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老五這才恍然大悟,好家伙,如果不是張廷玉懂行,他們這些沒文化的滿洲宗室,肯定會上當。 垂簾的皇太后,坐進了皇極殿內,肯定會被天下臣工恥笑。 徒留話柄,有百害無一利也! 尼瑪,老三仗著讀書甚多,居然故意挖坑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七怒了,猛一拍桌子,吼道:“三哥,你是成心的吧?” 俗話說的好,越是平時話少的人,一旦動了真怒,那就要言出誅心了! 你是成心的吧? 妥了,老三是個陰謀家的形象,就此徹底的樹立了起來。 不是我軍太狡猾,而是敵軍太愚蠢??! 因為軍力嚴重不足的緣故,玉柱明智的選擇了主動退讓放權。 以退為進的策略,等的就是老三和老九,主動犯錯誤,惹出眾怒。 此時此刻,老五也被惹急了,流利的蒙古罵句,噴涌而出。 “三哥,你也太不像話了,你自己想被天下人罵死,爺今天索性成全了你。來人,把三哥的話,錄下來,發交翰詹科道以及天下臣工?!?/br> 玉柱十分有趣的望著老五,嘿,從不咬人的老五,被惹急了之后,下手既毒且狠??! 翰詹科道,也就是翰林院、詹事府、六科給事中和都察院的統稱。 這幫人,也就是常人所熟知的清流言官集團。 清流言官們,幾乎沒啥實權,全靠著提筆罵人成名了! 嘿嘿,只要老三的建議,落到了這幫人的手里,肯定會被咬得體無完膚。 當是時,老三面如土色,老九吶吶不敢言,玉柱則隔岸觀火也! 重要應酬,不能缺席。更晚了,抱歉哈。 第949章 好大的膽子? “五哥,這又是何苦呢?畢竟,在天下人的眼里,咱們這些輔政王大臣,就是一個整體??!三哥丟了臉,咱們也跟著一起撈不著好?!?/br> 老九不愧毒蛇之名,他一張嘴,就讓老五楞住了。 “總不能就這么算了吧?”老七余怒未熄的追問老九。 老九裝模作樣的走到老三的跟前,大聲說:“三哥說錯了話,該罰。以小弟之見,索性就罰他去大行皇帝的靈位前,跪一整天,不許用膳?!?/br> 玉柱差點笑出了聲,這叫什么懲罰? 不過,玉柱不打算站出來添油加醋。 讓老三和老九混進輔臣隊伍里,玉柱就是想讓他們時不時的攪個局,說幾句惡心話,免得老五和老七掌權太容易了,失了必要的牽制。 四王是親兄弟,玉柱是外人爾。 兄弟吵嘴,正常得很。若是外人摻和了進去,斗爭的目標,反而會轉移到玉柱的身上。 玉柱不吱聲,張廷玉也不敢吱聲。 馬齊仗著資格老,又想幫著玉柱出出氣,便插話道:“總不能這么輕易的算了吧?” 老五瞥了眼馬齊,又看了看玉柱,心頭的火氣,反而消了大半。 老九說的沒錯,大行皇帝剛剛駕崩不久,輔臣集團就鬧出了內訌,成何體統? 老七比較了解老三,老三一向喜歡暗箭傷人,他在暗中干的齷齪事兒,何止是一樁兩樁呢? 張廷玉瞥了眼馬齊,心說,馬齊老矣,尚能飯否? 在皇權磚制的社會,家務事和國事,其實不太可能分得很清晰,界限也異常之模糊。 玉柱都不想說話,馬齊這一摻和,好嘛,老五和老七反而警覺了。 老五不再窮追不舍,老七也坐回去,端起了茶盞。 人在廟堂混,大家說話也都是含而不露,故意讓你去猜。 這個時候,擺出的姿態,也就具有極大的暗示性。 老九見局勢已經緩和了下來,趕緊沖老三丟了個眼色。 老三只是做人比較陰罷了,他一點都不蠢。 “五弟、七弟,哥哥我一時不察,說了錯話,對不住了?!崩先彩悄芮苌熘?,在老九的提醒下,他居然當面扎千,賠禮道歉。 老三再陰,畢竟是哥哥。 哥哥服了軟,若是繼續窮追猛打,徒惹外人看笑話! “罷了。不過,三哥啊,不是我說您,往后啊,說話還是多注意點分寸?!崩衔瀹吘购竦?,既然老三認了錯,他的氣也消得差不多了,隨即作罷。 老七沒吱聲,卻下意識的瞥了眼一言不發的玉柱。實話說,玉柱的心思,老七真沒看明白。 玉柱明明看見了老七的小動作,卻只當沒看見似的。 當務之急,別的都是虛的,趕緊把新軍擴編到五至八鎮,方為正道理也! 吏部和戶部,兩大實權衙門,玉柱都不在乎,更何況,老三想陰人的區區小事呢? 在天朝,很多原本的鐵桿兄弟,只要一起合伙做生意,或是一起掌了權,九成以上,最終會撕破臉皮。 本質是,只有一個人說了算,其余的人,要么俯首貼耳的當弟弟,要么被掃地出門。 安祿山和史思明如此,曾為“刎頸之交”的張耳和陳余是如此,黃帝和炎帝亦是如此。 在老九的緩頰之下,老三出去跪大行皇帝了,老五和老七不吱聲,也就是默許了。 從頭到尾,玉柱一直是冷眼旁觀,不發一語。 歷史早有明鑒,司馬懿和德川家康,都是出了名的老烏龜,卻都笑到了最后。 偶然之中,其實蘊藏著必然。 混廟堂之人,不能忍的家伙,遲早是個悲劇。 實力不夠的時候,冒然出手,等于是自尋死路。 比如說,高平陵政變之后,淮南的王凌、毋秋儉和諸葛誕,先后起兵,先后被滅族。 以地方對抗朝廷,因為實力不足的緣故,失敗的概率大得驚人! 前明的高拱,本是裕王最信任的講官。因為做人太高調了,隆慶二年就被徐階整下去一回。 后來,隆慶帝剛剛駕崩,高拱又被張居正和馮保聯手,趕下了臺。 高調做事,低調做人,放之四海而皆準也! 實踐證明,哭靈不僅是個技術活,還是個體力活。 大清立國,垂七十八年之久,各項典章制度,日臻完備。 哭靈,也是如此。 受過國恩的有官者和有爵者,都必須參與哭靈的集體活動。 哭靈,也不是一窩蜂的,一起上,一起退。 而是在禮部司官的安排下,分批次的輪番進乾清宮哭靈。 內命婦,在慈康皇太后的率領下,跪到了老皇帝的靈位前,放聲痛哭。 實際上,老皇帝的駕崩,慈康皇太后不僅沒有絲毫的悲傷,反而,覺得格外的欣喜。 這個嘛,雖然慈康皇太后,也是老皇帝的表妹。但是,從進宮之后,她就從未受過寵。 表面上看上去,進宮不久,慈康皇太后就封了妃。后來,又封了貴妃、皇貴妃。 實際上,飲水的冷暖,只有各人自己知道。 不客氣的說,看似身份尊貴的慈康皇太后,侍寢的次數,還趕不上德妃的一個小零頭,等于是守了幾十年的活寡。 反正吧,老皇帝已經死了,慈康皇太后成了天下最尊貴的女人,沒有之一。 只是,慈康皇太后卻不知道,就在她的身后,醞釀了一場巨大的風波。 眾所周知,庶妃色赫圖氏,乃是今上的生母,遲早要晉皇太后之位。 但是,詔書未下之時,名不正,則言不順。 庶妃色赫圖氏的哭靈位置,就頗令禮部的人,感到頭疼了。 手下人碰見了難題,自然要向上稟報。這么一來,兼管禮部的張廷玉,也就責無旁貸了。 張廷玉不敢擅專,趕緊把事情稟給了玉柱。 玉柱仔細的一琢磨,腦子里,忽然靈光一閃,想起了一件歷史往事。 “衡臣啊,庶妃色赫圖氏的地位異常特殊。雖然冊為皇太后的詔書未下,就此安排在嬪位,只怕是不太妥當的,也很不尊重。這么著吧,就讓她和諸位妃母一起哭靈吧?!庇裰牧税?,張廷玉自然要照著做了。 實際上,張廷玉來找玉柱,并不是想推卸責任。而是想告訴玉柱,如果將來背了黑鍋,可是我替您老人家背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玉柱拍的板,導致出了岔子,板子也肯定只可能打到張廷玉的屁股上。 難道說,張廷玉還敢把玉柱推出去,做他的擋箭牌不成? 就這么著,庶妃色赫圖氏的哭靈位置,恰好和成妃、德妃、榮妃、宜妃及惠妃,成了并排。 德妃是個地道的明白人,她哪敢和庶妃色赫圖氏,跪在一排呢? 于是,德妃悄悄的往后挪了半個身位,跪到了色赫圖氏的身后。 成妃戴佳氏,就在德妃的另一側。見德妃忽然去了后邊,她凝神一想,馬上明白過味兒了,趕緊學著德妃的樣兒,也向后挪了半個身位。 榮妃這個人吧,早年間比較得寵。尤其是,康熙十二至十六年之間,她每年都有誕育皇子和皇女。 甚至有段時間,康熙前十個皇子中,有五個都是榮妃馬佳氏所出,其地位可見一斑。 但是,自康熙二十年以后,榮妃漸漸的失了寵。 根子問題呢,榮妃這個人,心不細,性子有些馬大哈,而且,管不住嘴。新鮮感過去之后,就被老皇帝厭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