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節
朱翊鈞又問:“為什么?” “因為……因為……”把漢今天高興,喝了個痛快,縱然酒量不錯,也有些口齒不清。 “因為那幾年,草原的氣候一年比一年惡劣。大汗南犯大明,為了報復,大明每年都會到草原燒荒,牧民的日子越來越難熬?!?/br> 說話的是三娘子:“大汗年事已高,對于部落的掌控一日不如一日?!?/br> “不僅大明需要和平,草原上的牧民也需要和平?!?/br> 在朱翊鈞的影像中,蒙古人不是在內斗就是在犯邊,妥妥的戰爭分子,何來和平一說。 這還是他第一次,從一個蒙古人口中,聽到“和平”二字。 如此說來,不管什么民族,女子生來就比男子多了一份慈悲心。朱翊鈞忍不住想,若是草原各部首領都如俺答這般,年老多病,信奉宗教,把軍政大權交給身邊更有遠見的女性掌管,就不會有那么多人因為戰爭而喪命。 朱翊鈞抬眸,不禁又多看了三娘子一眼,對方也正在看他,并端起酒碗朝他揚了揚。 朱翊鈞不愛喝烈酒,但他愿意為了和平,敬眼前這位奇女子。 于是,他將酒杯推到旁邊,換上酒碗斟滿,一飲而盡。 三娘子不愧為女中豪杰,喝酒比他們這些中原男子更為豪氣。此時,她的面頰微微泛起紅暈,慧黠中又多了幾分嫵媚。 又是一大碗烈酒入腹,她將酒碗瀟灑一拋,隨即來到廳堂中央,跳起了蒙古傳統舞蹈。 酒過三巡,朱翊鈞沒想到,還能看一場異族女子的歌舞表演。 只見三娘子盤旋至吳兌身旁,傾倒在對方膝下,偏頭,真真如少女在父親膝下承歡一般,露出天真而明媚的笑顏。 吳兌低頭,帶著笑意看向三娘子,眼中全然沒有醉酒后的情欲,而是滿滿的慈愛與憐惜。 縱使女中豪杰,生在這世上,也有太多身不由己。九歲和親,嫁給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成為他眾多妻子中的一員。 而她的出嫁也并未給自己的部族帶來和平,她甚至要懷著身孕,跟隨丈夫遠征瓦剌,以致半途產子。 俺答有無數個老婆,無數個子孫,大家都知道他時日無多,盯著他手中的權利。 辛愛不僅與侄子不和,和三娘子的關系也非常緊張。身為土默特部的繼承人,爹還沒死,權利卻已然旁落,這叫他如何能甘心? 一曲舞罷,三娘子徑直來到朱翊鈞跟前:“李將軍,我要向你打聽一個人?!?/br> 第220章 如果朱翊鈞沒記錯…… 如果朱翊鈞沒記錯的話,今日之前,他們素未謀面,三娘子為何會向他打聽什么人? “什么人,你說來聽聽?!?/br> 提起此人,原本豪放的女子忽的顯現出一絲遲疑:“薊鎮那邊,可否有一位蔡大人?!?/br> “蔡大人?”朱翊鈞回憶了一下,戚繼光的副將中沒有人姓蔡,“哪個蔡大人?” 三娘子嘆一口氣:“是蔡可賢蔡大人,隆慶五年,他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巡察岢嵐兵備道,現在卻不知去了何處做官?!?/br> “蔡可賢?” 這個名字,朱翊鈞隱約有些印象,但沒有見過。隆慶五年,他還是皇太子,此人應是常年在地方為官,所以她未曾見過。 朱翊鈞不動聲色的笑道:“看來,夫人與這位蔡大人交情匪淺,幾年過去了,竟還如此惦念他?!?/br> 三娘子面上露出幾分女兒家的嬌羞神態,說出來的話卻驚世駭俗:“那年,有幸得兵道蔡太師至我營中,一申盟誓,以結永好?!?/br> “我傾心于他,但自那以后,卻再未得見?!?/br> “咳~咳咳~~” 朱翊鈞方才烈酒入喉,有點難受,馮保給他倒了杯清水,他剛喝了一口,聽見這番話,驚得嗆咳不止。馮保也嚇壞了,在一旁給他拍背。 朱翊鈞抬起頭,看了一眼,另一側的把漢,心道:“jiejie,你那‘孫子’在對面坐著呢,說話悠著點?!?/br> 三娘子也饒有興味的看著他,大明的皇親國戚就是嬌貴,出門從軍,還帶著仆從。 “給俺答戴綠帽”這個話題,朱翊鈞不想往下聊了,于是說道:“這位蔡大人不在薊鎮?!?/br> 三娘子卻仍是不肯放棄,問道:“若李將軍回京,可否幫忙打聽一二?!?/br> 除了宣府、大同,蒙古人也到不了中原其他地方,朱翊鈞實在不明白,她就算打聽到了蔡可賢的下落,又能如何。 三娘子仿佛看穿了他的疑問,笑道:“我只是擔心他因我而遭受不公,若得知他一切安好,我也就放心了?!?/br> 朱翊鈞爽快的應下來:“行,回京之后,我一定幫夫人打聽蔡大人的下落?!?/br> 其實朱翊鈞已經猜到了,為什么有方逢時、吳兌這樣的朝廷重臣在場,三娘子卻要來向他打聽蔡可賢的下落。 不是他們不知道,是不愿意告訴她罷了。 翌日上午,陸繹送來一封京師的奏章,在撫順馬市誘殺朝廷命官,被李成梁征討,后又敗逃的王杲,在投奔察哈爾部的路上,被李成梁的副將活捉,張居正問他的處理意見。 朱翊鈞提筆,在奏章上御批了兩個字:“處死?!?/br> 王杲和董狐貍等人不一樣,他的部落規模很小,兵敗之后,部下被李成梁盡數斬首,族人也被俘虜。孤家寡人一個,殺了他并不會有什么后患。 董狐貍幾人,背后還有部落和族人,殺了他們,兄弟子侄為了報仇,必然會帶領整個朵顏衛的殘部和牧民投奔其他部落。 殺三個人,壯大一個部落,得不償失。 現在令朱翊鈞頭疼的正是如何擺平朵顏衛整個部落。 他吩咐道:“與成,宣方逢時、吳兌和郭琥三人覲見?!?/br> 三人就在督府,很快就來到朱翊鈞住的院子。朱翊鈞先問起了昨晚的事情:“三娘子和那個蔡可賢,怎么回事?” 方逢時和吳兌互相看看,沒有回答朱翊鈞的問題,而后,方逢時往前一步,反問道:“這件事情,有兩個說法,陛下想聽哪一種?” 朱翊鈞從來不做選擇:“都講來聽聽?!?/br> 方逢時說道:“隆慶五年,朝廷與土默特部,就通貢、互市展開和議,岢嵐兵備道蔡可賢在陽和衛同時任宣大總督王崇古,在城頭上犒勞士卒?!?/br> “蔡可賢少年登第,豐姿白皙如神仙。三娘子在長城外,遠遠地看上一眼,便為之傾心,便在城下向王尚書提出請求:‘請蔡大人親自赴我方營帳,締結互市友好盟約’?!?/br> “蔡可賢赴約,剛敬完馬奶酒,就被數十名精騎兵擄掠走了,直奔塞外?!?/br> 八卦聽到這里,朱翊鈞面上雖然只是皺了皺眉頭,心中卻大為震驚。蒙古女人,還是王的女人,在雙方議和之際,看上了對方的屬臣,并公然擄走。 更重要的是,這件事過去四年了,他竟然從未聽說過。 “你繼續說?!?/br> 方逢時又道:“王尚書大驚,想要派兵去追,卻已然不及,雙方正在和談,又不好冒然征剿?!?/br> “那……后來呢?” “幾日后,蒙古騎兵又將蔡可賢送了回來,傳言三娘子將他留宿帳中,同眠數夜。自此邊塵不驚,西陲寢烽?!?/br> 朱翊鈞聽著聽著就覺得,這事情有些離譜了:“什么叫傳言?三娘子就在宣府,要不請來問一問,她究竟有沒有和蔡可賢同眠數夜?” 方逢時又道:“陛下莫急,臣還未講完?!?/br> “你接著講?!?/br> “正因為此傳言,蔡可賢被眾多科道官彈劾,說他亂俗傷風,有辱大明。不久,蔡可賢就遭到了罷免?!?/br> 朱翊鈞大致梳理了一下,這件事發生在隆慶五年,也就是高拱掌權內閣的時期,以高閣老的個性,聽到這樣的事,確實能做出讓人罷官回家的事,并且還不用上奏皇帝,他自己就能做主。 這個故事聽起來確實很像朱翊鈞近來??吹拿耖g話本,貌美官吏與異族小娘子的艷情八卦,既勁爆又狗血,看點十足,很符合看官們的獵奇心。 就算蔡可賢和三娘子之間“同眠數夜”,那他才是被強擄而去的受害者,受害者卻反倒要被言官彈劾,罷免而歸,好沒有道理。 他委曲求全,倒也算是為國獻身,何來有辱大明一說? “另一個說法也講來聽聽?!?/br> 方逢時再一次娓娓道來:“以往,朝廷與土默特部每次和談,總是故意要求邊鎮文臣親自赴約談判,許多官員恐怕丟了性命,不肯前往,寧可花重金賄賂蒙古士兵,免于涉險?!?/br> 朱翊鈞一邊聽,一邊想,這應該說的是嘉靖年間,嚴嵩掌權時期,很符合當時的官場風氣。怪不得這邊陲重鎮如同三更天的長安街,讓蒙古人來去自如。 “隆慶五年這次議和也是如此,蒙古人三分兩次要求使臣親自前去帳中和談,文官們互相推脫,都不愿意前往。只有蔡可賢大義凜然地站出來,表示不能叫蒙古人看輕我大明!” “遂帶上隨從,親自出長城,到蒙古營帳,與三娘子敘賓主之禮?!?/br> “三娘子見蔡可賢赴約,喜不自勝。又被他的威嚴和膽識所折服,和談頗為順利,蒙古人未有別的索求?!?/br> “蔡可賢為此作《塞下曲》十首刻于馬市石上作為紀念?!?/br> “王總督因此大加贊賞,稱蔡可賢的膽略可與唐代郭令公單騎退回紇兵相比!” 與唐朝名將郭子儀相提并論,這個評價屬實是相當的高,可見,這個蔡可賢絕不僅僅只是長得好看,應該確有幾分軍事才能。 后面的故事與前一個版本相同,有心之人嫉妒,言官彈劾,蔡可賢罷官而去。 朱翊鈞問方逢時:“你是當時的巡撫,應該見過這個蔡可賢,你對此人有何評價?” 方逢時思忖片刻才道:“蔡可賢為人精敏闊達,勇于任事,而內行甚謹?!?/br> “內行甚謹?!敝祚粹x重復了一遍這幾個字,隨后站起身,“去看看他寫的《塞下曲》?!?/br> 這倒是不用專程去看一趟,吳兌寫下來給他看便是了。 《塞下曲》一共十首,寫的的確是但年隆慶和議的事,不過,吸引朱翊鈞注意的偏偏是其中一首吟詠三娘子:“寵冠穹廬第一流,自矜嬌小不知愁。誰禁黑水陰山外,別有胡姬嘆白頭?!?/br> 三娘子親口對朱翊鈞承認了,他傾心于蔡可賢,從方逢時的敘述中,不難聽出,此人也的確有膽略,也有軍事才能,是邊關文臣的絕佳人選。 至于他究竟和三娘子有沒有“同眠樹夜”,朱翊鈞沒問,也不是特別關心。 他更好奇的是,這個蔡可賢究竟長得有多好看,能把一個已婚已育的異族女子迷得神魂顛倒,時隔四年仍對他念念不忘。 朱翊鈞看完十《塞下曲》,才聽吳兌說道:“三娘子每次來到宣府,總要打聽他的消息,因擔心破壞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友好關系,便沒有提蔡可賢被罷免一事。只說,他被調往別處?!?/br> 朱翊鈞笑了笑:“你們不愧為義父義女,吳巡撫倒是了解她?!?/br> 這番話聽起來有點戲謔,吳兌趕緊躬身一拜,解釋道:“俺答一心供奉佛法,部落中事無巨細,全憑三娘子主持。但這對于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而言,并非易事?!?/br> “以俺答長子辛愛和義子脫脫為首的勢力,與她素有隔閡,對封貢之事多有不滿,幾次欲挑起事端,迫于俺答對三娘子的信任,不敢有所行動?!?/br> “她帳下聚精兵數萬。這些人戴鐵浮圖馬具,然長刀大鏇,望之若冰雪?!?/br> “三娘子促使俺答封貢,堅持封貢、互市,造福邊關百姓?!?/br> “為了維護邊關得之不易的安寧,臣等亦不敢懈怠,加強邊防的同時,努力維系與土默特部的關系?!?/br> 朱翊鈞耐心的聽完,點點頭:“朕看得出,這位蒙古三娘子,不但是女中豪杰,更有情有義?!?/br> “咱們與她、把漢已經培養起了相當身后的恩情與信任,所以,朕有一個想法,也是此次來宣府的重要目的?!?/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