是滿足有錢有勢的人,與咱們黔首何干?” 漢武帝時期。 軍營內,衛青帶著一眾將軍正在檢閱軍隊。 一萬將士身披鎧甲,騎著戰馬,一個個昂首挺胸、威風凜凜。 “馬鞍、馬鐙、馬蹄鐵,當前造出來的數量,僅夠一萬匹馬使用?!币幻睂⑾蛐l青匯報道,“主要還是缺鐵,陛下和諸大臣已經在想辦法了?!?/br> 劉徹不愧是劉家子孫,從天幕上學到了一些“手段”后,立即通令全國黔首,首先表明了他作為天子,對這些年黔首們大力支援對外戰爭的感謝,你們也是大功臣;其次說清楚為什么他堅持要打仗,不是因為他劉徹野心勃勃,而是為了保衛家園,為了讓匈奴不能屠殺大漢子民;最后表示打服匈奴之后,一定會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感謝黔首的支持。 雖然這其實是在畫大餅,但對廣大黔首來說,也還是有一定作用。 ——有盼望總比沒盼望要好。 華夏的子民歷來要求就不高,不逼他們到絕境即可。 衛青也清楚當下國內境況,他沉聲道,“有一萬已經很好了,先前我們可不知道可以給戰馬安上馬鐙、馬鞍、馬蹄鐵?!?/br> 天幕上那個自稱“穿越者大聯盟”的男人果真沒說錯,戰馬武裝之后,跑起來更快,將士們騎行方便,還能在馬背上起身騎射。 副將道,“那個黑火藥已經投入了生產,下次將士們出征,也許可以帶上?!?/br> 衛青點頭。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冠軍侯在哪兒?” 跟在衛青身后的另一名將軍上前一步,輕聲道,“冠軍侯在訓練小孩?!?/br> 衛青:“……他還沒放棄?” 從那次看到天幕上幾千個小孩迅速列隊、出門,霍去病就被激發了強烈的勝負欲,他又得到了劉徹的支持,軍中將士前段時間可是被折騰得不輕。 但霍去病很快意識到,天幕上可是一群未及豆蔻的女孩、未及束發的男孩,于是他找了一批十二三歲的小孩進行“軍訓”,不拘男女——只教出男孩依然顯得我輸了。 要說他哪里找到的小孩? 有聰明人意識到這批小孩要是練出來,是不是得算冠軍侯的弟子?冠軍侯可是手把手在教啊。便把族中晚輩塞了過來。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劉徹也不插手,要是霍去病真能教出幾個能干的,他高興還來不及。 東漢位面。 古代選官制度的發展:夏商周時期,實行世卿世祿制;秦朝時期,實行軍功爵制;兩漢時期,有察舉制和征辟制;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隋之后,實行科舉制。 劉秀站在東漢初,非常遺憾明明有科舉制這么好的制度,可以選拔大量人才,還能從民間提拔底層人士,他卻不能直接用。 這樣沒辦法。 畢竟…… 你大漢有多少書籍? 你大漢的讀書人有多少? 你大漢的平民百姓……讀得起書嗎? 還是先老老實實發展造紙術和印刷術吧,等書籍的數量上去了,再想著多開學堂、搞科舉制。 但大規模地推行科舉制做不到,小范圍內搞搞“試點”卻是可以的,由朝廷出錢在洛陽修學校,讓學生們學朝廷出的教材,就像天幕上的學校一樣,先試試看能不能培養一批人出來。 ……然后送去“考試”。 選官選官,自然是要選有能力的。 劉秀拉著一眾大臣開了一次又一次的會議,最終將這項“政策”定了下來。 他也做著“天下英才盡入我朝中”的夢想。 另外就是“東漢幼兒園”的問題,劉秀愁得不行。 天子來不及長大就死了,好不容易長大剛把權奪回來又死了,這樣連著幾代人,他大漢不亡才怪。 外戚、宦官、士族,怎么可能一直對老劉家忠心耿耿?他們不趁機把控大權、不爭權奪利,劉秀都要罵他們廢物。 可是壽命這個東西…… “重視醫學,多養好醫生?!?/br> “好好養生,不得沉迷酒色?!?/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