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206節
走不多遠,便看見前面的空地上,搭了幾個棚了,有人在那里賣吃食。 樊城的商場里有飲食區,有少量棚子,大多數都是店鋪。商場收他們的租金,同時打掃垃圾,管理衛生。這里則完全沒有服務,也沒有管理,只是劃個地方出來,交了錢就可以在這里做生意。 杜中宵道:“正好餓了,我們過去買碗湯吃?!?/br> 十三郎道:“提舉,這個地方看著恁地腌臜,如何吃得下去?不如我們到外面,尋間食店,買些來吃好了。這里沒個人照看,誰知那邊下到鍋里的是什么東西?” 杜中宵道:“無妨,我們過去看看。若委實不能吃,再出去吃不遲?!?/br> 一邊說著,一邊到了棚子前面。 第一家是賣各種河鮮的,附近最多,價錢便宜,兩口鍋放在灶上,都是旺火來炒。這種做法還是杜中宵推行開來,因產簡單易行,出現了很多這樣做的小吃攤。 看灶的旁邊擺了幾個大木桶,里面的魚蝦都鮮活,指了之后老板在一邊加工,倒是新鮮。 杜中宵正要點條魚吃,十三郎道:“提舉,你看那邊他們用的鍋,一家做完了,刷也不刷,便就做下一家的,看著如何有胃口?我們已經買了蝦,晚上回去吃蝦好了?!?/br> 杜中宵笑笑,繞過這一家,到了下一個棚子。 這里賣的是大鍋羊rou湯,鍋里的湯香味四溢,案上堆著煮好了的羊rou,細細切作薄片。另一邊則是切好的香菜和蔥花,翠綠可愛。旁邊有面餅,可以泡到里面吃。 杜中宵道:“這里的湯看著干凈,用具也都清潔,便喝碗rou湯吧。填填肚子,傍晚回去?!?/br> 十三郎看著確實干凈,點頭道:“喝湯好。來兩碗rou湯,能頂一天了?!?/br> 幾人找了一張桌子坐下,杜中宵和十三郎坐一桌,其他人坐了一桌。 小廝過來,杜中宵道:“我們一人來一碗rou湯,多加些rou。他們每人幾個餅,我就不要了?!?/br> 小廝道:“客官,我們這里只喝湯,是五文錢一碗。若是加rou,有加十文錢的,十五文錢的,還有二十、三十文錢的。越貴rou越多,加rou的湯可以隨便添,而且面餅免費吃?!?/br> 杜中宵道:“好,那便每人來一碗三十文的。既然出來,何必小氣!” 一聽要最貴的,小廝答應一聲,高高興興飛快地去了。 不一刻湯上來,杜中宵一看,好大一個海碗,里面大半碗熟rou,著實實惠。上面浮著一層翠綠的蔥花和香菜,看著極是清爽。 拿起筷子,杜中宵吃了幾塊rou,贊道:“好,好,這湯清香,rou煮得綿軟,著實不錯?!?/br> 十三郎連夾幾大塊rou,嘴里嚼著點頭:“官人說的是,這里好湯,好rou!” 話音剛落,就聽旁邊一個清脆的聲音道:“阿爹,你看那些人吃rou!” 杜中宵順著聲音看過去,只見一對二十多歲的年輕夫妻在喝湯,旁邊坐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幾人。那孩子目光清澈,看見自己看他,不好意思地低下頭去。 杜中宵心情不錯,叫過小廝來道:“那邊一家人,送一碗三十文錢的湯過去,算我請的。對了,有了這一碗湯,他們再喝湯吃餅就免錢了吧?” 小廝看看那一家人,看起來并不能吃多少,點頭道:“官人說的是?!?/br> 端了湯過去,男子大吃一驚,忙問小廝怎么回事。聽說是杜中宵請的,忙拉著孩子過來道謝。 杜中宵道:“不值得什么。若是不夠,可隨便加湯吃餅,有了rou就不要錢了,一直吃飽。對了,你們一家是附近人嗎?到這里來逛商場?” 那男子道:“回官人,小的是河南府偃師縣人,因家境艱難,到荊湖南路投親去。我一個親戚在鼎州居住,聽說那里水土豐美,正缺人手,帶了老小去投奔他?!?/br> 杜中宵點了點頭。 那一家千恩萬謝,回去吃rou喝湯。兩口把rou挑出來,盡著小孩吃,自己拿了兩個面餅泡著。 隨著火車通到了江陵府,很多在中原不得意的人,紛紛南下。京西路的營田務人員已經很多,現在不隨便招人,大多都進入了荊湖路。這一條鐵路,開啟了兩湖開發的熱潮。 隨著人口涌入,移民難免與當地原有的蠻族發生沖突,惹起一些小型的亂子。荊湖路多年對付蠻族叛亂,了鐵路物資的支援,應對起來游刃手余。 這就跟后世的美國西部大開發類似,在土地的吸引下,紛紛進入未開發地區。生產習俗與文化的差別,自然會引起土著的反彈。不過宋朝是以招安為主,美國人則是進行種族滅絕。 這些開發出來的土地可不是殖民地,而是擴大的領土,與原有的領土是聯在一起的。不管是宋朝開發荊湖,還是美國開發西部,都是有效領土擴張的過程,與殖民地是完全不同的。 經過開發,這里會成為國家的一部分,融入到國家當中。其商業是全國市場的一部分,而不是原料提供地和商口傾銷地。這種擴張出來的領土,才會成為國家的一部分。與此相反,殖民地由于最根本的開發目的,哪怕人口與主體民族相同,最終也會獨立出去。 第195章 畢升后人 吃飽喝足,杜中宵站起身,拍拍手道:“走,我們去看看這邊的商場。聽說他們開子之后,生意十分興旺,頗有些搶樊城商場風頭的意思,定有過人之處?!?/br> 十三郎去交過了錢,與幾個隨從一起,隨在杜中宵身后,向前邊走去。 穿過了亂糟糟的小市場,就見到前邊人流涌動,兩邊的攤位整潔,進入正式的商場區域了。 杜中宵信步走去,看這里跟樊城商場不同,每一個小攤都是獨立的。各自賣貨,不過不收錢,而是給一個木牌,讓人拿了木牌,到另一邊去交錢,回來之后拿另一塊木牌,兩牌相合,拿走貨物。 看了幾攤生意,杜中宵對十三郎道:“你看這里買賣貨物,并不一手交錢一手拿貨,而是拿了木牌到另一個地方交錢。我且問你,為何要這樣做?” 十三郎看了一會,又想了想,道:“依我想來,跟我們商場一樣,要到收賬的那里交錢,拿了回執過來,才能拿走貨物。不過我們印的各種公據,他們改成木牌了?!?/br> 杜中宵又問:“那為何各家的木牌都不相同,回來之后,還要兩塊木牌相合呢?” 十三郎道:“誰知道這些人搞什么鬼?這處商場是一些大商人入股,以前的牙人開的。他們有一套自己的鬼名堂,專一坑人錢財,外人怎么會知曉?” 杜中宵道:“其實沒什么鬼名堂,無非還是以前的一套。我猜,他們這里,每一家攤位的木牌都是不同的,作為記號。拿著木牌過去,會記下各家每日里賣的錢數,然后分賬?!?/br> 十三郎還是不明白,問道:“為何這樣做?都是商場里賣貨,何必分得清楚?” 杜中宵道:“因為他們這里賣貨的攤位,并不是商場的,而是交了錢在他們這里賣貨的生意人。賣出去的錢,攤主與商場按比例分成,所以要到那里去交錢。牙人做生意,看來還是按他們習慣的那一套老規矩,并不直接參與買賣,而是分生意人的錢而已?!?/br> 十三郎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這些牙儈,原非良人,開商場也不正經做生意!只是官人,人家賣貨物的為何要到他這里來做生意?自己設攤買賣不好嗎?如此做法,與唐時的坊市有何區別?” 杜中宵道:“因為做這種生意,最重要的是人流。攤前經過的人越多,生意就越好,賺的錢自然也就越多。商場里各種貨物齊全,而且聽人說,這里還有幾住勾欄瓦舍,每日里多少人來?你剛才說的與唐朝坊市相比極好,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唐朝的坊制,是分門別類,每種生意一坊,這里卻是天下百貨同處一地,想買什么就有什么,這便大不同了。這里不是坊市,而是把外面的草市聚到一處,同時結合了坊市和草市的優點,最利于人買東西。兼且吃喝玩樂皆有,閑逛一逛也是好的。那些牙人是學了樊城商場的這個好處,再用他們以前做牙人的辦法,建了這處商場起來?!?/br> 襄陽的商場,看起來與樊城的商場相似,其實有根本性的不同。樊城的商城是完善的商業組織,和下面的村社、工場、漁場、農場配合,講究規?;a,產供銷一條龍。不只是貨物齊全,而且質量有保證,依靠口碑做長久生意。襄陽這里卻不同,他們就是提供一個場所,把各種生意聚集到一起,吸引大量人流來這里,然后出租攤位,收取手續費。 兩種不同的生意模式,各有優劣,以后的競爭會非常不容易。 這種市場杜中宵前世不知見過了多少,建起來成本低,來錢快。初期管理較嚴,來這里租攤位的也是實心做生意的,價格較低,能夠迅速紅火起來。只是這種形式天生有不利于管理的缺點,時間一長,內外勾結,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商家,會慢慢把正經做生意的人擠走,慢慢冷清下去。 不過對于經營的牙人來說,冷清了又有什么關系?到時把這里的商場轉手,他們別的地方選址另開一家就是了,那時錢早已經賺足了。 若是私人經營,樊城的商場面對這種競爭,有諸多不利,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會被擠垮。不過攀城的商場是常平司開的,那就不一樣了。官方手段,不必用那些上不了臺面的,只要加強監管即可。 一路走過去,全是這種小攤位,商場只是收錢。由商場收錢,是因為他們要分成,而不是收固定的攤位租金。牙人們精明得很,如果收固定攤位租金,自己花了無數心力吸引人來,落不下好處。 牙人是以前商業的掌控者,他們聯合起來,幾乎涵蓋了各種商品。這里貨物齊全,而且價格各種各樣的都有,既有極便宜的,也有極貴的,好與不好,值與不值,那就看各自眼光了。 大致看完,已到午后,杜中宵道:“天色不早,我們且回去吧。這里我已經看過了,接下來的幾個月,樊城徐主管那里,只怕日子不好過。無妨,我們別想辦法就是?!?/br> 正要離開的時候,在靠近門口的一個攤位,偶一回頭,發現那里正在賣書。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守在那里,面前攤子上擺了幾本書,旁邊一個招子,上面寫著:“活字印書,價低立取”。 杜中宵一時好奇,自己沒記錯的話,活字印刷應該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只是從來沒有聽過畢昇這個人的名字。而且歷史上因為種種原因,活字并沒有被大規模應用,這里怎么會出現? 走上前去,看那攤子上的書,都是最常見的蒙學教材之類的小冊子,甚是簡陋。攤主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看著有些木訥。 隨手拿起一本小冊子翻了翻,杜中宵問道:“你這書怎么用活字印法?” 年輕人道:“這是家祖傳下來的手藝,用陶制成活字,便不需雕版,印起來極是便捷?!?/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又問道:“你是哪里人氏?什么名字?家里怎么就會這手藝?” 那年輕人道:“小的畢文忠,蘄州蘄水縣人氏。家里祖傳為人刻版印書,家祖別出心裁,用泥制成字燒硬,可以代替雕版。最近兩年生意不好,聽說襄州這里繁華無比,到這里來碰碰運氣?!?/br> 杜中宵聽了,急忙問道:“你祖父什么名字?” 畢文忠道:“家祖諱昇,兩月前不幸染病故去?!?/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心中暗暗可惜,沒想到畢昇已經去世了??此麑O子已經成年,想來年紀不小?;钭钟∷τ诤笫赖娜藖碚f,并沒有多么稀奇,知道了原理,還知道一些基本的化學知識,并不難復制出來。 不過,出于對發明者的尊重,既然遇到了畢昇的后人,就應該幫一幫,讓他發揮自己的長處。杜中宵并沒有制做活字,這么多年,沒有多少用到的地方。剛好可以把畢文忠請回去,把這技術推廣開來。 活字印刷對于少量、大印刷的書籍來說,并不比雕版印刷方便多少。要想推廣,最好是從報紙和雜志這一類的要求時效性的印刷品開始?,F在的營田務,已經有這個條件了。 第196章 專賣店和儲蓄所 樊城商場的衙門里,杜中宵在案后看著徐克寫的書狀。里面寫了這些日子襄陽商場開后樊城商場受到的沖擊,影響很明顯,日銷售額下降了幾近三成。后面,則是徐克的建議,主要是學習襄陽商場的經營模式,對樊城商場進行改革。一些本地生產,商場采購而不生產的貨物,跟襄陽商場一樣,讓外面的生意人到商場里來賣,商場收錢分成。 杜中宵看完,對徐克道:“主管,做生意遇到了難處,要改自然是對的。但怎么改,卻要慎重?,F在漢水對面新開的商場,引起了我們這里的客人,錢賺得少了,這是事實。但幾個問題要搞清楚。一是他們引走了哪些客人?是因為他們那里更好,客人才去那里買呢,還是因為我們在漢水北岸,襄陽城的百姓因那里更進,才去哪里呢?再一個,新開的商場自然會吸引人,百姓圖個新鮮嗎。這樣的情形,只是一時還是會一直持續下去。先把這兩點弄清,再想怎么去改?!?/br> 徐克想了想,道:“提舉,屬下認為,最重要的是襄陽百姓貪圖那里近便。樊城本是市鎮,人口遠不如襄陽縣城。雖然通了鐵路之后,新開的商鋪不少,人口聚集,還是比不上。而且現在襄陽縣也通了鐵路了,雖然只到江陵,因江陵是荊湖都會,卻不可小視。少的客人,應該主要還是襄陽百姓圖近便?!?/br> 杜中宵道:“不只如此。還要把這幾日賣的貨物種類條理清楚,跟前些日子對比,看看區別到底在哪里。賣的錢少了三成,來的客人可未必只少三成,是也不是?貨物有貴有賤,只算錢數,可看不出來的客人多少。我猜一猜,對與錯沒有關系。買貴重貨物的大多是有錢人,買大宗貨物的大多是商人,他們不會因為要坐渡船到江北來覺得麻煩,就去那新開的商場。平常百姓,來這里只是買些日用之物,貪圖便宜是有的,貪圖近便也是有的。襄陽的商場一開,城里的百姓到我們這里來的,應該少了許多才是。只是他們買的貨物不多,花錢較少,單算錢數不容易看出來?!?/br> 徐克連連點頭:“提舉說的是。這幾日看買的錢,只少了三成,人流卻少了許多?!?/br> 杜中宵道:“主管,做生意,特別是衙門的生意,不能只算著自己賺多少錢。出了這種事情,第一要想的不是怎么多賣貨物,而是在商場里租了鋪面的,如那些飲食店,那些勾欄瓦舍里的人家,先把他們的租金降一降。來的人少了,最受影響的是他們。降了租金,先穩住人家?!?/br> 徐克拱手:“提舉說的是。屬下今日便就辦此事,跟他們商量,租金降多少合適?!?/br> 杜中宵點了點頭:“如此做就對了。做了這件事,我們再來商量,為了應對襄陽城商場的沖擊,該做哪些事情?!獙α?,前些日子讓你在商場辦會員,此事如何?” 徐克道:“已經辦了。不過辦了會員的,多是富人員外,百姓極少人辦。他們花錢不多,均認為不知多少時日才能湊夠數額,不愿如此麻煩?!?/br> 這是正常的,尋常百姓一個月會在商場里花幾個錢?買十貫以上的貨物,才能辦會員,可不就只有那些富人員外和商人嗎。而且百姓會覺得,定個十貫的數額,根本就不是為他們設的。商場現在并沒有打價格戰的必要,不須把會員弄成變相的減價。無非是以后競爭激烈了,分成高級會員、普通會員,這種套路都是后世完熟了的。 杜中宵道:“辦了會員,有許多好處,商場里要額外為他們做許多事情,人人都辦,那就沒有什么意思了,現在如此就好?!?/br> 說到這里,杜中宵站起身來,踱了一會步,又道:“依現在的情況,我想了想,商場里做這么兩件事,鞏固住目前規模,不必急于與襄陽商場爭搶客人。第一條,既然辦會員的多是有錢人,商場就要針對他們特意賣些貨物。單獨的店鋪,有固定的標志,價格當然也要貴,貨物一定要好。如襄州產漆器,唐朝貢品庫路真,現在已難見到??稍L求高手藝人,在商場里單獨開鋪子,專一賣此種漆器。記住,這種鋪子一定有特別的名稱,特別的標志,不許其他地方仿冒?!?/br> 這其實就是專賣店。如今的現實就是商場最忠誠的客人就是富人,人數當然是平常百姓多,但他們講究越便宜越好,越耐用越好,要的是性價比。這是常平司商場下屬最核心的優勢,大宗貨物,性價比是其他地方比不了的,對面的襄陽商場也遠遠不能比。但性能有時候差距不明顯,特別是為了保證貨物的品質均一,有額外的質量管理成本,襄陽商場初期會有價格優勢,對樊城商場形成沖擊。既然兩個商場已經自然區分出了層次,樊城商場做專賣店的奢侈品生意也就順理成章。 此時商標是有的,特別是在大城市里,很多行業都有一些聲名遠播的商品,有的店鋪就有特制的商標。流傳后世的世界最古老的商標,就是此時后來濟南府的劉家針鋪,商標是拿藥杵的玉兔。那家只是商標的銅版流傳了后世,其實沒有流傳下去的還有許多商標。專利也是有的,主要是針對出版物,不經主人同意翻刻書籍是非法的。 襄州產漆器,唐時是貢品,聞名于天下。其最珍貴者為庫路真,名字大概是來源于鮮卑語,價格高昂,在北方游牧地區特別受歡迎,可為珍寶。入宋之后,襄州漆器依然是名品,不過庫路真這個名字用的越來越少,以至于有人認為技藝失傳,見到一些好的漆器,說是真庫路真。其實技藝還在,只是庫路真這種明顯是來自于胡語的名字,在宋朝社會普遍排胡的大背景下,慢慢消失了而已。杜中宵用,就是為了表示傳統和高貴,什么意思不重要。用后世的話說,提高逼格。 除了漆器,附近一些名品可照此辦理,在商場建些奢侈品的專賣店,把富人的錢賺來。 “第二,隨著周圍幾州廣開商場,市面的上錢有些不夠用了。錢貴物輕,市面上的物價慢慢開始降低,我們商場的價格輕易不動,確實會慢慢變貴。這個沒有辦法,商場的貨物不是隨便采購,下面有大量的村社場務,價格一動,牽連太多。我在火山軍的時候,曾經建過柜坊。就是讓商人把錢存在里面,給他們憑據,遠途販運,可以不必搬動現錢。你這里商場可以學著此法,讓百姓存錢在商場,不要收他們的保管費,隨時可以支取。市面上的物價變低,用這個法子,可以抵消一時的我們價錢不變的弊端?!?/br> 杜中宵早就想建銀行了,只是一直沒有一個突破口?,F在京西路的商業網絡即將建成,依托常平司的商業網絡,建銀行的時機已經來臨。先從樊城商場這里開始,選建最簡單的儲蓄機構。因為錢缺,物價是逐漸變低的,只要商場不收存錢的保管費,隨時支取,就相當于付利息了。 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 營田務衙門的偏廳里,杜中宵問畢文忠:“以前你是如何制活字的?” 畢文忠恭聲道:“回官人,小民是從家祖那里學來的辦法,用膠泥制成字模,燒干成陶字?!?/br> 杜中宵點了點頭,與自己歷史上學來的倒是有一致,又問道:“可曾試過制金字、銅字?” 畢文忠搖了搖頭:“我們祖傳刻字,可些工錢,只能裹腹,哪里能用那些貴重東西?!?/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