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節
她在腦子里給直播間的觀眾們講道,【縉云山,在歷史上被稱為巴山,唐代詩人李商隱寫“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br> 【當然我們來爬這座山,不是因為它有名或者說好看,而是我們仰慕江城人民的精神?!?/br> 姜海藍斬釘截鐵,【江城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江城人民是英雄的人民?!?/br> 她的一雙眼睛很亮,很亮。 【去年8.21,縉云山發生山火?!?/br> “山火”這個詞瞬間牽動了無數人的心。 【為了撲滅山火,為了保護山上的珍稀動植物和山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消防員、武警、解放軍救援人員沖在了滅火第一線?!?/br> 【而江城人民也自發地組織起來,有的人組建了摩托車隊,一次又一次地往山上運送物資,運送醫護人員。有的人在山下物資補給處排隊運送物資,以“人rou傳送帶”的方式把物資送到了指定地點。還有人積極地買了物資往這邊送,缺什么都立即有人補上?!?/br> 【強大的后援保障,甚至讓山上的救援人員能夠吃到雪糕?!?/br> 說到這里,姜海藍不由得笑了笑。 她拿出手機,戳開相冊,翻出一張照片給直播間的觀眾們看。 【這是當初救援時留下的一張照片?!?/br> 黑色的山脈,左邊是紅色的大火和煙霧,右邊則是一條長長的藍色燈帶。 【左邊是山火,右邊是上山運送物資的志愿者們頭上戴著的頭燈?!?/br> 【山火無情,但我們的軍民組成了堅不可摧的防火長城!】 這張照片帶來的震撼,不分古今。 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如何能不為之動容? 姜海藍很是感慨,【我也算是第一次真正體會到,“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2]這句話的力量?!?/br> 她順手翻出了一個帖子。 【真正救援滅火的力量是消防官兵、武警部隊,是他們站在了第一線,云州森林消防提出了“以火滅火”,最終取得了勝利?!?/br> 帖子上是幾張照片。 幾輛綠色的大車,兩旁圍滿了揮手的人們。 紅色的小旗子在人們手中揮舞。 穿著橘色衣服、戴著口罩的男青年坐在車上,同圍著周圍的人敬禮、揮手、比心。 …… 姜海藍笑道,【這就是每次救災之后,大家喜聞樂見的,當地群眾自發送別、硬核投喂的場景了?!?/br> 她笑盈盈地解釋道,【每次救災,洪水、地震、山火,都是我們的解放軍沖在第一線。救災完成后,當地群眾感念英雄們的付出,會自發組織送別,投喂各種東西,西瓜啊,雞蛋啊,飲料啊,據說連半扇生豬都有?!?/br> 【當然了,部隊是有紀律的,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群眾表示你有你的紀律我有我的辦法,非得把食物投喂給英雄們不可?!?/br> 【為此還流傳出救災的戰士在救災中沒有受傷,反而被群眾拋上去的一箱礦泉水砸傷的故事。還有有經驗的老兵們回去時會坐在車的里面,因為坐外面會被群眾滿滿的愛所傷的傳說?!?/br> 姜海藍的聲音中帶著笑意,更是滿滿的驕傲。 她沒有講戰士們為了滅火做了什么,她只講了了不起的江城人民憑借強大的組織能力做好后勤工作,只講了火災之后當地群眾送別救援官兵時的盛況。 可已經足夠讓天幕下的人們了解到這是怎樣的軍民情。 古往今來,“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都是百姓對軍隊的最高待遇! —— 秦朝。 嬴政心里又是震驚,又隱隱有一種“終于來了”的預感。 從姜海藍直播以來,他早知道天幕上的那個“政府”與眾不同,他們格外看重百姓。 姜海藍給看的那幾場戰役,不僅讓他看到了那個男人的神cao作,更看到了那支軍隊強大的戰斗力和執行力。 如今,姜海藍無意識地亮出了“刀鋒”,讓他看到了軍隊不止是打仗厲害,他們竟然還走在了滅火第一線! 嬴政不能理解。 但不妨礙他意識到姜海藍所講的這個故事,會在民間掀起怎樣的風浪。 漢初。 劉邦將嘴里的草根吐掉,瞇著眼睛重復道,“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伐無道誅暴秦,他劉邦在反秦中和其他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約法三章”得到了關中各縣父老、豪杰們的擁護,三秦之地百姓們為他們送來牛羊酒食慰問。 但…… 天幕上的那支軍隊,竟然被要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劉邦坐直了身體,如果那支軍隊真的能夠將這條紀律貫穿始終,那百姓們擁護軍隊是必然的。 軍人若是保護百姓,若是不傷害百姓,百姓又如何不“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琚”? 可是他想不通,天幕上的軍隊緣何能做到如此? 漢武帝時期。 霍去病轉向衛青,“舅舅,”少年將軍臉上情緒復雜,“我沒有想過……” 史書之上寫孫武千里奔襲、五戰五捷,寫白起出奇制勝、威震六國,寫韓信“戰必勝,攻必取”,無一敗績…… 或許將來還會寫他霍去病。 但史書上不會寫,哪一場戰爭的勝利歸功于在后方做好強大后勤工作、為了打仗而犧牲良多的黔首! 天幕上卻說,“淮海戰役”——雖然還不知道這是一場怎樣的戰役——它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霍去病深知,戰役的勝利,必然是因為將領指揮得當,戰士們英勇殺敵,可天幕上著重表功在戰役中做后勤的黔首! 正如姜海藍著重夸贊了在滅火中做后勤的江城人民! 衛青亦很是動容,為那張紅色大火與藍色燈光對峙的圖,為姜海藍口中的軍民之情。 見霍去病有如此一說,他頗為欣慰,溫聲道,“即便是現在,能夠打退匈奴,確實應該感激大漢子民?!?/br> 他們自然應當感念陛下的力排眾議、堅定不移,但亦應當感念數年來為支持對匈奴的戰役,為糧草、戰衣、兵器、馬匹等等而做出犧牲的大漢子民! 縱觀古今,哪一場戰役的背后,又沒有一國子民的犧牲與支持呢? 劉徹本人自是很清楚這一點,他爺爺他父親為什么不打匈奴? 是不想嗎? 不,是因為國力不夠強,打不起。 如今他能夠硬杠匈奴,不是說他性格強硬,他爺爺父親性格軟。 而是幾代人的積累,攢夠了財富,讓他能夠支撐起對匈奴作戰的物資。 沒有強大的后方做好后勤工作,打勝仗談何容易? 可他表彰的旨意發了一張又一張,確實沒想過大漢的子民。 劉徹望著天幕,姜海藍神采飛揚地講著因為沒有“經驗”而開窗被一只雞鋪面砸來的消防員,他心念一動。 東漢初。 劉秀更在意的是天幕上所展現出來的強大組織力和執行力。 他很清楚,很多時候,不是人越多越好。 若不能做好組織,越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不僅發揮不了作用,反而會生出諸多事端,影響效率。 讓很多人各司其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天幕之上,姜海藍說江城人民組織摩托車隊往山下送物資,排成隊搬運物資,有什么急需的立馬就有人送到,還有頭燈組成的藍色長線…… 他劉秀自然是透過這一切,看到了這其中必然有一個強大的領導核心,百姓們自愿地圍繞著這個核心,各自做好自己的事。 他為之好奇,也為之驚詫。 東漢末年。 古往今來,屠城者數不勝數。 軍隊的屠刀不止揮向敵人,也揮向柔弱的百姓。 尤其是如今亂世,人命賤如螻蟻。 百姓們實在是無法想象,會有為了保護百姓而站在滅火第一線的官兵? 會有不收取百姓任何好處的官兵? 怎么可能! 她一定是在騙人! 徐州、雍丘、彭城、鄴城、柳城血流成河的場景還歷歷在目,當地百姓的尸骨還至今無人去收。 要讓他們相信,真的會有一心一意為了人民群眾的官兵…… 他們只會認為姜海藍在胡說八道。 真想不到她竟然也會亂說! 她為了給官兵說好話編出這種謊言! 曹cao、孫權、劉備陣營的人自是知道,姜海藍沒有說謊。 她沒必要特地吹捧他們那個世界的官兵。 她是真正地為這軍民之情而動容。 也就更讓他們感到驚愕和不解了。 眼神交織之間,都是大寫的“為什么”!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軍隊? 為什么官兵們不去打仗而是去滅火? 為什么能夠奉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 為什么能夠得到百姓如此自發的擁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