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這都吵了一個多時辰了,對于國號的問題,眾人始終分歧巨大。 玉柱的腦子里,靈光一閃,忽然說:“既然你們拿不定主意,那就我來定了吧,國號就叫華夏,簡稱華?!?/br> 西方國家,始終以考古為借口,不承認夏朝,想想就來氣。 干脆把國號定為華夏,嗯,華夏帝國,朗朗上口,霸氣十足。 玉柱很滿意,但是,群臣們卻紛紛表示反對。 劉瞰說:“自秦朝以降,豈有二字之國?” “是啊,是啊,二字不祥也?!?/br> “請王上三思?!?/br> “哼,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就叫華國吧,就這么定了!”玉柱早就料到了,華夏的國號肯定會被大家反對,故意以退為進,最后一錘定音。 大明,一般對外自稱為大明帝國。 若是叫大華帝國,又有些不倫不類了。 最終,繞了一大圈,國號為華,對外稱呼為華夏帝國。 定下了國號之后,禮部就開始暗中cao作起登基大典了。 因為,武昌的新都,尚未建成,取清室而代之的地點,肯定是在太和殿前。 這且罷了,朝服、官服和禮服,又吵得一塌糊涂了。 玉柱被吵得腦仁疼,索性出去溜彎了。 見玉柱出去了,劉瞰就問周筌:“筌公,您最知道王上的心思了,給個明示吧?” 方才,大家吵架的時候,周筌一直沒怎么說話。 怎么說呢,玉柱竟然想廢除長袍馬褂,讓大家都改穿“玉柱裝”。 唉,自古以來,就沒見過這么干的呀? 關于官服的問題,實際上,同時代的歐洲國家的君主,平時都穿朝服,而不穿王袍。 著名的油畫《拿破侖翻越阿爾卑斯山》,拿破侖的馬上英姿,給玉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實話說,隨著工業的發展,長袍和馬褂肯定會越來越落伍于時代。 平時,文官們都穿玉柱裝和布鞋,頂多戴頂禮帽即可。武官們都穿標準的軍官制服和軍靴,其實挺好的。 至于皇袍,頂多也就是登基之時穿一次罷了。 老皇帝的龍袍,從來都只穿一次,便扔了,這就太過奢侈了。 “唉,劉公啊,你問我,我問誰呢?”周筌也看不明白玉柱的心思了。 唉,未來的皇帝,已經放飛了思想,大臣們都跟不上了。 吵了幾天后,孫承運找到玉柱,小聲勸道:“好弟弟,您即將稱帝了,皇帝該有的體面,還必須有啊。再怎么說,冠冕和龍袍,都不能少啊。平時嘛,還不是隨便你怎么穿了?” 禮教這玩意,經過兩千多年的發育,已經根深蒂固了。 即使是玉柱身邊的重臣們,也都不理解,玉柱為啥不重視龍袍呢? 聽了孫承運的勸解后,玉柱仔細的一想,老孫說的沒錯,禮儀性質的龍袍,只要不是拜祭太廟啥的,平時也很少穿。 于是,玉柱松了口,禮服,隨便大家怎么折騰。 文官們的朝服就定為玉柱裝了,軍官們都穿軍服來見玉柱。 玉柱退了一大步之后,大家也不好強求,只得答應了。 于是,皇帝的禮服,就恢復了漢朝的體制。 平天冠,又名冕旒冠。冕廣七寸,長尺二寸,前圓后方,朱綠里,玄上,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為十二旒,以其綬采色為組纓。 五行之中,大清朝是水德,嶄新的華帝國就是土德,正好取土蓋水之意。 就在大家緊鑼密鼓的cao辦立國大典之時,小皇帝卻病了。 都這個節骨眼了,就算是傻子都知道,小皇帝只怕是嚇病了吧? 自從劉寄奴盡誅司馬氏皇族之后,新朝成立之時,幾乎都要殺盡舊朝皇族,取殘龍之血,告祭新朝之太廟也! ps:三更送上,還有第四更,求月票了。 第1013章 準部,孤來了 就在登基大典有條不紊的進行之時,忽然傳來了老八的消息。 老八居然投靠了準噶爾人! 玉柱正惦記著,找個借口解決了準噶爾問題,沒想到,老八就投靠了過去。 這簡直是,剛想磕睡,就遇見了枕頭??! 于是,文官們繼續大張旗鼓的cao辦登基大典,而玉柱則悄悄的離開了京城,去了大沽口。 剛剛平定了四川的第一鎮,和第六鎮進行了換防。 第一鎮則從成都出發,坐船經中江,進入長江出海,然后沿著黃河西進。 因為,第一鎮不僅擁有許多馬匹,還有幾十門8磅的陸軍野戰炮。 如果,第一鎮走金牛道北上的話,推著這么多重炮翻越好幾百里的秦嶺,不僅速度慢,而且糧草也很難及時供應,將士們也太過于疲勞了。 與此相反,若是坐船趕到黃河風陵渡口,則只需要走幾十里山路,就可以進入關中平原了。 玉柱的調兵思路,向來都是,有水路,哪怕路途遠一些,也絕不走陸路。 秦始皇攻百越的時候,就是先修靈渠,打通了水上的糧食運輸線,才有可能低成本的供應軍糧。 若是陸路運輸糧食,從成都運出100石糧食,到了陜西的寶雞,很可能只剩下不足五石糧食了。 因為,陜西本無糧,四川的民夫空手回去的時候,也需要吃糧食。 別的且不說了,一艘千噸的洋船,裝滿了糧食,跟著大軍一起東下再西進,只需要幾十名水手即可。 省下的糧食,何止十倍? 所以說啊,水運的成本,比陸運低太多了。 有些童學總說山西煤好,東部地區有本事別用嘛。言外之意是,東部發達地區,白占了西部資源大省的便宜。 這其實是沒有經濟常識的瞎吹牛。 實際上,從澳大利亞裝一船幾萬噸,甚至是十幾萬噸的優質煤炭,到東部港口的到岸價,比通過火車運輸出來的山西煤,質量更高,價格更低。 如果不是上頭考慮山西那邊百萬漕工的收入問題,放任東部地區的鋼廠和電廠,敞開進口澳大利亞的煤,山西的煤礦早就慘不忍睹了。 山西的煤,就一個優勢,不僅量大,而且自主可控,不怕國外的煤炭卡脖子。 實際上,類似的問題,就和大清不敢搞海運,死撐著要保護漕運,是同一個邏輯。 就怕百萬漕工中,出了李自成嘛! 在第一鎮駛入黃河口的時候,玉柱也已經到了徐州。 在海運方興,漕運未廢的當下,徐州絕對是全國最重要的一個軍事樞紐,沒有之一。 只要徐州捏在玉柱的手心里,京城里的旗人就不敢妄動。 而且,徐州駐扎了重兵之后,同時控扼黃河、淮河及運河命脈,足以震懾整個東部的半壁江山。 徐州,玉柱算是故地重游了。 錢映嵐本是徐州李家的兒媳婦,卻被玉柱搶到了手,這事兒多少有些令他感到得意??! 這次,跟著玉柱一起南下的是彭映月和陳瓊苞。 第五鎮鎮統兼江蘇提督劉正,領著大大小小的軍官們,在碼頭上等著迎接玉柱的大駕光臨。 當玉柱的身影,出現在船頭之時,“立正?!彪S著口令聲,劉正領著軍官們,一起并攏了雙腿,站得筆直。 新軍之中,早就廢除了跪禮。軍官們,不論軍職高低,一律立正,行軍禮。 玉柱經過跳板下船之后,劉正此次碰響了馬靴,抬手敬禮,大聲說:“報告山長,第五鎮鎮統,學生劉正,恭迎您的大駕光臨?!?/br> 一身上將服的玉柱,抬手還了個軍禮,握住劉正的手,笑道:“可有些日子沒見了啊,在徐州過得咋樣???” “哈哈,徐州劉勝祥的臭豆腐乳,撲鼻聞其臭,入口生奇香,學生每日必食。只不過,羊rou湯已經吃膩了,打算換個口味?!?/br> 劉正是玉柱的愛將,他自然很清楚了,玉柱尤愛各地的特色小吃。所以,介紹徐州本地的小吃,可謂是不遺余力了。 反正吧,這年頭都這樣,上司喜歡啥,部下們即使不愛吃,也必須裝作喜歡。 裝的時間一長,反而不需要裝了。 因為玉柱喜歡逛小吃攤的緣故,新軍中的老部下們,安排行程的時候,總會把本地的特色老店,推薦給頂頭的上司。 正好到了飯點,劉正陪著玉柱去城里的街上,喝了兩碗羊rou湯,吃了兩籠蟹黃湯包,這才心滿意足的回了行轅。 等第一鎮、第二鎮和近衛鎮,先后抵達了徐州之后,正式組建了西征軍司令部。 準噶爾部占據的地盤不小,其總人口并不多,也就60多萬而已。 但是,準噶爾人的常備軍,就有六萬之多。 玉柱集中了三個鎮的主力西征,也很看得起準噶爾人了。 因為準噶爾人的高機動力問題,新軍中機動力最強的第一鎮,必須跟著一起西征。 西征軍從徐州出發之日,好家伙,整個黃河上,布滿了升起風帆的木船,遮天蔽日,一眼望不到頭。 出發之后,玉柱負手立于船頭,望著無邊無際的西進船隊,心潮起伏不定。 西域,我來了呀! 抵達開封的時候,大軍的船隊繼續西進,玉柱則在開封待了好幾天。 還用問么,河南巡撫鄔思道,就在開封嘛! “玉露兄,咱們又見面了呀?!庇裰芨吲d的抱住了鄔思道的肩膀,用力的搖晃了幾下。 鄔思道百感交集的望著玉柱,唉,本以為玉柱會鳥盡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