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節
他湊過去,低聲笑道:“你別管她,她說什么你就當聽不到,或者是推到我身上就好?!?/br> 徐清麥哼了一聲,道:“她就沒有偷偷往你這兒送個美人兒?” “真的沒有!”周自衡舉起雙手,義正詞嚴地保證,“我早就和她態度堅定地表示了,這輩子和你一生一世一雙人。她就算是送來了,那也是給我的工坊里送個雇工來而已?!?/br> 說起來之前潤州都督送的那位舞娘,現在在玻璃作坊里吹玻璃吹得還蠻好的,頗有審美,薩曼都已經打算收她當徒弟了。 周自衡見徐清麥還是一幅不相信的模樣,立刻招手準備叫隨喜過來:“不信,你問隨喜。要是隨喜你也不相信,那你問問薛大和楊思魯?!?/br> 徐清麥羞惱地打下他的手來,瞪了他一眼:“好了好了,和你開玩笑的?!?/br> 她頓了一下,想起什么,意味深長看著他道:“不過,這次回了長安,恐怕她就要問咱倆什么時候給天涯生個弟弟或meimei的事兒了?!?/br> “這事兒你不用管?!敝茏院獠灰詾橐獾?,“我來解決,一定不會讓她來煩你?!?/br> 他們都已經想好了不再生孩子,周自衡現在還依然堅持著這個想法。既然如此,那自己父母那邊自然是自己來搞定,沒得讓妻子來承受這份壓力。 徐清麥點了點頭,傲嬌道:“反正你清楚就好?!?/br> 又走了一天一夜,終于到達了越州城。 周自衡自然去屯署視察,而徐清麥則帶著劉若賢和趙阿眉、周天涯等人在越州城里轉了轉。 城中最大的酒坊里正在上演著一段說書: “說時遲那時快,太醫們立刻下令關上悲田院的門……” 有酒客高聲喊道:“那豈不是無辜的人也被關在里面了?” 有人立刻站起來反駁他道:“可若是痘瘡傳出去,那一城的人都糟了!” “就是,而且太醫們也一并關在里面呢?!?/br> 說書人笑道:“這位客官莫著急,且聽我細細道來。這關門只是一個臨時之法,后面太醫們自有妙招……” 其他等著聽故事的酒客也鼓噪起來:“就是,你急甚!聽著就是!” 那人嘟囔著坐下了,說書人繼續開始講他的故事,講得那叫一個跌宕起伏,波瀾壯闊,聽得下面的酒客們如癡如醉,一會兒轟然叫好,一會兒黯然神傷。 坐在二樓等著嘗嘗本地美食的趙阿眉等人越聽越奇怪,看向徐清麥:“娘子,這不是在講之前長安痘瘡之疫的事嗎?” 徐清麥前幾天才剛給她們講過呢,怎么這說書先生就知道了? 劉若賢笑道:“趙娘子有所不知,當時與我們一起被關著的病人里有一位文士,叫李百藥。他文采出眾,在時疫結束后給悲田院寫了不少贊揚的詩賦。不過老師覺得這些詩賦在百姓中傳播不易,便委托他寫了這種白話故事?!?/br> 徐清麥想起趣事,笑了起來。 李百藥一開始寫了一稿,但徐清麥覺得還是太端著太文縐縐了,讓他再改得通俗一點,這樣如此反復了三次之后,李百藥差點和她翻臉,現在在朝堂上看道她都飛快遁走。 對,他已經起復了,因為給悲田院寫的賦被李世民看到,想起來大唐還有這么一位剛直的大才子,于是火速提拔他入了朝,做了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主要干的就是擬旨和寫各種公文的活兒,非博學以及文采斐然之士不能擔任,徐清麥想想他給自己寫這么一大白話故事都覺得自己好像是真的挺委屈他的。 算了算了,回長安請他來家中多吃兩頓飯,想必以后就不會躲著她走了。 趙阿眉聽劉若賢講了來龍去脈,夸贊道:“這個主意好,中間又穿插了一些遇到痘瘡怎么辦,平日要注意衛生這樣的知識,百姓們能夠聽得進去?!?/br> 她也隨徐清麥去了兩次春巡了,參加過很多次徐清麥組織的衛生講座。 怎么說呢?有的人的確是聽著很認真,但也有一大部分人聽了之后依然懵懵懂,不明白。但是說書這樣的形式卻能讓他們聽得更仔細,也更容易記住。 更何況這故事的確是好聽。 “不愧是李舍人?!边B徐清麥聽了之后都心潮澎湃,想起了兩年前的那段日子。 …… 長安城中。 中書舍人李百藥皺著眉看著擺在自己書案前的幾封奏折——他除了要撰寫詔令詔書之外,還要協助李世民處理文書事件。從各處匯上來的折子需要先在中書省過一遍,由他挑選出輕重緩急,再送到中書令那邊,最后到達皇帝的案頭。 現在擺放在他面前的就是關內幾個州緊急送上來的文書。 內容很簡單,關內幾州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雨了,并且全無下雨的征兆,這樣下去,今年恐會迎來一場大旱災! 第182章 利州。 艷陽炙烤著大地,連原本青翠的樹都被烤得蔫蔫的,仿佛失去了生機一般。而原本雖不算肥沃但也過得去的土壤被曬得干燥之極,裂出了一條一條的紋路。 上面種植著的小麥還依然頑強地□□著,這給農民們帶來了唯一的一份慰藉。 他們聚在一起,商量著要從那里挑水來澆地。 小麥雖然相對更耐旱,但也是需要澆水的,尤其現在正是小麥拔節過后的快速生長期,若是水少了,恐怕麥穗的數量也就少了,今年的收成會大打折扣。 所以幾乎每個村的人都會絞盡腦汁的想要去尋找水源來澆地??墒且粋€多月未下雨而且全是這樣的艷陽天,溝渠和小河里的水都只剩下了淺淺的一層。因此,村落與村落之間因為搶水而產生的矛盾也就更大了。 眼下,他們就在商量著要喊上更多的青壯,拿上鋤頭去遠處的一個山溝溝里搶水。 為了水,是能豁出命來的。 這時,有人看到村里面年紀最大,種地經驗也最豐富的竇伯正看著天,臉上露出憂愁之色。 “竇伯,咋了?” 竇伯將眼神從天上的云朵處收回了,搖了搖頭道:“還是多多囤水吧,我看這天,應該短時間內是不會下雨了。而且……” 他頓了一下。 旁人著急道:“而且什么?您老倒是說啊?!?/br> 竇伯長嘆一聲,渾濁的眼神里閃過一絲悲愴:“而且我擔心,大旱之后最容易引來飛蝗,到時候恐怕是更難招架吶!” “飛蝗!” 大家聞蝗色變,飛蝗這東西,所過之處,赤地千里,所有能吃的都會被它們給吃掉。 遇到蝗災,所有人別無他路,只能卷起包袱,逃難去了。 “去找里正,竇伯!”村民中忽然有人喊道,“讓他上報給縣里面,給州里面。當今陛下愛民如子,他……他,朝廷總不可能不管咱們吧?!” 換成以前,他們恐怕會覺得大難臨頭,走投無路。但現在,他們卻對朝廷燃起了一絲小小的期待。 或許,這個朝廷和以往真的會不一樣呢? 或許,他們不用再背井離鄉呢? …… 關內五州已經一個多月沒下雨的奏疏很快就擺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嘆了一聲:“又是旱災!” 這老天是純粹和自己過不去不成? 貞觀元年的時候,豫州許州等地大旱,同年夏天的時候,徐泗兩州又發生也旱災。貞觀二年的時候,關內大旱,然后現在貞觀三年了,關內五洲又開始不下雨了…… 他深刻懷疑自己是不是五行缺水,明明給小兒子取名字的時候已經考慮過這個問題,都取名為“治”了! 是不是得讓太史局準備一個祈雨儀式什么的? 身穿朝服的李淳風憂心忡忡道:“陛下,微臣夜觀星象,以及綜合之前關內五州的地方志所記載氣候來看,這次旱災極有可能再持續一兩個月,恐怕將會嚴重影響當地農事。朝廷應該早做應對才是?!?/br> 房玄齡問出了李世民心中所想:“辦個祈雨儀式可行?” 李淳風恭敬道:“陛下,房相,祈雨儀式不過是咱們凡夫俗子的祈求與心愿,但于上天而言,幾個月可能就彈指一揮間,未必就能及時的響應,還是早做準備的好?!?/br> 在場的人哪能不知道?不過祈雨儀式是身為帝王要履行的職責,到時候做給天下萬民看的,循例問一遍罷了。 既然從太史局這兒知道這場雨一時半會兒下不來,那的確就要早做準備了。 李世民又召來戶部幾位官員以及司農寺卿崔善為,大唐的糧倉分為好幾類,正倉、義倉、常平倉、太倉、軍倉等等。按照不同的性質劃分為戶部倉部司以及司農寺下屬的太倉署等來管理。 這兩年為了應對不時之需,朝廷在各州縣都興建了不少的糧倉,被稱為“正倉”,百姓們所繳納的糧食就近存放在這些正倉里,而官祿以及當地的軍糧等也都只是直接從這些正倉里面出。 這些正倉有固定一部分會轉運到位于長安的太倉以及洛陽的含嘉倉中。 倉部寺官員核算了一下那五州的正倉,臉色有些難看:“陛下,如果發生最壞的情況,五州之地顆粒無收,恐怕其正倉所儲藏糧食并不能應對當下的災情?!?/br> 李世民皺眉道:“怎會如此?” 房玄齡兼任戶部尚書,輕咳了一下:“陛下忘了,去年關內也遭受了旱災,正是就近從這五州調去賑災糧食用以救濟災民?!?/br> 李世民這才想起來:“確有此事?!?/br> 他揉了揉額角,那顯然今年也沒法就近來調賑災糧了。 沉吟了一下,李世民問道:“那可從金州、房州、鄧州……” 自己說到一半就啞火了,他想了起來,為了一樁秘密事件,附近這些州的糧食都已經被調到了太倉,如今恐怕也沒有多少余糧了。 房玄齡與杜如晦等都微微地點了點頭,知道陛下是記起來了。 這時,司農寺卿崔善為站了出來:“陛下,如今之計,只能讓江南道趕緊運糧來太倉了。江南道這兩年在周寺丞的經營下,倉滿廩實,從那邊調糧,必然可以應付這五州的賑災所需!” 他耳目靈通,早知陛下召見他必然是為了旱災一事,已經做好了準備,此時從袖籠中拿出一張紙來:“這是江南道可以運送到太倉和含嘉倉的糧食數量,請陛下與諸位相公一觀?!?/br> 房玄齡示意戶部的人接了過來。 戶部官員看了崔善為遞上來的數字之后,也驚訝地瞪大了眼睛。這個數字即使是支援五州之后,都還能再剩點兒在倉庫里存著。他知道江南道的屯田在去年取得了極好的收成,但卻不知道竟然好成了這樣。 崔善為呵呵笑道:“戶部想必再過一段時日也能收到江南各地正倉的喜報。老臣知道,江南道有一些民田也是隨著周寺丞一起種了雙季稻的,想必晚稻的收成也該送到長安了?!?/br> 晚稻收完后入庫便已經是不適合航行的季節,待到凌汛過去,重新開航,算算時間也該到了。 “晚稻!”李世民欣喜地揚起眉,“戶部速速著人去問清楚,江南道的晚稻收成到底如何!” 戶部官員連忙應下,知道這是自己的失職,竟然都不清楚這一塊的情況和數字。 待到他們退下后,杜如晦對李世民道:“陛下,之前周十三郎與崔善為曾上疏言,天下農事應當歸于一個地方來統一管理,于國于民都更有益處,如此一看,的確是有幾分道理?!?/br> 李世民頷首,之前他是猶豫的,畢竟三省六部九寺二十四司這樣的機構設置看上去已經很完美了——當然現在已經是十寺了——而且之前他的核心主張一直都是裁撤冗官。 但現在看來,假使能夠如當初周自衡所說,那現在的江南道就不至于只有幾個地方跟著他一起種植雙季稻。若是江南道全部州縣都在司農寺的統籌安排下種了雙季稻,現在的倉庫估計都不夠用! 那別說給關內五洲賑災了,恐怕連太倉和含嘉倉都得要堆得滿滿的。 李世民揮了揮手:“此事你們提上日程,到底怎么改,如何改,到時可待周十三從江南回來后再議?!?/br> 杜如晦與房玄齡對看一下,拱手道:“遵旨?!?/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