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李錦繡這才察覺到有哪里不對,連忙問道;“大當家,您是不是懷疑昭王還有后代?” 何苒笑了笑:“他有沒有后代并不重要?!?/br> 李錦繡不懂了,她試探地問道:“您不找找昭王的后代,莫非您看好晉王?不對啊,如果您看好晉王,就” 如果何大當家看好晉王,為何還要破壞晉王的好事呢。 何苒沒有繼續這個話題,這時,小梨送來最新戰報,晉王大軍攻破平山衛,距離真定府僅百里之遙! 宮中,皇帝在看過輿圖,知道了平山衛到真定府的距離,以及真定府到京城的距離之后,皇帝徹底傻了。 這么近??! 打,只能打了,但是御駕親征是不可能的,還有,京城也很危險,萬一真定府守不住,就要打到京城了,他可不想成為亡國之君! 事實上,若是晉王登上大寶,他還真不能算是亡國之君,因為國還是國,周還是周。 那原本只是想要震攝晉王的五萬大軍,現在真的上了戰場,除此以外,已經調回京城的武安侯重新披掛上陣,扛起了守護京城的重任。 京城里風聲鶴唳,晉王馬上就要打到真定了,過了真定就到了京城。 有些人家已經悄悄送子弟南下,現在看來,南邊是最安全的。 驚鴻樓里來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上官夫人! 何苒沒想到,上官夫人還會來找她。 “好孩子,你想不想去揚州,你二舅舅一家就在揚州,若是你想去,我便讓人送你過去,你二舅舅家里有一座很美的莊子,你一定會喜歡?!?/br> 何苒明白了,上官夫人是在擔心她,所以想送她去揚州避過這場戰爭。 何苒心中感動,活了三輩子,還是第一次有人像關心孩子一樣關心她。 她握住上官夫人的手,柔聲說道:“外祖母,您放心,我在京城很安全?!?/br> 上官夫人搖頭:“我知道你有驚鴻樓,李老夫人對你也很好,可你畢竟是未出閣的姑娘,現在眼看就要打起來了,讓你一個人住在外面,是很不安全的?!?/br> 何苒再三表示,一旦有事,她會搬去和他們住在一起,上官夫人這才勉強答應,千叮萬囑地離開。 上官夫人前腳剛走,驚鴻樓里便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何大老爺! 聽說何大老爺來了,何苒一口茶差點噴出來。 “他還在京城?”真定何家出了那么多事,他都沒有回去? 小梨笑著說道:“他回去過一次,閻家派人守在門外,他一回去,閻家便打上門來,讓他交出閻氏,還說閻氏一定是被他給殺了,他不肯讓閻家人進門,閻家就把何家的大門給砸爛了,他哪里還敢繼續留在真定,連夜就回了京城?!?/br> 小梨說到這里,想到了什么:“您猜,他和誰一起回來的?” “和他的二子二女?”何苒猜道。 “不是不是!”小梨把腦袋搖成了撥浪鼓,“他是帶著一個女子和一個孩子來的,那女子是他的外室,那個孩子是外室生的?!?/br> 何苒驚詫不已,她還真是小看了何大老爺,他居然還養了外室。 不過有一點何苒是知道的,勞光懷想要殺了何大老爺輕而易舉,之所以把他留到現在還不讓他死,完全是為了她這個外孫女。 無論如何,何大老爺都是她名義上的父親,他若是死了,她這個女兒要為他守孝,她十四歲了,這一守孝就是三年,剛好是大多女子訂親出嫁最重要的三年。 所以何苒猜測,勞光懷估計是想讓何大老爺像閻氏那樣失蹤,不對,是失聯,就是所有人都知道他去了哪里,可他就是不和家里聯系了。 何苒猜到勞光懷的策略,當然她也不想見何大老爺。 何大老爺沒能見到何苒,驚鴻樓的伙計告訴他,他來晚一步,剛剛上官夫人把何苒接走了。 何大老爺臉皮再厚,也不敢去找上官夫人要人。 晉王大軍眼看就要打到真定了,何大老爺很著急,但是他卻不想回去與家人共患難,他現在也想南下! 因為勞光懷的調動,所以南邊有很多官職需要調整,上至四品下至八九品的小官,最近這個月,隔三岔五就有官員拿著調令南下,何大老爺羨慕極了,他也想去南邊,這樣不但遠離戰爭,還能遠離閻家那些混帳。 至于何家那一大家子,何大老爺并不擔心。 晉王不是泥腿子出身的土匪,他是龍子鳳孫,他不會做出jian殺擄略的事,頂多就是沒錢時找大戶人家籌集糧餉,何家在真定府的大戶人家里排不上號,真要找上門來,拿個千八百兩就能保平安。 何大老爺現在最著急的,就是南下,他來找何苒,是想讓何苒在李老夫人面前美言幾句。 他可聽說了,連太皇太后都召見過何苒了,這個假貨,現在認識了不少貴夫人。 可惜,何大老爺還是沒能見到何苒,他只能垂頭喪氣地離開。 沒想到他剛剛走出驚鴻樓,卻聽到有人叫他:“這是真定府的何進士吧?” 第54章 詩與遠方 說話的是一位三十上下的文士,白凈面皮,氣質斯文,身上一襲杭綢直裰,腰間掛了一塊成色上佳的玉佩,一看便是出身很好的優質人士。 何大老爺頓生好感:“正是何某,請問先生可是認識在下?” 文士雙手抱拳:“果真是何進士啊,在下閔韋達,久仰何進士已久,沒想到今日竟能得見,幸會幸會!” 隨著驚鴻樓何大當家的名號傳出來,她出身真定府何家的事,早已不是秘密。 只不過一起傳出的,還有何家真假千金,以及繼母強行從驚鴻樓拿錢,致使真定驚鴻樓停業一月有余的丑聞。 沒辦法啊,讀書人之間書信往來,驚鴻文會聲勢浩大,這場文會的由來早已傳到京城,況且,還有以此為藍本的話本子,據說也已經擺到了京城的大小書鋪里。 所以何大老爺現在其實已經是名人了,當然,他自己并不知道,就像現在,閔韋達與他主動搭訕,他還有些沾沾自喜,沒想到這么多年,還有人記得他,畢竟,當年翁婿雙進士,讓他著實出過一陣風頭。 閔韋達一副相見恨晚的神情,拉著何大老爺的手好一通贊美,從何大老爺的氣度到何大老爺的詩文,就連何大老爺至今沒能起復,在閔韋達口中也是何大老爺孝感動天,畢竟,若不是為了守孝,他也不會致仕。 不知不覺,二人從驚鴻樓走到百味樓。 到了百味樓,伙計便送上一桌席面,顯然是早就備下的。 何大老爺此時才覺詫異:“閔先生,這酒席” 閔韋達嘆了口氣:“何兄不知,自從小弟拜讀了何兄的詩篇,小弟便對何兄欽佩不已,恨不能立刻見到何兄,領略何兄風采,得聞驚鴻樓乃是何兄家產,小弟每日都在這里備下一桌酒席,只盼能夠見到何兄,與何兄一同品酒頌詩,說古論今?!?/br> 原來如此! 何大老爺心中歡喜,他喜歡寫詩,這些年寫過不少詩。 閔韋達已經在吟誦何大老爺的詩篇了,一首接一首,閔韋達熱淚盈眶:“何兄當與李杜齊名也!” 李杜? 何大老爺挺直背脊,終于有人這樣說了嗎? 他雖然仕途不順,但他還有詩與遠方。 他的眼圈也紅了,雖然閔韋達吟誦的詩文里,有些很陌生,何大老爺自己也不記得這是什么時候寫的,不過,這并不妨礙他的自豪,原來他在不知不覺的時候,曾經寫下過這么多或壯闊或優雅的詩詞,他怎能不自豪,怎么不淚流滿面。 直到百味樓打烊,醉醺醺的何大老爺才被親隨攙扶著離開,次日醒來,他絲毫不記得自己曾經和閔韋達說過什么,他的記憶里只有詩詞,只有他的輝煌。 對了,閔賢弟名叫閔韋達,閔? 姓閔的可不多,何大老爺首先想到的便是宮中的太皇太后,其次想到的便是閻氏的表妹。 閻氏的表妹便是閔家的姨娘,還差一點成了晉王妃的小娘,晉王妃突然薨逝,他和閻氏還遺憾了很久。 待到要出門時,何大老爺忽然發現,自己隨身戴著的玉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比他那個成色好上許多的玉佩,這枚玉佩有些眼熟,何大老爺仔細一看,想起來了,這是閔賢弟的玉佩??! 閔賢弟的玉佩為何在他身上,他的玉佩呢? 何大老爺叫來親隨,親隨也不知道,當時他被閔韋達的親隨拉著去樓下用飯了,好酒好菜,他也喝高了。 何大老爺雖然有些奇怪,但是他很快便想到了答案。 定然是昨天他和閔賢弟興致來了,交換了彼此的玉佩,對,就是這樣,他們已經兄弟相稱,交換玉佩這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更何況,閔賢弟的玉佩可比他那枚要名貴許多。 何大老爺心中竊喜,他告訴自己,他的竊喜與玉佩的價值無關,而是他交到了一位知音。 昨天沒能找到何苒,何大老爺不死心,他不敢去勞府,但是他能去驚鴻樓,何苒是驚鴻樓的東家,她總不能不去驚鴻樓吧。 何大老爺又來到驚鴻樓,仍然沒能見到何苒,他垂頭喪氣,只能回去。 路過百味樓時,他忍不住抬頭看了一眼,卻看到閔韋達正從二樓雅間的窗戶里探頭出來,沖他招手。 何大老爺大喜過望,人生何處不相逢??! 閔韋達還是那么熱情,甚至比昨天更熱情更親厚,想想也是,他們已經是能談詩論道的好兄弟了。 何大老爺問起閔韋達的出身,果然,閔韋達竟然是太皇太后的侄孫! 太皇太后沒有親侄子,她唯一的兄弟閔青傳說被一條大蟒蛇咬死了,但是閔家早年也是大戶,子孫興旺,閔韋達的父親,是太皇太后的從弟。 何大老爺忙道:“這么說來,閔賢弟還是當今的表兄?” 閔韋達連忙擺手:“莫要說,莫要說,豈敢,豈敢??!” 何大老爺又驚又喜,閔家今非昔比,可不是當年區區閻家就能把女兒抬進去做姨娘的閔家了。 何大老爺想起這兩日在驚鴻樓碰的一鼻子灰,忽然揚眉吐氣,如今他與閔賢弟已是好友,哪里還用去看那個假貨的嘴臉。 又是吟詩作賦的一天,又是何大老爺醉醺醺被扶回客棧的一天。 只不過這一次,一起被扶回去的,還有他的長隨,主仆二人俱是醉得人事不知。 可這又如何呢?好酒好宴,好詩好人,還有醉意朦朧時,閔賢弟拍著胸脯向他保證的事,是什么事來著?何大老爺想不起來了,也許是夢吧。 何大老爺睡到日上三竿還沒有醒來,前方八百里加急的戰報卻已經踏著清晨的露珠送到了京城。 幾位閣老剛到宮門前,戰報就到了。 官軍與晉軍的第一仗,慘敗,官軍后退二十里。 不要小看這區區二十里,晉軍已經攻破平山衛,戰場距離真定府也不過八十余里,現在又后退了二十里,馬上就要退到真定府,再退就要退回京城了。 皇帝六神無主,晉王要打到京城了嗎? 他要退位了嗎? 不,他十二歲登基,至今也只有三年光陰,這張椅子,他還沒有坐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