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王允以為她是怕損名聲,沉思道,“你不出面也可,我與陛下商議,定了再告知你?!?/br> 他早看出來了,陛下對白玉京的心,與他一樣,甚至比他更熱切。 打開皇陵借些財寶用用,定會同意。 張禎嘆道,“真不至于。王叔,我有更好的法子?!?/br> 如果遇上迫不得已的狀況,她也不介意開皇陵,可現下不到那地步。 該怎么cao作,后世早有示范,全部照搬不現實,她也不愿意,但能借鑒一二。 第428章 高,實在是高 王允一喜,“什么法子?” 他記得,神悅上次說更好的法子,是海水曬鹽,讓百姓都吃上了廉價的好鹽,朝廷也得了一大筆資財。 張禎笑道,“白玉京不僅是朝廷的,也是百姓的,那就一起來建?!?/br> 王允:“......怎么建?” 這就說來復雜了,但張禎今日也有空閑,便跟王允一點點細說。 其一,白玉京共有一百九十九坊,拿出其中四十個坊的住宅,預先出售給長安、洛陽兩地有意隨朝廷遷入白玉京的百姓。 并且,因這兩座舊都的百姓此前受朝廷所累,多災多難,也算與朝廷有共患難之情,因此只售半價。 但房錢需要一次性全部付清。 如果一時拿不出來,也沒事兒,慢慢攢,五年之內,朝廷都會為這兩地的百姓保留名額。 前提是他們要能證明自己舊都人的身份,例如有戶籍,或有十戶鄉鄰為證。 其二,再拿出一百個坊的住宅,向天下百姓出售。 這回就不是半價了,而是原價。 同樣需要一次性付清。 以上兩者,都需要審查購房資格,一戶一宅,倘若有世家大族以部曲、奴仆的名義購買多處,囤房謀利,過后查出來,房產無償收回,并處于十倍罰款。 其三,朝廷自掌十九個坊,用以安置官員、人才,或別的用途。 這一項里,沒有進賬,得由朝廷自己花錢。 其四,最后四十個坊,像鹽牌一樣公開競價。 價高者,獲得這一坊的坊牌。 但這并不是說,這一坊就歸這一家了,他們甚至沒有承建資格,只需要拿出建造費用。 承建的還是朝廷。 房屋住宅建造好之后,交付給他們,由他們自行定價,自行出售。 換言之,他們只是中間商,賺個差價。 還得規定一條,住宅出售的最高價格,不得超過建造費用的六倍。 請各家自己算好賬,量力而行,如果虧了,朝廷不負責。 其五,八個坊市里,共有三十二條主街道,一百六十條小街道,大小商鋪無數。 這一回,就不是競價。 而是將城墻與宮城、皇城分成一百一十二份,大者十六,小者九十六,與坊市街道掛鉤。 想要經營街道的,必須負擔相應的建筑費用。 與各坊住宅一樣,都是只需出資,無需承建,等著收房就可以了。 不一樣的是,商鋪的租金或售價,朝廷都不做硬性規定,由得他們自己。 定出天價朝廷都不管,只要他們能租或賣出去。 當然了,事實上他們也不可能定出天價。 因為,朝廷手里還有主街道十六條,小街道六十四條,有這些做為調控,世家大族或巨商手中的商鋪,定價也不會太離譜。 張禎已經盡量說得淺顯了,但王允還是頭暈腦漲。 聽完久久不能言,盯著張禎一個勁看。 張禎被看得心里發毛,“王叔,你看什么呢?” 王允:“看你是人還是神仙?!?/br> 這般精妙的辦法,他光是聽懂都難,真不知神悅是怎么想出來的。 張禎:“......王叔說笑了?!?/br> 不過王允還有幾個地方不明白,問道,“出售給百姓的民宅價格,具體是多少呢?” 張禎:“李嚴、毛玠、孔明他們還在算,會比建造成本高一兩成?!?/br> 頓了下又道,“建造成本,也包括人力成本?!?/br> 王允覺得這詞新鮮,“人力成本?” 張禎:“沒錯,這一次所征民夫,除了一日兩餐之外,還要發餉?!?/br> 王允失聲道,“發餉?有這必要么?” 在他的意識中,給口糧食就已經是朝廷優待民夫了,怎還要發餉?那不成了人人爭搶的美差? 張禎笑道,“當然有。民夫領了餉,心里高興,也能建造得快些?!?/br> 聽到個“快”字,王允想想自己的年紀,也就不反對了。 如果按以前的建造速度,想建好白玉京最少也得十多年,他沒把握還能活那么久,自然是越快越好。 又道,“報給坊牌競得者的建造費用,也不妨高些?!?/br> 張禎:“高不到哪兒去,得與售給百姓的價格一致?!?/br> 王允一想也是這個理兒,那些人也不傻,如果與售給百姓的價格不一致,就會知道朝廷虛報物價。 那朝廷也未免太沒面子了。 想了想,道,“只加一兩成太少,加個三四成更合適?!?/br> 張禎也沒把話說死,“先讓他們算出實際的建造費用,如果成本不太高,房價就多加些,如果成本已經很高,那就只能少加?!?/br> 為一套住宅花了幾代人積蓄這種事,她不太贊成。 王允點頭,帶些期冀道,“若是這樣的話,建造白玉京的錢就夠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