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五零章、傲骨以祭
書迷正在閱讀:我靠種田飛升了[穿書]、炮灰覺醒了、穿成反派他崽[快穿]、私人野犬[重生]、清冷O失憶后虐文變甜了、穿書渣雄被撿來的雌蟲騙身騙心、月色返潮 | 年上、我付出的可是金錢(1v1)、瓦萊里婭、大山(年代 兄妹1v1)
速度,是騎兵稱雄戰場的根本。 人數,是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之一,往往會上演從量變到質變。 不可否認,大漢將士很勇猛。 占了突襲的先機,他們如同狼入羊群,用擋者披靡的氣勢,一舉就擊潰了宋健叛軍的前軍。不僅給這片貧瘠大地留下了滿地尸首血液充當養分,還讓無數人扔下手中兵器倉皇往后逃。 但是他們的人數實在是太少了。 數量才一曲的騎兵,才是敵軍八分之一的兵力,讓他們根本沒辦法形成魚鱗式沖鋒;根本沒辦法形成源源不斷的沖擊力,來不斷撕開敵方的陣列,不斷的劈倒敵軍兵卒。 繡著“漢”字的火紅色旌旗,前進的速度越來越慢。旌旗后方的紅色洪流,也慢慢的失去速度,慢慢的開始有兵卒落馬。 在這片用尸體、兵器和輜重構成的粘稠泥沼中,漢軍戰馬落足的空隙變小了。 尤其是他們已經快沖到,離叛賊中軍陣地八十步了。 那是宋健五百部曲結陣而守的地方。 他們將戰馬擋在自己前方,讓長槍從馬背上冒出槍尖來,正用弓弩拼命的傾瀉著、無差別的射出奪命的箭矢。 是的,不分敵我! 無論大漢將士,還是昨天還同一個鍋里吃飯的己方伙伴,只要進入了射程內,都會迎來奪命的箭矢。 這個命令是宋健下達的。 十分冷血,十分殘酷。卻很明智,也是最佳的選擇。 他用無數條己方伙伴的性命,成功保住了自己中軍陣列不被沖擊。讓大漢將士驅趕潰敗賊寇倒卷本陣的意圖,徹底破產。 他還吼出了一句,讓潰敗賊寇們重新鼓起勇氣的話語。 “一個漢軍首級,換十頭羊、五匹細絹!” 被漢軍騎兵和宋健部曲夾在中間、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賊寇們,都紅了眼睛。 繼續往中軍沖,會被弩箭射死;反身回去迎戰,也會被大漢兵卒殺死。 第一種死法,沒有任何利益。第二種死法,有一道曙光。萬一命好活下來,就等于獲得豐厚的錢財! 最初給自己頭上按個賊寇之名,選擇了刀頭舔血的生活,為了什么? 不就是為了錢財嗎? 既然如此,做出選擇還很難嗎? 他們終于爆發了亡命之徒的本色,cao起了兵器沖著大漢騎兵而去。尤其是那些羌人和氐人,他們還盯著漢軍的兵器和盔甲,眼中冒出貪婪的光澤。 “殺!” 第一次,賊寇喊出了血勇的口號。 他們三三兩兩的結伴一起,將手中的長矛同時捅向馬背上的漢軍。也有持劍或繯首刀的游俠兒,仗著身體靈活,矮身將刀刃刺入戰馬腔腹或砍馬腿。 漢軍將士依然勇猛。 火紅色的軍服貼著身體,用四百年漢室的榮耀與傲骨支撐著他們,面對敵人數倍于己的時候依然奮勇殺敵,死不旋踵。 一名手持卜戟的漢軍,奮力將戟鍵突向前,將一個賊寇捅了透心涼。然而長長的戟桿子也被另一個賊寇給抓住了。 就在雙方角力的時候,漢軍另一側的大腿,直接被長矛給捅了進去。 他一聲悶哼,瞬間松開卜戟,手往腰側一拔就讓繯首刀帶著匹練將偷襲的賊子梟首。 也就是這個瞬間,來自前后左右的幾只長矛也通入了他的身軀。單薄的扎甲,阻擋不了尖銳的矛尖,所以他口中猛然涌出血花,斜斜倒下戰馬。 而他還沒有落到地面上,就被賊寇給撲上去了。在賊寇的眼里,他的首級意味著財富。 這樣場景,在戰場各個角落都在上演著。 失去速度的騎兵和叛軍巨大的數量,讓蟻多咬死象變成了戰場的主旋律。 依然手持大漢旌旗的張都尉,看著朝夕相伴的袍澤,一個個的跌落下馬,一個個身首異處,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呼....... 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渾濁的氣,他再度睜開的眼睛里,已經沒有了半點色彩。 “吹牛角!” 他的話語很簡短,聲音很堅定,一如他手中高高昂起的旌旗。旁邊的親兵不敢怠慢,快速將將背上巨大的牛角放在嘴上。 “嗚~~~~嗚~~~~~” 低沉而哀怨的牛角號,響徹了戰場。 大漢將士們紛紛調轉馬頭,用兵器相互護衛著突圍而去。 戰場約摸兩里外的一個山頭上,華雄與杜都伯駐馬而立,沉默無語。 他們在這里有些時間了,也看到了大漢將士從勢如破竹到舉步維艱,從擋者披靡到無奈突圍戰場。 如果漢軍有一千騎,就能徹底將這支叛軍擊潰在這里! 如果漢軍有兩千騎,就能將這支叛軍追到老巢去,將舉事的亂臣賊子都誅滅! 可惜了,世上沒有如果。 或者說,當大漢朝廷撥給涼州的軍費,都進入了新任刺史左昌的口袋里,事情就沒有了如果。 當天子劉宏將官爵明碼標價的時候,任人唯“錢”后,事情就沒有了假設。 華雄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 就像是打翻了五味壇子,讓酸甜苦辣澀等各種滋味,一下子都融合在了一起。 無法辨別,也不想去辨別。 他只知道,自己為這些大漢將士感到不值。 他們用忠誠與無畏,承擔了不應該承擔的代價!用生命的慷慨悲歌,為了那些高高在上的上位者,不顧國家牟私利的行為買了單! 漢室四百年,終究還是褪去了威加四海、恩澤萬民的外衣。 終究,還是走到了讓人恨其不爭的時刻;令人心若死灰的時節。 “走吧?!?/br> 杜都伯聲音很低沉。也調轉了馬頭,眼睛看著遠處。 那邊有一個簡陋的營寨,坐落在山坳中,是張都尉命人扎下的。 突圍而出的大漢將士和華雄等人,都要去營寨中堅守。為了阻擋這支叛軍前往阿陽城與北宮伯玉的湟中羌匯合。 這是他們此番出來的目的。 無論敵我兵力如何懸殊,無論上位者造就了多少苛刻,無論己方折損多少人馬,他們都堅守著身為大漢將士的信念;捍衛著大漢旌旗隨風怒張的榮耀。 讓“保家衛國”的傲骨擎立蒼穹! 讓“大漢威武”的歡呼顫抖大地! 至死,方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