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節
朱翊鈞在他后腦輕拍一巴掌:“你先把姿勢擺對?!?/br> 棲霞公主太小了,只能站在一旁,看著哥哥jiejie射箭。她從小就乖,不哭不鬧,安靜得很。 朱翊鈞像她招招手,棲霞公主跑過來,抱住哥哥的腿,仰起頭沖他笑。 朱翊鈞蹲下來,將她圈在懷里,握著她的小手,帶著她射出一箭,正中靶心,小妹被他哄得咯咯地笑。 玩累了,朱翊鈞便帶著弟弟meimei來到觀德殿二樓,瑞安公主跑過去,依偎在皇太后身旁:“母后你看到沒有,我射箭可厲害了,我還要跟著哥哥練劍?!?/br> 皇太后拂去她額邊一縷碎發:“你是公主,是個女孩子,要有公主的樣子,舞刀弄槍的想什么話?” 朱翊鈞接過太監地上來的茶喝了一口,替meimei說話:“我的meimei,讀書習字,騎馬射箭,舞刀弄槍……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br> 午后,皇太后要帶著潞王和瑞安公主回去午休,朱翊鈞命人將棲霞公主送回永寧宮,自己卻留了下來。 他獨自在觀德殿二樓的長廊上坐著,目送皇太后的鑾輿走遠。 在穆宗臨終前,他答應父皇,要好好照顧母后和弟妹,他一直在踐行自己的諾言。 他又望向遠處的太液池、金鰲玉蝀橋、周圍的殿宇樓閣,手里握著個東西,指腹在紋飾上細細摩挲。 那是一枚長命鎖,皇爺爺所賜,他們曾經一起,在西苑生活了七年,彼此陪伴。 天色漸漸暗下來,陳炬來到他跟前,躬身問道:“天黑了,陛下可要回鑾?” 朱翊鈞擺了擺手:“我想再待一會兒?!?/br> 今天除了是重陽節,也是僰人的賽神會,劉顯行動的日子。 不知坐了多久,朱翊鈞竟然睡著了,夢里隱約聽到西南方傳來嗩吶聲,城門轟然倒塌,兵刃相擊,撕喊、哀嚎。 七日之后,四川傳來捷報,九絲城破,阿大王被擒,阿二王、阿幺妹戰死。 朱翊鈞下旨,將阿大王押往京師,劉顯、白鶴等人回京述職,論功行賞。 僰族百姓全部遷出九絲城,分散在四川、貴州和云南各地。九絲城派駐流官,由周圍漢民前往定居。 不久之后,九絲之戰具體戰報呈上來,朱翊鈞一字不落的看完,心中梗著一口氣,久久不能平息。 第一個登上城樓,抓獲僰人首領阿大王的人是劉顯的兒子劉綎。朱翊鈞看到這里的時候,并未特別關注,直到他見到劉綎本人,才驚訝不已。 那個打進敵人內部,靠男色取得阿幺妹信任的白鶴已經戰死。 攻城那日,激戰中,阿幺妹一眼看見人群中的白鶴,提著槍不顧一切地沖上去,對這個曾經的愛人,她只剩下滿腔恨意。 官兵見阿幺妹與白鶴拼殺,將之團團圍住。阿幺妹腹部遭受重創,腸子流了出來。這個勇猛的異族女子竟是把腸子盤在脖子上,繼續拼殺。 白鶴見狀,驚得愣了片刻,正是這一瞬間,只聽見”撲哧’一聲,阿幺妹一□□向他的胸膛,二人竟是同歸于盡了。 第192章 朱翊鈞再次下詔,…… 朱翊鈞再次下詔,厚葬白鶴,撫恤他的家人,同時也在九絲山下厚葬了阿幺妹,允許她的族人祭奠。 阿大王犯謀逆罪,按照《大明律》應當凌遲處死,梟首示眾,但朱翊鈞看完三法司呈上的罪狀之后,只道:“不必凌遲,直接斬首吧?!?/br> 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和都察院左都御史互相看看,最后一同看向張居正。 張居正也不知道說什么,又看向朱翊鈞。朱翊鈞也沒說什么,就讓他們按此去辦。 走出大殿時,張居正幫著朱翊鈞給了個理由:“這是皇家恩典,君主仁慈,將叛軍首領改為斬首吧?!?/br> 下來之后,朱翊鈞與馮保聊起此事:“大伴可知我為何不判阿大凌遲?” 馮保想了想,猜測道:“是因為陛下憐惜他的meimei,才對他網開一面?!?/br> 朱翊鈞道:“是,也不全是?!?/br> 這就讓馮保有些好奇了:“看來,陛下還有其他考量?!?/br> 朱翊鈞點點頭:“凌遲乃是陵遲,大伴曾讓我讀一本書,叫《荀子》。在《荀子》中提到:‘三尺之岸而虛車不能登也,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也?!邞已萝嚥荒苌?,但百仞之山,卻能任由車馬登頂,為何?乃是山坡平緩?!?/br> “陵遲本義乃是指山勢平緩,徐徐而高,殺人者欲其死而不速,故取漸次之意?!薄?】 “凌遲之刑,五代興起,宋建立之初禁止,仁宗復用,神宗濫用?!?/br> “到了我朝,《大明律-刑律》只有絞刑和斬刑。在這之外,以處大逆諸罪?!?/br> 他看向馮保:“大伴,你說,這說明了什么?” 馮保答道:“凌遲乃非刑之正?!?/br> 朱翊鈞又道:“祖宗既想沿用此刑,又不肯寫入正刑,說明他們也知道,千刀萬剮極其殘酷,而非人道?!?/br> “漢文帝下詔說:‘夫刑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豈稱為民父母之意哉!其除rou刑’?!?/br> “漢文帝能廢除rou刑,那就從我開始,大明也停用凌遲吧?!?/br> 凌遲這個話題,馮保不可避免的想到一個人——袁崇煥,崇禎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以謀逆大罪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行刑者用漁網纏住,割下凸出的皮rou,三千七百多刀,人還沒死,雖發不出聲響,心肺間仍能聽見哀嚎。 京城百姓不明內情,只知他通敵叛國,爭相購買他的rou,以表憤怒。 馮??粗矍暗暮⒆尤粲兴?,又有了那種玄妙的感覺。世宗活到六十歲,修了大半輩子仙,還是沒有擺脫身為人的自私和貪欲。 朱翊鈞不過十四五歲的年紀,卻時常讓人感受到扎根于靈魂深處的神性。 幾日之后,朱翊鈞命人到民間去找的東西找回來了,順藤摸瓜,還挖出了一點別的事情。 這日,他讓人備了些點心和玩具到永寧宮看望幼妹。棲霞公主從小就沒見過穆宗幾面,還不記事,父皇就駕崩了。只有在兄長身上,她才能感受到一絲父愛,所以,她每次見到哥哥都很開心。 朱翊鈞抱了抱meimei,把帶來的點心和玩具給她,隨即讓乳母帶她下去,這才和淑太妃說起了正是。 他先拿出先帝所賜的金茶壺:“這個你收好,不可再隨意送人,否則必定重罰?!?/br> 淑太妃磕頭謝恩。 緊接著,朱翊鈞拋給她個重磅消息:“半年前,你的父親已經病故?!?/br> “你弟弟欠了一屁股賭債,變賣家中房舍田產償還債,你母親氣不過,投河自盡了?!?/br> “這幾個月,你送出宮為父治病的銀兩,都被你弟弟孝敬給了賭坊?!?/br> 淑太妃臉色煞白,眼淚撲簌簌的往下落。她進宮那年才十五六歲,現在也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父母雙亡,唯一的弟弟不爭氣,騙她的銀子也就罷了,連父母的死訊也一直瞞著她。 朱翊鈞站起身:“以后,你只安心照顧好小妹便是?!?/br> 說完,他就邁步走出了永寧宮。 過年的時候,朱翊鈞還曾經和馮保開玩笑,能不能把他父皇留下的這些美人兒都送回娘家去。如今看來,就淑太妃這樣的,出了宮只怕被人啃得連骨頭都不剩。 半月之后,劉顯率部眾回京,朱翊鈞在文華殿召見了他們父子。 劉顯這人就挺有意思,江西南昌人,因為家里窮,跑到四川打短工,后冒充四川籍參加武舉,考取武生。憑借超強武藝,從四川平亂到東南抗倭,他總是沖鋒陷陣、屢立戰功,一路晉升到狼山總兵。就算朝廷知道了他當初冒充四川籍參加武舉之事,也沒有追究。 后來,因為部下貪污,被那個能把高拱逼退的歐陽一敬彈劾,被罷官。 后來,張居正看重他的才能和武學,復用他領兵,不久后推薦給朱翊鈞,調往四川,平定僰人之亂。 不過,相比劉顯,朱翊鈞覺得他的兒子劉綎更有意思。 他當時看到劉顯的兒子第一個登上九絲城,擒獲阿大王,結合劉顯的年齡,還以為此人二三十歲,正值壯年。 直到劉綎跟在父親身后,進入文華殿面圣,他才發現,這竟然是個十幾歲的少年。 一問才知道,劉綎生于嘉靖三十七年五月,也就比朱翊鈞大了一歲半。 他們竟然是同齡人?。?! 在劉顯回京之前,關于他的封賞吏部和內閣就已經擬好了奏疏,提交給朱翊鈞。 朱翊鈞下旨,擢升他為南京都督同知,從一品。他兒子劉綎因軍功提升為云南以東守備,但劉顯要去南京任職,劉綎年輕,應該跟隨他的父親多加學習,于是,改任南京小教場坐營。 之后,朱翊鈞讓劉顯去文淵閣向張居正述職,卻把劉綎留了下來。 劉綎站在原地,有些手足無措,不知皇上為何專程將他留下。 等劉顯退下,朱翊鈞便從御案之后繞了出來,走到劉綎跟前,發現對方竟是比他高了半個頭。 那日在王府別院,許多比他年長的少年,也不及他高。李承恩比朱翊鈞大兩歲,身高卻與朱翊鈞相仿。 這劉綎竟然高出他這么多,肩寬腿長,身材壯碩,竟是比他足足大了一圈。 怪不得人家十六歲,已經憑借軍功升官了,想必一定很能打。 朱翊鈞問:“平時讀書嗎?” 劉綎躬身、抱拳道:“回陛下,末將自幼不愛讀圣賢書,只愛鉆研兵書?!?/br> 朱翊鈞笑了笑,心道圣賢書我也不愛讀。嘴上卻道:“都讀什么兵書?” “《孫子》、《孫臏》、《吳子》、《六韜》、《尉繚子》、《司馬法》、《虎鈐經》這些都讀過。還讀過戚將軍的《紀效新書》?!?/br> 劉顯和戚繼光當年同在東南抗倭,也算得上舊相識,劉綎讀過他的兵書,也并不奇怪。 朱翊鈞又問:“平時用什么兵器?” 劉綎答道:“刀槍劍戟都用?!?/br> “你的武功跟誰學的?” “跟我父親學的?!?/br> 朱翊鈞笑道:“甚好甚好?!彼謫杽⒔?,“你渴不渴?” “末將……” 劉綎話未說完,朱翊鈞便吩咐一旁的太監:“來人,賜茶?!?/br> 面對天子的熱情款待,劉綎實在有些不知所措,太監端上茶盞,他只能在朱翊鈞熱烈的注視下,誠惶誠恐的端起茶盞,淺淺喝了一口。 朱翊鈞又問:“餓嗎?” 劉綎回道:“不……不餓?!?/br> “昨夜休息好了嗎?” “休息?”皇上如此關懷,劉綎實在受寵若驚,“回皇上,休息得很好?!?/br> 朱翊鈞點點頭:“那邊隨朕出來?!眲⒔柌恢鍪裁?,只得跟在他身后,走出文華殿,來到外面的空地。 朱翊鈞一伸手,太監遞上他的木棍,朱翊鈞沖劉綎揚了揚下巴:“來,與朕比試比試?!?/br> “?。。?!”劉綎張了張嘴,驚訝得雙目圓瞪。讓他第一個登上九絲山,生擒叛軍首領,他絕無二話,提槍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