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書迷正在閱讀:千古召喚系統,始皇帝重生、德妃傳、墮愛(西幻 復仇 NPH)、離婚后,我虐前夫千百遍、惡毒后媽不好當、花信風/解霜雨、慘死重生,全皇朝跪下叫祖宗、在狗血文里搞事業、給古人直播從重婚案庭審開始、男主出軌合集(np)
“這些日子,左司諫以查貪腐為名出入東西兩府,想來是查到不少東西的。本王這里也有些消息,想跟左司諫互通有無?!?/br> 黎至清知道,這次貪腐查得未免太久了些,時日遠超往年例行查問,不被外人揣度是不可能的,現下他不知穆詣知道了多少,只不動聲色地就坐,不冷不熱道: “愿聞其詳?!?/br> 穆詣聽謝淳和禁軍中的門生講了黎至清的事跡,早就有心招攬,趕上穆謙不在京畿,穆詣覺得恰逢其時,又得知黎至清在查通敵之事,更想就此大做文章,才將人強行“請”來。 有著明確的目的,穆詣并不想跟黎至清打太極,直接切入正題:“左司諫才能卓絕,想來不會在司諫之位上久待,總喚你左司諫未免生疏,聽聞老六都直接喊你至清,本王瞧著你尚未弱冠,應當無字,本王也托大一回,學一學老六。至清,不妨猜一猜,為何在宗法昭穆嚴苛、嫡庶尊卑有序的大成,本王能夠得到不少人支持,還能與太子一較高下?!?/br> 穆詣的問題黎至清從前并非沒想過,大成立朝以來,嫡庶有序尊卑分明,特別是皇室,只有嫡長子才可獲封太子。太子在位期間,若無過分失德導致被廢黜,其他庶出皇子絕無一爭之力,縱使是同為京畿四大世家的嫡出貴女所生也無濟于事。是以,其他皇子縱使有心相爭,也不會大費周章,大多斂才收性,有能者如趙王,輔弼君主,無能者如睿王,混沌度日。 唯獨到了成禎帝一朝,穆詣以秦王之尊與太子分庭抗禮,雖然眾世家明面上恪守著百年來的傳統,支持太子,但隱隱有向穆詣倒戈的態勢。甚至穆謙因著北境軍功,后來居上,在朝廷中站穩腳跟,也搶了太子不少風頭,這在大成歷代都是罕見的。 黎至清沒想到穆詣如此直白,將此事擺在臺面上,更將野心宣之于口,震驚的同時也在心中反復思量。黎至清平素話不多,遇事更喜歡模棱兩可地打太極,只有到了極為信任或他極想提點的人面前,才肯明言一二。面對穆詣,黎至清無法像對穆謙那般坦白,話到嘴邊轉了一圈又咽回腹中,只面上恭敬地敷衍道: “自然是因為殿下才能卓絕,高貴威嚴,舉世無雙,天下有才之士懷殿下之德,畏殿下之威,故愿投身殿下麾下,以供驅策?!?/br> 穆詣聽了這話,雖然嘴角仍帶著笑意,但眉頭已經忍不住皺了起來,“嘖嘖,你這才去政事堂幾日,可把這官腔學明白了。本王之所以不樂意管政事堂,就是因為這群人說話繞來繞去。你平日里跟老六也這么說話么?” 黎至清雖然臉上維持著一副云淡風輕的君子之風,但忍不住腹誹道,這穆詣果然跟穆謙是親兄弟,怎么都這般自來熟?皇家子弟都這么不矜持么? 一想到穆謙,黎至清眼里的光瞬間熄滅了,輕垂下眼瞼,將身子微微靠在椅背上,不再言語。 穆詣本意打趣一句,沒想到說完后竟然莫名在黎至清身上看到了一股頹喪,方才他進門時還沒有。穆詣不明所以,只當是他奔波一日,累了的緣故,索性直言: “至清不愿與本王交心,本王也不怪你。本王索性先拿出點誠意,想來樞密院上上下下你已經查過一遍,雖然里外官員難免德性有虧,但大節上絕不含糊,本王沒說錯吧?” 黎至清見穆詣已經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他再顧左右而言他未免矯情,更何況他現在只查到六部,東府再往上那些堂官是否清白,他的確需要借力,不過他與穆詣初次交鋒,怕再像上次被肖瑜有意引導那樣掉到坑里,故而留了個心眼,蹙眉道: “殿下所指的大節是?” “跟你說話可真累!”穆詣抱怨一句,然后自顧笑了起來,“比如通敵賣國!” 黎至清了然,“殿下所言不虛,樞密院雖算不得清白衙門,也做過些蠹國害民之事,但與外敵暗通款曲壞我大成根基之事,是沒有的?!?/br> 穆詣被“不算清白衙門”、“蠹國害民”這些詞氣得腦仁疼,雖然這是實情,但沒想到黎至清直白起來比打太極更氣人! “你說話就不能客氣點嗎!老六跟你相處這么久,沒給你氣出個病來,也是難得!本王告訴你,樞密院之所以干干凈凈,是因為本王決不許節制的衙門有人通敵!” 聽了前半句,黎至清忍不住腹誹:嫌含蓄的是你,嫌直白的也是你,如此善變,難不成就是《百草綱目》里所說的腦殘無藥可醫! 聽到后半句,黎至清自動忽視穆詣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言論,一下子抓住重點,朝中有人通敵之事,穆詣早就知曉! “殿下如何得知朝中有人通敵?” 穆詣得意一笑,“因為禎盈十二年,胡旗人選中的人是本王,開出了讓人難以拒絕的條件!” 黎至清聞言一怔,“難以拒絕的條件”恐怕就是大成的帝位了! “那殿下當時怎么沒答應?”這帝位不正是你想要的么?黎至清說完就意識到自己問了個蠢問題。 “你當本王傻么?”穆詣說著從幾案后繞了出來,踱了幾步,娓娓道來:“本王以為胡旗人就此罷手,畢竟除了本王的母妃,其他后妃都出身諸州,沒資格做皇后。不過本王很快發現了不對勁,大成與胡旗乃是世仇,朝堂上竟然漸漸有了主和的聲音!直到禎盈十四年,胡旗南侵之戰,東府處處與本王掣肘,乃至危及前方戰事,本王才篤定,當年胡旗人游說本王不成,轉而選擇了旁人,而且還成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