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沒看見嗎?我們這里正修路哩!怎么?你這是要去咱們鳳寧縣?”年輕漢子解釋了一句,看了他一眼又問道。 中年男人點點頭,還未說話,就聽那年輕漢子說道:“你要去鳳寧縣得走那邊繞一段路才行,這邊正在修路,坑坑洼洼的馬車可過不去?!?/br> 中年男人并不急著趕路,笑道:“你們怎么這個時候修路?我一路過來,碰到不少因為旱災流離失所的災民,他們大多食不果腹,更沒力氣做這些體力活了。這般看來,鳳寧縣難道沒有遭受災情嗎?” 提到災情,小伙子不由嘆氣,“唉!誰說沒有遭災???正是因為地里沒收成,家中沒吃的了,這才來這邊干活來著?!?/br> 中年男人更是驚奇,“這是怎么回事?”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咱們縣令大人拿出錢糧來,說什么‘以工代賑’。也就是說,讓鳳寧縣的百姓都來做工,就可以領取錢糧。有了縣令大人這樣的政令,咱們每日里做工,好歹都能領到糧食,夠一天的口糧,不至于餓肚子?!?/br> “鳳寧縣這么多人,都在修路?” “哪兒能??!咱們這兒可還有好些的做工地呢。除了修路,那邊還有通河道,筑堤壩,還有建水窖,挖水渠的呢??傊h令大人說了,只要干了活上了工,就有糧食?!?/br> 中年男人捋了捋胡須,“如今因為旱災,地里的莊稼到處都絕收了,你們縣令大人哪里來的糧食?供這么多人吃?!?/br> 那小伙子也是個健談的,看出來對方的驚訝之色,更是抑制不住的得意,“我們縣令大人可是將縣倉廩中的糧食拿出來了。不僅如此,還找糧商買了不少的糧,照這樣看來,支撐兩三個月都是不成問題的?!?/br> “糧商?”中年男人更奇怪了,他一路走來,各地糧商要么是沒有糧食賣的,要么就是將糧價抬高,普通百姓根本就買不起糧食。區區一個縣令,哪里來的銀錢購買糧食,而且還不是一星半點的量。 他還想再問,就聽那邊高聲喊著名字,那年輕漢子回頭應了一聲,連忙道:“可不能再說話了,得去干活兒了,不然被扣了工分,那今兒個可就白干了?!?/br> 說完便匆匆忙忙的走了。 中年男人盡管心中疑惑,卻也不敢再打擾這些人。反正已經來了鳳寧縣了,先進了縣城再找人問也不遲。 這么想著,也不再耽擱,尋了剛才那人指的路,便進了鳳寧縣。 這里好像真的沒有災民,也不知道是真沒有還是被趕到了其他地方。這種事屢見不鮮,很多地方官員,聽聞朝廷欽差要過來,便特意將流民災民統一朝外頭趕。就為了自己的政績漂亮,為了自己治下的地方能好看一點,殊不知這樣自欺欺人的做法早就被人給看了個一清二楚。 “老爺,我們直接去縣衙嗎?”趕車的車夫問道。 孟弘想了想,便道:“先不去衙門,在街上逛逛。你去問問這城中的糧鋪在哪里,我們先去看看糧鋪再說?!?/br> 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之前在城外問路的主仆二人。 車夫聽了這話,忙不迭應下,便隨便找了人問路。 不多久,車夫回來,“這城中有四家糧鋪,我們是挨過去看還是選一兩家去問問?” 孟弘看了看天色還早,“那便一家一家的看過吧?!?/br> 車夫自然沒有異議,之前已經問得明白了,便直接趕車過去。 “這里就是陳家糧鋪了?!蓖:昧笋R車,車夫拉開車簾,請孟弘下車。 孟弘四下里打量了一番,只見這里來來去去只有過路的行人,糧鋪門口卻并沒有什么人進出。 他正打算進去,就有一個路人叫住了他,“哎!這位爺可是要買糧食?” 孟弘回過頭來,就見一個老伯朝他擺手,“你可莫要去這家買哩,要是買糧,就這邊直走,然后拐兩個彎,去那沈家糧鋪買?!?/br> 孟弘聞言詫異,“這有什么區別嗎?” 老伯道:“你不知道,這陳家,夏家和胡家糧鋪的糧食根本就買不出去。鳳寧縣百姓都不愿意在這幾家買,就是因為這幾家是黑了心肝的。之前旱災剛起的時候,這幾家就昧著良心漲價,害老百姓都吃不起糧?!?/br> “那沈家?” “沈家那可是仁義商家,咱鳳寧縣百姓能有今日,還全靠了沈家?!?/br> 孟弘很好奇,“老伯,能不能詳細說說?” 那老伯見人愿意聽,他也不推脫,興高采烈的道:“從旱情一開始,沈家糧鋪便沒漲過一文錢,哪怕是那三家漲價,他們也一直以以前的價賣。直到后來,沈家糧鋪的糧食都被賣光了…… ……后來啊,沈家也不知道哪里來的本事,竟然買回來不少的糧食,幾乎每日里都有糧車源源不斷的送糧過來。那幾家囤了好些糧,準備賣高價的,哪里能想到這一出?等到沈家的糧食一回來,所有人都一窩蜂的跑沈家糧鋪去買糧食了,哪里還會在那幾家買?那幾家見狀慌了,怕自己的糧食賣不出去,無奈之下也只能跟著降價了。所以啊,我跟你說了,要買糧食,只消去沈家糧鋪買是準沒錯的?!?/br> 孟弘聽了這些,心中也不由感慨,這鳳寧縣能有沈家這樣的仁義商賈,實在是鳳寧百姓之福啊。 “我一路過來,看很多人都在忙著修路什么的,聽說是縣令大人發起號召,只要去修路的都能領到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