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喝口茶,對張禎笑道,“神悅,往常你不是求賢若渴?今日,我為你帶來位俊才!” 張禎看向他身旁的少年郎,臉上的笑容恰到好處,“就是這位小郎君么?” 她確實需要更多的人才,不知此人擅長什么。 更不知他們的目標官職是哪一級,太高可不行。 王允:“正是!” 一個眼神過去,少年郎起身施禮,自我介紹,“末學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人氏,拜見長公主殿下!” “......司馬懿?!” 張禎感覺自己快裂開了。 老王叔,你不能這樣啊,我毫無心理準備,你就把司馬懿帶到我面前! 我五十米的大刀呢? 第353章 你小子老謀深算、老jian巨猾,別裝這青澀稚嫩的樣兒 張禎的印象中,司馬懿一直是個猥瑣陰險的老頭。 因為對這個人物的厭惡,從來沒想過他也不是一出生就那模樣的,也曾有青蔥少年時期。 而且少年時期長得還不錯,皮膚白皙,頭發烏黑,身量也高,像個風度翩翩的溫潤君子。 算起年紀,約比諸葛亮大兩歲,比她小兩歲。 他那些或狠毒、或無能、或奇葩的后代們也還沒出世。 然而這沒用,在張禎心里,司馬懿永遠定格成蟄伏毒蛇的形象。 還是顫顫巍巍的老毒蛇。 諸葛亮憑一己之力拉高了“諸葛”這個姓氏的上限,司馬懿憑一人,不,一家之力降低了“司馬”這個姓氏的下限。 歷史上的亂臣賊子很多,改朝換代、謀權篡位也是常事,唯獨司馬氏最令人鄙夷。 司馬懿說,我指著洛水起誓。 洛水嚇得大叫,你不要過來啊,你過來我就沒法做水啦! 但沒辦法,司馬懿還是過去了。 從此,洛水風評被害,無顏見天下山河,比被宋真宗封禪的泰山還羞恥。 光武帝秀兒以洛水為誓,為自己贏得了人心,也賦予了洛水特別的政治意義。 曹植的《洛神賦》,對洛神極盡贊美,也順帶讓洛水風華絕代。 司馬懿的洛水盟誓,使得華夏出現系統性的道德坍塌,也讓洛水灰頭土臉。 哎,真是好慘一條河。 光武帝和洛神賦的加持,都未能洗清它的陰霾。 尤其光武帝,肯定很惡心,司馬懿會想起在洛水邊起誓,分明就是學他,偏又不學全。 不過,司馬懿害的又何止一條河呢,還多得很。 時間跨度也很長。 在此之前,皇帝默認青壯年權臣才是危險的,土埋半截的老臣不會造反,很安全。 在此之后,老臣也不安全了。 越老越不安全,除非真入土。 某位老臣若被人說像司馬懿,那他脖子上就仿佛架上了把刀。 上了年紀的老臣們,聞“司馬懿”三字而變色,只要沾邊都沒好下場。 例如南北朝時期的名將檀道濟,因有人說他“安知非司馬仲達也”,宋文帝就冤殺了他,連同他的八個兒子。 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代明君了吧?一句“七十多歲的司馬懿還能為曹魏立功”,嚇得病床上的李靖隨軍出征。 還有唐高宗李治的舅舅長孫無忌,有人彈劾他像司馬懿,沒過多久,就被逼得自縊,家屬流放嶺南。 最慘的是明朝的李善長,本身自己也不算很清白,又長壽,年老病弱的朱元璋一想,我未必活得過他,為避免他效仿司馬懿,還是殺之為妙,遂全家處死。 司馬懿簡直成了后世大臣們的核武器,看誰不順眼,年紀又大,就說他像司馬懿,屢見奇效。 “......神悅以為如何?” 王允問道。 張禎:“......王叔以為呢?” 糟糕,剛才光顧著回想司馬懿的平生了,一直在走神。 老王叔說什么來著? 哦,好像是夸了司馬懿一大通。 司馬懿還臉紅了。 呵呵,無法直視。 你小子老謀深算、老jian巨猾,別裝這青澀稚嫩的樣兒。 或許是因為先入為主,她現在越看司馬懿,越覺得此人鷹視狼顧,絕非善類。 王允心想神悅對自己很敬重,事事征求自己的意見,笑道,“老夫覺得妥當?!?/br> 不是,老王叔你方才到底說了啥?怎么就妥當了? 張禎不好直接詢問,正想套話,就見司馬懿又施禮,恭恭敬敬地道,“懿對長公主殿下、大將軍敬仰已久,能到大將軍府聽用,是懿的榮幸!定當勤勉奮發,不負司徒大人舉薦之情,不負殿下知遇之恩!” 他少年老成,情緒向來不外露,這時也忍不住露出喜色。 父親謹慎,認為還要再等一等,但他覺得朝野漸安,再不入朝就晚了。 大勢如洪流,落后一步就只能掛在末尾。 趕上了,才能順勢站上浪頭,看到更美的風景。 王允捋須微笑,“仲達博學聰敏,善謀奇策,往后定有一番作為,老夫拭目以待?!?/br> 為朝廷進獻了一位人才,感覺很好呢。 司馬氏乃河內名門,家族人才輩出,極為興旺。 其父司馬防曾任過洛陽令、京兆尹,董卓專權后賦閑在家,專心教養兒孫。 他屢次致信請其入朝,司馬防都不肯。 前幾日,司馬懿忽然持著父親手書,來到王家。