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節
“唉!”徐階嘆一口氣,他即將卸任,卻不知這位皇太子邀他來西苑,竟是為了給他看這個。既然他這么好奇,哪也不妨提一提那段往事。 “嘉靖就年,討論文廟祭祀,時任內閣首輔張璁主張將孔子像改為木制神主,“大成至圣文宣王”封號改為先賢先儒?!?/br> “我極力反對此事,張璁卻說我背叛他,可我從來沒有依附過他,何來背叛?” 朱翊鈞問:“那后來呢?” “后來,我從翰林院編修貶到了延平府做推官?!?/br> 朱翊鈞皺眉:“這個懲罰可夠重的?!?/br> 翰林院編修,那就是內閣預備役,延平府推官,搞不好要提前告別官場。 后來的事,朱翊鈞有所耳聞。世宗為莊敬太子挑選東宮僚屬,夏言不計前嫌,推薦了徐階。 徐階說道:“想來,這些字,便是那時刻上的?!闭f到這里,他停頓片刻,又說道,“想來,先帝彼時應是被讒言所蒙逼?!?/br> 他不能說世宗的不是,也不能承認自己是個小人,于是,巧妙的把責任都推給了張璁。意思是,張璁在世宗面前添油加醋,才讓世宗對他有所誤會,刻下這些字。 至于世宗為何食言,那也與徐階后來的轉變有關。他從一個直言不諱的年輕人,變得溫和、順從、討好、折服,用懷柔的手段達成目的。 朱翊鈞說:“或許,皇爺爺是想用這種方式記住你吧?!?/br> 他將牌匾恢復原樣,拍了拍手上的灰塵,對徐階說道:“咱們走吧,這個時辰,皇爺爺該回來了?!?/br> “……” 說著,朱翊鈞就快步走出了大殿。徐階跟在他身后,隱隱明白了他這么說的用意。 大殿外,日頭依舊毒辣。朱翊鈞招呼太監:“快快,把紙傘給徐閣老,仔細中暑了?!?/br> 出了萬壽宮,前面不遠就是無逸殿,那曾是內閣的直廬,徐階最熟悉的地方,朱翊鈞卻是第一次來。 走進殿內,朱翊鈞一眼就看到了墻上寫的字:“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br> 他問徐階:“這是徐閣老寫的吧?!?/br> “正是?!?/br> 那年他費勁千辛萬苦,扳倒嚴嵩,位列首揆??犊ぐ旱脑趬ι蠈懴麓司?,嘗試扭轉嚴嵩專權以來的朝政積弊。 朱翊鈞又問道:“那你做到了嗎?” “……” 他問問題總是這樣,帶著孩童特有的純真,簡單而直接,讓回答問題的人猝不及防,就像是絕世高手拿著長槍,卻被人逼近了窄巷,毫無用武之地。 徐階說道:“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竭盡全力,力圖恢復舊制舊法?!?/br> “舊制?”朱翊鈞不懂,“你指的是哪一年的舊制?” 徐階這次卻回答得十分干脆:“正德以前,弘治年間?!?/br> 朱翊鈞轉過身來看著他:“徐閣老,我只是個小孩子,懂得不多,若是說得不好,你指正便是?!?/br> “殿下少小有志,博聞強識,許多太學監生也有所不及?!?/br> 朱翊鈞點點頭:“嚴嵩走后,是徐閣老站出來主持朝政,穩定時局,使得朝野上下恢復秩序?!薄霸谖一薁敔敗{崩之后,也是你草擬遺詔,迎我父皇入宮,登臨大寶?!?/br> “這是你的功績,我父皇不會忘記。不過,恢復舊制就算了吧?!?/br> 徐階震驚的看著他,不懂他為何會說出這番話:“殿下!臣離去之后,李春芳、趙貞吉他們會堅持恢復舊制舊法、保存善類,大明定能恢復往日的興盛?!?/br> 朱翊鈞說道:“這幾年我也看過許多來自全國各處的奏章。就在此時,俺答部正揮軍南下,直逼大同。天災不斷,百姓度日艱難,土地兼并,加劇矛盾,大家必然懷念往日的安定時光?!?/br> “大明至今兩百年,如今亂象已成,危機四伏,遵循舊制只能帶來更多問題,破除舊制,建立新政,才能轉危為安?!?/br> 朱翊鈞沖著徐階一笑:“不過,這些已經和你沒有關系了,你就安心回到華亭養老吧?!?/br> 徐階看著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番話竟是出自一個十歲稚童的口中。 他確實聰明,也確實讀了許多書,接觸過許多思想和學說,批閱過打量奏章,給出的批示甚至比他的父親更加精煉而具有針對性。 不得不承認,他已經逐漸展現出君王的雛形,若要長成明君,還需進一步精心雕琢。 但讀更多的書,接觸更多思想,就意味著他也擁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這些想法,許多時候,未必能與大臣保持一致。 這樣有想法的君主,對于內閣來說,未必是好事。 畢竟,他們需要的不只是君主的賢明,更要君主“聽話”。 武宗與世宗都不是聽話的皇帝,在某種程度來講,隆慶還算聽話,但可惜的是,聽的卻不是他徐階的話。 而眼前這位,未來必定不是個聽話的皇帝。 第115章 徐階問道:“殿下…… 徐階問道:“殿下,這些都是誰教你的?” “這是我……”話說一半,朱翊鈞改了口,“這是我自己想的?!?/br> 思想形成源于所接受的教育,朱翊鈞才十歲,他這個年紀,所思所想,都有跡可循。 徐階略加思索也就明白了,當初還是他推薦張居正充任這位皇太子的講官。 他早就知道,張居正同他已經不是一條心,但他仍然看重張居正的才華,與政治抱負。 沒想到,張居正一手教出來的孩子,也是一心想著改革新政,只不知道他們那位皇上是怎么想的,往后的日子,李春芳怕是不好過。 “唉!”徐階輕嘆一口氣,搖了搖頭,他能做的都已經做了,馬上就要卸職返鄉,這些事情就留給李春芳去cao心吧。 其實徐閣老冤枉他的學生了,張居正只讓朱翊鈞好好讀書,很少同他說這些。 這些都是平日看書閑聊的時候,馮保潛移默化傳達給朱翊鈞的思想,再加上小家伙本來就聰明,結合大明現在和未來形勢,舊制和新政,他自然明白該怎么選。 兩個人走出無逸殿,朱翊鈞忽的又想起個事情,問道:“徐小姐近來可好?” 徐階回道:“甚好?!?/br> 朱翊鈞又問:“她也跟著你回華亭嗎?” “那是自然?!?/br>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你們走之前,我想見見她?!?/br> “這……” 朱翊鈞小手一揮:“徐閣老不必費心,我來安排?!?/br> “……” 他也就是個小孩兒,但凡有個十多歲,對徐階說這話都不合適。 朱翊鈞半瞇著眼看看天色,問一旁的太監:“什么時辰了?” 太監道:“回殿下,已過申時刻?!?/br> 朱翊鈞點點頭,對徐階說道:“那徐閣老先回吧,我還有些別的事?!?/br> 徐階向他行禮,隨后離開,人走出去老遠,朱翊鈞還不忘喊道:“傘記得還我,給張先生就好?!?/br> “……” 皇太子愈發小氣了,連一把油紙傘,都得向首輔討回來。畢竟《道德經》所說,三寶之一:二曰儉。 朱翊鈞來到萬春宮,那是皇貴妃沈氏居住的地方。世宗駕崩之后,皇貴妃變成了皇貴太妃,隆慶曾經提議讓她搬去慈寧宮居住,這就相當于皇太后的待遇,但沈太妃婉拒了。 她在萬春宮住了二十多年,已經習慣了,不愿再搬來搬去,留在西苑,偶爾還能回想起先帝在的日子。 隆慶是個很好說話的皇帝,既然沈太妃想要留在萬春宮,那就隨她的心意,一應用度還跟往常一樣。 世宗駕崩之后,朱翊鈞沒有回過西苑,自然也沒再來過萬春宮,只在家宴時見過幾次沈太妃。 他剛走到萬春宮門口,太監見了他,先愣了片刻,隨后激動起來:“殿下!您今日怎么來了?”他反應過來,還沒行禮,趕緊跪下。 朱翊鈞擺了擺手:“免禮吧,太妃呢?” “在殿內看書,她只能您來了,一定很高興,奴婢這就去通傳?!?/br> 沈太妃聽到太子來了,趕緊放下手里的書迎出來:“太子怎么來了?” 朱翊鈞握著她的手,笑道:“好久不見太妃,我都想你啦!” 沈太妃輕撫他的臉頰:“嘴還是這么甜?!?/br> 朱翊鈞說:“沒有太妃宮里的點心甜?!?/br> “哈哈哈哈哈哈!”沈太妃笑得合不攏嘴,趕緊吩咐人去準備點心。 她又拉住朱翊鈞上上下下看了個遍:“又長高了?!?/br> 朱翊鈞問:“那我和哥哥誰高?” “嗯~”沈太妃看不出來,“下次你們倆比比,我覺得還是承恩高一些?!?/br> 朱翊鈞揚了揚下巴,很不服氣:“那我可要多吃點?!?/br> “好好好,那就留下來用晚膳?!?/br> 朱翊鈞也不客氣:“好!” 點心端上來,朱翊鈞也不客氣,他吃得越香,沈太妃就越是開心,坐在旁邊,拿著手帕替他擦嘴。 朱翊鈞吃了點心,這才問道:“太妃,最近徐小姐有來過萬春宮嗎?” “喲,那可有一段時日沒來了?!鄙蛱鷨柕?,“怎么了?” quot;徐閣老請辭,我父皇同意了,徐小姐自然也要跟著回原籍。quot;朱翊鈞看著沈太妃,“你覺得她愿意嗎?” 沈太妃明白了,這才是小家伙今日來到萬春宮真正的目的:“出嫁的姑娘又重回娘家,日子過得舒心的極少,大多受盡冷遇。尤其徐家和嚴家這樣的恩怨,她在哪里,日子都不會好過?!?/br>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那……咱們把她留留下來吧?!?/br> “留下來?”沈太妃不明白他的意思,“怎么留?” “我想想……”思考的時候,朱翊鈞又吃下一塊綠豆糕,“不如,讓她進宮做個女官吧?!?/br> “女官?”沈太妃搖了搖頭,“女官要從民間選拔,徐小姐出身官宦人家,又是首輔孫女,不合適吧?!?/br> “合適!現在徐閣老已不再是內閣首輔?!?/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