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一地雞毛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種田飛升了[穿書]、炮灰覺醒了、穿成反派他崽[快穿]、私人野犬[重生]、清冷O失憶后虐文變甜了、穿書渣雄被撿來的雌蟲騙身騙心、月色返潮 | 年上、我付出的可是金錢(1v1)、瓦萊里婭、大山(年代 兄妹1v1)
秋九月,關中右扶風。 巍峨的郿塢,獨占一方,傲視著蕓蕓眾生。 塢外身具甲胄的雄壯兵卒來回巡視,行色匆匆的小吏僚佐進出奔波;塢內亭臺樓閣,池館水榭,還有假山怪石、花木翠竹點綴其間。 轉入正殿堂外,只見房廂廡游廊,悉精巧別致,雖不似外觀軒峻壯麗,卻有無數盛妝麗服之姬妾丫鬟穿梭其中,熙熙攘攘。 庭院深深,廊檐重重,隨著漢白玉階梯蔓延,殿內的金碧輝煌便映入眼眸。 臺基上染著檀香,煙霧繚繞,鐘鳴瑟鼓悠揚,絲竹之音靡靡,將許多身著薄紗、赤足的歌伎掩蓋其中,衣袂飄蕩時猶如仙境。 朱漆雕龍的案臺后,董卓高據案首,眼簾低垂,神情似笑非笑。 與去歲率兵入雒時相比,當年縱馬左右奔馳、以健壯著稱的他,如今猶如一座rou山。 這其中,有權柄盡掌后奢靡的緣故。 而更多的,則是心寬體胖。 的確,他如今覺得,內憂外患都沒有了。 舉關中三輔與宮禁之地的兵權,皆掌控宗族和心腹部將手中,而西涼的各路叛軍,也陸陸續續臣服。 就連勢力最大的韓遂與馬騰,都表示愿意嘗試磨合一下,讓他重新任命了涼州刺史。 內憂已經徹底消弭。 而外患,則更無須擔心了。 七月的時候,渤海太守袁紹占據了冀州,將原先的冀州刺史韓馥給攆去了兗州。 恩,過程有些不光彩。 他先是暗中唆使公孫瓚攻打冀州,然后在韓馥無法抵御的時候,讓外甥高干及韓馥素所親近的辛評、荀諶、郭圖等人向韓馥陳說利害,將冀州讓了出來。 不過代價也是有的。 被當了槍使的公孫瓚,對此大為羞惱。 便大舉率兵南下,在迎戰從青州流竄過來的黃巾軍同時,也沒少趁機占據了冀州個別縣城,將城內資財及糧秣掠奪一空。 雙方就此問題,已經明里暗里爆發了好多次小規模的沖突。 但很快,兩人就徹底演變成為仇讎。 袁紹在占據了冀州后,也對大河之南的各州有了心思。 比如趁著黑山賊于毒、白繞、眭固等攻略兗州東郡,太守王肱不能抵御的時候,派遣了此時尚依附于他的曹cao,借著平叛的理由進去東郡。 在曹cao于濮陽擊破黑山賊,斬殺白繞等人后,就表曹cao為東郡太守,成為勢力蔓延入大河之南的一顆釘子。 對于袁氏的根基地豫州,也沒有放過。 明知道從弟袁術在去年的時候,就表請孫堅為豫州刺史了,卻依然以會稽人周喁(丹楊太守周昕之弟)為豫州刺史,來和孫堅爭奪豫州。 此舉,也成為了關東各路諸侯混戰的導火線。 唯一還在綢繆著攻入關中三輔,誅殺國賊董卓的孫堅,得到消息后,慨然而嘆。 曰:“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 對袁紹這位盟主的絕望之下,放棄了進軍關中的計劃,在袁術的鼎力支持下,轉兵去與周喁大戰。 是的,袁術和袁紹徹底決裂了。 本來汝南就與南陽郡接壤著,他也早就將豫州當成了自己的地盤。 但袁紹占了冀州還不知足,竟然派人來與他搶奪,這口氣袁術無法忍得下。 更令袁術羞惱的事,周喁率軍到的時候,豫州許多袁家的門生故吏,竟然都轉頭過去了! 用實際行動,化成一個巴掌狠狠的抽在袁術的臉上。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眾號【書粉基地】可領! 在他們心里,袁紹才是繼承汝南袁氏的當代話事人! 你袁術,還閃一邊去吧! 恰好此時,公孫瓚因為和袁紹開始相互攻伐,本著遠交近攻的出發點,派遣從弟公孫越領了千余騎,來和袁術聯合。 因而,袁術直接去信給公孫瓚,公然聲稱袁紹是婢生子! 不足以代表袁家! 號召其他諸侯,應該放棄擁護袁紹。 很巧的是,公孫越隨著孫堅征戰豫州,與袁紹部將的戰事中,中流矢而死。 讓公孫瓚大怒,將袁紹當成了殺弟仇讎。 在鏖戰流竄過界青州黃巾勝券在握的時候,順便布防兵馬,大軍屯于槃河,只待黃巾徹底潰敗后就攻打冀州。 其中,已經依附在他麾下的劉備,更是以別部司馬的身份為前驅,深入到渤??さ恼挛淇h。 讓雙方都沒有了回轉的余地。 而其他關東討董諸侯,沒有作壁上觀。 紛紛根據自己的私利,加入南北兩袁的陣營。 北袁紹陣營,有東郡太守曹cao、荊州刺史劉表、陳留太守張邈以及揚州各郡守等人。 南袁術陣營有奮武將軍公孫瓚、徐州刺史陶謙和青州個別郡守。 兩個陣營的領地犬牙交錯,相互提防,皆欲做相互攻伐。 唯獨沒有理會這些的人,是幽州牧劉虞。 但他也沒有閑著。 因為執政理念不同,還有公孫瓚對他這個上官處處忤逆的緣由,他與公孫瓚已經失和,隱隱有想互攻的姿態。 也就是說,如今關中三輔之外,是一地雞毛。 都在忙著相互兼并,來壯大自身,根本沒有人會想去找董卓的麻煩。 所以,董卓的心情就順暢了。 以坐看好戲的姿態,等著關東各郡相爭積弱,派遣大軍出關的機會。 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華雄的上表到了。 如今大漢朝廷朝議定事的模式,是朝中百官先于長安宮殿商議,做出幾個決策的方案,然后再轉來郿塢來讓董卓定論。 恩,長安那邊的議事,也是取得董卓信任的司徒王允、尚書仆射士孫瑞在主持。 中間轉接的人,是李儒。 李儒,左馮翊人,字文優。 先帝在世時,以才學被征入朝,綬官為博士,兼領辯王子的郎中令。 董卓入雒后他轉去依附,以廢立之事的謀劃,和毒殺被廢為弘農王的少帝劉辯以及何太后,作為進身之階,取得董卓的信任,被引為心腹。 因計謀過人且善于獻媚,已經徹底取代了長史劉艾,成為董卓賬下的首席謀士。 不管是朝政還是軍務,董卓事務巨細皆詢問之。 現在,他就在郿塢正殿內,席屈于董卓之側,靜候董卓觀看完倡伎歌舞后的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