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節
第二日,徐清麥早早起了,和劉若賢莫驚春帶著行囊趕到了悲田院。 天還只是蒙蒙亮,但帶隊的太醫博士基本都到了。升道坊人頭攢動,大家對于這一次的義診都十分興奮。 這一次的義診是徐清麥在院內的集議里提出來的: “太醫院主要針對的是皇宮、官員等等,而悲田院針對的則是長安城以及附近城池里的居民,可那些散落在鄉鎮和山村里的貧苦百姓們卻是沒人管的?!?/br> 她很早之前就想要開展義診了,只是一直找不到時間。這次正好巢明與錢瀏陽等人商議要讓醫學院里的學生們更多的參與到實際診治中來,徐清麥便順勢建議了。 一位太醫監皺眉道:“可那些本來也不在太醫院的診治范圍內?!?/br> 部分人也頷首,對于徐清麥提出的這個建議感到有些訝異:“為何卻要如此大費周章的去為這些庶民診治?” 徐清麥心中嘆口氣。階級之見真的是如同山一般——問話的這幾位太醫她平時也有接觸過,絕對不是什么惡人,屬于在路上看到乞兒會扔兩枚銅錢,發生天災了會在自己門口施粥的人。但是在面對“義診”這件事的時候,依然會表示出不理解。 因為庶民的醫治,是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他們從未想過自己畢生所學的醫術在有朝一日會和這些“庶民”發生什么聯系。 徐清麥也無法在短時間之內扭轉他們的這種觀念。 她大義凜然道:“自然是為了宣揚陛下和朝廷的仁心仁德。如今陛下實行以王道教化治世,咱們太醫院也得要跟上才行。咱們走出去,給窮苦百姓們看看病,這便是對朝廷政策最好的宣傳了?!?/br> 說完后她還不忘看看巢明:“太醫令,您說是吧?” 巢明眼底深處泛著笑意,點點頭道:“徐太醫說得是。如今亂世已過,太平年間有太平年間的規矩。陛下對咱們太醫院十分重視,那咱們也得拿出本事來為陛下分憂解難?!?/br> 他環視了一下在場的諸人;“有多大的位置就擔多大的責任做多少事,但反過來說,做了多少事便能占多大的位置。與諸君共勉?!?/br> 巢明的話可謂是深意十足,那些原本還有些不快的人若有所思。 對啊,陛下既然心懷百姓,那他們便也心懷百姓。 不就是義診嗎?簡單??!反正那些學生們也的確是該走出去歷練歷練了,誰在學醫的時候還沒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呢? 還有幾個人了然地看向巢明和徐清麥:難怪他們受到陛下寵信呢,這揣摩圣意的本事還是厲害??!嘖嘖……自己要學的地方還多著呢。 于是,集議上幾乎全員贊成了義診的事情。 會后,徐清麥和巢明聊到這個事情,巢明忍不住搖頭:“醫者若是只有一身好醫術,卻沒有憫民之心,卻也算不上是什么大醫?!?/br> 依他所見,太醫院里的很多人只會投機取巧,逢迎上意,卻是愧對自己所學的醫道。 “如今的陛下是賢明之君,逢迎上意尚且能做出一些實事??扇蘸竽亍背裁髋c徐清麥也算是很熟悉了,他對其語重心長輕聲道,“若是一位無能昏庸之君呢?” 徐清麥迅速的看了一下四周,見無人才松了一口氣,語氣中含著責怪:“太醫令,您這也太……” 巢明呵呵笑道:“我自然有分寸?!?/br> 充分表明了對她的信任。 徐清麥思忖一番,道:“您也不用太過憂心,等到下一代成長起來了,各處悲田坊也都建立起來了,自然就能者上弱者下了。最關鍵的,還是需要建立起更好的環境?!?/br> 說不定到時候太醫院真的能做到更多的事情,演變成“衛生部”了呢。 巢明看向她,忽然呵呵一笑:“到時候,這些就是你要考慮的問題咯?!?/br> 徐清麥一怔,一下子就意識到巢明這是將自己作為接班人來說的這話,一時之間情緒復雜。 “您還年輕著呢?!彼⒉挥X得欣喜若狂,反倒是鼻頭一酸。 巢明笑著搖搖頭:“年輕是不年輕了,不過再給你們撐幾年還是可以的?!?/br> 夕陽下,一老一小悠悠地走下了廨舍臺階。 義診既然已經通過,便以極快的速度通過了中書門下的審核,以及李世民的批準。李世民龍顏大悅,在朝堂上對太醫院夸了又夸。要知道,太醫院出去義診,代表的可是朝廷! 對天下百姓來說,這絕對是一件值得大書大寫的事跡! 而其他重臣們也都覺得之前改革太醫院制,那么窮還給他們撥了一筆錢的舉動是很值得的——人家是真干活??! 為此,李世民專門從左金吾衛中撥了一隊護衛給到太醫院,保障他們在外面的安全,又從自己的內庫里調出了布帛以及金銀若干作為賞賜。 圣旨到達太醫院的時候,每個人都開始振奮起來,原本因為覺得辛苦而頗有微詞的人也都閉上了嘴巴。 最終,太醫院決定將三百個醫學生以及五十個護理生分為五路,每路由兩個太醫博士、幾個醫師和幾個醫工帶領,再搭配一隊金吾衛,從不同的方向出長安。 徐清麥與嚴雪文作為唯二的女太醫博士,正好可以作為搭檔,帶領其中一路。 嚴雪文表示沒問題,平陽長公主的復健可以暫時交由她的助手負責,只是半個月而已,她走得開。 他們要去的路線是出了長安之后沿著澇水往西南方向走,去鄠縣一帶。這一帶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剿匪結束了,安全有保障,正適合開展義診。 升道坊前,徐清麥與嚴雪文騎在馬上,看著全數到齊的學生,與金吾衛派來的將領點了點頭,朝前一揮手: “出發!” 第151章 劉若賢、莫驚春、沈永安和高禹都在徐清麥所帶的隊伍里面。同樣,護理班的阿軟和郭敏君也都在。 他們的隊伍加上十幾個金吾衛,人數超過一百,而醫學生與護理生的人數就接近八十人。管理八十個學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徐清麥與嚴雪文在商議過后要求他們分成十個小組,每組八人,然后選出一位組長和副組長來。 他們負責管理本組人員,然后每日匯報工作。 徐清麥又給幾位醫工劃分了工作職責,讓兩人管理物資,另外兩個人管理學生日常生活。一番cao作下來,竟然沒有出什么亂子。 跟隨著他們的金吾衛有十來人,由一位年輕的中郎將帶領。他冷眼旁觀許久,見徐清麥安排頗有章法,而且學生們行事也算是靠譜,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書呆子,這才暗自松了口氣。 徐清麥對金吾衛十分禮讓,出行前向那位姓楊的中郎將躬身道:“此行安危,就要拜托中郎將了?!?/br> 中郎將忙欠身回禮:“徐太醫無需如此客氣,皇命在身,本將一定護你們周全。而且……”他輕聲道,“公主在我來之前也吩咐,萬事聽徐太醫的?!?/br> 徐清麥有些驚訝,平陽長公主嗎? 中郎將笑道:“在下之前曾在長公主幕府中聽命?!?/br> 原來如此!徐清麥恍然大悟,嘴角忍不住露出笑容,對接下來雙方的配合也放下心來。之前她比較擔憂的便是這些金吾衛為了安全會過于限制他們的行動。 一行人就這樣朝著鄠縣出發。 他們需要去城外的渡口坐船,然后沿著澇水一路行到鄠縣,再以鄠縣為大本營向四面的鄉鎮和山村進發。雖然路上要走很長一段,但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集體行動,學生們都覺得很興奮。 不過,在坐了兩天船之后,所有人的興奮都稍稍冷卻了一些——那船實在是不怎么樣,搖搖晃晃,只能擠著睡。而且下了船之后,還需要再走將近一天才能到鄠縣。 太醫和醫師醫工們都有馬騎,但是學生們是要靠雙腿走路的,背上還要背著行囊和藥箱,越走便越覺得雙腿和灌了鉛似的。 徐清麥騎在馬上,和跟在周圍的一些學生聊天: “你們的體質不行啊?!彼櫰鹈嫉?,“不是我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前在課上讓你們強身健體,恐怕一個個都沒做到吧?” 學生們有些心虛的低下了頭。 有人不服氣道:“可是老師,我們又不是武將,為何一定要練到如此強壯?” 徐清麥輕哼一聲:“別的科我不知道,但若是到時候你們要選擇外科,那身體素質不好是不行的。在手術臺上一站就是幾個時辰,要是到時候你們暈過去了豈不是丟我這個老師的臉?!” 她決定到時候給他們加一節體育課,練練五禽戲練練長跑都是可以的。就算是不選擇外科的,也最好是需要通過體測才可以。 劉若賢低聲對一旁的高禹等人道:“老師每天都會早起練習五禽戲、長跑和舉鐵?!?/br> “舉鐵?” 劉若賢描述了一下徐清麥舉鐵的行為,聽得沈永安咋舌,看向徐清麥的神色更是佩服,“不愧是徐太醫!” 就是如此彪悍! 侯遠道也在對其他人說之前去觀摩公開解剖場景時的情形:“……站了三個時辰,一直沒坐下來。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低著頭的,遇到骨頭什么的還需要用上大力氣……” 莫驚春在一旁頷首:“鋸骨的確需要很大力氣?!?/br> “還好我不打算學外科?!庇袑W生受到驚嚇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當然也有學生若有所思:“那看來我也得提前強身健體了?!?/br> 他是打算報外科的。 就這樣一路聊下來,慢慢地習慣這個節奏后,大部分人便也覺得不累了,只是七月的太陽有些毒辣,中午最好還是歇息一下。 楊中郎將策馬小跑過來,對徐清麥和嚴雪文道:“前方二里地左右有一個茶棚,不如一鼓作氣走到那兒,然后再歇息吧?” “行,那就抓緊時間走?!?/br> 聽到前方就可以歇腳喝水,大家的精神終于振奮了一些。 他們的人將整個茶棚擠得嚴嚴實實,大家自覺地在茶棚外找了陰涼地坐下。茶棚中還有其他南來北往的客人,學生找人問路:“請問這里離鄠縣還有多遠?” “大約再走一個多時辰就到了?!庇腥嘶卮鸬?,小心翼翼的看著那幾位一看就不好惹的金吾衛,然后又看了看穿著和書生一樣的學生們,終究大著膽子問了出來:“諸位這是要去哪里?” 他問的正好是高禹。 高禹好脾氣地回答:“我們是太醫院的學生,這次是要去鄠縣義診?!?/br> “義診?” 在一旁的其他幾位學生嘰嘰喳喳的把義診的意思解釋了一遍,聽得那人驚疑不定:“太醫院的學生免費去給咱們老百姓們看???” 這聽上去怎么那么不真實呢? 徐清麥在一旁喝水,含笑道:“對,就是免費。老鄉是回鄠縣嗎?” 那人見她年輕貌美,而且身穿綠色官服,連忙見禮道:“見過貴人。的確是回鄠縣?!?/br> “那你腳程比我們快,回去可以幫我們好好宣傳宣傳,我們會在鄠縣縣城里待三天,到時候家里有患病的人都可以過來找我們?!?/br> 高禹在旁悄悄告訴他:“那是我們太醫?!?/br> 那人驚訝得嘴巴都能塞進一個鴨蛋,然后喜不勝收,激動地話都說不完全了:“好!這可真是……這可太好了!” 他不停地搓著手,然后幾秒后毅然地指揮起仆人挑好東西:“走,我們掉頭!” 徐清麥:“???原來你不是回鄠縣???” “本來不是,我要去長安探親?!蹦侨诵Φ?,“不過現在我打算先返回鄠縣了?!?/br> 探親什么時候都可以有,但太醫們來義診卻是頭一回,錯過了這次誰知道還有沒有下次?他得要趕緊回去把這個消息告訴親朋好友們! 向徐清麥打了聲招呼,那人連茶水也不喝了,也不歇腳了,馬不停蹄地趕著自己的驢車打道回府了。 他并非是孤例,還有一些鄠縣方向來原本想要去長安的人也都選擇了掉頭。 “這樣的好事兒,可不能錯過!” “百年難得一遇啊,那可是給皇帝看病的太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