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王允吃驚地道,“那白玉京將有近二十萬民夫!” 而這些民夫不是白用的,要給飯吃,給工錢。 比賑災耗費還大! 張禎知他所慮,笑道,“大人放心,錢糧都充足?!?/br> 這賬她昨晚就算過。 王允還待再說,忽聽御座上的小皇帝朗聲道,“就依皇姐所言!” 皇姐說行,那肯定行,不行也行! 人多,白玉京就建造得更快了! 還有鐵道車,他想早點坐上。 第488章 又高產又好吃,才是她的終極目標 接到朝廷的詔令,荀彧和張遼就忙開了。 荀彧忙著開倉放糧、騰出屋舍,安置冀北的老弱病殘。 張遼忙著護送青壯災民到白玉京。 眾人得知是去做工,還有飯吃有錢拿,都是欣喜不已。 今年這樣的災情,當地六十多歲的老人都沒見過,原以為這回九死一生,幸得朝廷伸出援手。 父母長輩,都叮囑被選去白玉京的兒女或孫兒孫女,萬不可偷jian?;?,有多少力氣都使出來。 不僅僅是為了掙糧掙錢,也是回報朝廷的垂憐。 被叮囑的全都鄭重應下。 張遼率五千精兵,將人送到地方后,又跑到長安見張禎和呂布,武場較藝,飲宴為樂,好不快活。 阿斗是樂不思蜀,他是樂不思冀。 如果不是呂布明里暗里趕人,他能待到過年。 張禎也沒空陪他,因為秋收開始了。 雖然冀北顆粒無收,冀南的莊稼長勢也不如往年,還遭了蝗災,必然欠收,別的州縣可都是大豐。 幅員遼闊就是有這樣的好處,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比較強。 北邊干旱,南邊雨水豐沛,不受影響。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治國之道也相似。 將大糧倉向災區略微傾斜,再拉扯一把,便能度過難關。 這一年,張禎親自去皇莊割了第一把稻谷,謂之開鐮。 大家都很迷信,總覺得由她開啟秋收,會收得更多。 關中幾大世族也有類似的念頭,想請她去為自家開鐮,當然了,不是白去的,事后重金酬謝。 張禎本想拒絕。 堂堂宸王千歲,哪能任你們使喚? 本王尊嚴何在?朝廷顏面何存? 奈何他們給得實在太多,尊嚴、顏面什么的,暫且放一放。 高高興興的去了,掙回幾大匣子麟趾金,越數越開心。 呂布無語,極其無語。 他活生生的一個大將軍站在神悅面前,她眼里卻只有金銀財寶。 于是去庫房抱了一大箱玉器,一樣樣擺開。 玉光瑩潤,雅致清貴,總算奪回她的注意力。 他就說嘛,金銀忒俗氣,他的神悅,與美玉更為相配。 十月末,各地收成匯總上來。 大將軍府一眾幕僚算了幾天,算出稻谷畝產四百一十二斤,麥子畝產三百三十八斤,都比去年低。 但這是全國平均量,包含受災的冀北、冀南。 張禎看著這兩個數字,表面淡定,心里暗暗松了口氣。 其實她也很擔心啊。 王允也擔心,所以估摸著時間,特意跑來問她,知道畝產很是震驚,“竟然還有這么多?!” 冀北大旱,赤地千里,冀南稍好些,也受了災,糧食欠收。 因而他以為,稻谷、麥子的畝產都會嚴重下降。 哪怕降一百斤,他都能接受。 誰知只降了幾十斤。 張禎笑著指指頭頂,“老天保佑?!?/br> 保佑各種災害沒有一起發生,保佑她還能應對。 在這樣的時代,人定勝天只是個口號。 看天吃飯才是常態。 例如冀北的干旱,興修水利也好、找地下水也好,都只是隔靴搔癢,作用有限。 如果朝廷無錢無糧,她縱想賑災,也無能為力。 會死很多人。 王允神色很激動,“糧倉又能填滿了!” 建造白玉京以及修路的民夫,已經吃空了豫州三個大糧倉,每每想起,他就一陣恐慌。 這回好了。 張禎笑道,“是啊?!?/br> 事實上,還裝不下。 她已傳訊李嚴,讓其在白玉京附近再建幾個臨時大糧倉,將豫州前兩年的陳糧搬運過去,騰出來的糧倉裝新糧。 畝產下降,田賦還這么多,是因為糧食總量大大增加了。 從世族釋出的隱戶隱田,創造了一部分增量,內附的匈奴、鮮卑等各部落胡人,創造了另一部分,還占大頭。 他們開荒免三年稅賦,去年已到期,今年得繳納。 王允年紀老邁,精力不濟,已忘了此事,張禎提醒后,喜得每條皺紋都舒展開,笑得停不下來。 忽然又想起一事,心疼地道,“糧食且不說。民夫的工錢,也是一項大支出?!?/br> 要依他,給吃食就不錯了,還付什么工錢。 這是服徭役,是子民應盡的義務! 給不給錢,民夫都得來! 張禎心說咱可不能當葛朗臺,笑道,“王叔且想,民夫得了錢,用于何處?” 王允:“大抵是送回家,交給父母或妻女?!?/br> 張禎:“他的父母或妻女,又將錢用于何處?” 王允以己度人,思忖道,“一些積攢起來,一些日?;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