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十幾年后,周池回到周家堡,殺了周銅,救出狄氏和周溫,奪回了屬于自己的一切。 對于這個失而復得的兒子,狄氏的感情非常復雜,兒子有本事,可是卻和她非常疏離,十幾年的時間,兒子找回來了,可是母子情卻淡了。 狄氏更加溺愛小兒子周溫。 她處處為周溫打算,直到后來,周溫與敵軍勾結,陷周池于死境,周池九死一生,脫險之后捉拿周溫,直到那時才發現,周溫違抗軍紀,強暴并拘禁了五六個民女,數罪并發,周池下令將周溫逐出周氏一族,并在軍前凌遲處死,以儆效尤。 狄氏目睹心愛的小兒子被千刀萬剮,她大病一場,病好之后,她便像瘋了一樣,四處打聽那些受害女子的下落,找到之后讓大夫挨個查看,當她得知其中一個懷有身孕之后,便將那個女子悄悄關了起來,那女子恨極了周溫,不想替仇人生下孩子,數次試圖自盡,都沒能成功,直到臨盆之時,女子趁著穩婆不備,用準備剪臍帶的剪刀自戕而死! 狄氏得知女子死了,便讓人剖腹取子。 狄氏雖然愛子心切,可也知道,周溫名聲太差,又已經被逐出周氏,所以她想到一個自認為最好的辦法。 她讓周池將這個孩子記在名下,成為周池的兒子。 想到這里,何苒無奈一笑。 當年她曾勸過周池,將這個孩子遠遠送走,讓狄氏無法找到,從此泯于世間。 周池答應了,可是狄氏竟然服毒自盡,以自己的命交換那個孩子的身份。 狄氏死了,到死也沒有成為太后,但是她卻用自己的死,換來了周池的承諾。 在此之前的一次敵襲突圍中,丫鬟白芷為了掩護狄氏跳崖自盡,于是那個孩子便被記在白芷名下。 母親的丫鬟成為兒子的通房,這是司空見慣的小事。 周池登基之后,追封白芷為妃,那個孩子便成了他的二皇子。 狄氏死時,身邊只有周池一人。 這件事除了她和周池,當時沒有第三人知道。 但那時周池已與閔蘭成親,夫妻之間沒有絕對的秘密,所以閔蘭很可能也知道。 那么這位當年的二皇子,后來的太宗皇帝呢,在他決定爭奪那張椅子之前,是不是也知道這件事了? 周溫曾經加害周池,他死在周池之手,彼此已是仇人,可最終,周池千辛萬苦打下的天下,卻是落在了仇人的兒子手中。 多么荒唐可笑的事! 何苒覺得吧,多虧那個時候她已經不在了,否則她會給氣死。 不,如果那時她在,她不會允許這件事發生,甚至,周池可能也不會早早就死了。 而閔蘭,在這件事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還有老三和老四,他們有沒有參與其中? 閔蘭沒有孩子,周池所有的皇子全都不是閔蘭所出,甚至老三和老四 回來這么久了,何苒一直不愿深想,因為每當她想到這些,都會為周池悲傷,除了周池,還有太子周棟,那個她看著出生的孩子。 他們全都死了,在她看不到,完全不知道的時候,他們死得舉國震動,卻又死得糊里糊涂。 何苒看著手里的短匕,匕身雪亮,映出她的眉眼。 短匕是她,而此刻,這柄短匕握在她自己手中。 第43章 驚鴻重現(求月票) 延安伯府最近戰火紛飛,一切緣因多年前的一件舊案。 二十年前,延安伯的嫡次子,在百日宴當晚便發起高熱,且,來勢洶洶,不到半日便斷氣了。 小孩子夭折很常見,這件事,延安伯府并沒有深究。 延安伯只有兩位嫡子,一位是世子,還有一位便是這夭折的次子。 前年,延安伯世子墜馬而亡,膝下只有兩個女兒,這世子之位便落到庶子頭上。 為此,延安伯夫人郁郁寡歡,一年里至少十個月是在病中。 而就在幾天前,延安伯夫人扔出一顆雷,直接把整個延安伯府炸得雞犬不寧。 她的小兒子之所以會發燒,是因為貼身的衣裳被人換了,換成了一件別的孩子穿過的衣裳,而那個孩子是小兒疫癥死的。 小公子發燒之后,這件衣裳就被換下來悄悄燒掉了,因此,二十年來無人察覺。 而現在,延安伯夫人不但有物證,而且有人證,害死她兒子的人不是別人,就是丈夫的一名貴妾,如今在府中與她近乎平起平坐的世子生母柳夫人! 延安伯也很生氣,嫡庶有別,若是次子還活著,他是萬萬不會把爵位傳給庶子的。 可是生氣歸生氣,事情已經過去二十年了,哪怕找到當年的真兇,次子也不會活過來。 庶子現在是世子了,事情傳揚開,不但有損世子的名聲,若是被那些御史們知道,一道折子送到御前,先要治他一個治家不嚴之罪,這剛傳了兩代的爵位,能不能繼續傳下去,就誰也不知道了。 因此,延安伯想把這件事壓下去,可是延安伯夫人不答應。 她花費重金,買下這個消息,為的是什么?難道只是為了給自己一個答案嗎? 不,她要讓那個女人和她的兒子全都死,讓她們母子連同后代全都死! 延安伯夫人出自將門,她雖然沒有武功,可是她有兄弟有侄子。 于是延安伯夫人的幾個侄子,帶著人沖進伯府,把柳夫人和世子打得死去活來,然后扔到大理寺門前,把延安伯的老臉,踩在地上磨擦。 延安伯夫人直接從族里過繼了一個父母雙亡的孩子,記在長子名下,當孫子養著。 延安伯萬般不愿,可是御史們的眼睛全都盯著他,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請罪折子,自己治家不嚴,柳氏殘害嫡子,罪該萬死,世子來路不正,改立過繼來的孩子為世孫,自己百年之后,由世孫繼承爵位。 世子的爵位很快便被擼了,從現在開始,延安伯府沒有世子,只有世孫。 柳夫人自盡,她們母子的名字被從族譜上劃掉,她死后不能葬入祖墳。 延安伯悄悄買了塊福地,原想把柳夫人葬在此處,沒想到下棺那日,延安伯夫人帶著幾個侄子殺到,直接把棺材劈了,柳夫人的壽衣也被剝下,赤身露體扔在了亂葬崗。 延安伯在幾個內侄劈棺時,就掩著臉走了,只留下那個庶子哭天搶地。 而沒過幾天,那個庶子便“跌下”山崖死了。 砸了棺木之后,延安伯夫人的一個侄子去五城兵馬司領罰,領的是“不小心”弄壞棺木的罪,挨了二十大板,罰銀五十兩,此案了結。 這件事鬧得很大,很多人在感慨的同時,也在悄悄打聽,已經塵封二十年的事,延安伯夫人是如何知曉,且人證物證齊全的? 延安伯夫人把該做的事情全都做了,便閉門謝客,專心致志養孫子,外人想要打聽,也見不到她。 正在遺憾時,一個消息悄悄傳了出來。 驚鴻樓! 延安伯夫人花費重金,從驚鴻樓買來的消息。 驚鴻樓? 那不是銀樓嗎? 對了,那還是李老夫人的產業。 定國公府里張燈結彩,今天是孟老太君的九十大壽。 一大群女眷正陪著孟老太君說說笑笑,誰家和誰家聯姻了,誰家的兒媳婦生了龍鳳胎,哪位大人年老入花叢,一樹梨花壓海棠。 不知是誰說起了延安伯府的事,又不知是誰提起了驚鴻樓。 孟老太君白發蒼蒼,她已經九十高齡,是當之無愧的老壽星。 “你們太年輕,也不怪你們不知道,你們可知,當年第一座驚鴻樓開在哪里?” “不是在京城嗎?”一個不知道是哪個房頭的年輕媳婦問道。 “什么京城啊,太祖來京城時,大半個天下都是他的了,長公主還用得著再開驚鴻樓嗎?不懂就別亂說,長公主的事,可不是你們這些小孩子能猜到的?!?/br> 年輕媳婦被自己的婆婆瞪了一眼,縮著脖子退到后面。 “老壽星,咱們啥都不懂,您老就快說說唄,這驚鴻樓莫非不是李老夫人第一個開的?” “當然不是了,第一座驚鴻樓開在榆林,那時榆林是西平王的地盤,硬攻不行,只能智取,長公主殿下便在榆林開了一座驚鴻樓,專門用來收集消息,哎呀,不到一年啊,榆林就被打下來了,打得西平王到處跑,被長公主殿下的娘子軍追上,錦繡娘子揮起長槍,一槍就把西平王給挑到馬下了,那歌兒是怎么唱的來著,老了,想不起來了,那時啊,大街小巷都在唱,唱何大當家,唱錦繡娘子?!?/br> 孟老太君說著說著便閉上了眼睛,她似乎看到何大當家騎著高頭大馬走在十里長街上,身邊是錦繡娘子和如蘭娘子,那時她們這些女眷誰不羨慕啊,全都跑到街上去看,看她們威風凜凜,看她們引亢高歌。 一轉身這么多年了,何大當家是成仙去了吧,一定是,錦繡娘子成了李老夫人,而這人世間,到處都有驚鴻樓。 “老壽星,老壽星!”女眷們輕輕呼喚,老年人忽然沒有動靜了,這可夠嚇人的。 孟老太君緩緩睜開眼睛:“沒事沒事,我就是想起了以前的事,這世間啊,處處都有驚鴻樓,可是只會做生意,只會做生意,只會做生意……” 有些遺憾,還有些難過。 女眷們悄悄交換目光,哪里只會做生意了,延安伯夫人的消息,不就是從驚鴻樓里買出來的? 對啊,重金買的,所以老壽星沒有說錯,還是生意。 此時,原本應該在府里教導孫兒的延安伯夫人,正坐在驚鴻樓里,一臉誠意地對面前的小梨說道:“請姑娘代我向大當家道謝,若是沒有驚鴻樓沒有大當家,我到死都是個糊涂鬼,以后大當家若有用到我延安伯府的地方,只管開口?!?/br> 第44章 御賜金匾(求月票) 延安伯夫人只有四十出頭,沒有領略過當年那位何大當家的風采,她也沒有見過現在這位大當家,但是這并不防礙她對大當家的尊敬。 然而,對于太皇太后而言,這是一件令她寢食難安的事。 “哀家就知道她還活著,她一定還活著,哀家還活著呢,她肯定也還活著?!?/br> 其實那人比她年長十幾歲,她已經過完七十大壽了,那位如果真的活著,也是行將就木的老人了。 她雖然貴為太皇太后,可是鐘意不在京城,錦衣衛也不是她能隨意調動的。 太皇太后想了想,讓人叫來了閔玉英。 閔玉英是與太皇太后隔著房頭的侄孫女,前幾年丈夫死了,去年嫁給西城兵馬司指揮使廖英杰做了續弦。 閔玉英沒有想到太皇太后會召見她,她雖然嫁到了京城,可與閔家其他姐妹的親事相比,丈夫的官職真不夠看的。 要知道,閔家除了太皇太后,還有一位已經死了的晉王妃。 閔玉英忐忑不安地進宮,出宮時卻是眉開眼笑。 太皇太后要用到她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