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艾娃和侍官(abo)、[1v1]小土狗被警察撿到后、塑造(女權覺醒 性創傷治療)、請不要捉弄奴隸的我-第二章、頂級暴徒(法案之后)、掌心茸花(1V2 強制 偽骨)、誤上賊舟、小警大用
清朝的?也不太像,如果說是元朝的,我記得元朝的青花瓷還沒有出現過碗這種形制。梁仲自己也有些想不清楚,我猜是清朝的。 景同為什么猜是元朝的?葉之鶴頗感興趣,之前他們鑒定得最多的還是明清的瓷器,非常少明清之前的器物。 大概是還記得之前鑒定洪武年間的紅釉瓷上面那些沉悶的銅銹也是洪武年間瓷器的代表,我總是覺得洪武所承襲的元代瓷器的顏色也較為悶重。項景同給出了自己的理由,也一直堅信葉之鶴說的話,有的時候判斷古玩就是要憑借自己的第一感覺。 葉之鶴點了點頭,嘴邊有些淺淡的笑容,沒有贊同也沒有否定,而是又看向了梁仲。 梁仲有些捉摸不好,是假的? 清朝年間的青花瓷因為采用了外面流入的原料一種鈷料,所以釉色會新亮會浮一些,梁仲又仔仔細細的看過幾眼,越發肯定自己的話,色澤秾艷,帶點銹斑的顏色,釉層很厚,看起來溫潤大氣,的確是元青花的風格。 這很有可能是仿的元青花碗看不到底部,但是可以看到圈足的釉不到底,微微的露出紅色,以及底足外墻留有一些浸潤釉色的手指印痕 這些太過于典型的特征讓梁仲難以捉摸起來。 葉之鶴嘆笑,這就是爭議的地方了,也是讓我們辨別的地方。 項哥,要不然你直覺一下?梁仲又期待的看向項景同。 項景同站定在那里,一幅神秘高人的樣子,只是下一秒就馬上破功,他挑著眉,有些不確定的說,是真的? 葉之鶴唇邊牽起細微的弧度,有些無奈又縱容的樣子,先去看看別的。 鶴哥肯定有答案,不過還要我們猜猜。梁仲打量著葉之鶴的神色,便是這么認為的。 葉之鶴依舊沒有肯定也沒有否定,一雙眼眸含笑,視線已經掃到了別處。 書畫這里聚集著不少的人,和在瓷器那里的安靜比起來,這些人都窸窸窣窣的討論著,偶爾有些言論爭端大過平均聲音,又很快的低下來,一幅愁眉苦臉的樣子。 看來這幅畫真是讓他們摸不著頭腦。 比剛才更高的玻璃展柜,一幅古畫被掛在里面展覽,色調泛黃,在玻璃展柜上還額外貼有說明。 這是關于這幅畫的來歷。 是現在國內知名的黃建亞老先生的藏品,早年的時候黃建亞先生得到了一份島國的文物和島國知名的博物館換回這幅畫。 島國在文物鑒定這方面不差,并且一直想要把華夏的文物帶回去,每年到了文物交流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境外勢力進來。 這也是為什么梁憫康這么受人尊重的原因之一了。 他是頭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敢于和外部勢力強硬開戰的人,當年協會差點□□崩了。 而這幅畫黃建亞帶回來給朋友賞玩的時候,朋友就發現上面的三枚不同朝代的印用的朱砂很新,懷疑這幅畫有點水份。 黃建亞老先生這么多年一直因為這件事情耿耿于懷。 現在交流會更是不惜戳破當年的傷疤,拿出來讓大家辨駁一番,就是想要借著大家的力,一定給個答案。 前面一批圍著的人點點頭又搖搖頭離開了,才到葉之鶴他們圍繞上去觀看。 價值七千多萬啊梁仲剛才上網查了一下同類型的畫的拍賣價格,大概估算得出這個數。 但真正拍賣可能不止這個數,一般都要再高一點。項景同以前也去參加過什么拍賣會,拍賣會上的拍賣師烘托氣氛可是一把好手。 現在值不值七千多萬還是未知,賀老的聲音突然間插了進來,指向還是葉之鶴,小葉,你覺得這幅畫怎么樣? 葉之鶴沉思片刻,不好說。 這里的東西沒有一件好說的,真難為會長到處找這些東西回來。賀老這話似乎是從鼻孔里擠出來一樣,我到覺得這幅吳道子的《羅漢圖》是真的,以形寫神,畫筆纖細,設色清麗,質感貼切可惜不能上手,要不然讓我聞一聞,看一看那印泥。 賀老砸砸嘴巴,對于自己不能上手十分不過癮。 想摸一摸上面的畫芯,如果可以上手,鑒別的幾率會高過目鑒。 葉之鶴他們離開的時候,賀老還沒有走,看樣子也是不打算去看別的東西,應該是專攻書畫鑒別。 第三樣東西則是葉之鶴都很少碰上的 第96章 真假*青銅鼎 青銅器! 青銅器是一種銅錫合金, 有比較強的硬度,不像是瓷器或者其他東西那么脆弱。 華夏的青銅器種類繁復,雖然從隋唐之后青銅器的制造開始不再輝煌, 但依舊存在,而且隋唐之前的年代青銅器制造的數量依舊很多,到底有多少種類的青銅器,青銅器的數量是說不清楚的。 青銅器啊葉之鶴摩挲了一下自己的下巴,看著里面散發著古樸韻味的青銅鼎, 眼神有些悠長。 青銅器這東西我們接觸得很少, 這種東西要怎么鑒定, 看內胎和釉色嗎?項景同站在葉之鶴旁邊, 從頭到尾梭巡的著這個并不算大的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