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節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震驚!滿級大佬竟靠躺平上分、穿越從路易十三時代開始、出軌后男友病嬌了、戀父情事錄(父女1v1)、腐櫻(叔侄H)、掌權者的朱砂痣(NPH 年上)、斗羅開局的諸天之旅、萬法一鍵鑲嵌、仙山有路、洪荒龍皇
這個就和包產到戶一樣的邏輯。單個農民的生產效率,肯定遠遠不如米國那種機械化的大農場。 但是,包產到戶給農民們留下了一條退路,最大程度的維持了社會的穩定。 同樣是欽差出京,玉柱是從三品的三等阿達哈哈番,屬于欽差大臣的范疇,出京必須乘坐八抬官轎。 張廷玉只是區區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只能是乘坐四抬官轎的欽差官員了。 照例,欽差大臣出京,必有禮部的堂官,于京城東郊的十里接官亭,置酒筵送行。 今天,來給玉柱送行的是,禮部右侍郎富山。 隔著老遠,富山就見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的行來。 只見,玉柱的隊伍之中,當先的是八名差役,抬著四面碩大的銅鑼,一邊走,一邊敲,鑼聲連響十九下。 按照大清會典的規矩,督撫出行,鑼響十三下,稱為十三棒鑼。 欽差大臣出行,則是鑼響十九下,以顯示皇權的威嚴。 密密麻麻的回避和肅靜的警告牌,撲面而來,其后則是十幾面玉柱的官銜牌。 官銜牌之中,最醒目的一對,上書幾行金字:康熙四十五年丙戌恩科殿試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 本朝尤重科舉正途取士,所以,玉柱點狀元的官銜牌,居然比欽差出典廣東鄉試正主考的官銜牌,還要大一圈。 八抬大轎的前邊,由一對代表了至高無上皇權的金瓜開道,其后是旌和金節,一對黃龍旗,一柄黃羅傘蓋,一柄題銜大烏扇。 在大隊伍的末尾,一隊大約五十多人的差役,肩扛紅纓槍,腰挎長刀,排著整齊的隊列,肅然而行。 這個是玉柱和老皇帝討價還價之后,得來的福利。 粵海關附近的海面上,海盜叢生,安全確實很成問題。玉柱就找老皇帝要了巡稅營的五十幾個軍官種子,讓他們跟著一起去廣東。 區區五十幾個稅丁而已,又不是正經的綠營官兵,老皇帝難免就大意了,滿口答應了玉柱。 為了突出好色之心,減輕老皇帝的戒備之心。 玉柱故意和老皇帝糾纏著打嘴巴官司,直到“下千兩”之前,楞是磨得康熙松了口,答應他可攜二婢南下。 所以,欽差八抬大轎的后頭,跟著幾輛馬車,馬車里坐著杏蕊和杏嬌。 玉柱原本是想帶上寒霜的,秀云卻說,寒霜并不是通房婢,即使帶去了廣東,也不太方便。 嘿,這分明是借口而已! 玉柱心里有數,秀云故意安排了兩個杏,陪著他南下,就是不想他在外頭沾花惹草,招了麻煩上門。 杏蕊和杏嬌,既是秀云的陪嫁大丫頭,又是玉柱名正言順的通房婢,一起帶著南下,倒也合適。 在玉柱大隊伍的身后,張廷玉的隊伍,就要寒酸多了。 不過,張廷玉乃是城府極深之人,他自然是不可能表露出任何異樣情緒的。 等玉柱下轎之后,禮部右侍郎富山率領僚屬們,一起跪下,大聲說:“禮部右侍郎,臣富山,恭請圣安?!?/br> “圣躬安?!庇裰砹嘶实凼芰硕Y之后,緊接著,長揖到地,恭謹的說:“卑職玉柱拜見右堂大人?!?/br> 六部的尚書和左右侍郎,皆為堂官。其中,尚書又稱部堂大人,左侍郎為左堂大人,右侍郎則為右堂大人。 官場上的稱呼,只要叫錯了,就會得罪人。 富山見玉柱十分的知禮,原本的不佳看法,立時減輕了許多。 畢竟,在官場之上的幸進之徒,還這么的年輕,必定會惹人眼紅嫉妒的。 大約半刻鐘之后,客套已畢,富山手捧酒盅,遞到玉柱的面前,溫和的說:“祝一路順風,馬到成功!” “借右堂大人的吉言,卑職惟愿平安爾?!?/br> 玉柱先后三次接過酒盅,先灑蒼天,再灑厚土,最后敬君父。 儀式到了位之后,玉柱、富山和張廷玉三人,一起仰脖飲盡盅中酒,含笑拱手而別。 因為欽差出京的緣故,通州的官船碼頭上,已經早早的戒了嚴。 碼頭之上,停了五艘兩層樓高的大官船。 落轎之后,身穿黃馬褂的玉柱,剛一露面。 前來恭送欽差的父母官,順天府丞、順天府東路廳捕盜同知、通州知州和三河知縣,一齊跪倒相迎。 “臣等恭請圣安?!?/br> “圣躬安?!?/br> 行過拜君之禮后,玉柱拱著手和順天府丞見禮。 玉柱的本官是從四品,比正四品的順天府丞略低半級。但是,玉柱有從三品爵位在身,這就屬于上官的范疇了。 東路廳同知,正五品,是專門負責捕盜的官員,分管范圍包括,通州和薊州,及其所屬的各縣。 通州知州,是直隸州的知州,也是正五品。 這兩人的官職都略低于玉柱,于是,他們都長揖行禮,玉柱只須拱手還禮即可。 比較特殊的是,僅為正七品的三河知縣。他和玉柱之間的品級,差距太大了,必須三揖行禮。 若是到了晚清時期,品級相差如此之懸殊的情況下,七品知縣是要行跪禮的。 大清朝的官場之上,就是俗禮頗多,等整套繁文縟節折騰完畢之后,一刻鐘已經過去了。 欽差大臣出行,正管通州官船碼頭的三河知縣,屬于當仁不讓的第一責任人。 碼頭上的幾艘大樓船,都是欽差出行必備的官船。 因為是夏天的緣故,玉柱出行帶的箱籠并不多。 秀云沒去過廣東,本來還收拾了厚裘冬衣冬襖,被玉柱含笑勸阻了。 開什么玩笑?再怎么是小冰河時期的末尾,廣州的冬天也是不可能太冷的。 全員登船之后,在號炮聲、鞭炮聲和鑼鼓聲的歡送下,掛著黃龍旗的欽差官船,依次解開了纜繩,順流東下天津衛。 大約一年前的南下,玉柱坐的是男爵府的官船,雖然也有通行的特權。但是,普通官船怎么可能比得過欽差大臣的官船呢? 船頭插著黃龍旗的大樓船,所過之處,無論是官船還是民船,都被官府的差役們,勒令靠了岸。 必須等欽差大臣的官船經過之后,他們才能繼續啟程趕路。 按照規矩,欽差大臣的官船,要由沿途的官府,征用民夫拉纖。 拉纖的民夫,也有定數,不多不少,一船正好九十名。其中,三十名為一組,每一個時辰輪換一次,分三班輪換。 由于是征發徭役的概念,這些拉纖的民夫們,不僅沒有工錢,還要自帶鋪蓋卷,自帶糧食,自帶生活所需的銀錢。 專制皇權之惡,莫過于此也! 玉柱負手立于船頭,默默的望著肩背粗粗的纖繩,艱難跋涉前行的纖夫們,不由暗暗感嘆不已,這樣的大清,難道不該亡么? 盡管是現代人的靈魂,玉柱并沒有下令讓纖夫們去歇著。 說白了,只要大清不亡,玉柱能幫得了幾個纖夫? 大丈夫,未曾掌握大權之時,便暴露了不臣之心,實屬不智也! 船艙之中,杏蕊和杏嬌,正頭挨著頭的竊竊私語。 “小嬌嬌,咱們姑娘特意命你陪著姑爺一起南下,你應該明白是個啥意思吧?”杏蕊賊笑著問杏嬌。 明明知道杏蕊是想看她害羞臉紅的笑話兒,杏嬌又豈能如了她的意? 杏嬌故意重重的一嘆,說:“唉,我守門外的時候,經常聽見有人的嗓子都喊啞了,那個人不會就是你吧?” “你,你個死丫頭片子,看我不撕爛了你的賤嘴?!毙尤镄邼畼O,忍不住動手去掐杏嬌的腰rou。 玉柱一向待身邊的女人,甚為寬和,杏蕊和杏嬌才敢鬧作一團。 等她們兩個鬧夠了,聲息漸歇,玉柱恰好從船頭回轉艙內。 瞧見兩個美婢,釵橫發亂的倒在大床上的旖旎光景,玉柱又不是吃素的,當即反手關上了艙門。 等玉柱舒坦的熟睡了過去,杏嬌悄悄的起身,收了染紅一大片的大白綢帕子,偷偷摸摸的裝進了秀云早就替她準備好的錦匣之中。 就算是秀云和杏嬌二人,情同姊妹。規矩就是規矩,是必須遵守的。 初次侍寢的杏嬌,被玉柱破了身后,必須交出代表了貞潔的證據。 玉柱把老皇帝鬧騰得腦仁疼,硬是要來了攜雙婢的特殊待遇,怎么可能是用來當擺設的呢? 廣東鄉試正式開考的日子,照例是在八月的初九、十二和十五,分三場舉行,每場三天。 若是,玉柱在路上逍遙快活,導致耽擱了主持鄉試的時間,那就要出大事了。 可想而知,言官們彈劾玉柱的奏章,只怕會堆滿老皇帝的案頭。 所以,玉柱一路之上,除了在德州見了山東巡撫,在揚州見了江蘇巡撫,又在杭州見了浙江巡撫之外,一律沒有無聊的迎來送往。 欽差的官船抵達了杭州之后,當地的官府,早就準備好了五條大海船。 玉柱和張廷玉分別登船后,由海上入閩,再入粵省的廣州府。 (ps:這一章,寫的真心艱難,各種資料查遍了,總算是還原了欽差大臣出京的迎來送往。唉,年紀大了,就讓我小小的膨脹一下吧。老少爺們,某家如此的用心,賞月票了呀?。?/br> 第211章 海景甚妙也 海船出了杭州灣后,并沒有駛向遠海,一直緊貼著海岸線大約二里左右的距離,張帆航行。 由于海上風平浪靜的緣故,玉柱在船上四處走了走,看了看。 這是一艘總共三層的海船,甲板上有兩層樓高,甲板下是一層…… 玉柱不是海洋專業的,對船很陌生。不懂的地方,就只能問船尾舵樓里的老舵工了。 老舵工見玉柱來了,趕緊跪下行禮,戰戰兢兢的說:“草民叩見欽差大人?!?/br> 玉柱溫和的擺了擺手,說:“罷了?!倍Y不可廢,若是不叫舵工行禮了,他反而會一直驚疑不定。 舵工離開cao舵桿的時間,不能太久了。 等老舵工坐回到原位上后,玉柱笑著問他:“此船有多重?” 那老舵工倒也見過些世面,盡管嗓音略微有些發顫,吐字尚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