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第71章 童年 也許是因為沒有在母親肚子里待夠時間,聞亦從小就對聞琳瑯表現出了強烈的親近欲。 然而聞琳瑯一直對他十分抗拒,都是交給保姆看顧。 聞琳瑯的精神失常在那時就有了預兆,她不親近聞亦,并且一看到他就異常暴躁。 聞勤生嘗試了很多辦法,想讓她和孩子親近起來,都沒能成功。 聞亦慢慢長大,說不清他是在哪一刻知道自己的身世的,也許是聞琳瑯的憎惡、聞勤生的冷視、周邊人閃爍的目光、家中角落里流出的竊竊私語。 又或許是這些東西的總和。 仿佛命運中固執的召喚,執意要聞亦去注意這些瑣碎的不尋常。 令他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后突然領悟。 因此聞亦小時候從來沒有問過自己的父親,開始是太小不知道要問,后來是不敢問。 這樣的童年造就了聞亦的好脾氣,敢于生氣是一件需要底氣支撐的事,聞亦是一個最沒有底氣的人。 缺乏愛的人,內心是沒有力量的,他長成了一個中空的空心人。 聞亦缺乏底氣這件事,在小時候就初見端倪。他第一次在小區里交到朋友后,把小伙伴們帶回家玩。 到了別人要回家的時間了,聞亦依依不舍,抱了一個糖罐出來,給了他們一人一顆糖,說:“那你們明天還來,行嗎?” 聞亦那時候還不懂一個道理,說了這樣的話,就相當于是主動把自己放在一個被動的位置。 小孩兒轉了轉眼睛,說:“我要兩顆?!?/br> 聞亦又給了他們一人一顆,不放心地再問:“明天來嗎?” 小孩兒握著兩顆糖,說:“來啊?!?/br> 另一個小孩兒接話:“明天要四顆糖了?!?/br> 小孩子多么狡猾,很快就抓住了聞亦的弱點。用絕交威脅,以明天誘惑。 不過聞亦不怕,因為他的糖罐總是滿滿的。 但聞亦的計劃還是很快就敗露了,因為小區里很多父母發現自家孩子紛紛長了蛀牙。問了之后,揪出了聞亦這個罪魁禍首。 家長們陸續拎著孩子上門,掰開孩子的嘴給聞勤生看里面的蛀牙,控訴聞亦的罪行。 聞亦每到這時就會躲在門后,只敢探頭,不敢出來。 而母愛這個東西,第一次在聞亦眼中具象化,是有一次他在小區的湖邊看到一對母子。 那個母親帶著孩子,和朋友坐在湖邊的長椅上說著話,一起品嘗點心,糯米的點心不好消化,就沒給小孩吃。 小孩兒在一旁看饞了,像小燕子一樣沖她張開嘴巴。那個mama就笑了,撕下一點點粘著豆沙的餅皮放到小孩兒嘴里,并在他咀嚼的腮上親了一口。 可以想象那個畫面給聞亦帶來了多大的沖擊。 因為在那之前,聞亦還以為所有的母親都憎恨自己的孩子。 后來小伙伴們有一次聚在一起,聊到暑假夜宿海洋館的經歷。 聞亦不懂,問:“那是什么?” 小伙伴:“就是去海洋館睡覺啊,我們睡在帳篷里,還能看到好多好多魚呢,大的小的都有?!?/br> 他問:“你mama沒有帶你去過嗎?” 小聞亦不高興地反駁他:“她帶我去過,我記性不好忘記了,你一說我就想起來了?!?/br> 他下意識地要維護,不是維護自己的面子,而是維護母親。 那年,聞亦在五歲生日那天許愿,希望mama可以帶他去海洋館。 這個愿望直到三十多歲都沒有實現。 那個家里唯一給過他一點慈愛的就是帶他的保姆。 每到聞亦被聞琳瑯冷著臉拒絕的時候,她就會煮一碗小餛飩給聞亦。每次給他煮五個,小小的一碗。 湯底里會抓一把蝦米,聞亦經常能在小蝦米里發現不一樣的物種,小螃蟹、小章魚、小海馬、小魚什么的,像尋寶一樣。 碗里簡直應有盡有,他很高興地對保姆說:這樣就不用去海洋館了。 一碗餛飩,是聞亦知道的最小的海。 六歲那年,聞亦第一次經歷了離別,一直照顧他的保姆辭職了。 這對他來說簡直是天塌地陷,哭鬧著不讓保姆走,最后還是聞勤生出面呵斥了他一頓。 聞勤生又給聞亦重新找了一個保姆,聞亦花了很長時間才慢慢接受她。 幾個月之后,聞勤生發現聞亦一直在被這個保姆虐待。 保姆虐待聞亦沒什么特別的原因,全然出自不甘和嫉妒。 她自己也有一個孩子,跟聞亦差不多大。她出來當保姆給別人帶孩子,把賺的錢寄回家養自己的孩子。 聞亦優渥的物質條件讓她感到不平衡,嫉妒催生了她的暴行。又因為聞勤生和聞琳瑯對聞亦不夠關注,讓她越來越過分。 她每次都將聞亦帶到自己的保姆房,在他身上又擰又掐,恐嚇加威脅,不準他告訴別人。 直到有一次失手,她打破聞亦的頭,才被人發現。 諷刺的是保姆房就在聞琳瑯的房間隔壁,聞亦就在聞琳瑯一墻之隔的地方遭受了數月的虐待。 聞勤生報了警,警察帶走了保姆。 在這個事件發生后沒幾天,聞亦突然找到聞勤生,問他:“我可以去福利院嗎?” 聞亦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福利院的理念宗旨,記住了里面的一句話:追光沐光,讓每一個孩子在愛的陪伴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