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節
永和帝不是自幼長在深宮中的皇子,他雖然被荊重光重點保護起來,可卻是長于紅塵之中,他不是不諳世事的懵懂少年,他的兄弟荊老三才是,他不是。 在他看來,他被荊重光賣了,而且還是白賣,沒有一點分紅。 這和花樓里那些被老鴇子剝削的姐兒有什么區別? 無非就是他的價錢更貴! 永和帝試探地問了荊重光,荊重光告訴他,的確有這么一筆銀子,這些銀子全都用來打造戰船了。 永和帝覺得不可思議,可是他沒敢繼續追問。 那不是小數目,那是五十萬兩啊,打造戰船需要這么多錢嗎? 荊重光其實沒有騙他,那五十萬兩,全部被他用來造船了。 他得到消息,何苒和漕幫一起開辦船廠,雖然他派出去的探子沒有得到確切消息,但是荊重光可以確定,這個船廠造的船,肯定不是普通的貨船或者漁船,而是戰船! 要打福建,那就離不開海戰,何苒是在為海戰做準備。 所以他不得不防。 他除了招兵買馬,還要打造戰船。 荊重光領兵多年,可是到了福州他才知道什么是捉襟見肘。 以前需要鎧甲需要武器需要戰馬需要糧草需要軍費,只需上折子向朝廷要錢,不給錢,那就再上折子,或者找到兵部大吵大鬧,哪怕不能要多少給多少,可也至少能要到一半。 他們都有經驗,五萬兩的缺口,上折子就寫十萬兩,十萬兩的缺口,那就要二十萬兩,總之,哪怕只能要到一半,也能夠用。 可是現在需要他來當家做主了,荊重光才知道籌集軍費有多難。 他甚至有些佩服何苒了。 那么一個小女子,不但養得起軍隊,而且還越養越多。 何苒的錢從哪里來? 他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一二。 一是何苒滅了晉王和開州王,發了兩筆大財;二是何苒進京后,賣了齊王和錢家的私產,又是一大筆入帳;三是何苒從那些商賈手里硬生生要過來的。 荊重光想要借鑒何苒,可惜他現在沒有晉王和開州王這種大戶可搶了,也沒有齊王和錢家,他現在能學的,就是從商賈手里搞錢。 福州數一數二的兩家大商賈,小朝廷初建時便已經盤剝過一回了,不能按著一頭羊薅毛,所以荊重光便把眼光放得更長遠。 閩地的大商賈并不少,可惜都是無利不起早,偏偏現在后周小朝廷初建,能給予的太少,荊重光沒辦法了,只好把手伸向了永和帝的后宮。 后宮里的女人成千上百都是正常的,至于封號,那都是可以用銀子來買的。 美人一萬、才人兩萬、貴人五萬、嬪十萬、妃二十萬。 于是便有了第一批的五十萬兩白銀。 荊重光為了永和帝可以拋棄整個荊氏,與天下人為敵,又豈會舍不得這五十萬兩,這些銀子他一兩沒留,全都拿去造船了。 可是戰船不是一兩日就能造好的,他告訴永和帝,銀子用來造船了,可是永和帝只知道銀子沒有了,可是卻沒有看到用這些銀子造好的戰船。 他找了借口,讓荊重光帶他去船廠,到了船廠,也只是看到一群工匠在敲敲打打,到處都是木頭和生鐵,無論怎么看,這些破爛也不像能值五十萬兩的。 永和帝什么也沒說,可其實在心里卻暗暗記了一筆。 不久,臺風來襲,很多百姓遭災,就連這臨時改建的皇宮也有幾處房屋倒塌。 永和帝想修繕皇宮,可是手頭銀子不夠,他便想趁機找荊重光要銀子,可是荊重光卻告訴他,不能動用國庫里的銀子,因為馬上還要招募新兵,沒有銀子是不行的。 永和帝第一次在荊重光面前甩了臉子。 回到寢宮,永和帝屏退了身邊的內侍宮女,對著墻上荊重光親筆書寫的“三省吾身”咬牙切齒。 “荊重光這個老匹夫,竟敢欺辱朕!” “有朝一日,朕定將他碎尸萬段!” 可是現在,他還動不了荊重光,荊重光大權在握,軍權財權都在他手里。 就連每日的朝會上,荊重光都要坐在他的下首,每當朝臣有事啟奏,他還來不及說話,荊重光便搶在他前面開口了。 “朕已經是做父親的人了,早就不是無知小兒,他卻不肯將朝政交給我,他該死!” 第420章 訂親 一家歡喜一家愁,永和帝氣憤填膺的時候,何淑婷卻正歡歡喜喜派人往隴南下聘。 長安王世子武國昌在他年滿周歲這天,與西蕭王的二公主蕭慕燕訂親,從今以后,他便是西蕭王的準女婿,韃虜皇帝的連襟。 喜訊傳出,八方來賀,就連韃虜的滿太后也派使者送來賀禮。 西蕭王蕭文遠為了彰顯對這個小女婿的器重,更是派人前來,與長安王府簽屬盟約,從此之后,兩家結為盟友,相互扶持,共圖大業。 說來有趣,蕭文遠派來簽約的使臣,正是昔日鎮守乾州的羅云,他是武氏舊部,當年武驥不惜犧牲將士的性命,也要到咸陽尋找何淑婷,為此羅云與武驥反目,在苦勸未果的情況下,羅云投靠了蕭文遠。 羅云對長安王府的感情很復雜,武家對他有知遇之恩,可他最終卻背叛了武家。 人類往往無法正視自己的錯誤,喜歡把自己的過錯加在別人身上,似乎這樣,就能毫不愧疚地面對一切。 羅云便是如此,他認為他之所以會背叛武氏,全都是因為何淑婷。 在這件事上,他沒有錯,武驥也沒有錯,錯的只有何淑婷。 何淑婷就是那禍國殃民的蘇妲己,而無論是商紂王還是武驥,都是被妖妃禍害的可憐人。 可想而知,蕭文遠派羅云來簽約,打從心底就是看不起何淑婷的。 而何淑婷派去簽約的則是何宗群。 自從何宗群來了之后,何淑婷便順風順水,她遇到的困難全都迎刃而解,她想做的事,往往剛剛想到,便會迎來契機。 而何宗群和何淑婷的兄妹關系,能讓他們正大光明地一起出現在世人面前,以往那些背地里罵何淑婷是狐媚子的,現在也紛紛閉嘴,人家身邊不是只有一個干爹,現在還有娘家人。 得知西蕭派來的是羅云,何宗群便主動請纓,何淑婷也想知道,這位昔日叛將會如何編排她,于是便欣然應允。 從開始談判到正式結盟,前前后后進行了五天,五天之后,羅云便與何宗群勾肩搭背,成了肝膽相照的好兄弟。 而羅云也帶來了西蕭王的愿望,西蕭王想讓兩家早日成親,畢竟,二公主已經十三歲了,而世子也已經年滿周歲,若是拖上幾年,小世子事事只聽母親的,二公主那時再嫁過來,小孩子的性格和喜好都已經養成,再想改過來就不容易了。 這讓何淑婷有些惱火,她只想給兒子訂親,可從沒想過真的成親。 她兒子剛滿周歲,娶個十三歲的大老婆過門是要當娘的嗎? 什么訂親,不過就是兩家結盟的幌子而已。 可是蕭文遠態度堅決,最后何淑婷不得不退了一步,同意蕭慕燕年底嫁過來。 但是蕭文遠卻不肯退讓,要求長安王府三個月后便迎娶蕭慕燕。 現在盟約已經簽屬,兩家已經是盟友了,卻在這件事上各持己見,互不退讓。 前前后后僵持了一個月,最后兩家終于談攏,將大婚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初二。 何淑婷摔了幾個杯子,她太生氣了,她不用猜也知道,那蕭慕燕嫁過來時,必然會帶上幾個厲害的丫鬟婆子,說不定還要帶一支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護衛軍。 到了那個時候,她的兒子就成了蕭家的囊中物。 何淑婷哭著讓何宗群想辦法:“哥,國昌不僅是我兒子,他還是你外甥,你也不想看著你外甥落到別人手里吧?!?/br> 何淑婷可以預見,等到蕭慕燕嫁過來,她想見兒子一面都難了。 何宗群沉思不語,直到何淑婷哭得要暈倒了,他這才說道:“明著不行那就來暗的吧?!?/br> 何淑婷一頭霧水,不明白何宗群在說什么。 畢竟,她于兵法之上一竅不通。 何宗群說道:“meimei若是信任為兄,就將此事交給為兄,為兄只要一息尚存,就不會讓國昌淪為任人宰割的魚rou?!?/br> 當即,何宗群便把自己的想法講了一遍,何淑婷又驚又喜,暗道自己真是撿到寶了,又嫉妒何苒手下能人太多,神仙打架,如何宗群這般的謀士竟無一席之地。 何宗群便已有這般本事,那傳說中的馮擷英和聶忱,豈不是更加厲害? 難怪何江和何宗群全都勸她要避何苒之鋒芒,不要與何苒硬碰硬了。 何宗群走后,何淑婷自怨自艾,何苒太強大了,自己卻還要養精蓄銳,也不知還要再等幾年,才能與何苒抗衡。 都是何家女兒,老天爺為何如此不公,把所有的好東西全都給了何苒,而她卻要劈荊斬棘,辛苦爭取。 不過,何淑婷覺得,至少有一點,何苒是比不上她的。 她有兒子! 何苒沒有! 兒子就是她的底氣,有了兒子,她便能堂而皇之繼承武氏的一切,她可以像滿太后那樣坐擁朝堂。 而何苒呢,卻還要借助昭王周堅才能起兵,現在周堅死了,就看何苒還能從哪里找個聽話的男人來當皇帝!這么大的一場富貴,試問哪個男人不動心?聽話?做夢!待到把她的權利全都拿過來,等著何苒的,就只有寂寞冷宮! 所以,丈夫是靠不住的,還是要有兒子。 有兒子,就能當太后,有丈夫,她就只能是皇后。 皇帝可以三宮六院,可是母親卻只有一個。 何淑婷想通這些,暫時壓下了心里的嫉妒和委屈,她比何苒,還是有福氣的。 想到何苒已近花信卻還沒有嫁出去,而自己的兒子都已經訂親了,何淑婷的心里就更加平衡了。 不久之后,滿太后收到了何淑婷的親筆書信,在信中,何淑婷哭訴自己孤兒寡母的可憐,哭訴蕭文遠逼婚的囂張嘴臉,她希望滿太后能對她施以援手。 滿太后滿意地合上書信,何淑婷與蕭文遠之間的恩怨,正是她想看到的。 漢人jian滑,豈能讓他們一家獨大,所以她抬舉了蕭文遠,現在,她還要抬舉何淑婷。 他們結盟? 結盟有什么好的,難道想要合起伙來對付她嗎? 做夢! 滿太后自認她與何淑婷之間是有感情基礎的,現在是要讓這份感情開花的時候了。 于是滿太后讓小皇帝下了一道圣旨,認何淑婷為義妹,封郡主。 與這道圣旨一起送到隴西的,還有五門達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