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在斥候確認善無已經派人求援后,典韋便立刻將善無包圍起來,不準一個人離開。 也在這時候,陳慶之方才率領剩下的二萬秦卒緩緩而至。 第74章 半渡而擊 善無城,守衛城池的趙軍將領眼睜睜看著秦軍軍力達到三萬人,他神色頓時陰沉下來,眼底浮現出無盡絕望。 他在送去給代郡國相夏說的求援信中說的是秦軍只有一萬人,如今卻成三萬人,一旦趙軍趕來,一定會遭遇大??! 秦軍大營內,陳慶之看著地圖。 他們的計劃第一步已經成功,善無城的守軍已經派出求援之人,且在信息上給予夏說一定的誤導。 接下來便是要選擇大戰的地點。 陳慶之的目光定格在治水(后世桑干河)上,從代郡出發,必要過治水才能前來支援善無。 歷來大軍渡河是最容易被攻擊的時候,何況治水距離代郡更近,夏說絕不會想到秦軍還能有軍隊布置在治水左近,只等趙軍渡河,立刻半渡而擊! 陳慶之叫來典韋,讓他率領一萬秦卒趕赴治水,提前布置。 自己則率領二萬大軍繼續圍困善無城。 典韋簡單準備,就立刻帶領一萬大軍出發。 他們必須要盡快趕到治水,在治水北岸等待趙軍渡河。 代縣,昔日的代王城。 這里曾經是代國之地,可惜后來代王被趙王哄騙赴宴,將之擊殺,隨后代國覆滅。 夏說此時看著手中的求援信,神色變幻,他怎么都沒想到秦軍來的這么快。 要不要救? 這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 夏說很清楚隨著在河內,燕王劉邦與成安君陳馀大敗,如今燕國與趙國的力量都集結起來防御項羽。 甚至連齊地的丞相田橫也已經派遣齊軍沿著沂水直下,做出逼近彭城的態勢,迫使項羽回軍護衛彭城。 這個時候,如果他貿然與秦軍開戰,一旦造成什么嚴重后果,成安君陳馀絕不會饒了他! “可真是選了一個好時機??!” 夏說輕嘆一聲,秦人這個時候選的實在太合適。 但思索過后,夏說還是決定支援一下,雁門郡至關重要,如果落入秦人之手,那么秦人就能威懾太原郡與代郡,這對陳馀極為不利。 下定決心,夏說親自統帥兩萬大軍,準備支援善無縣城。 他不敢將這件事交給別人,因為這件事實在太過于重大。 只可惜他還未走,便已經有人前來阻止他。 此人名為李左車,正是昔日名將李牧之后,李左車看夏說穿戴甲胄,立刻道:“國相是否要領兵支援善無?” 夏說微微頷首。 李左車急切道:“不可!” 夏說蹙眉,平日里這個李左車就對他的諸多行動頗有置喙,包括當初進占雁門郡,李左車就反對。 他認為雁門郡是因為秦人對匈奴的戰斗獲勝,匈奴為了保證力量才撤走的。 他們進占雁門郡,會激怒秦人,招惹不必要的麻煩。 可惜夏說不聽。 如今秦人果然來了,一看李左車要阻止自己,原本夏說那并不堅定的決心反倒堅定下來。 他就是要告訴李左車自己是對的! 自己才是國相,李左車名門之后又如何? 李左車并不知道自己這一來反倒壞事,他只顧著說明自己的想法。 “國相大人,那陳慶之乃是秦國名將,智取九原郡,殺翟王董翳,北逐匈奴,威震邊疆,此人既然要攻雁門郡,怎么會給雁門郡求援的機會?” “依我看,秦人必有后招,只怕他們求得不單單是雁門郡,甚至還要代郡!” “國相這時理該守衛代縣不出,如此秦軍在沒有絕對的把握下反倒不會出兵,若國相率領軍隊馳援善無,更可能中了秦人計策,以至于大敗虧輸,連代郡都守不??!” 李左車的話本是中肯之言,但是夏說卻被激怒了。 他冷冷道:“李先生不必多言,支援善無我已經決定,秦軍只有一萬人,我縱然敵不過,救不了善無,自信也能順利歸來,不勞李先生關心!” 李左車本就是直脾氣的人,他大怒道:“夏說,你如此做,是置趙國安危于不顧!” 夏說也被激怒:“我是國相,我來決定所有的事情!” 語罷,他直接命人驅逐李左車,自己率領大軍出發。 李左車看著夏說遠去,他癱倒在地,秦人一旦取得代郡,以陳慶之的厲害,燕國與趙國將會再無法如同之前那樣沒有后顧之憂。 “夏說誤國??!” 李左車拍腿大叫! 夏說領兵離開代郡,向雁門郡出發,他過蔚縣就到達治水,看著治水河流還不算湍急,夏說命令土卒準備渡河。 趙軍沒做準備,又因為河流阻擋,也不曾派人在對岸探查。 尤其是求援信中說秦軍只有一萬人,夏說認為為了確保攻下善無,秦軍一定不可能分兵。 所以二萬趙軍開始緩緩渡河。 典韋就在河岸邊的密林當中,他在等待著趙軍渡河。 眼下還不是最佳進攻的時候,當趙軍三分之一的人馬抵達河岸,剩下三分之一在河中,還有最后三分之一在南岸的時候,典韋一聲令下。 秦弩箭矢密集如雨,傾瀉而下。 還在渡河的趙軍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