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節
“達到退休年齡就不用支付誤工費……聽起來……這個退休的意思……” “是說不用干活?” “應當說是致仕吧?” “這位老人家又不是做官的,說什么致仕?!?/br> “可她不是做官的,又說什么不用干活?” 若是退休即是致仕之意…… 老人家她一個平民百姓,看著身體也康健,如何就不用干活了? “她家地里怎么辦?” “你忘了他們那個世界很多人‘上班’、‘打工’,已經不怎么種地了嗎?”說話這人想起姜海藍帶他們看的荒地,一陣心疼。 “后世不種地的人多了去了?!?/br> “那她不打工,她家里哪來的錢?” “她有兒有女,應當餓不著吧?”姜海藍也說了,兒女都要贍養父母。 “但是……” “若他們說的‘退休’真是咱們理解的意思……” 不少人油然而生羨慕之意。 姜海藍平時“上班”,可是上五天休兩天,還有一些節假日。她嘴上抱怨調休,但在天幕下的很多人眼中,她就是不知足,頗有點“何不食rou糜”之意。 沒想到他們竟然還有“退休”制度。 到了一定歲數就不用再干活了嗎? 普通百姓也可以嗎? “我還是覺得奇怪,不干活他們靠什么養活自己?僅憑兒女嗎?” “后面不是還有孫輩?” “……那孫輩得多苦?!?/br> “但是六十多歲,不干活也……沒什么吧,六十多歲??!” 人到七十古來稀,能活到六十多歲很容易嗎? “咱們的六十多歲和他們的六十多歲可不一樣?!?/br> 那兩位老人家還能打架,身體結實得很。 “可畢竟是六十多歲……” 吳均聽著老太太那段反駁的話,迅速提取知識點。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按照那個國家的法律規定,六十多歲達到退休年齡,是沒有“誤工費”的。 但這位老人家雖然年齡達到了,看起來腿腳卻還硬朗,能干活,她在給兒女照顧小孩,所以她認為她應當得到誤工費。 ——人家說得也對,若是她不照顧,她的兒女請人來照顧,是要花錢的。 從那位法官寬慰老人家的話來看,雖然法律規定了“退休”,但在實際cao作中,并不是刻板地遵守法律,也要考慮特殊情況,而給予特別處理? 他看向那位法官。 男人看起來四十多歲的年紀,雖是官吏,對待被告人和原告人兩位老人家卻很客氣。 不,應該說,從他能看到天幕以來,姜海藍遇到的官吏們都挺客氣的。 “人民……” 吳均下意識地念出口。 聽到自己的聲音,他被自己嚇了一跳,慌忙左右看了看。 注意到沒人聽到,他松了口氣。 又仰頭看向天幕。 在心中再度念了一遍:人民。 —— 吳均沒想到,梁濤還能更客氣。 刑附民的辯論也沒什么好說的,姜海藍幾乎就是重復了一遍老太太剛剛的話,表示:“原告人雖然64歲了,但一直在給兒子和女兒照顧小孩,她還能勞動,應當支付誤工費給她?!?/br> “請求法庭依法支持原告人的全部訴訟請求?!?/br> 老太太和被告人都沒再說什么。 梁濤組織了雙方進行調解。 他將姜海藍、老太太以及坐在旁聽席的老太太的子女,一起叫去了其他辦公室,問他們對賠償金的意見。 幾乎沒有法官口才不好的。 梁濤充分證實了這一點。 他先是說兩家畢竟是鄰居,希望今天以后,這件事就過去了,以后兩家不要再鬧矛盾。 也勸老太太一家往后不要和對方吵架打架,萬一對方要動手,可以直接報警找警察。 老太太和她的兒女自然不服,表示對方那家人這些年多么多么過分。 梁濤臉色溫和,“有了這一起案子,想來他們家以后也不敢再跟你們鬧了,我一會兒去跟他們說的時候,會提醒他們回去了不要亂說?!?/br> 他接著說:“案子怎么判,由我們法院來決定,我們綜合全案,依法作出判決?!?/br> “這個不是說,你們希望怎么判,我們就怎么判?!?/br> “我們法院有自己的考量?!?/br> 最后就是賠償金的問題。 “你們希望對方賠多少?我去和他們家商量一下?!绷簼f:“你們這份起訴狀,如果是我們來判決的話,未必會判這么多金額,有些是得不到支持的,比如這個精神損害撫慰金,不知道你們律師有沒有給你們講……” 他停了一下,看姜海藍,“這個是沒有的?!?/br> 姜海藍立即回答,“我和他們說過了,我們是隨便寫上去的?!遍_玩笑,她寫歸寫,可不能讓梁法官覺得她一個律師,不知道刑附民不賠精神損害撫慰金。 梁濤點頭,“我去和他們談的時候,先不提這個沒有,我們就直接談給多少?!?/br> 調解和判決不一樣,調解的時候,有些賠償項目,只要雙方愿意,不管法律支不支持。 ——比如說強女干罪的刑附民,大多數時候,和解比判決劃算。 聽著梁濤和老太太的兒女商量向對方提一個怎樣的金額合適。 姜海藍沒有插嘴,她在腦中給直播間的觀眾們解釋道,【其實就是,法官這邊,大概率要給被告人判緩刑?!?/br> 梁法官特地給原告人及家屬打了預防針,強調量刑是由法院來決定,不看原告人和家屬是否同意。 【所以,賠償金額相對來說,是比較好談的。因為對方肯定不愿意進局子,想要爭取緩刑,比起去監獄里待幾年,還是出一筆錢比較劃算?!?/br> 【這就有了談的余地?!?/br> 如果原告人和被告人就刑附民部分達成和解,被告人賠償了原告人經濟損失。 法院在量刑的時候會考慮到這一點。 總不能你既想法院判得輕一點,又不用出賠償金吧? 這沒什么不好的。 刑事部分,本來就是檢察院起訴,法院判決。 受害人如果對判決不滿意——一般來說,很少會有受害人會對判決滿意——受害人是沒有上訴權的。 雖然受害人也可以跟檢察院那邊說,但退一萬步講……改判的可能性也沒那么大。 多拿一些賠償金挺好的。 第85章 刑附民四 梁濤的話里有話,天幕下很多人都聽出來了。 但即便姜海藍解釋了,他是在給原告人及家屬“打預防針”,觀眾們也不能理解。 法官要怎么判案,不是法官的事嗎? 為何要管百姓接不接受? 為何要好聲好氣地給百姓解釋? 有些事情,是沒法理解的。 不過賠償款和緩刑部分他們聽懂了。 “我記得,她以前說過,緩刑是指給予犯人一個考驗期?!?/br> 唐朝位面,魏征從回憶中扒拉出姜海藍講“緩刑”的場景。 “如果犯人在考驗期內沒有再犯事,那么過了緩刑考驗期,犯人就沒事了。但如果犯人在緩刑考驗期犯了事,就會撤銷緩刑,執行有期徒刑?” 魏征當然不會以為,所有人都會珍惜緩刑的機會,老老實實地度過整個考驗期。但在最初判刑之前,肯定大多數犯人都是想要得到緩刑的。 監外執行啊,怎么著也比被關在監牢里好。 所以法官以緩刑來和被告人談賠償款,魏征心想,出一筆錢就不用被關進監牢,除非是真的家徒四壁,否則怎么也要努力一把。 他又想起剛聽到姜海藍提到“緩刑”這個概念那段時間,多少人上躥下跳想要修改律法,把這個“緩刑”引入他們的《貞觀律》。 可把陛下氣得不輕。 怎么人家的官吏對待百姓如家人般溫暖你們不想學,人家的女人能像男人一樣讀書做官你們不想學,人家的百姓生活富足你們不想學…… 緩刑這種能給你們的不肖子孫謀福利的制度,你們倒是馬上就想學了??? 當然,陛下也不是反對緩刑制度。 這項制度能在后世施行,有其優越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