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節
二人打得你來我往,董狐貍常年帶兵,招式簡單剛猛,每一刀都帶著殺心。 朱翊鈞實戰經驗不足,但身形敏捷,招式靈活,四兩撥千斤。況且他腦子聰明,善于觀察,總能預判對方的出招,打起來非但不落下風,反而逼得董狐貍節節后退。 這邊,長昂看到叔叔落了下風,使出渾身力氣,握緊了手里的彎刀,正當他抬手之際,忽然聽到“砰”的一聲,手腕傳來劇痛,低頭一看,手被打出個大窟窿。 他還沒反應過來怎么回事,有什么東西抵上他的太陽xue:“別動?!?/br> 馮保沒有小說里大太監那樣毀天滅地的神功,但好在上輩子多讀了幾年書,給朱翊鈞改裝手槍的時候,他也給自己改了一把,以備不時之需。 長昂是沒有動,他眼一閉,暈死過去了。 另一邊,朱翊鈞后退兩步,胸前露出破綻,董狐貍抓住時機,大喊一聲,揮著彎道上前,奮力砍下,朱翊鈞側身,以他為軸,繞著他轉了半圈,鐵棍同時網上一挑,那精鐵所鑄的棍子,猛力敲擊在手肘下方突出的骨頭上,發出“咔擦”一聲,肘部關節rou眼可見的發生變形扭曲。 董狐貍還不肯認輸,把刀換到另一只手,還欲再戰,他剛動了一下,一左一右兩把刀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是陸繹和劉守有。 朱翊鈞四下看了看,問道:“大家還好吧?!?/br> 有幾名錦衣衛受了點刀傷,但都不算嚴重,蒙古人死傷近半,剩下的束手就擒。 一場驚心動魄的伏擊結束,朱翊鈞還沒來得及松一口氣,遠處又傳來馬蹄聲,朱翊鈞立時警覺起來,循聲望去,先在樹叢間看到高高的盔纓,那是明軍將領的頭盔上才有的裝飾,緊繃的背脊,這才放松下來。 身體放松下來,嘴上卻說了一句:“糟了!” 是糟了,來的是戚繼光,先看了眼昏死過去的長昂,又看到跪在地上,被兩把繡春刀架在脖子上的董狐貍,震驚之余,差點嚇掉半條命。 “呃,那個……”朱翊鈞往前走了幾步,看著戚繼光,想解釋一下,最后還是算了,“這件事回去再說?!?/br> 戚繼光沒說什么,讓他的兵押上俘虜,回營。 回去的路上,王世琦還是沒忍住,小聲問朱翊鈞:“陛下怎么知道,董狐貍會往這邊跑?!?/br> 朱翊鈞笑道:“這里有一條小路,穿過丘陵,沿著灤河,可以到達蒙古草原,只是要翻越叢山峻嶺,不便行軍,只適合小部隊行進?!?/br> 王世琦更是驚訝不已,如果他沒記錯,朱翊鈞這是第一次來喜峰口:“陛下如何得知這里有路?” 朱翊鈞說:“我有地圖?!?/br> 王世琦回憶了一下,趕路的時候,并沒有見他摸出地圖查看,更好奇了:“地圖在哪里?” 朱翊鈞晃了晃頭:“在我腦子里?!?/br> “……” 他昨晚在戚繼光的大帳中看過附近的地圖,順便記了下來,也包括那條隱藏在叢林深處的小路。 其實,兩軍交戰的時候,他還注意到一個細節,擦哈爾部的大軍居中,內喀爾喀在東面,朵顏衛在西面。 董狐貍一直在西邊這片區域徘徊,這就說明他們已經商量過戰敗時的逃跑路線,董狐貍不可能去東面,只能選這條路。 回到營中,朱翊鈞也從戚繼光那里知道了后面的事情,長昂在與戚繼光的打斗中墜馬,差點被活捉,他的另一位叔叔長禿救了他,并掩護他和董狐貍逃跑。 于是,長禿被戚繼光俘虜,察哈爾大軍率先丟下盟友,撤退,速把亥也帶領自己的殘部向東面逃跑。 若不是朱翊鈞提前帶人埋伏,這條路最隱蔽,也最難以追捕,董狐貍必定能帶著長昂脫身。 另一邊,戚繼光的副將葉邦榮率領的策應騎兵追擊速把亥,可惜讓他逃了。 不過不要緊,這一次能大敗察哈爾、內喀爾喀和朵顏衛的聯合軍,并且活捉董狐貍、長禿和長昂叔侄三人,就算是一場大捷。 按戚繼光的話說,失去朵顏衛,蒙古各部至少五年內,不敢再犯。 戚繼光看著朱翊鈞,又忍不住嘆一口氣:“陛下……” 朱翊鈞一手按在他的肩上,笑道:“沒有十足的把握,我不會輕易涉險?!?/br> “……” “朵顏衛是先鋒軍,經過一日鏖戰,他們的傷亡最為嚴重。長昂重傷,董狐貍身邊最多不過五六十人而已?!?/br> “那條路雖然隱蔽,但也最好伏擊,三五十人足以?!?/br> “最重要的是,我觀察過,董狐貍雖然驍勇,但武功一般。落得倉皇逃跑的境地,不過是強弩之末而已?!?/br> “武宗當年擊退小王子,乘勝追擊,后因狂風大作而收兵,進退自如,皆因對自己要做什么,能否做到,心中自有分析和判斷?!?/br> 武宗荒yin、頑劣,但不得不承認,軍事天賦與生俱來。 朱翊鈞又道:“能則進,不能則退?!?/br> “若我觀察到敵情有變,無法一擊制勝,自當下令撤兵,不會戀戰?!?/br> 敵我雙方什么情況,他在心中早就有過縝密計算,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他絕不會出手。 說到這里,朱翊鈞又沖戚繼光一笑:“灤河附近才是最好的伏擊點,即將逃出生天的那刻,也正是他們警惕心最松懈的時候?!?/br> “不過,昨晚你讓葉邦榮盯緊速把亥,我就知道你會親自追擊董狐貍。這里是你能第一時間支援到,最適合的伏擊位置,所以我選了這兒?!?/br> 他把敵軍的逃跑路線、周圍環境,人數、戰力、心理、伏擊點、我方支援全都考慮到了,戚繼光認為,他對戰場局勢的觀察、分析和判斷,甚至勝過自己手下許多常年領兵的將軍。 戚繼光知道他的武學師傅是李良欽,兵法跟徐渭學的,此二人是東南抗倭的傳奇人物,前者弟子三千人,其中還有俞大猷這樣的名將。后者更是兵不血刃解決了王直和徐海兩大倭寇頭目。 他們的本事,朱翊鈞若不是學得一干二凈,又怎會輕易放他們離開。 戚繼光無話可說,只好說起另一件事:“眼下,還有一個難題,朵顏衛三人該如何處置?!?/br> 作者有話要說 武宗落水后大半年才因病駕崩,期間各種浪,說他得性病死的,都比落水靠譜。熹宗更扯,落水足足過了兩年多才死,毫無因果關系。 武宗,精通詩詞歌賦、音律,會說蒙古語、阿拉伯語、葡萄牙語。 小王子親率五萬大軍南犯應州,幾次改變戰術,朱厚照調兵遣將,親率御林軍擊退小王子。后又率兵追到平虜、朔州等地時,突然狂風暴起,下令收兵。 第216章 比起如何處置朵顏…… 比起如何處置朵顏衛三人,朱翊鈞現在更加關注的是士兵的傷亡。 朱翊鈞站在城墻上,眺望軍士清理戰場。傷者第一時間抬回營中救治,死者根據鎧甲內繡的名字確定身份。 戚繼光告訴他:“這次咱們的傷亡人數遠低于蒙古人?!?/br> 朱翊鈞卻道:“不管多少,有傷亡總是一件讓人悲痛的事情。戰爭奪去的不只是一名普通士兵的生命,他背后還有期盼團聚的父母、妻子和兒女?!?/br> 世人都說,殺伐決斷是帝王的優秀品格,朱翊鈞卻把人命看得格外珍貴,馮保覺得,這就是他與生俱來的神性。 戚繼光又道:“陛下不必擔憂,陣亡士兵的撫恤,臣一定會派人送到他們的家人手中?!?/br> 朱翊鈞點點頭:“也別讓那些蒙古兵曝尸荒野,挖個坑埋了吧?!?/br> “是?!?/br> 朱翊鈞收回視線,條往遠處綿延的長城:“當初,成祖五征大漠,逼得蒙古人在草原四處逃竄?!?/br> “如今,咱們就是筑起萬里長城,他們也能用出頭挖出缺口,進犯大明?!?/br> 朱翊鈞回頭看向戚繼光:“戚將軍,你說,這是為什么?” “……” “是因為咱們長城修得還不夠長,不夠高,不夠厚?” “那究竟要多長、多高、多厚才算牢固?” 戚繼光上任以來,一直積極主張修筑長城,聽到朱翊鈞這話,他心里有點慌:“臣當初奏請建三千座空心臺是為了……” 朱翊鈞打斷他:“為了在敵軍進犯時,白天施煙,夜間點火,臺臺相連,傳遞消息?!?/br> “你在長城外側設置了觀察哨隊,內側部署靈活性強的騎兵,這樣長城也算稱得上固若金湯,能夠抵御蒙古人小規模侵擾?!?/br> “可一旦被蒙古騎兵打開一處缺口,萬里長城也不過是形同虛設?!?/br> “嘉靖二十九年,俺答于正面進攻古北口的同時,從黃渝溝掘長城而過,咱們不戰自潰。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br> “咱們認識到火器威力驚人,大力發展火器,蒙古人、女真人都一樣,他們也在長期進犯大明的過程中,總結經驗,不斷進步?!?/br> “自古以來,不管是突厥、鮮卑、蒙古、女真……只要中原地區強盛,縱使沒有長城,他們也不敢大規模入侵?!?/br> “太祖、成祖雄才大略,那時,只有咱們追著他們打,他們縱然南下之心不死,也不敢大規模進犯?!?/br> “倘若中原地區衰落,縱使長城再長、再高、再厚,蒙 古人也只當咱們是小金庫,沒錢就來洗劫一番?!?/br> “陛下說得是?!?/br> 戚繼光也不得不承認,他說得有道理。兩百年過去,大明國力與日俱減,對于走遍蠻夷的威懾力也大不如前。 戚繼光多次上奏朝廷,加固長城,也符合大明此時的國情。 朱翊鈞又說道:“若我沒記錯,當年成祖靖難起兵,泰寧、福余和朵顏三衛也算立下汗馬功勞?!?/br> 朵顏三衛這幫蒙古人,并非黃金家族后裔,對北元勢力也沒什么特殊感情,純純雇傭兵,誰花得起錢,就跟誰干。 漢人三歲識字,五歲讀書,他們三歲騎馬,五歲射箭,不講兵法,只管猛沖,悍不畏死,硬是幫著燕王把侄子從龍椅上拽了下來。 也正因為此,朵顏三衛的首領才有都督、千戶、白戶、指揮僉事等世襲的封號。 但這幫人畢竟只是無情的戰爭機器,沒有堅定立場,后來瓦剌崛起,拉攏并雇傭他們,后來在土木堡活捉英宗。 朱翊鈞問戚繼光:“戚將軍認為,應該如何處理董狐貍三人?” 戚繼光一時間也沒有頭緒:“人咱們已經抓了,至于如何處理,不如商議之后再做決定?!?/br> 董狐貍、長禿、長昂三人很快就被押送回薊鎮,譚綸正在總兵府等候,看到朱翊鈞并不意外,畢竟早已經和好兄弟戚繼光通過氣。 董狐貍叔侄三人打仗雖然驍勇,骨頭卻并不硬,稍加審問,就把他們的盟友賣了。并且表示,愿意納馬鉆刀立誓:只要戚繼光赦免并放了他們,回去之后,他們立刻放歸劫掠的邊民,今后永不進犯。 鉆刀立誓就是從架起的刀門下鉆過,象征著若違背誓言,必將死于刀刃之下。 戚繼光和譚綸商議之后,認為可行。畢竟朵顏衛在三衛中實力最強,也最愛挑事,如若他們臣服,對察哈爾部和內喀爾喀部也必將有所威懾,不敢來犯。 但朱翊鈞在這兒,他二人做不了主,還得請示皇上。 朱翊鈞坐那兒飲茶,聽完之后卻“呸”了一聲:“現在他們的命攥在咱們手里,他有資格講條件?” 戚繼光和譚綸捉摸不透他的意思:“陛下的意思是?” 朱翊鈞手起刀落:“殺了!” “……” 戚繼光和譚綸大驚,互相對望一眼,皇上在說什么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