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節
你看,定國公親自來迎戰了,再看看他自己,放火都沒人搭理。 周滄岳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不想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于是他在信中嚶嚶賣慘,讓人快馬加鞭送到徐州。 何苒正在奇怪周滄岳為何跑到桐城搞事情,便收到了周滄岳的來信。 周滄岳通篇都在賣慘,可憐兮兮,不知道的還以為他是被人欺負了,其實,唉,何苒都不忍直視。 何苒只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給他寫了一封信,好生安撫,問他是不是也想參戰,如果想參戰,就把桐城所屬的安慶府由他來打。 何苒還連信一起送了一口袋菜干,行軍打仗,這是很實用的禮物了。 周滄岳收到信后,嘴巴咧到腮幫子,拎著那只裝滿菜干的大口袋便回了自己的營帳。 當然,周滄岳是不會讓自己受委屈的。 他在等待他苒姐回信的時候,又跑到與桐城相鄰的兩個縣,連燒兩座縣衙! 在讀書人看來,這無疑是在告訴所有人,桐城即將毀于戰火之中! 周滄岳上輩子初中都沒有畢業,這輩子的文化水平,也只能是“識字”,他兩輩子所有的文采全都用在給他苒姐寫信上了,至于讀書人為何會如此恐慌,他無法感同身受。 但是有一件事他是知道的,那就是,他捅了讀書人的馬蜂窩。 不行,即使這個馬蜂窩是他捅的,也要蜇到定國公的臉上。 因此,周滄岳讓張世功起草了一篇文章,內容就是虎威軍有很多將士出自桐城在內的安慶六縣,而他本人對安慶六縣也滿懷深情,所以他不想讓戰火蔓延到安慶,他希望,安慶六縣書聲瑯瑯,琴聲悠揚,詩文傳承,千古流芳。 張世功寫完,拿給周滄岳看,周滄岳看完,覺得讀書人就是太含蓄了,于是他讓張世功再寫得明朗一點。 于是張世功只好在文章的最后加上:我周滄岳對安慶六縣愛慕向往,希望皇帝能夠割愛,為萬民蒼生著想,最好不費一兵一卒,白送給我,可好? 最后這一段,張世功自覺臉皮夠厚,可也有點臉紅。 這么無恥,好嗎? 周滄岳看完,非常滿意,不但讓人往金陵和揚州各送一份,還讓刻坊連夜刻印了上千份,由遍布江南的丐幫兄弟貼到各大書院以及讀書人愛去的書樓畫坊。 一石擊起千層浪,不到三天,整個江南都轟動了。 以前覺得何苒已經足夠無恥,后來何苒連年舉辦官員考,令天下讀書人對她改觀,所以已經很久沒有人再說何苒無恥了。 現在,他們終于發現,與當年的何苒相比,周滄岳才是真的無恥。 這要多大的臉,才會大言不慚地說,我喜歡安慶的那六個縣,我特別喜歡,所以,皇帝老兒啊,你把這六個縣送給我吧。 皇帝雖然已被幽禁,但是定國公只要還沒有稱帝,他就還是皇帝,所以周滄岳要找他討要安慶六縣。 定國公看到這篇文章,氣得發抖。 如果手里沒有荊老三,周滄岳敢嗎? 周滄岳:有啥不敢的,有本事你來打我啊。 定國公只覺事事不順,唯一讓他欣慰的是,因為上次的那場仗,何秀瓏的軍隊停步不前,并沒有再向揚州進發。 不過這也只是暫時的,那場仗,說起來是何秀瓏勝利了。 可是周滄岳顯然不想讓定國公過上舒心的好日子,他既然公開討要安慶六縣了,如果定國公不給,那他多沒面子啊。 于是周滄岳讓丐幫的人在安慶六縣散布各種消息,一時之間,六縣之中人心惶惶。 當地的世家大族幾乎都有人在朝中為官,定國公遠在揚州,可是全大人卻在金陵,早朝之上,安慶籍的官員你方唱罷我登場,逼迫朝廷拿出章程,事態不能再惡化下去了,否則當地的世家,就要效仿昔日豫地豪族,雇傭民勇保衛家園了。 全大人聽得頭疼,還效仿豫地豪族雇傭民勇? 當年豫地的那些豪族大戶雇傭的民勇是誰? 是虎威軍! 現在威脅朝廷討要安慶六縣的是誰? 還是虎威軍! 你們不如直接說,讓朝廷把安慶六縣送給虎威軍。 自私,太自私了! 這些人只想著保全自己的家族和產業,卻絲毫不考慮朝廷大業。 皇帝都被幽禁了,這天下眼看就要易主了,不自保,難道還要與皇帝共沉淪嗎? 那個皇帝,不但失德,而且還不是正統。 全大人心力交淬,后悔與定國公合作了。 他恨柳山河,所以看到有機會可以把柳山河扳倒,他便義無反顧,答應與定國公合作。 現在回想,他當時太偏執了,他不該不聽幕僚們的建議,一意孤行。 何苒剛剛把給周滄岳的信送出去,便看到了張世功的那篇文章。 何苒噗哧一聲笑了出來。 真不怪她喜歡周滄岳,這小孩確實有點意思。 揚州城內,一群讀書人跑到府衙門前靜坐,要求定國公給出答復,當然,是給周滄岳答復。 周滄岳都說了,他要安慶六縣,給不給,你倒要給個準信啊。 別提皇帝,天下人都知道,皇帝被你關起來了,現在就是你說了算。 別問這些讀書人為何要替周滄岳說話,問就是自愿的,至于他們為何自愿,你管那么多做什么? 總之,這幾天揚州城里暗流涌動,有真心想為朝廷分憂的,有認為與其讓桐城毀于炮火,還不如拱手相讓,順利過渡,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恨不能讓定國公和周滄岳單挑。 定國公的頭嗡嗡直響,知府小心翼翼地試探:“國公,外面那些學子” “讓人把他們轟走,膽敢聚眾鬧事,是不想活了?!倍▏秃?。 知府默默嘆氣,只好讓人出去,苦口婆心勸那些讀書人不要干涉朝政,沒想到話一出口,就被讀書人駁斥了,那些讀書人引經據典,把勸說的官員駁得啞口無言。 恰在此時,一名信兵在府衙前翻身下馬,大聲喊道:“敵襲,敵襲,何秀瓏打過來了,何秀瓏打過來了!” 第359章 我在桐城等你 此時的何秀瓏,距離揚州城已不足十里。 定國公的心再一次沉了下去,只是這一次,他是為了自己。 以他的經驗,應該可以預測到何秀瓏在短時間內必定會發動反攻,他本該有所防范。 然而,他沒有。 這種錯誤本不該發生! 他的狀態出了問題! 他還是被影響了。 是那只血淋淋的耳朵,還是周滄岳那篇臭不要臉的文章? 或許都有,也或許還有更多。 總之,他在最不能出錯的時候出錯了。 定國公深知做為一名主帥發生這樣的錯誤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 伏尸百萬,血流千里! 定國公心跳如鼓,手指微微顫抖,還有十里,他還來得及。 定國公猛的站起身來,可是下一刻,他的眼前一陣天旋地轉,親隨連忙扶住,才不致于摔倒。 待到定國公策馬出城時,揚州城的百姓們都已經知道何秀瓏打過來的消息。 根本不用號召,街上的行人紛紛往家里跑,開鋪子的關門閉市,回到家的百姓已經關上大門,正在清點家里的米袋子,這仗也不知道要打幾天,家里的米糧夠不夠。 揚州城雖然尚未經歷戰火,但是揚州城的百姓們已經很有經驗了。 別問這經驗自何處得來,問就是連環畫! 有那未雨綢繆的,早早就備下了糧油米面、菜干咸rou。 阿張嫂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兩塊布料,趁著這幾天不用出去做工,給家里的兩個娃縫兩件新衣裳,今年又長高了,去年的新裳穿不下了。 阿張從背后抱住媳婦的腰:“要不趁著這幾天沒事,咱們再添個小毛頭吧?!?/br> 阿張嫂啐他一口,嗔道:“死不正經的,也不怕讓孩子們看到……” 這一場仗,打到日暮西山,雙方鳴金收兵,定國公回到城里,下馬的時候右腿竟然抬不起來了,幾名親兵又是扶又是抬,才讓他安全著地。 軍醫診過,沒有大病,就是太過勞累了。 晚食只用了一碗米粥,定國公便吃不下了,這些日子,無論吃什么都沒有胃口。 親兵服侍他早早睡下,身體明明已經很疲勞了,可卻仍然無法入眠,只要閉上眼睛,腦海里便不斷浮現出荊老三受累的場景。 無奈之下,他只好睜著眼睛,望著黑暗中的屋頂,默默低語:“惠兒,你放心,我一定會把三兒接回來,一定!” 黑暗中,似乎有一雙眼睛,正在溫柔地看著他. 也不知過了多久,定國公漸漸失去意識,夢中尸山血海,一個柔弱如菟絲花的女子嚶嚶哭泣,拉著他的衣袖要孩子。 定國公心如刀割,猛然驚醒,眼前黑漆漆的,天還未亮。 他嘆了口氣,正想繼續睡下,門外卻傳來親兵的聲音:“國公爺,苒軍在叫陣了!” 定國公罵了聲娘,苒軍這些家伙,怎么這么早就開始蹦噠? 他正要坐起身來,另一個親兵氣喘吁吁的聲音傳來:“國公爺,苒軍開始攻城了!” 定國公只覺腦袋有千鈞重,暈暈沉沉,他強撐著下床,天還沒亮就開始攻城,何秀瓏不用睡覺的嗎? 是啊,何秀瓏才多大,二十出頭,想當年,他二十出頭時也是這樣,像是有使不完的勁兒。 接下來的這場仗,從天還未亮打到暮色四合,兩軍各有死傷。 不同的是何秀瓏回到大帳便開會,和戰術小組、手下將領一邊吃飯一邊開會,開完會,大家各自回去,倒頭就睡,片刻之后便鼾聲震天。 而定國公卻又是一個將眠未眠的夜晚。 次日天還未亮,苒軍又來攻城了,定國公只能強撐著越發深重的身體再次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