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請大東家放心,就算是我甄氏一族,賣掉千年傳承下來的祖祠,也必定會確保第一鎮的軍餉,按時足額發放。若是做不到,妾雖為女流之輩,也愿立下軍令狀,提頭來見!”甄夫人鏗鏘有力的保證,博得滿堂喝彩。 玉柱滿意的點頭,又叮囑道:“軍餉務必按名錄,發放給全體將士們,不得經過任何一名軍官之手。 “喏?!闭绶蛉耸莻€有心人,故意沒說嗻。 玉柱又看向了一個高鼻子藍眼睛的洋鬼子,那人趕緊摘下禮帽,彎下腰,畢恭畢敬的說:“尊敬的中堂閣下,五萬只英軍的制式燧發槍、一百二十門6磅陸軍炮和六十門8磅陸軍炮、十萬斤英軍的制式黑火藥,以及五十名從英國退役的炮兵教官,已經順利的通過了貴國松江府的外海,即將抵達大沽口碼頭?!?/br> “嗯,很好,我親愛的好伙伴,尊貴的喬治·德弗雷克斯勛爵閣下,我會安排愛麗絲夫人,帶著你們喜歡的絲綢、瓷器、茶葉、香料還有大量的銀子,讓你們滿載而歸的?!?/br> 喬治·德弗雷克斯等的就是這句話,他不由大喜過望的望著玉柱,十分親熱的說:“尊敬的中堂閣下,由于擔心非洲好望角的風暴損耗,我們的船隊特意多帶了十分之一的物資?!?/br> 嗨,這都啥時候了,槍炮物資,肯定是多多益善??! 玉柱不由開心的笑了! ps:大章,今天第一更,估計有三更。求賞幾張月票,不算過分吧? 第948章 風波急 “當當當當……”京城內外各大寺廟的鐘聲,持續不斷的敲響,預示著帝國的老主人已經駕崩,新主人即將誕生。 整個京城都籠罩在白色的海洋之中,九門步軍已經出動戒嚴。 在隆隆的鐘聲中,小皇帝和慈康皇太后,分乘十六抬大轎,在群臣們的簇擁下,緩緩啟程,朝著暢春園那邊迤邐而行。 和往日不同,所有的儀仗隊伍,除了白色之外,沒有一絲雜色。 玉柱混在八輔臣的隊伍里,跟著大隊伍,緩緩前行。 隊伍走得很慢,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足足走了四個多時辰,才趕到了暢春園。 此時,老皇帝的遺體已經小斂,梓宮也挪到了暢春園的正殿內。 “嗚嗚嗚嗚……”小皇帝一看見老皇帝的梓宮,隨即撒開兩腿,奮力奔過去,撫棺痛哭。 “汗阿瑪,汗阿瑪,請睜開眼睛,再看一看臣兒吧……”小皇帝哭得撕心裂肺,痛斷肝腸,感人至深,不像是作偽。 所有人都跟著哇哇大哭,玉柱也不例外。 只是,跪在玉柱身后的馬齊,哭得格外特別。 “萬歲爺呀,大清朝不能沒有您啊……天塌了啊……” 張廷玉的哭聲,也挺有意思的,“嚶嚶嚶……”仿似貓叫。 迎靈的重頭戲,便是柩前即位了。 小皇帝昂首挺胸的立于老皇帝的梓宮前,接受群臣的朝拜。 “跪!” “叩首!” “興!” “再跪!” “再叩首。 “興!” 除了慈康皇太后之外,所有人都在禮部司官的唱和下,一起行三跪六肅九叩大禮! 禮畢之時,即使是天家手足,也不可能再叫二十二弟了。 君是君,臣是臣,身份猶如云泥之別! 第一道詔書,由老五親自出面,朗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德弘祚胤,啟萬年顯世之符。禮重徽稱,合四海尊親之戴。喜諧禁籞,慶溢寰區。欽惟母后皇后佟佳氏,柔順承天,安貞配地。贊襄皇考,敷內治而化洽宮庭。撫育眇躬,紹丕基而恩深訓迪。仰慈仁之備至,宜尊養之兼隆。載考彝章,晉崇鴻號。謹告天地、宗廟、社稷。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恭奉冊寶,寶文曰:母后皇太后之寶。敬上徽號曰:慈康皇太后。伏愿嘉祥駢集,茂祉愈增。昭令聞而卜世卜年,迓休徵而彌昌彌熾。欽此?!?/br> “奴才奉詔?!?/br> “臣奉詔?!?/br> 滿漢群臣,分別叩首,領了詔書。 玉柱眨了眨眼,嘿嘿,妥了呀! 從此后,直到小皇帝大婚親政之前,朝廷的旨意和詔書,必須加蓋垂簾聽政的母后皇太后之寶,方為正式合法有效。 玉柱為啥不當攝政王呢?嘿嘿,滿滿的都是政治智慧啊,誰敢不服? 尼瑪,外面尚有虎視眈眈的百萬大軍,現在就張狂了,那是惟恐覆滅不快??! 區區數千新軍而已,控制整個京城,都很困難,更何況是萬里河山呢? 闖賊李自成,就是個沒有政治智慧的流寇爾,活該慘死于偏鄙團練之手。 值得一提的是,除非慈康皇太后駕崩了,母后皇太后之位,絕對不可能被廢。 不然的話,以孝治天下的基本原則,就徹底崩塌了。小皇帝也成了忤逆不孝之徒,人人得而誅之! 第二道詔書,由老七來念。 “……大赦天下,普免錢糧……” 由于玉柱的堅持,除了十不赦之徒外,其余的罪犯,一體赦免。 老皇帝給周家的嚴厲處分,正式被赦免了,從此后,周筌可以入朝為官矣。 詔書一道接著一道的頒布,等張廷玉出面的時候,就和小皇帝的兄弟們,息息相關了。 “……為避當今天子諱,諸皇子之名諱,著改胤為允……欽此?!?/br> “臣允佑領旨謝恩?!?/br> 玉柱覺得有趣之極,來時,老七是胤佑,回去的時候,就變成了允佑。 堂堂和碩親王,名字被改了,還要謝恩,唉,萬惡的皇權磚制社會??! 十幾道詔書和旨意發下去之后,和滿洲舊勛貴們比較相關的是,賜銀問題和晉爵問題。 王公大臣的晉爵問題,涉及到和皇家親疏遠近的麻煩事,特別復雜,需要從長計議。 因為西北一直在打仗,國庫較為空虛,輔臣們集體商議好了:親王賜銀一萬兩,郡王五千兩,貝勒和貝子三千兩,奉恩鎮國公以下,從一千兩到一百兩不等。 賜銀的重頭戲,是大犒三軍,尤其是擁立有功的九門步軍和新軍。 七七八八的花銷之后,國庫的存銀,急劇減少,全面告急。 賜銀的事情,屬于是穩定朝局的重要舉措,非賜不可! 不賜或是賜太少了,軍心不穩,滿洲勛貴不穩,群臣不穩,宗室王公也不穩。 想當年,宋太宗率軍滅了北漢之后,承諾的賜銀,完全沒有兌現。結果,軍心士氣大衰。 高梁河車神的丑聞,流傳數百年,經久不息。 客觀的說,清軍入關后,深刻的吸取了前明藩王遍地爬的教訓,對宗室王公的爵位作出了合理的限制措施。 除了幾個世襲罔替的王爺之外,其余的王爺即使是皇帝的手足,也要逐代降襲爵位。 奉靈回京的路上,玉柱接到了密報,隆科多的死,好象是戴鐸暗中所為。 戴鐸是老四的心腹謀士,這么多年下來,幫著出了不少的鬼主意,壞主意。 隆科多畢竟是玉柱親爹,那些年玉柱尚未崛起之時,多虧了隆科多的明幫暗助。 再說了,玉柱假死之時,隆科多的表現,配得上玉柱真心誠意喚一聲:父親。 玉柱當即哭著去找老五和老七,狠聲道:“五哥、七哥,你們幫不幫我出氣?” 于私,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于公,沒有玉柱的支持,老五和老七焉能大權在握? 老五和老七,沒有任何理由攔阻玉柱報仇雪恨,于是,滅戴鐸五族的旨意,順利出爐了。 有清一朝,別看是外族統治,始終忌憚天下漢人群起造反,滅三族已經是頂天了。 如今,滅五族的旨意一出,天下人皆驚! 因玉柱是兼祧兩房的緣故,隆科多和慶泰都是阿瑪,將來,難道說,要立兩個太上皇的天下奇觀么? 現在,人死不能復生,只能怪隆科多沒福氣了。 不過,將來也許會困擾玉柱難題,也迎刃而解。到時候,只立慶泰一人即可! 為了表示孝道,在老五和老七的堅持下,老皇帝的梓宮,正式停靈于乾清宮的正殿內。 這么一來,垂簾聽政的地點,就要另選了! 畢竟,老皇帝已經駕崩了。但是,天下政務也絕不能有絲毫的耽擱。 老三陰惻惻的說:“照我看啊,不如選在皇極殿?” 眾所周知,皇極殿是內廷外東路寧壽宮的正殿。 別人肯定不清楚,玉柱卻是心里數。 歷史上,弘歷讓位不讓權后,就是在皇極殿內,臨朝受賀。 老五的漢文水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老七讀過不少書,但是,畢竟不如十年寒窗的進士和翰林們,他也沒明白老三的葫蘆里,究竟賣的是什么藥? 老五和老七,不約而同的把目光投到了玉柱的身上。 玉柱心里清楚得很,老三這是故意想欺負老五和老七沒文化,不知道皇極殿的厲害之處。 但是,玉柱卻沒吱聲,而是瞥了眼張廷玉。 張廷玉何等聰明? 他心里有數得很,玉柱的意思是,衡臣啊,施展才華的時候到了! 張廷玉隨即挺身而出,大聲反駁道:“皇極殿與前明太和殿同名,非母后皇太后垂簾之所也……” 據張廷玉引經據典的介紹,皇極殿本名奉天殿,前明嘉靖時改稱皇極殿。順治二年,改名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滴醭?,又改為皇極殿。 眾所周知,凡是和太和殿沾邊的宮殿,都屬于是皇帝的專用之所,任何人不得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