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傲放言
冬十二月二十六日。 自十月末始,京師便紛紛揚揚飄起了雪。許是民間冤屈太多,這雪愈下愈大,多地皆遭雪災。朝廷的賑災銀亦如漫天雪花,不斷地撥往受災各地。 蘭澤暗自思忖著近日戶部的開支。 先是重建被火焚毀的寶觀殿,估計耗費不少銀兩;而后又撥下大量賑災銀子,具體數目她亦不甚清楚。且遼東地區戰火未熄,兵餉仍需按時發放,多年來戰事不斷,軍費開支浩大,曾引得章慈太后大發雷霆,斥其為一群無用之徒。 數百載歲月流轉,藩王子弟日益增多,各地成千上萬的藩王后代,皆在等著朝廷發放俸祿,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其余開支蘭澤未曾細算。即便她心思縝密、即使算無遺策,奈何身為傀儡皇帝,也無能為力。 若想親掌大權,更相當于自尋死路。 恰似她彈奏的《廣陵散》,本是金戈鐵馬之音,卻只能將鋒芒潛藏,化作驟雨叩檐之聲,不敢有絲毫鋒芒顯露。 殘紅遍地,內廷如往日般凄冷。 她一邊憂心著宮外的采買之事,一邊邁出邀月宮朱紅的門檻。 原本是準備在宮內散散心,卻聽見前方的喧嘩之聲,蘭澤放眼望去,原來是長廊上一群太監正在打骨牌。見皇帝到來,眾人如鳥獸散,黑壓壓地跪伏在地。 蘭澤見狀,只覺好笑。 全常問詢趕來邀月宮,跪地高呼:“萬歲恕罪,都是奴才御下不嚴……” 蘭澤并未動怒,她早已習慣了無權的日子?!安⒎悄銈冇掠羞^,實乃我的過錯?!彼破鹧燮?,笑吟吟道,“全常,若讓你將你的干兒子們盡數杖殺,你能否下定決心?” 見全常嚇得雙腿顫抖,蘭澤再添了兩句:“且去行刑罷,若力有不逮,你可喚其他孝子相助?!?/br> 全常面對此景,定然萬分驚惶——畢竟他們眼中的蘭澤,不過是個喜愛舞文弄墨、寬和待人的傀儡皇帝,今日怎會突然下令杖殺數十名太監? 待甄修證來到邀月宮時,只見全常在外面監督杖殺小太監。 甄修證心中頓感蹊蹺,上前與全常搭話,全常稱是蘭澤下的命令,甄修證一時難以置信。 “他們究竟犯了何錯,惹得陛下動怒?” “唉!”全常乃是個中老手,叁言兩語便將事情歪曲,“陛下說自己御下不嚴,故而要殺雞儆猴。奴才心疼孩兒們,反倒惹陛下不悅,這才讓奴才親手杖殺啊——” 甄修證亦非愚笨之人,又追問了一遍:“他們到底犯了何事?” “不過是私底下玩玩牌罷了……” 甄修證聞言,眉頭緊鎖?!澳銈兯^的玩牌,怕就是聚眾賭博罷?”他闔上雙眼,冷聲道,“全公公,若你總愛掐頭去尾、隱瞞真相,下場只怕不比你的干兒子們好到哪去?!?/br> “甄大人!”全常臉色驟變。 論官位,甄修證還需向全常行禮,只因甄修證是太后的遠戚,身份自然不同尋常。如今可好,這個死心眼的進士竟將真相道出。 “甄大人,你我同在御前當差,大家共事一場,你這般說話,叫咱家如何待你?你可別忘了,上次你能進宮伺候陛下,還是多虧了咱家的提攜!” “公公要說我忘恩負義?全公公,陛下往日是如何對待你們這些奴才、我們這些大臣的,我等心知肚明,若要顛倒黑白,也要看自己有幾顆頭罷!” 于甄修證與全常對話之時,蘭澤正在邀月宮中稍做休息。她的目光雖落在搖曳的燭火上,心思卻已飄遠。 半炷香后,有一小太監入殿,伏地行禮,繼而稟道:“啟奏陛下,甄丹心求見?!?/br> 蘭澤聽聞甄丹心覲見,不禁面露訝色。 甄丹心談及父親病勢沉重,理當侍奉榻前,怎會如此迅速進宮面見? 蘭澤微怔之時,但見甄丹心腳步遲緩步入內殿,他一步一顫,如負千鈞。待及至近前,燭光映照下,蘭澤定睛一瞧,不由倒吸一口涼氣。 昔日京城中聲名遠揚的風流雅士,如今竟形銷骨立,面色青白,恍若遭受經年風霜摧折。 “你最近遭遇了什么事,怎么會這樣憔悴?” 甄丹心伏地而跪,許久未語。 霎時殿內寂然,蘭澤心頭驟緊,凝目細觀一番,但見他額角沁汗,似有痛楚。 而后,甄丹心從袖中取出一張泛黃的藥方,雙手顫抖著呈上。 蘭澤狐疑地接過藥方,一番展閱。 她雖不通岐黃之術,但藥方之名,亦顯示是絕嗣之方。 “你服用此藥,故而謊稱令尊染病嗎?” 甄丹心低垂著頭,冷汗順頰而下,聲音雖低卻堅定答道:“并非如此,臣父親確實是病了,但不是什么大病……” “那你何苦自困于此?難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自幼飽讀詩書,有時拘泥于禮義,怕不是太過迂腐吧?” 甄丹心聞言,緩緩抬頭,目光堅定地與蘭澤對視:“非也,微臣并非愚忠,微臣所為,皆為陛下,微臣不忍見陛下哀傷,亦不想與殿下情誼漸疏?!?/br> 殿內一時寂然。 蘭澤百感交集。 “……你也知曉朕的心思。往日里,朕對你們做臣子的要求并不高,只需盡忠職守,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便可。你如今這般行事,倒讓朕不知該如何處置了?!?/br> “正因陛下仁善,微臣總想該為陛下做些什么。但陛下總提及君臣之禮,”他略作停頓,“……可于微臣心里,陛下更是微臣情之所寄?!?/br> 蘭澤并未回應他這番話。 “這藥傷身,朕總要為你謀個將來?!?/br> 甄丹心驚愕地抬起頭。 “無論朕將來是否育有子女,你在朕心中的位置,都不會改變。假設我有子女,孩子的父親只能是你,朕能給予的,也僅有這些承諾?!?/br> 甄丹心目泛淚光。 “多謝……多謝陛下?!?/br> “你跟我出去走走吧?!?/br> 說要出去走走,也只是在邀月宮里走動。 甄丹心跟著她,二人登上了觀月臺。 月華如水,滿目皎白。距離歲宴只有幾天,蘭澤卻不能出宮,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參加歲宴。 她迎著風,半晌沒有說話,走過翻飛的素紗,好似浸入湖泊霜雪,只有唇瓣是艷色的。 再度抬眼,甄丹心對上蘭澤清冽的眼睛,卻無法猜透她的心。 卻聽蘭澤說:“我是不知如何自處的,我若厭惡你,跟你相處的每分每秒,我都會想吐,這就是徹頭徹尾的折磨?!?/br> 甄丹心惶恐不已,他下意識向蘭澤道歉:“陛下恕罪……” “你沒有錯,這都是陰差陽錯。朕早知母后的安排,只能聽從,哪怕朕對你沒有感覺,哪怕朕是皇帝,結果都是相同。朕今天對你說這么多,是想讓你了解朕的一些想法而已?!?/br> 甄丹心被她的話刺得發顫。 他卻無法怨恨蘭澤,太后與少帝的博弈之間,他何嘗不是棋子,只是他始終沒有把這些當做奉令,他是真心想靠近蘭澤。 “陛下究竟心儀何人呢?” “事到如今,你還要問我這個?” “如果陛下愿跟微臣說一些,若微臣有這個機會……” “這并不重要,如果你一直在我面前說情愛之事,可以先行退下。你明知道母后對我做了什么,還要滿口私情,”蘭澤冷笑連連,“你們是當真該殺?!?/br> 她想破千千局。然而破千千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如果只等章慈太后放權,是斷斷不可能的。 似甄丹心這等將圣賢書倒背如流,開口閉口皆是仁義道德的儒生,終究難脫迂腐之氣。若在太平年月,用來裝點朝堂、教化百姓,倒不失為趁手的棋子。 可如今這亂局,要的是能斬開迷障的快刀,而非整日念叨“克己復禮”的酸儒,那些溫良恭儉讓的圣賢道理,解不開眼前的死結。 譬如當初被擲于地的流光劍。 該劍作為蘭澤的佩劍,肯定有“見劍如見君”的說法。然則蘭澤要的,不是旁人畏懼的天子象征,而是能無視皇權威壓,只為她一人拔劍的膽魄。 這般人物,方能在她與太后的明爭暗斗中,不計得失,不問對錯,只認皇帝一人為主。那些見了御劍就惶恐的人物,終究是懾于皇權而已。 對方必須明知此劍代表天威,仍有為她而執的真心。 于《韓非子》的帝王叁術里,講的就是作為皇帝的法、術、勢。 法,是皇帝需要以法治理天下,賞罰必信,法不阿貴。 術,則是駕馭群臣,有用人之道,形名參同,看臣子是否言行一致。 勢,亦是最簡單、最好理解的?;实坌枰袡鄤?、威嚴、威懾,令四海臣服。 此刻的蘭澤還在沉思,卻見甄丹心破釜沉舟似的跪在地上。 他目光炯炯,直視著蘭澤的面容。 “臣接下來的大逆不道之言,但請陛下一聽,若陛下動怒,還請勿牽連微臣的家人?!?/br> “你說吧,我是什么人,你還不懂嗎?” 甄丹心聞言,似乎悲慟。 “太后欲以孝道制衡君權,而《春秋》載鄭伯克段于鄢中說明,忠孝之道,大不過社稷?!?/br> “微臣認為,孝可移于君,忠可大于親,”他說到此,鎮靜許多,“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然圣人亦天地也,故而將萬物、世人為芻狗,方能成圣,請陛下明鑒?!?/br> 甄修證這番話的意思,大概如下。 為君者當如天道般無情,將萬物視為芻狗。白起坑趙卒四十萬,天下終歸于一統;始皇焚書坑儒,而書同文、車同軌——蓋因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行非常之事。 再譬如農人割麥,豈因一穗之折而輟其鐮?戰陣廝殺,安能為匹夫之死而止其戈? 昔日漢高祖棄子推車,唐太宗弒兄逼父,皆成千秋帝業。 所以帝王之道,終須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