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情意,是果不是因。 而且這玩意兒太過虛無縹緲,變數也太大,張神悅那樣的人,會把寶押在隨時可變的情意上? 她不會那么蠢。 呂奉先也不是眼里只有美人的色中餓鬼。 他聽張神悅的,一是因為認同張神悅匡扶漢室的大志,二是因為張神悅一直在成就他。 如果沒有張神悅,他只是都亭侯呂奉先,不是名震天下的大將軍。 琢磨到這一步的時候,劉協感覺解脫了。 他的路很清晰,也很簡單。 不多思、不多想、不多慮,全聽張神悅安排。 任何煩惱都是庸人自擾。 某日她要篡位或幫呂奉先,他雙手奉上玉璽。 無論如何,一兩世的尊榮總是有的。 她若不篡,那他就好生呆著。 伏壽聽了劉協這番話,怔了片刻,羞愧道,“陛下,妾身無知,看輕了皇姐!” 陛下說得對,張神悅根本用不著拿情意當武器。 她也沒有在施美人計。 雖然她很美。 她的計策多不勝數,信手拈來,就能達成目的。 也就不用擔心呂奉先對她的情意是否改變。 有無情意,呂奉先都翻不出她的手掌心,眾多諸侯武將、亂臣賊子,也都翻不出她的手掌心。 自己真是白愁了。 劉協寬容地道,“改了便好?!?/br> 他這個皇帝都只是擺設,對皇后還能有什么過高的要求? 能夠陪伴他,像尋常主母那樣照料得了一個家,他就心滿意足了。 鑾駕漸漸停住,十里長亭到了。 長亭一側,已經筑了迎師的祭壇。 劉協和伏壽下了鑾駕,張禎也從車中出來,相互禮見。 迎師的時辰并不是隨便定的,是根據大軍到達的時間挑的吉時。 因此沒說幾句話就看見了風中招展的旌旗。 耳畔隱有風雷之聲,馬蹄踏得地面微微震顫。 大軍歸來了! 劉協心中也是激動,一手扶張禎,一手扶伏壽,共同上了祭壇高臺。 本來無需皇后相迎,他和張神悅就可以了。 但他想象一下他與張神悅并肩而立,呂奉先在下面看著的場面,覺得后背有點涼。 還是不刺激呂奉先為妙。 百官在祭壇兩旁站好,極目遠望。 不多時,就見無數鐵騎奔騰而至。 跑在最前面的體魄英偉,頂上三叉束發紫金冠,身著獸面吞頭連環鎧,外披紅錦百花袍,腰系玲瓏獅蠻帶,張揚耀眼,威武霸氣。 正是大將軍呂布。 隔著老遠,就聽他一聲斷喝,“下馬!” 眾將士勒馬躍下,盡顯鐵血肅穆之氣。 跟著他步行至祭壇前方,轟然拜倒。 “參見陛下,參見皇后娘娘,參見靖國長公主!” 劉協意氣風發地道,“諸將辛勞,免禮平身!” 傀儡皇帝又如何? 只要拉線的人厚道,照樣威風! 眾將謝恩起身。 呂布抬頭,近乎貪婪地看定張禎。 張禎回看他,目光坦蕩大方。 呂布露出個大大的笑容,朗聲道,“長公主殿下,臣回來了!” 幾個月不見,神悅更美。 這是他的神悅,他的! 張禎真怕他下一句是“你想不想我”,上前一步,笑道,“大將軍辛苦了!” 不等呂布再說,揚聲道,“眾將士辛苦了!爾等保境安民,忠勇仁義,碧血丹心,皆是我大漢榮光!朝廷,永遠記得諸位的付出!士民,永遠記得諸位的功勛!吾皇萬歲,大漢萬歲!” 眾將眼眶濕潤,胸中充滿豪情和驕傲。 大漢榮光。 長公主說他們是大漢榮光。 高聲應和,“吾皇萬歲,大漢萬歲!” 第373章 王師威武 匈奴、鮮卑兩族跟在諸將之后,遙望前方的祭壇高臺。 臺上有三個人,皇帝、皇后、靖國長公主。 長公主本不該與帝后齊平,但沒人指出,沒人提醒,朝中諸公裝聾作啞,歸來將士喜聞樂見。 軍權歸屬大將軍府,長公主也出自大將軍府。 她站在臺上,于他們而言意義非凡。 兩族眼中,皇帝天潢貴胄,皇后儀態萬千,但他們的目光,都凝聚在靖國長公主身上。 就是她,穩住了本要坍塌的漢室。 江湖傳聞,大將軍呂布是她裙下之臣。 看方才那情形,多半是真的,并非以訛傳訛。 兩族皆是心情復雜。 漢室不亂,他們沒有機會。 可漢室亂了,他們也身陷苦難。 真不知道連年戰亂成全的是誰。 這時前面的流程已走完,禮儀官引導匈奴單于欒提呼廚泉、鮮卑單于泄歸泥上前覲見,其余貴族緊緊跟隨。 “臣等參見陛下,參見皇后娘娘,參見靖國長公主!吾皇萬歲,大漢萬歲!” 呂布率諸將行禮,都是單膝下跪。 他們卻五體投地,虔誠參拜。 不虔誠不行,這儀式說好聽點是歸附,說難聽點是獻俘。 要想有命活下去,就得表現出溫順無害。 劉協看向張禎。 張禎微微點頭,示意他安撫兩族。 劉協卻頑皮地眨了眨眼睛,還拉著伏壽往旁邊讓位,意思很明白,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