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節
現在這個時候,即使她提出男女平等也是一句空話。 真正的男女平等,不是出現某位女將軍女皇帝就能改變的,這需要潛移默化,一點點改變觀念。 不過,襄陽一戰,周滄岳的確一戰成名了。 最明顯的是他終于登上了天下權勢榜。 第十名,把蜀王周檢擠了出去。 不過,這也要怪蜀王不爭氣。 這一代的蜀王,他和開州王周相一樣,父輩都是當年跟著周池一起走出周家堡的周氏族人。 因為周池,他們被周氏除名,也因為周池,他們成為王公貴族。 不過,第一代蜀王曾經救過先太子周棟,因此,立朝之后,開州王只封了郡王,而蜀王則是親王。 蜀王富足,蜀王父子兩代在這里休養生息,歲月靜好。 晉王反了,開州王反了,齊王進京勤王,桂王死了,民間又冒出來一個小昭王,這些消息傳到蜀地,蜀王無動于衷。 他已經七十開外,年紀大了,早就有心無力,造反什么的,他沒有精力,也沒有興趣。 他覺得自己這樣挺好的,他從未想過自己當皇帝。 他告誡子孫,不要胡思亂想,就安安穩穩在蜀地享福。 他的子孫加起來有五六十人,人多了,就不好管了。 有人有了其他心思,于是很快,子孫中便分成了三派。 一派聽他的話,循規蹈矩。 一派要趁機拉攏一位亂世梟雄,并且要讓這位梟雄的軍隊成為蜀地的屏障和刀。 一派則要效仿晉王和開州王,起兵謀反。 那兩位王爺全都敗了,那是他們沒有本事,換成我們,一定比他們強上百倍千倍。 三種不同的聲音,原本安靜的蜀王府每天吵吵嚷嚷,三派的子孫們全都希望能夠得到蜀王的支持。 蜀王當然是支持保守派,他不想打仗,也不想被打,所以他選擇躺平,管外面誰打誰,他就在蜀地茍著,蜀地易守難攻,等到那些人打到蜀地的時候,他也已經壽終正寢了。 至于兒孫們以后的事,他老人家是管不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可是兒孫們很快便洞悉了蜀王的心思,這個老東西太自私了,他根本沒為子孫著想啊。 這想好了,三派子孫各自行動。 有人開始征募軍隊,有人盤剝百姓,有人結交商賈,還有人暗中與桂地的王豪交往。 原本蜀王能夠上榜,不是因為他能打仗,而是因為他坐擁天府之國的蜀地,他的地盤他的富足,都能讓他榜上有名。 可現在蜀地亂了,他的子孫們各自為政,不但圈地劃了地盤,還暗中向王豪借兵,借王豪的軍隊打壓自己的老父親和其他兄弟。 這樣一來,原本在蜀地一人獨大的蜀王,就成了被兒孫們蠶食得只余下一個空殼的可憐老人。 而周滄岳,卻如旭日東升,鋒芒畢露,他的聲名,他的軍隊,已經遠遠超過了很多人,也超過了行將就木的蜀王。 但是隨著冬天的到來,天下權勢榜再一次重新排名。 齊王終于在群臣第三次請求下,“勉為其難”“同意”繼承大統,登基為帝。 天下權勢榜,齊王高居榜一。 第296章 榜單新力量 隨著齊王成為榜一大哥,何苒也跟著上升一位,成為榜二大姐。 而首輔柳山河,并沒有因為新帝登基而受到影響,穩居第三。 黑妹也從第十變成第八,排在他后面的不是蜀王,也不是蜀王的子孫,而是另外兩個新人。 其中一人名叫儂六娘,是個女子,亦是王豪的結發妻子。 王豪本是桂地的一名漢官,世人只知他帶人沖入王府,殺了桂王,起兵造反,卻并不知道,桂王其實是死在儂六娘刀下。 王豪雖是漢人,儂六娘卻是峒人頭領之女,武藝高強。 王豪能夠成功起事,勢力迅速擴張,儂六娘和她的父兄功不可沒。 可是王豪起事之后,深深知道,要成大事,就要得到漢人的認可。 他與何苒等人不同,何苒頭頂上有個昭王,出師有名,而他卻是殺了桂王造反的,所以世人說起他來,便是逆賊二字。 因此,王豪急于得到漢人的認可和支持。 王豪不但自立為“漢王”,還在站穩腳跟之后,便迎娶了漢人總兵張萬星之女為平妻,儂六娘與張氏女并稱東西二后。 初時,王豪告訴儂六娘,這都是權宜之計,并且告訴她,漢人最在乎的是結發妻子,而她就是他的結發妻子,哪怕將來他做了皇帝,她也是他的正宮皇后。 儂六娘從小在山林中長大,性格單純,王豪說什么她就信什么,還說服自己的父兄,讓他們無條件支持王豪。 不久之后,儂六娘發現自己懷孕了。 她與王豪成親六年,卻一直沒有身孕,現在懷孕了,儂六娘非常高興。 可是懷孕兩個月時,儂六娘卻小產了。 她以為是自己身體的原因,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卻讓她查到,她之所以小產,是王豪授意給她問診的大夫做的,安胎藥其實是滑胎藥。 儂六娘這才知道,原來她一直不能懷孕,也是王豪在她的膳食當中做了手腳。 王豪不想讓她生孩子,王豪以她為恥,他不想讓自己的后代有峒人血統。 至此,儂六娘與王豪決裂。 峒族女子敢愛敢恨,愛得熱烈,恨得也熱烈。 儂六娘要殺王豪,王豪躲起來,儂六娘就殺了王豪的老娘和弟弟,并且將他們的尸身當街示眾,就這,王豪都沒敢出來。 接著,儂六娘揭竿而起,王豪能造反,她也能。 現在儂六娘已經搶走王豪一半地盤,并且游說了多位峒主與她合作,聲名赫赫,已經有好事之人,將她與何苒相提并論。 因此,最新的天下權勢榜,王豪第七,周滄岳第八,儂六娘第九。 而隨著蜀王的下榜,排在第十的是何苒麾下第一女將軍何秀瓏。 符燕升一路北逃,與何秀瓏大軍相遇,符家軍慘敗。 這場仗,是符燕升投給何苒的拜帖。 此戰之后,殘留的符家軍打散,編入何秀瓏和陸臻的軍隊,符燕升向何苒提出,他想回晉陽為亡妻守孝,與兒子們團聚。 何苒準了,并且讓他和兒子們一起住到鐘意府上。 鐘意的府第,就是以前的符宅,同時也是錦衣衛辦公的地方。 何苒和鐘意商量過,鐘意和錦衣衛遲早要進京,到時就把那處宅子還給符燕升。 符燕升自己也沒有想到,這輩子他還能活著回家,并且還能和兒子們安度余生,只是為了這個結局,他們一家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得知符燕升回到晉陽,有些人便蠢蠢欲動,這世上無論什么時候,都會有落井下石的人。 好在符宅現在還是鐘意的地盤,那些上門來找麻煩的,都被錦衣衛關進大牢,擔驚受怕吃了十幾天窩窩頭才被放出來,出來時雖然沒死,也給嚇得不成。 對此,符燕升又羞又愧,沒想到,終有一日,他要仗著何苒的勢才能茍活。 曾經,他意氣風發,得知何苒這個人的時候,他和晉王哈哈大笑,不過一個小小女子,能掀得起什么風浪? 可是現在,晉王生死未卜,而他則在何苒的羽翼下茍且偷生。 “父親,聽說戚炎降了周滄岳,兒子記得您和戚炎是認識的?!?/br> 何止認識,符燕升和戚炎還有過命的交情。 有一年,他們在京城遇上,那時符燕升多喝了幾杯,看到幾個勛貴子弟太過囂張,就出手教訓了,幾天之后,符燕升便被人算計了,關鍵時刻,是戚炎為他做證,符燕升這才有驚無險渡過一劫。 他比戚炎年長十幾歲,是兩代人,可卻一直兄弟相稱,是忘年交。 后來晉王起兵,二人各為其主,為了不給對方惹麻煩,便不約而同斷了書信往來。 聽到兒子的話,符燕升怔怔一刻。 襄陽城破的消息,他也聽說了,他還悄悄為戚炎落淚。 以戚炎的性格,肯定只求一死,戚炎,死定了。 可是卻沒想到,戚炎不但還活著,而且還投了周滄岳。 那一夜,符燕升輾轉反側,次日,他對兩個兒子說道:“等到孝期滿了,你們也去參加官員考吧,聶忱的meimei都能考上,你們也一定可以?!?/br> 聶忱的meimei聶蓮先是在行署衙門里做筆吏,官員考的時候,她在母親和哥哥的鼓勵下也參加了,她順利考上,并且通過了六個月的試用期,現任平定同知,從六品。 符燕升提到聶蓮,兩位符公子對視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欣喜。 父親不反對他們入仕。 要知道,現在他們要入的不是朝廷的仕,而是何苒的。 父親真的同意嗎? 兩個兒子的神情,全都落入符燕升眼中,他嘆了口氣。 兒子們比他更早回到晉陽,也更早接觸到何苒和何苒的政權,或許他們比自己,看到更多,也更想融入進去吧。 孝期還未滿,但是從這一天開始,兩位符公子比以前讀書更加刻苦,他們不便出門,便硬著頭皮請鐘意手下的錦衣衛來聊天,借著這些錦衣衛之口了解時局,了解現在的政策。 他們的舉動,鐘意第二天就發現了,他飛鴿傳書密報給正在真定的何苒。 第297章 拒見 何苒對此沒有意見。 前世的一位偉人說過,所謂政治,就是把擁護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對我們的人搞得少少的。 現在這個時期,無論是軍事,還是民生和經濟,各方面都很薄弱,正是上下同心、齊心偕力做大做強的時期,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把各多的人拉到她的隊伍里,建立包括更多勢力更多人口組成的統一戰線,爭取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