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節
上午與文臣們開完會后,下午還有一場極其重要的會等待著李世民的參與——他準時的出現在了禁苑的獵場上,聚會之前先騎著馬在獵場上馳騁了幾圈,然后拿過身邊侍衛遞過來的弓箭。 開弓,射! 沒過多久,侍衛騎著馬從遠處提了兩只兔子來。 他身后傳來一道笑聲:“陛下的騎射之術還是如此精湛?!?/br> 李世民轉過身去,卻是同樣坐在馬上的三姐,平陽長公主以及她的夫婿,柴紹。 兩人翻身下馬:“參見陛下!” 李世民笑呵呵的連忙讓他們平身。 他不是第一次看到平陽坐在馬上了,但是看到她翻身下馬時的樣子,依然忍不住感嘆:“三姐看上去就和以前別無二樣,依然還是那般的英姿颯爽!” 平陽莞爾。 柴紹在一旁笑道:“多虧了陛下給公主尋來這么好的太醫,也要多虧公主這兩年的康復訓練。臣在旁看了都不得不心生敬意?!?/br> 平陽在康復的時候付出了多少,吃了多少苦他是最清楚的。 平陽嫣然一笑:“想要得到,不付出怎么行?” 三人將馬鞭等物交給身旁侍衛,走入了獵場旁的大帳之中。這座大帳的正中央赫然掛著一幅巨大的輿圖,主要顯示的是從長安一直到西域,直到蔥嶺甚至西海一帶,囊括了回鶻、月氏、吐蕃等等一眾西域小國在內。 待到三人坐下,其余人也都陸陸續續地來了。 包括房杜、魏徵等眾相,也包括從刑部尚書轉兵部尚書的李靖李衛公、并州都督李勣、以及代州都督張公瑾、尉遲敬德、秦瓊、侯君集等人。 都是大唐軍中赫赫有名、威震一方的人物。也是一路跟隨李世民出生入死,最得他信任的武將們。 李世民自然坐在上首。 李靖率先從懷中拿出一封信來,沉聲道:“我們已經收到了前方暗哨的消息,夷男已經一統鐵勒諸姓,成立了薛延陀汗國,建牙帳于大漠郁督軍山下。不日,他將遣使來長安,稱臣納貢?!?/br> 眾將門竊竊私語。 連平陽也是首次聽說這個消息,她面露喜色,挑起眉道:“如此看來,咱們的計謀起效了?” 李靖頷首:“這也是預料之中?!?/br> 李世民也道:“劼利對薛延陀、回鶻等地壓榨太過,勢必引起民憤。即使是突厥內部,也是不安穩的。所以,朕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不過,需要再等等……” 李勣道:“臣覺得可以派人接觸一下突利,他對劼利早有怨言,或許可以說動他反戈?!?/br> 在座的武將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出謀獻策,整個西域的局勢在他們的抽絲剝繭之中似乎變得更加的明朗起來。 這并非是李世民的心血來潮。事實上只要是熟悉這位陛下的人都知道,從渭水之盟后,對突厥一戰就是勢在必行的。被人打到了都城的城墻之下,即使已經取得了盟約也依然是大唐的恥辱。 而不僅是陛下,即使是他們,也是受不得這份恥辱的。 還在東宮時,顯德殿的殿外時刻立著箭垛,政務再繁忙,李世民也會帶著上百的禁衛軍在殿外習武演練。諫官們一開始還參其不合禮制,但日子久了他依然我行我素,大家也就放棄了。所有人都知道,他這是肚子里憋著火呢。 果不其然,從去年開始,在大唐的內政終于穩定了下來,人心凝聚之后,李世民便開始將目光投向西域。 他先是派柴紹去剿滅了盤踞在河朔地區的梁師都——那時,平陽長公主的身體已經康復如初,在她的強烈要求下,也隨著柴紹一起去了前線。最終,夫妻倆終于將收復了河朔。而那里,正是插入到東突厥腹地的一顆釘子,一個橋頭堡。 而從去年冬到今年春,突厥遭遇了雪災,內部也開始出現分崩瓦解的跡象。 現在,所有人都明白,反攻突厥的機會來了。 “陛下,還有一件事情至關重要?!崩顒薜?,“那就是糧草!突厥腹地廣闊,后方的糧草與軍需得要跟得上才是。臣聽聞,關內又將迎來大旱?” 其余將領都點了點頭。 決定一場大型且戰線拉得極長的戰爭是否最終獲勝的關鍵,其實就是后勤。后勤跟得上,一切好說,后勤跟不上,前線將士們再驍勇,也不抵用——他們或許可以憑著自身的經驗與韌性贏下一兩場戰役,但絕對不可能全程保持這樣的士氣。 聊到糧草與軍需,李世民露出笑容:“這個不用擔心,雖然關內大旱,但江南道那邊這兩年一直都是豐產,我已命戶部與司農寺從那邊調糧過來,保管不會缺糧!” 一向表情淡淡的李靖也不免露出微笑:“臣聽說了,那邊在種雙季稻?!?/br> 他心念一動:“陛下,到時負責軍需的官員還得要好好挑選才行。以往可都是房相和杜相這樣的英才來負責此事?!?/br> 眾人都目光炯炯看向房玄齡與杜如晦,他倆自天策府之時就一直負責各種戰役的軍需調度,從未出錯。但現在兩人已經貴為宰相,每天處理無數政事,總不能還讓他們來處理軍需調度吧? 尉遲敬德摸了摸下巴:“那周十三郎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周自衡算是年輕一輩的人才中最出挑的幾個之一了。 李靖眼睛一亮,他也想到了之前周自衡還在中書省的時候與自己接觸過的那幾次,言語流利而且邏輯清楚,溝通十分順暢,尤其是他做的那些表格還曾被房玄齡與李世民等夸贊。李靖也看了,不得不說的確好用,一目了然。 他立刻將眼神投向李世民,里面充滿了“想要”的渴望。 這時候,平陽長公主笑道:“不單單是周寺丞,我倒是覺得這一次也要和太醫寺好好合作。上次征伐梁師都,多虧了太醫寺派出的十幾位醫工,讓軍中將領們的傷亡大減。 “若是這次能有足夠的知曉急救與外科手術的軍醫加入,我想對于士兵們的士氣也是極大的鼓舞?!?/br> 她說到這個,柴紹也在一旁點頭。 他倆從回來之后就曾與同僚們說過此事,也在請功的奏疏里也沒忘記太醫寺,因此將領們印象深刻。 李靖看向李世民的眼神又亮了幾分。 李世民輕咳了一聲:“現在說這些還有點為時尚早,到時候再來討論……” 大帳里繼續回到了適才緊張的氛圍之中. …… 江南,周自衡與徐清麥結束春巡回到江寧縣的時候已經是五月。 和關內因為不降雨而持續干旱的環境不同,江南這一邊郁郁蔥蔥,禾苗舒展,正是要長穗的時候。稻田阡陌交錯,伴隨著的是流淌著粼粼波光的小溪與河渠,更有不少的池塘和小湖泊里種了荷,一片青翠。 每隔一段,就能看到水車立于其中,將河流中的水引向田渠,灌溉這一片如今已成氣象的農田。這已經成為了江南獨特的風景,并且隨著客商們的往來,逐漸擴散到其他的州縣。 風吹拂起徐清麥帷帽上的紗幕,她看著眼前的這一切,忍不住浮現起笑容:“看來今年又會是一個豐收年?!?/br> 周自衡頗為驕傲:“不出意外的話,產量會比去年還要更高?!?/br> 今年這樣的規模才好意思說灌溉網,去年其實都還只是小打小鬧。他這次去巡視其他屯,順便也看了看其他州縣的民田,很欣慰的看到大家都開始重視了灌溉與水利,就算沒有做大型的水閘與開鑿河道,但也會修一些就近的溝渠,做得有模有樣。 水車也rou眼可見的變多了。 江南正在朝著他后世所見過的那個魚米之鄉發展。 周自衡都有些舍不得離開這片他耕耘了好幾年的土地,又恰好是江南最美的時節,他原本在路上想著要不要再拖個一兩個月在這兒看完今年的夏收再回長安,可一回來后立刻收到了楊思魯呈上來的公文與密信。 信是房玄齡寫來。 看完之后,他在心中嘆一聲,對楊思魯道:“收拾好行李,立刻準備去長安了!” 第183章 既然要走,而且這一次走了之后估計很長時間都不會再回來,那就要好好的將家中收拾一番,哪些帶回去,哪些留在那兒,不管是物也好人也罷,都得安排好。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種在地里面的紅薯。 周自衡和周天涯蹲在巨大的陶盆面前。 周天涯好奇的看著陶盆里茁壯成長的這株作物,只覺得它其貌不揚,一點都看不出任何神奇之處。 “阿耶,這個真的是可以救命的東西嗎?” 周自衡點點頭:“而且還好吃?!?/br> 他給周天涯描述了一遍蒸紅薯、烤紅薯,聽得周天涯直流口水,頓時不覺得眼前這株紅薯丑了,換了一種看寶物的眼神: “那咱們什么時候可以吃上烤紅薯?明天可以么?” 周自衡笑了起來:“明天不行,明年可以?!?/br> 好在周天涯現在還不懂明年實在是一個很遙遠的詞語,不哭也不鬧,煞有其事地點了點頭:“好,那就明年吃?!?/br> 周自衡站起來,對旁邊的仆人道:“這個陶盆可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能摔了?!?/br> 春巡的時候周自衡都不是很放心把紅薯放在家里,怕萬一遇到什么事,其他人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他便直接把生出了須芽的紅薯給移栽到了巨大的陶盆里,專門用一輛馬車來運它。 經過這幾個月之后,紅薯已經長出了繁盛的葉子,并且長出了不少的分蔓,儼然已經是一株很茁壯成長的紅薯。 他們春巡了兩個半月,紅薯就跟著兩個半月。 周天涯每天的一大樂事就是觀察它有沒有長新葉子,徐清麥都忍不住想叫她和后世的小朋友一樣,寫一個《紅薯觀察日記》來交差。 春巡剛回來,周天涯便發現它的葉片開始變黃了,嚇得她驚叫了起來,連忙把父親叫了過來。 周自衡卻很高興,因為這代表著紅薯開始度過了了生長中期,它的莖葉開始停止生長,光合產物開始向塊根轉移,塊根會吸收這些營養,逐漸開始膨大,最終成結成一個個飽滿的紅薯。 到了這個階段,他更不放心把紅薯放江南了,還是帶在路上更好。 算算日子,應該一到長安,就能收獲一連串的紅薯,到時候可以去搞一個溫泉莊子,然后下半年再種一波。這樣到了明年就可以開始大規模的培育了。 除了紅薯之外,當然還有例行的酒、各種帶過去要送人的禮物、各種玻璃制品等等,又要帶上大部分的家仆。兩人算了算,索性聯系姑蘇張家,包了一整艘船過去。這樣也能舒服一點。 在臨行前幾天,玻璃作坊的薩曼忽然來信讓周自衡與徐清麥過去,說是要給兩人一個驚喜。 “什么驚喜?你是不是又研究出什么好東西來了?”周自衡笑道。 薩曼嘿嘿一笑,拿出腰上的酒馕喝了一口酒,示意旁邊的齊玉將東西拿過去:“的確是好東西,嚴格來說,這是我給孫道長的驚喜,想讓您帶過去給他。請替我轉述,薩曼很想念他?!?/br> 齊玉端上來一個托盤,上面蓋了一塊紅色的絲綢。 徐清麥在聽到“給孫道長的驚喜”時,心臟忽然就砰砰跳了起來,她的眼睛緊緊地盯著那個托盤。 齊玉抿嘴一笑,將托盤放在她的面前:“娘子看看,的確是很神奇的東西?!?/br> 一年前,因為玻璃作坊需要可靠的人手,她便從磨坊調了過來,然后開始跟著薩曼學習怎么燒玻璃吹玻璃。這是個辛苦的活計,但齊玉反倒做得不錯,而且還能加入一些小巧思。 現在齊玉吹出來的玻璃器皿已經像模像樣了。 徐清麥聽了她說的話,將那塊紅色的絲綢掀開,一個結構精巧用黃銅筑成的顯微鏡出現在了她的面前。 她情緒復雜的拿起來,會是她想象的那樣嗎? 薩曼綠色的眼睛里泛著笑意,對她說道:“這是孫道長走之前與我一同在做的,只不過當時我們遇到了一點困難,就擱置了……” 薩曼的官話已經很流利了,只是還帶著一些西域那邊的口音。 “這段時間我又研究了一下,想出了一個新方法就嘗試著做了做,結果做出來的效果還不錯。用這個透鏡觀察到的水滴,里面有著小蟲子游來游去,速度十分敏捷……” 徐清麥已經聽不到他后面在說什么了,前面的內容已經足夠她震驚。 顯微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