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人在廟堂,不多個心眼子,甭想站得穩當,這是真理! 歷史上,范仲淹居然當著宋仁宗的面,大肆吹捧君子有黨,而小人無黨。 緊接著,歐陽修又上了《朋黨論》之疏,大談君子可以朋黨。 結果呢,自然是慶歷新政完犢子了,范仲淹被貶出京。 不管是宋朝的皇帝,還是明朝的皇帝,或是韃清的皇帝,勿使群臣合而謀朕,都是最基本的帝王心術。 說白了,凡是外戚專政、太監專政或權臣專政,本質上,都是皇權不彰,導致異論相攪的制衡之術,出了大問題。 從這個意義來說,明朝的所謂太監專政,其實是讀書人污蔑明朝皇帝的春秋筆法而已。 道理其實很簡單,不管是劉瑾,還是魏忠賢,皇帝皆可一言而殺也! 唐朝,掌握了神策軍的太監們,那才是真正的凌駕于皇權之上的厲害存在。 由于救災的人力異常之充沛,短短的半個月內,災民們倒塌了的房屋,便被修繕一新。 老皇帝忽然來了興致,領著玉柱四下里去巡視。 沿途之上,幾乎所有碰見的人,都在贊美康熙皇帝。 “唉,沒有皇上,我們全家老小,都得餓死了?!?/br> “是啊,當今的康熙皇上,那可是少有的仁君吶?!?/br> “沒錯兒,圣君臨朝,萬民之福啊?!?/br> 這個時代的草民,九成八以上,都是文盲。這些普通人,沒有經過民族國家的現代教育,他們哪里知道什么家國天下,抵御外族入侵呢? 說白了,只要當權的皇帝,稍微對草民們好一點點,就被歌功頌德了。 “不瞞你們說,我家的堂屋里,專門供著今上的仙位,每天都禱告上天,企求皇上萬壽無疆?!边@位可能讀了點書,說話帶了點文氣。 康熙立即來了興趣,便尾隨著去了他家。 到了現場,康熙定神一看,果然沒有瞎說,他的仙位牌,真的被供著上香呢。 草民們自發的吹捧,勝過任何人刻意的拍馬屁。 老皇帝龍顏大悅之下,回宮之后,當即發了話,“叫張廷玉來?!?/br> 第541章 會試正總裁 “內閣奉上諭,著玉柱署理禮部尚書,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會典館副總裁及明史館總裁,欽此!” “臣兒玉柱領旨謝恩?!?/br> 玉柱接了旨意后,便搖身一變,成為大清歷史上最年輕的代理禮部尚書和翰林院掌院學士。 大清之翰林院掌院學士,滿漢各一人。其中,漢臣掌院,必須是正經的殿試進士出身。 玉柱是合榜之后的第一個滿洲狀元郎,年紀雖然很輕,任職資歷卻是足夠的。 按照不成文的慣例,欲任一部尚書,必須在各部侍郎的任上,輪轉三次。 玉柱初任戶部左侍郎,遷兵部左侍郎,再任吏部左侍郎,已歷三部之侍郎矣。 必須承認,玉柱晉升尚書的資歷,已經足夠了。 至于太年輕的問題嘛,嘿嘿,老皇帝想重用玉柱,說他行他就行,即使不行也要行。 畢竟,江山都是老皇帝的,他愛怎么著,就怎么著,這才是獨攬皇權的巨大魔力。 御門聽政之時,吏部尚書富寧安當面反對老皇帝的決定。 老皇帝淡淡的說:“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朕八歲登基,照樣將大清治理的國泰民安,豈有狀元郎不能任掌院之理?” 這就是耍流氓了! 老皇帝故意抬出了他自己,富寧安若要再辯,就必然會掉入不敬老皇帝的語言陷阱里去。 嚇退了富寧安后,再無人敢多嘴多舌,此事遂成定局。 和其余五部相比,禮部屬于是典型的清水衙門。 但是,禮部的四個清吏司,各有長期的油水可撈。 每次的油水都不多,但架不住細水長流,且名正言順。 玉柱乘轎到禮部上任的時候,現任禮部漢尚書陳詵領著禮部衙門里的大小官員們,一起等候在了大門前的臺階下。 六部之中,滿人尚書,哪怕是代理的,也是正經的一把手,漢尚書一律都是二把手。 玉柱這個署理禮部尚書,乃是整個禮部衙門的最高長官,完全勿庸置疑。 “大宗伯,一路辛苦了?!币娪裰铝斯俎I,陳詵率先迎上來,深揖為禮。 陳詵的資歷甚老,又是博學的鴻儒,他也快致仕了,別無所求,對玉柱自然是平禮相待了。 玉柱趕緊深揖還禮,很禮貌的和陳詵互道了問候。 陳詵畢竟是有分量的平級同僚,他和玉柱平等相交,完全說得過去。 “拜見大宗伯?!倍Y部的四位侍郎,一起長揖到地,恭迎玉柱的到來。 玉柱趕緊的長揖還禮,并無年輕上司慣有的傲慢。 “請柱爺大安?!边@是滿官。 “拜見大宗伯?!边@是漢官。 滿漢之間的行禮方式,可謂是涇渭分明矣。 在眾人的簇擁下,玉柱進了他的公事廳。 在六部之中,禮部尚書是專門管“禮”的尚書,遂格外注重面子問題。 照例禮部滿尚書的公事廳,為四間一組的大套間。 四間屋子的功能,異常之分明,分別是公開會客,私下會客,自己辦公和更衣之所。 禮部的官員們并不多,但是,因為經常迎來送往各國使者的緣故,衙門里的雜役居然超過了四百之多。 各種迎來送往,喧鬧了十天之后,玉柱才抽出空去翰林院上任。 翰林院緊挨著鑾駕庫,被東御河所環抱。 玉柱到任的這天,來門口迎接他的翰林們人數,明顯偏少。 翰林院,乃是國家儲才之地,翰林們固然沒啥油水,職務卻極為清要。 翰林們有一項十分重要的權力,即,可以公開言事。 也就是說,不管什么事,只要翰林們看不順眼了,皆可上書言事。 在這個文字很容易惹禍的年代,翰林們格外珍惜公開言事這四個字。 玉柱心里有數,他還是太年輕了,驟然居于掌院學士的顯要位置上,讓不少翰林官看不順眼了。 更重要的是,翰林官們本來就沒有多少油水。他們就算是拍爛了玉柱的馬屁,也得不到太多的油水。 老話說的好,無欲則剛,所以,來迎接玉柱的翰林們,楞是沒有到齊。 好在,有實權的翰林官們,還守著官場上的規矩,主動來衙門口迎接玉柱了。 在翰林院中,玉柱的公事廳,依山傍水,風景優美,確實是專心做學問的好地方。 不過,玉柱還是老套路,他其實是來混日子的,壓根就不想做學問。 被迫讀膩了八股文之后,玉柱對于儒學,沒有絲毫的興趣。 但是,玉柱不想惹事,事兒偏偏就要惹他了。 剛剛開年,時逢康熙五十五年的恩科春闈,即將開考。 對于會試總裁和副總裁官的人選問題,李光地和張玉書之間,爆發了激烈的沖突。 在康熙朝,會試的總裁官和副總裁,并無人數上的明確限制,可以有三個總裁,也可以是一正六副,只要是單數即可。 實際上,歷年的會試總裁,老皇帝安排的人數,也各不相同。 漢臣里的京官,尤其是翰林院里的官兒,格外的看重出學差。 比如說,出任某省的學政,即使不貪污受賄,光是收潛規則的禮物,少說每年也有近萬兩銀子落袋。 又或者說,出典某省的鄉試,凡是點中的舉人老爺,哪怕是借錢,也要親自登門送上一份厚重的謝師禮及程儀。 官場上的程儀,民間的盤纏,都是旅途中的路費之意也。 玉柱手握重兵,他一向很謹慎,絕無覬覦會試總裁官之意。 試想一下,重兵在握,還門生故吏滿天下,這是想速死么? 但是,李光地和張玉書都想趁致仕之前,能多撈一大筆,就多撈一大筆。 這就麻煩了! 按照順治朝的規矩,會試的總裁和副總裁,必須從內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學士、侍郎及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之中簡派。 本朝的規矩則更嚴格了,會試正總裁官,必須正經的科甲進士出身。其次,主要在大學士和六部尚書里面挑選。 這么一來,由于李光地和張玉書的互不相讓,居然波及到了玉柱的頭上。 玉柱其實挺無辜的。 李光地和張玉書的門人公開叫勁的時候,他其實一直默不作聲,做壁上觀。 只是,老皇帝突然盯上了一直垂頭不語的玉柱,冷不丁的問他:“禮部怎么一直沒聲音吶?” 玉柱被公開點了名,只得出來行禮,小心翼翼的說:“回汗阿瑪,會試正副總裁官的差使,向來只能由乾綱獨斷,臣兒絕不敢妄加議論?!?/br> 這意思是提醒老皇帝,禮部已經按照規矩,提交了正副總裁官的候選人名單,就等著您老人家獨自做決定了。 這么多年以來,在會試的事情上,禮部最重要的職責,僅僅是開列有資格出任正副總裁的重臣名單而已。 至于貢院里的事兒,都由皇帝欽點的正副總裁去處置,其實也沒禮部多少事兒。 老皇帝太了解玉柱了,小混蛋這是惟恐惹火燒了身,故意要撇清關系的搞法。 說實話,玉柱在禮部尚書的任上,混得如魚得水,快活似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