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楊宗仁定神一看,面前的六菜之中,三葷三素,每道菜的分量都不多。 湯是洪湖的特產,野藕豬骨湯。 身為廣東巡撫,楊宗仁不算是大貪官,卻也不是清官。 在商業貿易比較發達的廣州,楊宗仁也算是吃遍了美食的老饕了。 楊宗仁比較重視養生,非常習慣廣東的清淡飲食習慣,而不喜歡大魚大rou。 所以,飯桌上的紅燒rou,楊宗仁沒有動過一筷子。 不過,玉柱倒是特別喜歡不擱醬油的紅燒rou。 楊宗仁察覺到,玉柱已經連吃了三塊紅燒rou,他略微一想,完全不動筷子,只怕是不妥吧? 夾起一塊紅燒rou,楊宗仁嘗了一口。 嗯,入口即化,肥而不膩,可謂是色香味俱全。 楊宗仁吃得比較爽口了,也學著玉柱的樣子,連吃了三塊紅燒rou。 膳罷,玉柱又領著楊宗仁,繞著湖畔,散步消食。 途中,聊到對四川用兵的時候,楊宗仁有些猶豫的說:“稟王上,臣從偏沅赴任甘肅之時,走的就是川江水道。唉,河道內怪石縱橫,稍不留神,就會船毀人亡?!?/br> 新軍出兵四川,原本不關楊宗仁的事兒。 但是,楊宗仁主動提及了川江之險。 這個時代,不管是出川,還是入川,只要坐船,就必須纖夫們在岸上拉纖。 但是,川江上,對航運威脅最大的,就是河道中間的各種怪石。 基本上吧,即使是川江上的老舵手了,每年總要撞沉幾十條商船。 實話說,若是以前,火藥不怎么管用的情況下,玉柱還真不敢讓第一鎮逆長江入川。 現在嘛,跟隨第一鎮一起入川的人,就有十幾個英國來的火藥工程師。 雖然黑火藥遠不如現代火藥那么給力,但是,只要量大,處置得當,正好趁著出兵四川的好時機,把川江河道上的攔路虎,一一的拔除了。 只要整個長江順利的通了航,不管是軍事價值,還是經濟價值,都完全不可估量也! ps:勤奮的小柱子,跪求月票的支持! 第1011章 活擒年羹堯 在武昌接見了全國的省級官員后,玉柱登船啟程,去了荊州府。 荊州,楚文化的發祥地,天下九州之一。 楚國都郢400余年。楚滅后,秦屬南郡,定治江陵,故常以南郡喻荊州。 南北朝時,齊和帝、梁元帝、蕭銑皆以荊州為國都。 玉柱到了荊州,主要是實地考察,泄洪四縣的具體情況。 長江出三峽之后,一路奔涌向東。 然而,流經荊州的地界之后,長江變得蜿蜒曲折,水流趨緩。 水流慢了之后,從上游帶下來的泥沙,也就慢慢的淤積了下來。 時間一長,長江荊州段的河堤,便高于荊州府的城墻了。 每年的汛期,黃河的開封至歸德段,少有不潰堤之時。 荊州的江堤,也是三年一小警,五年一大警,從來就沒消停過。 到了荊州之后,玉柱剛下船,就去了荊江大堤。 登上大堤之后,嚯,正值盛夏的長江,已經發了大水。 江水鋪天蓋地而來,咆哮著,滾滾向東。 玉柱轉身一看,好家伙,整個荊州府都在大堤之下。 這要是潰了堤,那還得了? 玉柱沿著荊江的土堤,走了很長一段,越走心情越沉重。 這種不頂用的土堤,在和大洪水的對峙時,根本就防不住管涌。 難怪,最近十余年來,荊州被淹了三次之多。其中,最危險的一次,城墻都險些泡塌了。 實地看過大堤之后,玉柱已經下了決心,就算是不遷都于武昌,荊江分洪也是勢在必行。 這個時代,受限于防洪觀念和技術的雙落后,分洪區的設置,其實很好的解決了上游的洪水,長期泡堤的大問題。 長江的特大汛期之時,上游的洪水不斷涌來,下游的洪水卻泄不出去,兩下相持,就形成了特有的奇觀:長達兩個月的洪水泡堤期。 到荊州的第二天,玉柱就帶著警衛標的人,進入到了預定的泄洪區內。 按照玉柱的初步計劃,初擬的泄洪區,為四個縣。 但是,經過玉柱的實地考察,枝江縣的地勢較高,并不適合作為泄洪區。 從西邊的松滋縣,一路到最東邊的監利縣,玉柱總共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實地看過之后,玉柱的心里已經有了底。 因為湖廣填四川的緣故,松滋、石首和監利,這三縣加一起,也就一萬戶人家而已。 趁現在人少的時候,把這一萬戶人家,全都遷移到武昌府附近,正好合適。 年羹堯從河南敗退進了湖廣之后,沿途幾乎把湖廣的大鄉紳們,禍害了個遍。 在湖廣地區,無主之地,多得分不完了。 玉柱回到荊州后,就下達了王諭,撤消安陸府和荊門州,合并入荊州府。 與此同時,原本屬于荊州府管轄的松滋、石首和監利三縣,劃為王家園林,禁止任何人擅入。 安陸府和荊門州,都是典型的內陸地區,境內并無大江大河,也就沒有了內河航運之便。 眾所周知,近代以來的所有發達城市,必備的條件就是航運必須發達。 所以呢,下轄潛江、京山和天門三縣的安陸府,以及下轄遠安和當陽兩縣的荊門州,被裁撤了,改隸于荊州府管轄。 玉柱做主,淹沒了荊南的三縣,又補了七個縣給荊州,也算是對得住荊州的父老鄉親了呀。 作為老官僚的玉柱,他心里門兒清,單是設置了王家園林禁區,并不足以完全震懾住老百姓遷入泄洪區。 以后啊,每年開春之后,荊州的駐軍,都要開進泄洪區內,驅趕盲目遷入的老百姓。 以玉柱的防汛經驗,長江大澇之后,幾乎都有大旱災。 到了大旱之時,被洪水淹沒的泄洪區,就可以起到天然水庫的作用。 大洪水來襲時,就炸堤泄洪。等長江枯水的季節之時,又可以通過修渠等途徑,將泄洪區內的水,引出去灌溉農田。 這其實是個系統性的治理工程。 等玉柱回到了荊州后,荊州知府楊清山終于逮著了拍馬屁的機會。 “稟王上,這道菜,名喚龍鳳配。相傳,劉玄德娶了孫氏夫人之后,回歸荊州之時,諸葛孔明安排的接風宴上,以鱔魚為龍,以雞喻鳳,魚酥味鮮,略帶酸甜,雞嫩rou香,咸甜可口……” 玉柱抬眼望去,只見,一條大黃鱔被做成龍形,蜿蜒于盤中,昂首垂須,鱗甲片片,腳踏祥云,昂首張口,翹角垂須呈飛騰之狀;雞形如鳳立于龍旁,引頸展翅,羽毛絢麗,頭冠殷紅似翩翩起舞,有如龍飛鳳舞。 宛如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此羹名喚冬瓜鱉裙羹……” “這是石首的筆架魚肚,北宋時,便是難得貢品……” 玉柱聞言后,不由微微一笑,筆架魚肚,他曾經嘗過不止一次。 魚肚就是魚鰾。 石首鮰魚,無鱗少刺且rou質細膩,有河豚之鮮又無河豚之毒。鮰魚的魚鰾色似白玉、細嫩如脂,且外形像個桃子,中間有一條粗筋,酷似屹立在長江岸邊的石首筆架山。 “筆架魚肚”也因此而得名。 這一頓膳,玉柱吃得格外的香甜。他不僅嘗了正宗的荊州魚糕,還吃了荊州有名的珍珠丸子。 相傳,珍珠丸子是陳友諒之妻,為了犒勞陳的部下們,特意準備的一道菜。 珍珠丸子,也就是用精選的瘦rou手工剁碎后以本地糯米粘裹,然后上籠蒸制而成。 看著養眼,吃起來清香細嫩,鮮香可口。 不過,玉柱最喜歡的一道菜,還是清蒸長湖大白刁。 長湖大白刁,rou質緊實,個體大,肚腹少,口感甚佳。但是,長湖大白刁,對生長環境的水質,要求極高。 據楊清山介紹,很多人試圖把長湖大白刁帶回家鄉飼養,卻都死光了。 千年古城,魚米之鄉,果然名不虛傳! 啟程回武昌的路上,玉柱接到了消息,年羹堯戰敗被擒,老四卻不知所蹤。 當時,出于統戰的需要,根基未穩的玉柱,對老四、老八和老十四的家人們,還算客氣,只是把她們圈禁于王府內而已。 年羹堯就不同了,他僅僅是漢軍旗人而已,在滿洲權貴中的影響力,幾乎為零。 所以,年羹堯兵出陜甘之后,玉柱便把整個年家的男女老少,都捉進了大牢里。 年家人被關在牢里,這都超過一年了,玉柱一直都沒有痛下殺手。 說白了,等的就是年羹堯兵敗。 現在,年羹堯已經完犢子了,年家人也就完成了歷史使命,正式變為待宰的羔羊。 玉柱剛剛回到武昌不久,就接到了四川的捷報。 第一鎮經水路入川后,短短的兩個多月里,便連克酉陽州和重慶府兩大要地。 等第一鎮的新軍,拿下了瀘州府后,四川的叛軍便大勢已去矣。 因為啥呢? 瀘州是中江(內江)和長江的交匯處,只要逆中江北上,第一鎮的船隊,便可徑直抵達成都東南面的簡州(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