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宿主:不哄男神遭雷劈、引誘學生的老師(純百gl高H)、全民偶像之女配有毒、真探大用、折桂(1v1 先婚后愛 H)、供奉的身體,記錄的日子、對面鄰居不拉窗簾(現代 1V1)、潰癰(強劇情,rou渣)、無限流:救世主他撂挑子不干了、詭異降臨怪談倒欠我八個億
賈政差點沒被惡心死,結果還被賈赦道德綁架了一把,只氣得渾身哆嗦,還得跑過去跟賈史氏解釋,自己沒有說母過的意思,只是被賈赦曲解了一番。 賈史氏這會兒已經是一肚子氣,再這么下去,估計別指望跟原本一樣長壽了!她瞧著賈政這么大一把年紀,居然還是一副小孩子受了委屈找父母做主的模樣,愈發心累起來。 她嘆道:“你跟你大哥說這些做什么,他如今就是個混不吝的,什么都顧不得了,就是要跟你慪氣,你能拿他有什么辦法!唉,當初也是想差,誰能想得到,西寧郡王府竟是將這羊毛的買賣給捏住了,咱們家如今手里頭也沒有兵權,原本倒是可以從遼東走,可如今遼東那邊咱們家除了還有幾個莊子之外,許多事情也是插不得手了,要不然,倒是可以從那里做些買賣!” 哪怕賈政花錢從來沒數,但是嘴上還是恥于言利的,這會兒賈政便說道:“咱們家終究以后還是要走科舉的路子的,這生意上的事情,不摻和也是好事!” 賈史氏很想白他一眼,讀書人家就不做生意了啊,京中那么多鋪子,難道背后都是王公貴族?不也有那些文官嗎?不過,正是因為賈政心思簡單,才容易被賈史氏拿捏,因此,賈史氏安撫了賈政一番,這才作罷! 等著賈政一走,賈史氏就忍不住又嘆了口氣,這世道變化實在是太快,原本她覺得徒宏憬上位十拿九穩,現在也有些不放心了!畢竟,勛貴們真要是抱團,圣上也是不愿意硬頂著的! 賈史氏還抱著一線希望,悄悄吩咐了賈政,叫他安排人給京城這邊的甄家人送了封信過去,提醒甄家,勛貴們想要動手了! 甄貴妃收到消息,只氣得要死!老十三出事,跟他們家有什么關系,他是自個作死,非要查內務府里的貓膩。之前不是已經結案了,還殺了個人頭滾滾,怎么如今又栽到甄家頭上來! 甄貴妃只覺這些勛貴完全就是在碰瓷,等著圣上當晚過來的時候,就忍不住哭訴起來。 圣上也擺出一副心疼的模樣,嘆道:“原本朕想著等過了年,就封十四做太子,只是如今這般,卻是不行了!這些人也不說什么甄家害了十三之類的話,就拿著甄家不放。今兒個朝堂上就有人彈劾甄家魚rou鄉里,兼并土地,還有仗勢欺人,草菅人命之事!” 甄貴妃嚇了一跳,幾乎是尖叫起來:“皇爺明鑒,甄家素來忠心體國,樂善好施,哪里會有魚rou鄉里之事!” 圣上嘆道:“甄家也是大族,難免良莠不齊,今日有人彈劾,著實是有明證的!” 甄貴妃不免哭了起來:“我家原本只是甄家的一支,又非族長,哪里管束得了族人,這族人之事,與我家何干!” 甄貴妃哭得梨花帶雨,圣人不免安撫起來,又說道:“好在他們彈劾的也就是你們家那些旁支族人,等風頭過了也就好了,只是,近兩三年,冊封太子的事情是不行了!” 甄貴妃聽圣上沒有追究到底的意思,不免松了口氣,又垂淚說道:“全憑皇爺做主!臣妾母子,全仗著皇爺了!” 圣上又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模樣,罵道:“這些勛貴,一個個仗著有開國之功,竟是逼到朕頭上來了!還想要干涉立儲之事,實在可恨!偏生他們都是跟著太祖太宗刀山火海里頭爬出來的,便是有罪,朕也只能容忍一二,以免被人說成刻薄寡恩!也不想想,歷朝歷代,可有哪一朝像是我家這般厚待勛貴的,竟是不知饜足!” 甄貴妃聽得眼波一動:“皇爺息怒,也并非所有勛貴都是如此!” 圣上嘆道:“愛妃哪里知道這些人的可恨之處,如今天下承平,他們沒了爭功的可能,而且下一代人也多半好逸惡勞,沒了祖上的血勇之氣,如今就想著混什么從龍之功,好維持祖上的富貴!之前朕叫他們跟著義忠親王,結果,他們一個個不知規勸,反倒是叫義忠親王入了歧途,朕不過略作薄懲,就呼天搶地,覺得朕處置不公!” 甄貴妃被哄得暈頭轉向,恨不得賭咒發誓,表示甄家愿意幫著圣上除掉這些毒瘤。 等著圣上走了之后,甄貴妃便叫徒宏憬過來,嘆道:“你父皇原本想要來年冊封你做太子,結果西寧郡王那邊疑心當初你十三哥的事情,跟咱們和甄家有關,如今竟是拉攏了一批勛貴,硬要跟咱們作對。若只是一家兩家也就罷了,偏生法不責眾,他們又抓住了甄家不少把柄,硬是將這事給攪黃了!” 甄貴妃說得咬牙切齒,徒宏憬聽得怒發沖冠,罵道:“便真是外祖他們動的手,又與他們有什么關系,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實際上,徒宏憬后來聽說這個流言,真的也懷疑是不是甄家插了一腳,要不然怎么就正正好,徒宏軒人沒死,直接落下了一輩子的病根?這會兒言辭之中就帶出了一些。 甄貴妃氣道:“這事本來就跟咱們家沒關系,就是你十三哥多管閑事!罷了,你這幾年低調一些,你父皇說了,等開年,給你和你十三哥一起開府,開府之后,你老老實實辦差,回頭立下一些功勞,也叫朝堂上那些人再也沒法說嘴!我再看看給你尋一門好親事,你七哥人都死了,他那一門以后居然能有兩個親王,不就是娶了個能干的媳婦嘛!我倒是覺得,你的王妃也可以從勛貴里頭選,也好將他們分而化之,等你也拉攏了一批勛貴,我看他們還能翻出什么風浪來!” 徒宏憬有些不樂意:“他們都攪和了我封太子的事情,我還要娶他們家的女兒?” “此一時彼一時嘛!你現在還不是太子呢!”甄貴妃勸道,“你看漢武帝,四五歲就說要娶陳阿嬌,這才做了太子,當了皇帝,后來陳阿嬌不還是被廢掉了?等你當了皇帝,想要什么皇后,還不是你說了算!” 徒宏憬聽了,也覺得很有道理,當下便答應了下來,又道:“那母妃你可得給我選個溫柔賢淑的,最好要漂亮的!” 甄貴妃有些無奈,嗔道:“你啊,現在要的是勛貴里頭的助力,只要她娘家得力,肯幫你坐上太子的位置,你管她生得如何,性子如何呢?” 母子倆一番對話,幾乎是第一時間被傳到了圣上耳中。圣上最是愛重元后,至今念念不忘,每每元后祭日,都要悼念一番。如今聽得甄貴妃母子這般薄情寡義,頓覺齒冷!他當初寵愛甄貴妃,便是覺得甄貴妃有元后幾分品格,如今一想,甄貴妃跟元后相比,簡直是云泥之別! 只是如今甄家在江南竟是有了那般聲勢,江南是財賦重地,萬萬不能生亂,圣上如今也沒有魄力盡起沉疴,只能緩緩圖之,因此,甄貴妃母子這邊卻是不能直接冷落了,還得安撫一二。 想到這里,圣上甚至覺得有些厭倦起來,當晚寵幸大明宮宮女的時候,便有些心不在焉,草草幾下,便了事了,只叫那個宮女悵然若失,卻不敢多說什么,只得趕緊起身穿衣退下。 而在宮外,甄家只覺冤枉得厲害。圣上對甄家已經足夠寬容,而且,他的恩澤也不可能撒遍甄家每個人。事實上,要不是當年奉圣夫人以甄家婦的身份入宮做了乳母,圣上知道甄家是誰??!因此,甄家里頭,圣上真正關注的,就那幾個人。那些旁支身上可沒有半點圣眷,卻是仗著甄家的勢力胡作非為,魚rou鄉里,草菅人命。 做出這種事情的哪怕是宗室,圣上也不可能庇護,何況只是甄家的族人!因此,圣上直接命有司嚴查,查實之后,直接從嚴處置!另外,又申飭甄應嘉治家不嚴,削了他一年俸祿。 對于甄應嘉來說,一年俸祿算個屁,都不夠他舉辦一場宴會的,但是這個信號就很不好。神京距離金陵還是太遠了,要不然,當初賈史氏示警,他們就能及時先行查處,將事情盡可能解決掉,該封口的封口,該除族的除族!結果就差了那么幾日功夫,甄家就栽了個跟頭,還連累了宮里的娘娘和徒宏憬。 甄應嘉想要去跟西寧郡王解釋,十三皇子的事情絕對跟甄家無關。但事情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雙方即便不是不死不休,卻也差不多了!而且當初甄家起碼也有見死不救甚至是推波助瀾之嫌,甄應嘉便是把心剖出來,西寧郡王也是不會相信的! 事已至此,甄應嘉又得了從甄貴妃那里傳出來的消息,直接就將心思放在了如何幫徒宏憬立功上頭。 甄家這個年過得各種糟心,顧曉卻很舒心。 雞籠島那邊居然還種了幾畝地的西瓜,趁著運河還沒有封凍的時候,運輸了一批進京,隆安侯府和平王府都分了一些。實際上宮里冬天也是有西瓜的,不過是崖州那邊進貢的,但這些是別指望在宮宴之類的地方看到的,畢竟能順利運過來的不多,宮里還不夠分呢,宮外是別想沾到的。 顧曉這次分了一些之后,就干脆在給雍王府的年禮里頭也加了一筐西瓜,只說是隆安侯府從茜香國回來的路上采購的,等以后他們自家的海船出海做生意了,倒是也可以從當地采購一些特色水果回來。 雍王妃也沒占顧曉的便宜,回禮的時候,便給添了遼東來的蝦干和海參各一匣子。 這可都是好東西,遼東的蝦干比手掌還大一些,幾個就是一盤菜,海參即便干制了,看起來也都是肥嘟嘟的模樣。這年頭處在內陸地區,能吃到的海貨也都是干貨,不需要考慮什么痛風之類的麻煩,因此,顧曉很是叫廚房那邊翻著花樣做了幾天菜,還將這兩樣往佛跳墻里一加,更是錦上添花。 府里頭如今也很太平,李氏雖說不知道毛紡的事情,但末兒成年之后板上釘釘就是個郡王了,李氏不免琢磨著自家兒子也能撈個鎮國將軍,因此,愈發逼著徒嘉澤跟徒嘉鈺和末兒親近起來。 徒嘉澤到了這個年紀,本來就有些叛逆,原本他跟徒嘉鈺和末兒兄弟之間感情很好,但是被李氏這般一念叨,搞得原本純潔的兄弟感情里頭一下子就增加了許多利益的成分,不免愈發別扭起來,被李氏逼急了,直接就叫道:“你想要討好正院,你自個去便是,非得催著我作甚!” 李氏根本不理解徒嘉澤的心思,這也是許多父母的通病,他們滿腦子都是我都是為了孩子好,他們怎么就不理解云云。實際上,他們的這種好,對于孩子來說,那真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傷害。 徒嘉澤沒養在顧曉身邊,他在顧曉這里也沒顯露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因此,顧曉也沒發現這小子心理的別扭之處。之前圣上賞賜了一大筆財帛,顧曉過年的時候手筆也就大了不少。 佳婉和佳姝別看后世還是小學生,但是放在這個時代,再有個五六年,差不多都要議親了,這個時候也該陸陸續續將嫁妝什么的準備起來。顧曉之前就給周氏黃氏陳氏都傳了話,叫她們給佳婉和佳姝專門收拾出一個庫房來,以后她遇到適合給兩個孩子做嫁妝的東西,就會給她們送過去,叫她們登記入庫,以后這些都是兩個孩子的底氣。 周氏黃氏陳氏對顧曉這般大氣的做法簡直是感激涕零,幾個人竟是一起給顧曉準備了一套刺繡花鳥的四條屏,也不知道為此費了多少功夫。 顧曉看了都有些不好意思,這種手工刺繡的珍品放在后世估計能進博物館了,結果在她們口中竟只是聊表寸心。說白了,顧曉不缺錢,這年頭女孩子便是出身不差,出嫁之后,娘家人能插手的也有限。這宗女里頭,也多年未曾有過過不下去和離的事情。便是寧國公主遭遇了那樣的糟心事,不也只能由著駙馬死在家里?要不是圣上護短,只怕還得捏著鼻子受氣! 這還是公主,佳婉和佳姝將來多半就是縣主,連個公主府也沒有,只能跟婆家人住在一起,便是攤上明理的人家,也得按照這年頭的傳統孝順公婆,相夫教子。攤上難纏的,只要還能過得下去,那就只能盼著多年媳婦熬成婆了! 如此,嫁妝就很重要,不需要攤手問男人要錢,男人要是沒出息,還得求著你。實在不行,有足夠的嫁妝,還能分產析居,自己住陪嫁莊子上去,不用多管夫家的事情。 雖說不是自己生的,也是看著長大的,顧曉不希望兩個小丫頭因為嫁妝的事情將來在夫家受氣,因此,她自然愿意手松一些,叫她們以后能支棱起來。 顧曉覺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尋常,但是對于幾個太姨娘來說就不一樣了。王府因為不掌權,所以,孩子的婚事根本算不上聯姻,嫁出去之后,是幫襯不上娘家的。各家宗室得寵的庶女還好,那等不得寵的,內務府宗人府那邊按照品級準備一套嫁妝,府里頭胡亂貼補一些就出嫁的也不是沒有。若是攤上那等已經窮了的宗室,那就更坑了!多有借著女兒婚事賺聘禮的,這純粹是不管孩子嫁出去死活了! 徒宏遠死了,府里的事情便都是顧曉做主,兩個女孩子的嫁妝就全看顧曉的良心。如今發現顧曉不光有良心,還很善心,怎么不叫這幾個做娘的恨不得做個牌子給顧曉供起來呢!做點針線孝敬一下算什么,她們恨不得跟顧曉發誓,下輩子給她當牛做馬! 這幾位這般殷勤,直接就將劉氏米氏何氏她們幾個卷起來了!她們倒是沒孩子,但是她們想要過滋潤的生活,也得看顧曉的心情。擔心顧曉覺得她們不如另幾個太姨娘能侍奉,這幾個也是不甘落后,屏風這種東西不是一天兩天能弄出來的,誰也不知道那幾位湊一起繡了多久,因此,她們直接在貼身之物上動起了腦筋,這個給顧曉做荷包香袋,那個就做繡鞋襪子,差點就連貼身小衣都給顧曉做了。 顧曉只覺哭笑不得,她又不缺這些東西穿,府里頭針線上人也多的是,何必要勞動她們幾個,只是又不好打擊了她們的積極性,免得她們覺得自己不喜歡,回頭再想出別的主意來。因此,只得又回賜了不少東西過去,跟她們說,喜歡的話動兩針玩玩可以,閑著無事,插插花,玩玩升官圖,甚至大家湊一起喝茶打牌也行,不必想著孝敬自己。 結果顧曉這么一說,她們居然愈發殷勤起來,顧曉拿她們也沒辦法,只得聽之任之。 結果李氏這邊被徒嘉澤鬧了一通,再看看其他人的動作,居然也恍然大悟起來!不錯,別的也就罷了,府里頭最該討好的還是顧曉這個太妃娘娘??!只是,她以前討好宮里的李才人,也是叫下頭先做了衣裳,自己收個尾便算是親手做的了,如今想要孝敬顧曉,就發現手藝有些拿不出手,不免苦惱起來。 第122章 等著除夕入宮朝賀的時候, 顧曉就發現甄貴妃似乎不如之前光彩照人了! 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原本她躊躇滿志,以為自己能母儀天下, 兒子就是日后的天子,結果直接來了當頭一棒,甄家在地方上做出那些事情, 她這個甄家女哪里還有資格做皇后,甚至有人喊著, 她連貴妃都不配做。好在這事被圣上壓了下來,要不然, 甄貴妃臉都要丟盡了。 徒宏憬如今也比較暴躁,私底下責罰了不少宮人, 原本他們母子手松,下頭人還是愿意奉承伺候的。如今徒宏憬竟是這般做派, 不免私底下又添了個殘暴的名頭, 一些宮人漸漸也生出了異心來。 徒宏憬做這些事情都是瞞著甄貴妃,甄貴妃竟是不曾第一時間幫著描補, 等后來知道,也已經晚了! 娘家拖后腿,兒子不成熟,瑜妃又在宮里給她添堵,甄貴妃若是還能如同以前一樣, 那才叫奇怪! 不過,因著圣上一直給了她希望,所以甄貴妃還能勉強支棱起來。再有賈史氏頗有些一條道走到黑的意思, 雖說不能給甄家實質意義上的支持,但只要賈家肯表態, 就在能勛貴圈子里頭撕開一條縫出來。也就是元春年紀還小,又不是賈赦的女兒,要不然,甄貴妃現在就想要將元春許給徒宏憬。 甄貴妃原本想著從史家給兒子挑一個皇子妃,但是史家那邊雖說有年齡相當的,結果甄貴妃才托了賈史氏傳了個話,史侯那邊立馬就利索地給家里孫女定了親。寧可將孩子低嫁,也不能將一家子拖進這個坑里。 史侯是個極精明的人,真要是圣上有意給徒宏憬站臺,早就自己給徒宏憬賜一個正妻了,哪里還需要甄貴妃自己想辦法! 要是圣上親自下旨,史侯自然不好抗旨,但甄貴妃嘛,呵呵! 賈史氏也不敢跟甄貴妃說史家臨時訂的親,只得回復說史家那孩子之前親事就定下來了,雙方已經交換了庚帖。甄貴妃心中縱然懷疑,也不好多說什么。 這會兒趁著宮宴的時候,甄貴妃就在勛貴命婦里頭打量,盤算著誰家適合給自己兒子做親家。 結果甄貴妃這邊打量,瑜妃卻在一邊拆臺。 瑜妃生母就是西寧郡王府的縣主,從小便跟勛貴圈子極熟的。之前她在宮宴這樣的場合幾乎不怎么開口,弄到最后,竟是叫甄家這樣的暴發戶欺負到自己母子頭上來了。這會兒瑜妃就瞧著甄貴妃的臉色,在那里與那些命婦寒暄,只將甄貴妃當成了空氣。 甄貴妃還得強作鎮定,但是袖子里頭已經差點將一張絲帕給撕成了條! 顧曉依舊與雍王妃坐在一起,穎王太妃如今已經不肯與安王太妃親近了,安王太妃居然還沒察覺出圣上的意圖,還跟簡王妃湊在一塊。倒是端王太妃不知道出于什么緣故,對顧曉和雍王妃都展露了一些善意。 顧曉笑吟吟地舉杯敬了端王太妃一杯,便又跟雍王妃悄聲說話。 雍王妃這會兒也瞧見了上頭暗藏的刀光劍影,卻也沒有說破,只是低聲說道:“之前弟妹送來的年禮里頭,那西瓜著實不錯,我家那個小的是個挑嘴的,才半歲大,就不肯光吃奶了,得吃點別的。之前吃瓜的時候叫他瞧見了,鬧個沸反盈天,只用勺子給他吃了一點汁水,才肯作罷!” 顧曉笑道:“小孩子到了這個年紀,也差不多長牙了,自然喜歡滋味更豐富的東西!我們家末兒那時候也是,到了半歲的時候,就開始吃點果泥蛋黃之類的,還蒸了倭瓜胡蘿卜切成條給他拿著啃,等到一歲多之后,也便不用奶娘喂了!” 這年頭富貴人家,覺得人乳更滋養,往往叫孩子吃到三四歲甚至更多,一些人家,還專門養了奶娘供應家里老人甚至是成人喝的。但顧曉卻不是很相信這個。奶水再好,最多就是作為一種補充罷了,該吃飯還是要吃飯的,所以,末兒一歲半也就順理成章斷奶了,之后便是要吃奶,也是叫下頭煮了牛乳羊乳,用甜杏仁粉去了腥味,不想直接吃,也可以做成點心酥酪,并不會比人乳差。 雍王妃聽了,也有些心動。男孩子也就罷了,不吃奶之后,奶娘也就是留下一個作為教引嬤嬤,不留的也有。像是徒嘉鈺和末兒,奶娘就拿了一筆錢放出去了。但是女孩子不一樣,奶娘起碼會留下一個,都留下的也不是沒有。因著孩子小時候跟奶娘在一起的時間比較多,很多時候,孩子對奶娘比對親媽還親近一些。若是奶娘人好也就罷了,若是遇上個想要轄制小主子的,那就是個禍患。 如今徒嘉珩年紀大了,雍王妃也不用多管,自然將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小女兒身上,卻是不希望女兒跟奶娘更親近的。既然能夠先吃輔食,早點斷奶,那就可以減少奶娘對女兒的影響。這般一想,雍王妃便干脆跟顧曉詢問起嬰兒輔食的做法來。 顧曉上輩子又沒孩子,所知道的育兒知識都是道聽途說,知道嬰兒輔食的做法是因為一度想著減肥,有人說吃嬰兒食品能減肥,她便在網上查了一些食譜,知道了一些常識。比如說小孩子小的時候不要吃鹽,飯菜全靠食物本身的味道來調味。另外孩子的輔食,無非就是不用太費牙的,不要容易噎著的,還有就是要顏色好看的,這年頭又沒有化肥農藥,吃的都是正宗的無公害有機食品,做起來也不會有什么顧忌。 這會兒顧曉就干脆跟雍王妃分享了一些方子,最簡單的就是燉蛋,確定孩子蛋白不會過敏之后就可以吃起來了,燉蛋里面可以放蔬菜泥,可以放rou糜,點一滴香油進去,就很香。 顧曉跟雍王妃說得熱鬧,端王太妃也湊過來聽著,雖說她孩子已經大了用不著,完全可以等孫子生下來用嘛!穎王太妃反正沒親生的孩子,就算是聽到了一點也沒什么興趣,至于安王太妃,她卻是覺得,簡王妃養活了四個孩子,不比顧曉會養,因此根本懶得理會。 宗室里頭對于誰做太子,誰做皇帝其實興趣并不大。正月里頭,大家該吃酒吃酒,該聽戲聽戲。反正就是一句話,圣上選誰就是誰,前提是別礙著我們的利益就行。 等著過了正月十五,衙門開印,圣上終于下旨,封十三皇子徒宏軒為順王,十四皇子徒宏憬為純王,然后從之前封存的幾家王府里頭給兩個人各挑了一個王府,叫他們出宮了。 徒宏軒身體不好,圣上心疼這個兒子,就沒給他安排什么差事,叫他跟著慶王在宗人府打雜就行,橫豎宗人府要是有什么大事,都有慶王在,徒宏軒占個名頭,白拿一份俸祿就行。 至于徒宏憬,那可就有意思了,他直接被安排進了戶部行走。戶部在六部里頭絕對是強勢部門,僅次于吏部。一個管著財政,一個管著人事,可比禮部這樣的清水衙門來得強多了。 這決定一出,頓時立馬又戳痛了一干勛貴的脊梁骨,麻蛋,之前才坑了他一把,以后咱們家要是在外頭領兵,想要找戶部要點錢糧,不會被克扣吧! 至于戶部原本的官員,如尚書周振安,簡直快氣死了!甄家就是朝堂上最大的蛀蟲,叫甄家的外孫跑到戶部來,是嫌國庫錢太多嗎? 周振安年紀已經不小了,這些年在戶部支應著,早就累得不行,如今再來個一看就不省心的玩意,請辭的心都有了。 徒宏憬倒是表現得挺人模狗樣,對周振安還有原本的兩個戶部侍郎都挺敬重的樣子,但是大家心里都在嘀咕。畢竟,這位真不像是什么省油的燈。尤其大家都猜的出來,這位跑到戶部,大概就是來鍍金的。但問題是,戶部能有什么鍍金的機會,這位不會是想要加稅吧? 戶部上下明面上歡迎了一下這位新鮮出爐的純王,私底下卻是議論紛紛。周振安卻是懶得跟徒宏憬虛與委蛇,直接先給徒宏憬出了一道難題。 戶部去年南邊的稅沒收上來多少,以至于如今國庫空虛,純王你母族是江南大族,這是你看看想個辦法出來吧! 徒宏憬也沒想到自己一來,就接了個燙手山芋,不過他這會兒也沒想太多,年輕人嘛,滿腦子都是天真的想法,覺得只要自己一句話,外祖家就會配合著將稅收上來,卻根本沒想到,這世上,奪人財路如殺人父母。人家憑本事偷的稅,憑什么拿出來。尤其這里頭的罪魁禍首還是甄家,是甄家先開了個挪用稅銀的先河,管著鹽政的時候,又私底下倒賣鹽引。上行下效之下,江南那邊的鹽商,有哪個不販賣私鹽的? 再有織造里頭的許多弊政,徒宏憬是不明白,自己掉進了多大一個坑里,還琢磨著要叫圣上看看自己的能耐。 他才一封王開府,甄家那邊就給他配備了不少幕僚門人,甄家安排的自然都是自己人,這些人是不會背叛自己的階級的,因此,當徒宏憬一問,怎么將江南那邊的稅收追回來的時候,大家便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 這事一傳出去,便是徒宏軒也開始等著看徒宏憬的笑話。 別看江南那邊是龍興之地,實際上那邊情況太復雜了。這就跟前明時候差不多,許多勛貴就是祖籍江南,開國時候,也多得江南那邊大族助力。因此,本朝立國之后,對江南就多有優容,以至于如今朝堂上下籍貫江南的官員比例幾乎超過了六成,江南那邊若是出了問題,整個朝廷都得跟著受窮。 別看徒宏憬幾乎算得上是江南士族大戶推舉出來的皇子,但真要是動了江南這些人的奶酪,只怕頭一個要干掉徒宏憬的就是他們。如今就看甄家到底怎么選擇! 圣上也在看,圣上自覺對甄家已經是仁至義盡,如今甄家到底是忠君,還是忠于自己的利益,就看他們的選擇。若是甄家肯忠君,那么圣上也會給他們留一條出路,若是甄家一條道走到黑,也別怪圣上不念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