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張禎也管不了那么遠,只想做好當代的事。 她覺得曹cao管理南匈奴這種方法很有效,可以繼續采用,便在工作本里記上一筆,免得忘記。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話她深覺有理。 給皇甫六郎的信也寫好了,交給信使送去。 翻了翻工作本,又給張遼、劉虞各寫一封,告知他們呂布、曹cao已去并州,可能還會去漠北,讓他們注意策應,提供糧草。 其實不用她寫信,如有需要,呂布、曹cao自然會去找人。 但她還是想寫。 沒有手機網絡的時代,跟遠方親友維系感情就靠寫信了。 而且,自上次那批軍報書信后,呂布、曹cao再無音訊,不知他們到哪兒了,也不知是何情形。 給張禎的感覺很像遛哈士奇,撒手沒。 老曹平時還是很靠譜的,她猜定是被呂鳳仙帶偏了。 持續傳軍報回來的,也只有固守西涼的皇甫六郎。 真是個讓人安心的大好青年,有他在西涼,背后就穩了。 想到此處,立時叫來幕僚替自己擬表章,要薦皇甫六郎為涼州將軍,接替皇甫嵩統率涼州軍。 忙完已是下午,正想歇會兒,王允忽然上門。 知道她事多,也不繞彎子,直接道,“神悅,你家十一妹,似乎還未定親?!?/br> 張禎笑道,“嬸嬸正在相看,還未定下?!?/br> 她家五個姐妹,最大的婉嫻已成婚,嫁的是崔家四郎,已有了六個月的身孕。 這崔家,和皇甫六郎的未來岳家是同族。 還有她三堂哥張祴,娶的是皇甫六郎的堂妹皇甫芳。 轉來轉去都是親戚。 婉嫻之下,便是她胞姐如意,與父母最初看中的田三郎無緣,而是中意謝五郎,也定了親。 然后就是她,暫時不提親事。 她之后是十meimei雪玉,也和鄭七郎定了親。 雪玉的胞妹,就是十一妹靈雁。 嬸嬸柳氏最為疼愛她,發誓要找個四角俱全的,每日里打起精神,接見各家媒婆,比較各家兒郎。 靈雁私下里吐槽母親,說她比九jiejie還忙。 大家都聽得直笑。 第364章 我家你三哥王定,素來愚鈍,也該歷練一番 王允也是知道張家十一娘還未定下,才提起她的。 “老夫為她保個媒,如何?” 這種事,本來應該找張十一娘的父母,但他跟他們不熟。 而且張神悅能當張氏的家,跟她商議準沒錯。 張禎笑問,“是哪家兒郎?” 話說,她現在跟王允也是親戚呀,她二堂哥張禇,娶的是王氏旁支王姍,同樣是王允保的媒。 保媒這種事兒,大約也會上癮吧。 王允:“你也識得?!?/br> 張禎隱隱有種不好的預感,“誰?” 王允微笑,“司馬懿!” 張禎一口茶水差點噴出。 暗暗順了順氣,搖頭道,“不可,萬萬不可!” 王允不解,“為何?” 在他看來,這是極好的一門親事。 論家世,張家是新貴,司馬家是望族。 兩姓聯姻,應門當戶對。 張家根基不如司馬家,能與司馬家論及婚嫁,全因有個張神悅。 論品貌,司馬懿一表人才,溫文爾雅,張神悅也是見過的,不至于辱沒張十一娘。 他對司馬懿也很是欣賞,可惜家里沒有適齡的女郎,如果有,早已主動提親。 毫不避諱的說,張氏、司馬氏兩家結親,于雙方都大有益處,正是兩好合一好。 他跟司馬懿一提,司馬懿立刻同意了。 又去信問其父司馬防,也極為贊同,待他這邊一說好,便要開始走禮。 實在不明白張神悅為何拒絕。 何況,暗示他司馬懿該成親了的是賈詡。 賈詡這老小子,向來是張神悅的應聲蟲。 所以他以為,這是張神悅的意思,想招司馬懿為妹婿。 事到臨頭,怎么又變卦了呢? 張禎啼笑皆非,定一定神,道,“承蒙王叔美意,但我聽嬸嬸說,舍不得十一妹遠嫁,要在京中尋?!?/br> 暗想這是什么鬼烏龍,文和叔,你到底是怎么跟老王叔說的? 咋還扯上了我十一妹? 什么叫自搬石頭自砸腳,她此時算是親身體驗了。 王允還不放棄,“神悅,此事兩全其美,要不你再想想?” 張禎堅定地搖頭,“不,嬸嬸一片愛女之心,我哪能讓她傷懷!再說,我也不愿與十一妹分離?!?/br> 司馬懿有多遠滾多遠,莫挨我妹! 王允沉吟道,“若只是不想遠嫁,倒也不難,讓仲達留下便是?!?/br> 他本來就不贊成仲達當什么尋礦特使令。 好好的世家子弟,哪能像庶民一樣漫山遍野的去? 雖然仲達解釋過,尋礦只是表面,實質是為了整治東南。 他還是覺得有點懸。 張禎正色道,“王叔,仲達志向遠大,要做有功之臣,你我怎能用兒女之情阻他?說出去,我家脊梁骨都會被戳彎!” 司馬懿已經來回她,父親同意他去。 王允雖有異議,但這是他自家的事,他自己決定就行。 待明年開春,他就領命上任,前往嶺南。 王允:“......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